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三段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定量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常宇 刘明洁 +8 位作者 张庄 叶素娟 杨映涛 伍玲 张玲 南红丽 谭秀成 曾伟 连承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1-323,349,共14页
为了明确川西坳陷须三段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定量恢复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综合利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包裹体等资料,对须三段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成岩作用与孔隙度演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埋藏... 为了明确川西坳陷须三段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定量恢复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综合利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包裹体等资料,对须三段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成岩作用与孔隙度演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研究,基于效应模拟原则,即不对具体成岩作用进行模拟,而是通过地质参数来模拟各种成岩作用的综合叠加结果,从而建立须三段砂岩孔隙度演化数学模型,明确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须三段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砂岩经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且一直存在于砂岩储层演化过程中;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且只出现在特定的60~120℃温度窗口。基于对现今砂岩孔隙度与深度关系的观察,明确砂岩先后经历了压实、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以及溶蚀后的压实、胶结作用。因此,可将孔隙度演化划分为正常压实与胶结阶段、溶蚀增孔阶段和溶蚀后正常压实与胶结3个阶段。此外,将孔隙度演化分解为孔隙度减小模型和孔隙度增大模型,这2种模型在孔隙度演化的3个阶段分别叠加,可得到模拟孔隙度演化的三段式分段函数模型,进而实现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过程模拟。通过应用该模型对典型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过程的模拟表明,川西坳陷须三段因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影响,具有早期致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成岩作用 效应模拟 孔隙度演化 须三段 川西坳陷
下载PDF
川西孝泉-丰谷构造带须三段致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2
作者 彭宏昶 谢锐杰 +1 位作者 田杨 陈甄明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20期225-231,共7页
川西坳陷须三段烃源岩层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具有源内找气的巨大勘探潜力。基于油气分布规律、目标区域的成藏地质背景,以及对关键井、优质烃源岩的解剖,并结合前人的成果,通过对孝泉-丰谷构造带的烃源岩特征、沉积相分... 川西坳陷须三段烃源岩层属于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具有源内找气的巨大勘探潜力。基于油气分布规律、目标区域的成藏地质背景,以及对关键井、优质烃源岩的解剖,并结合前人的成果,通过对孝泉-丰谷构造带的烃源岩特征、沉积相分布、油气演化过程和压力系统的研究,明确了该地区为纵向叠置-平面交织-近距离叠覆运聚模式,源内成藏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气藏成藏类型。总结出研究区成藏主控因素为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有利相带的发育、异常压力的形成和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三段 致密油藏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元坝地区须三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黎静容 李毓 +2 位作者 程洪亮 颜晓 毕有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0,4,共8页
通过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对元坝地区须三段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工区西部地层为砂岩与泥岩的不等厚互层,东部地层为底部厚套砂体与顶部泥岩的叠置层;纵向上五期砂组相互叠置.②须三段沉积时期龙门山北段、米仓... 通过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对元坝地区须三段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工区西部地层为砂岩与泥岩的不等厚互层,东部地层为底部厚套砂体与顶部泥岩的叠置层;纵向上五期砂组相互叠置.②须三段沉积时期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大巴山同时为元坝工区提供物源.母岩的不同导致元坝工区发育2类砂岩,西部以钙屑砂砾岩为主,东部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③元坝工区须三段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垂向上呈现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向盆地内进积的沉积序列;东部发育曲流河沉积体系,呈现三角洲前缘向盆缘退积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水下分流河道 钙屑砂岩 岩屑石英砂岩 须三段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致密储集层裂缝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冲 谢润成 +4 位作者 周文 李毓 王浩 王喻 黎静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三段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据地质、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须三段岩心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常规测井上的裂缝响应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裂缝形成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对须三段裂缝发...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三段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据地质、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须三段岩心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常规测井上的裂缝响应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裂缝形成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对须三段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裂缝成因类型为构造裂缝,且以张性裂缝为主,裂缝多为低角度或水平,有效性高;有效裂缝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高声波时差和低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解释裂缝宽度、孔隙度值相对较大。结合地质、岩心及裂缝测井识别结果,认为裂缝发育主要受岩层厚度、断层、岩性和构造变形强度等4种因素综合影响。