1
|
西方后艺术时代的艺术与非西方互动而来的复调景观 |
张法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非西方国家如何营造自己的媒体品牌——半岛电视台案例分析 |
李希光
周敏
|
《传媒》
|
2003 |
2
|
|
3
|
全球化时代非西方国家的文化困境及我国的现实选择 |
杨冬云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4
|
“非西方”的社会学建构:从现代性的他者到他者的现代性 |
何祎金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5
|
从“他者”想象到非西方“自我”媒介构建:一项结合新闻框架和语料库分析的国际财经报道研究 |
钱晶晶
张菡芝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6
|
试论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西方民主话语中的“非西方民主”批判为起点 |
亓光
王兴永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7
|
当代发展观中的非西方中心主义 |
程新英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西方的共时性与非西方的历时性——音乐创作中对文化交融现象的不同反应 |
郭新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9
|
阿里“双十一”的全球媒介叙事特征:一项基于西方与非西方媒体报道的对比研究 |
钱晶晶
张菡芝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0
|
戴维斯非西方艺术意识下的艺术本质反思 |
殷曼楟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1
|
西方对非西方:当今美国对华态度的根本原因 |
时殷弘
|
《战略与管理》
CSSCI
|
1996 |
3
|
|
12
|
马克思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转变及其当代价值 |
高丽萍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3
|
试论依附理论及其对深化马克思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启示 |
江丹林
|
《学术界》
CSSCI
|
1996 |
1
|
|
14
|
整体论、决定论还是中心论──兼论当代西方关于非西方社会的发展理论 |
江丹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
1996 |
1
|
|
15
|
平行世界的形状 “西方”的“非西方”现当代建筑研究 |
李颖春
|
《时代建筑》
|
2016 |
3
|
|
16
|
马克思非西方社会研究探源 |
江丹林
孙麾
|
《学术界》
CSSCI
|
1997 |
0 |
|
17
|
西方国际体系扩张中非西方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审视 |
王文奇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8
|
辩证决定论与非西方社会的发展 |
江丹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
1995 |
0 |
|
19
|
马克思主义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几个有争议问题的辨析 |
江丹林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20
|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世界 |
赵卿
程相占(校)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