最后,基于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分析,采用精密网格法进行的须三段裂缝综合评价结果与单井裂缝常规识别结果吻合率为87.9%,与测试产量也具有较高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须三段 致密储集层 裂缝特征 控制因素 裂缝评价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储集层形成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曼如 孙廷彬 +1 位作者 王玲 刘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为解决元坝地区须三段储集层形成机制不清等问题,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等资料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三段碎屑岩储集层具有富岩屑、贫长石、少石英的低成分成熟度特征;储集层总体上属... 为解决元坝地区须三段储集层形成机制不清等问题,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等资料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三段碎屑岩储集层具有富岩屑、贫长石、少石英的低成分成熟度特征;储集层总体上属于特低孔特低渗的致密砂岩储集层;物源供应稳定、水动力条件中等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厚层河道钙屑砂体是形成有效储集层的基础;生排烃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溶蚀可溶矿物是形成次生孔隙的关键;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是增大储集层储集空间和提高渗滤能力的保障。研究结果对于元坝地区须三段寻找有利储集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制 钙屑砂岩 储集层 须三段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须三段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郑荣臣 李宏涛 +1 位作者 史云清 肖开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6,共14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多口井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须三段)钙屑砂岩储层中获中—高产工业气流,表明该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然而对须三段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制约了勘探开发部署。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 川东北元坝地区多口井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须三段)钙屑砂岩储层中获中—高产工业气流,表明该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然而对须三段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制约了勘探开发部署。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结果,对该区须三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成岩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三段北西—南东向地层厚度变化大,呈明显的"西北厚、东南薄"的进积特征,属于进积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以钙屑砂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溶孔、微溶孔等,物性为特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强。压实-压溶、胶结充填、溶蚀、重结晶、破裂等成岩作用在须三段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较发育。就孔隙发育而言,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埋藏溶蚀和破裂作用等,压实和方解石胶结是重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元坝地区须三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对富煤的沉积环境及其中的煤系烃源岩,在生排烃演化过程中,其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钙屑砂岩储层埋藏溶蚀成岩作用的发育。综上所述,(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是须三段钙屑砂岩孔隙发育的基础,埋藏溶蚀、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有利于储层孔隙的形成和改善。因此,(水下)分流河道中薄煤层或煤层夹层相对发育区,以及断裂、裂缝相对发育区为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储层发育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屑砂岩 沉积相 储层 成岩作用 须三段 川东北元坝地区
下载PDF
高能河道砂体特征及勘探意义——以元坝地区须三段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661,688,共6页
元坝地区须三段钙屑砂岩气藏具有"源储共生、高效运聚、成藏条件优越和整体含气"的岩性气藏的特征,储层主要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高能河道砂体中。元坝地区西北部须三段富钙屑高能河道砂体具有低伽马(伽马曲线均呈光滑箱型或微... 元坝地区须三段钙屑砂岩气藏具有"源储共生、高效运聚、成藏条件优越和整体含气"的岩性气藏的特征,储层主要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高能河道砂体中。元坝地区西北部须三段富钙屑高能河道砂体具有低伽马(伽马曲线均呈光滑箱型或微齿化箱型)、高电阻,碳酸盐岩岩屑含量高、石英含量低,溶蚀孔隙和裂缝十分发育的特点。富钙屑高能河道砂体沉积厚度大,是须三段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基础;近物源,碳酸盐岩屑含量高,抗压实程度强,可溶蚀程度强,是须三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须三段钙屑砂岩气藏的勘探应以钙屑砂岩单层厚度大、钙屑含量高、石英含量低的近源高能河道砂体为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屑砂岩 低孔低渗储层 主控因素 须三段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元坝须三段致密储集层裂缝的常规测井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晓明 程洪亮 +1 位作者 李毓 黎静容 《辽宁化工》 CAS 2015年第4期463-466,共4页
元坝地区须三气藏储集层以中粗粒钙屑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孔隙度平均值1.82%~2.61%,渗透率平均值0.016~0.029 m D,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储集层裂缝较发育,且裂缝对改善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影响较大。本文运用常规测井资料通过岩... 元坝地区须三气藏储集层以中粗粒钙屑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孔隙度平均值1.82%~2.61%,渗透率平均值0.016~0.029 m D,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储集层裂缝较发育,且裂缝对改善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影响较大。本文运用常规测井资料通过岩心标定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砂岩裂缝交会分析方法,优选声波时差、密度两个参数建立的判别方程,通过逐步判别识别原理及概率计算,对单井进行裂缝识别,并进行裂缝孔隙度和宽度的计算,绘制单井裂缝参数解释剖面,评价单井裂缝发育情况,建立该储集层裂缝识别的综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 须三段 致密储集层 常规测井 裂缝 识别与评价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曾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8-475,共8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期沉积环境主要与龙门山幕式造山运动有关。通过野外露头、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元坝地区须三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浅湖4个亚相,进一步...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期沉积环境主要与龙门山幕式造山运动有关。通过野外露头、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元坝地区须三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浅湖4个亚相,进一步可分为分流河道、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间、前三角洲-浅湖泥等9个微相。在龙门山活动相对微弱期,松潘-甘孜褶皱带提供的远源细粒变质岩物源,混杂龙门山提供的近源细粒钙屑物源,在研究区形成须三下亚段为代表的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龙门山活动相对强烈期,龙门山提供的近源粗粒钙屑物源,混杂松潘-甘孜褶皱带提供的远源细粒变质岩物源,在研究区形成须三中亚段和须三上亚段为代表的近源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元坝地区 须三段 沉积 演化
下载PDF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三段烃源岩地化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侯强 李延飞 +1 位作者 周瑶 周鑫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4年第2期5-8,77,共4页
为了系统地评价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三段烃源岩,对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含量、干酪根元素组成、干酪根显微组分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地球化学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川西坳陷须三段烃源岩分布范... 为了系统地评价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三段烃源岩,对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含量、干酪根元素组成、干酪根显微组分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地球化学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川西坳陷须三段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与Ⅲ型,但Ⅲ型有机质(腐殖型)占绝对优势;有机质主要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川西坳陷须三段烃源岩发育,品质较好,以中等—好烃源岩为主,具有较强的生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三段 烃源岩 地化特征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西地区须三段钙屑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爱 钟大康 +4 位作者 刘忠群 王威 杜红权 周志恒 唐自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3-1204,共12页
基于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物性测试等数据,分析了川东北元坝西地区须三段致密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建立其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过程,为须三段致密砂岩的勘探开发提供思路。研究表明元坝西须三段主要由龙门山二... 基于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物性测试等数据,分析了川东北元坝西地区须三段致密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建立其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过程,为须三段致密砂岩的勘探开发提供思路。研究表明元坝西须三段主要由龙门山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母岩提供物源,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细中粒钙屑致密砂岩,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方解石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其孔隙类型为晶间微孔隙、裂缝与溶蚀孔隙,孔隙度为0.41%~7.16%,渗透率为0.0012×10^-3~533.59×10^-3μm^2。钙屑砂岩高钙屑含量的成分特殊性造成了典型的“强胶结强重结晶弱压实弱溶蚀”成岩特征,埋藏成岩的特殊性导致了钙屑砂岩孔隙和物性的特殊性。早期强烈钙质胶结导致钙屑砂岩压实作用弱,原生孔隙几乎损失殆尽,进一步导致其溶蚀作用也很弱;后期钙屑中的泥晶藻屑砂屑发生强重结晶作用形成晶间微孔,平均孔隙度只有2.0%,物性较差;钙屑砂岩的主要碎屑颗粒和胶结物均为具有脆性特征的碳酸盐矿物,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形成裂缝沟通大量的重结晶微孔、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的孔隙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屑砂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重结晶作用 须三段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砂砾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本健 田云英 +2 位作者 曾琪 尹宏 丁熊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8,共9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的天然气勘探持续获得新发现。为了系统研究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砂砾岩的沉积特征,开展了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解释、相标志鉴定和砂砾岩优势相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须三段冲积扇扇中辫状河...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的天然气勘探持续获得新发现。为了系统研究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砂砾岩的沉积特征,开展了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解释、相标志鉴定和砂砾岩优势相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须三段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扇缘漫流沉积和扇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均发育砂砾岩沉积,其中辫状河道主要发育块状砾岩,砾多砂少,漫流沉积砂多砾少、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具有向上变细的正粒序特征。②扇三角洲以砂岩沉积为主,辫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发育冲刷面、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沙纹交错层理等为主,辫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具有向上变细的正粒序特征,河口坝和远砂坝具有向上变粗的反粒序特征。③辫状河道、漫流沉积、辫状分流河道砂砾岩较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砂砾岩次之。该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的天然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砂砾岩 冲积扇 扇三角洲 须三段 三叠系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须三段致密砂岩目标评价技术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纪学武 马文花 +4 位作者 臧殿光 聂刚 司国帅 彭忻 徐宝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55-58,166+162,共4页
须二、四、六段陆相砂岩历来是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主要目的层,近来作为重要的烃源岩层的须三段获高产工业气流。须三段在川西北发育多套灰砾岩,具有厚度薄、岩石致密的特征,但裂缝的发育大大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空间,勘探潜力巨大。须三段... 须二、四、六段陆相砂岩历来是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主要目的层,近来作为重要的烃源岩层的须三段获高产工业气流。须三段在川西北发育多套灰砾岩,具有厚度薄、岩石致密的特征,但裂缝的发育大大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空间,勘探潜力巨大。须三段气藏是一种受储层、裂缝等控制的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因此研究须三段砂砾岩体的展布及微断裂分布尤为重要。通过对研究区须三段砂砾岩体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价,建立了适用于该区目的层特征的目标识别及评价技术。利用须三段目标评价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议井位,并指出扩大须三段勘探成果的有利区带及拓展勘探领域的其他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须三段 致密砂岩 储层 微断裂 潜力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三段低孔渗储层稳产主控因素及其地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臧殿光 张延庆 +3 位作者 王刚 李建华 纪学武 彭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56-263,17,共9页
三叠系须家河组砂砾岩储层是四川盆地重要产气层系,近期多口探井在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三段获高产油气,揭示须三段砂砾岩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但开发井稳产效果较差。为明确须三段稳产、高产的主控因素,落实富气区块,以高品质三维地震数... 三叠系须家河组砂砾岩储层是四川盆地重要产气层系,近期多口探井在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三段获高产油气,揭示须三段砂砾岩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但开发井稳产效果较差。为明确须三段稳产、高产的主控因素,落实富气区块,以高品质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精细对比高产井、失利井、稳产井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钻、测井资料,开展孔隙度反演和曲率等地震属性分析,明确了"具有一定连通空间规模(厚度、面积)的储层是稳产的基础,微断裂发育程度是高产的关键"的认识,有效地指导了后续勘探开发。对川西地区须三段井位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四川盆地其他低孔渗储层进行评价时也可以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三段 低孔渗储层 高产井 失利井 地震特征综合分析 稳产参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元坝地区须三段天然气富集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爽 肖开华 +1 位作者 李宏涛 魏修平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岩心观察、岩心分析实验结果及钻井测试资料等,分析了元坝地区须三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储层岩性特征、储层微观特征及天然气富集的控制因素。目的层储层岩性复杂,以西部发育钙屑砂岩,东部发育岩屑石英砂岩为主要特... 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岩心观察、岩心分析实验结果及钻井测试资料等,分析了元坝地区须三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储层岩性特征、储层微观特征及天然气富集的控制因素。目的层储层岩性复杂,以西部发育钙屑砂岩,东部发育岩屑石英砂岩为主要特征。岩心分析实验表明:目的层储层物性差,属于特低孔-低渗次生致密砂岩储层;须三段上部3个砂组天然气相对富集,在富气砂组内有利岩性带、砂体厚度是天然气聚集的基础条件,储层内部发育裂缝和溶蚀孔组合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须三段 天然气分布 次生致密砂岩储层
原文传递
元坝气藏须家河组三段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浩 周文 张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6,共8页
针对元坝气藏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主控因素的研究,对物性实验数据的分析及薄片观察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三段的储层岩性以粗—中粒钙屑砂岩为主,含部分中—细粒的岩屑石英砂岩;钙屑砂岩的储集空... 针对元坝气藏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主控因素的研究,对物性实验数据的分析及薄片观察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三段的储层岩性以粗—中粒钙屑砂岩为主,含部分中—细粒的岩屑石英砂岩;钙屑砂岩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且以粒内溶孔为主,同时有部分微裂缝。该段储层物性表现为孔隙度较高,渗透率较低,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元坝地区须三段钙屑砂岩储层发育程度受控于沉积作用,水下分流河道是该套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微相,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是控制该套储层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成果对元坝地区须三段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屑砂岩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须三段 元坝气藏
下载PDF
凝缩段识别及对致密砂岩气勘探的启示——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正望 李莉 李楠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年第2期10-12,17,共4页
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为例,分析凝缩段识别及如何指导致密砂岩气勘探。分析认为:1凝缩段是最大湖泛面时沉积产物,岩性主要为质纯的暗色泥岩或黑色页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对应于△log R高值段,地震上为强连续反射,为... 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为例,分析凝缩段识别及如何指导致密砂岩气勘探。分析认为:1凝缩段是最大湖泛面时沉积产物,岩性主要为质纯的暗色泥岩或黑色页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对应于△log R高值段,地震上为强连续反射,为高位体系域的下超面;2须三与须五段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近源成藏的特点,而非源内成藏,可形成经济型致密气资源,而凝缩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生烃能力强,与之紧密接触的规模储集砂体最具勘探潜力。综合研究指出,寻找致密砂岩气勘探"甜点区"首先寻找凝缩段,其上直接接触的规模储集砂体就是最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须三段和须五段 凝缩段 致密砂岩气 △logR 近源成藏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漆麟 蒋裕强 朱讯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3期410-416,466,共8页
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三段砂砾岩是致密气上产的现实领域,通过野外踏勘、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对川中-川西地区须家河组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开展川西北地区须三段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瞬时沉积模... 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三段砂砾岩是致密气上产的现实领域,通过野外踏勘、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合前人对川中-川西地区须家河组研究成果和区域地质背景,开展川西北地区须三段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瞬时沉积模式等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北部地区须三段发育湿地扇、辫状河和辫状三角洲沉积,以辫状三角洲沉积为主。湿地扇沉积局限分布在盆缘近物源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以砾石和砂质沉积为特征,这两类沉积体是研究区储层主要的砂体类型。从山前到盆内依次发育湿地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三段 须家河组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砂砾岩 川西北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许晗 刘明洁 +8 位作者 张庄 叶素娟 杨映涛 伍玲 张玲 南红丽 谭秀成 曾伟 连承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357,共14页
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包裹体分析和孔渗数据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三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川西坳陷须三段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与成... 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包裹体分析和孔渗数据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三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川西坳陷须三段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与成分成熟度差—中等;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以岩屑粒内溶孔和长石粒内溶孔为主的次生孔隙,孔隙度多小于6%,渗透率多小于1×10^(-3)μm^(2),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须三段砂岩主要经历了压实、溶蚀、胶结和交代等成岩作用改造,具体演化过程为压实作用→早期大气淡水溶蚀→早期石英、长石、高岭石等黏土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中期有机酸溶蚀→中期石英、高岭石等黏土矿物、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胶结→晚期粗晶—巨晶方解石充填裂缝。通过定量计算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可知,砂岩原始孔隙度为37.30%,经压实作用孔隙度减小为9.55%,早期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2.15%,此后因早期胶结作用孔隙度减小为9.49%,随后有机酸溶蚀使得孔隙度增至10.14%,最后经中期胶结作用和晚期粗晶—巨晶方解石充填裂缝,现今孔隙度减小为3.95%。尽管溶蚀作用产生次生溶孔(增孔率8.71%),但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的减孔效应(减孔率分别为74.39%和23.72%),为须三段砂岩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致密砂岩 须三段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Thermal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highly mature coal-bearing source rocks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Sichuan Basin 被引量:5
20
作者 LI Ying ZHU YangMing +2 位作者 HAO Fang ZOU HuaYao GUO TongLo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960-1969,共10页
Based on the GC-MS analytical data of aromatic fractions of over forty highly mature coal-bearing source rock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Sichuan Basin, the thermal evol... Based on the GC-MS analytical data of aromatic fractions of over forty highly mature coal-bearing source rock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Sichuan Basin,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during late-mature to over-mature stage (R0=1.13%-2.85%) was characterized, and aromatic indicators suitable for recognizing the organic source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high maturity source rock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low carbon-cycle naphthalene as well phenanthrene series reduce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Ro at the highly mature levels. However, some high-cyclic components such as chrysene, benzofluoranthene, and benzo[e]pyrene are relatively enriched, in companying an enhancement of parent aromatic compounds. The variations are attributed to thermal cracking and polymerization reactions due to continuous dehydrogenation under enhanced burial temperature. As thermal maturity rises, MPI1 (Methylphenanthrene Index) values display a two-modal varying trend, namely, increasing when Ro is below 1.80% and decreasing above 1.8% R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o and MPI1 are Ro=0.98MPI1+0.37 for R0〈1.80% and R0=-0.90MPI1+3.02 at R0〉1.8%,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e amount of dibenzofurans declines sharply at Ro higher than 1.1%,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change of relative composition among dibenzothiophenes, dibenzofurans and fluorenes (referred as three-fluorenes series composition). Thus, this parameter appears to be unsuitable for identifying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highly matured source rocks. 4-/1-MDBT (methyldibenzothiophene) ratio could be served as an effective indicator for organic facies, and can distinguish coals from mudstones at over-maturity in this case. The ratios of 2,6-/2,10-DMP (dimethylphenanthrene) and 1,7-/1,9-DMP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triaromatic steroids in these highly mature rock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biological source parameters for relative input of terrigenous versus aquatic organic m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y mature source rock aromatic hydrocarbon Methylphenanthrene Index three-fluorenes series Xujiahe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