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丁则昱 姬泽强 +2 位作者 吴建维 康开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51,共7页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科收治的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信息,以及血肿体积、部位、周围灌注等影像学信息。END定义为手术后24 h内NIHSS评分增加≥4分或GCS评分下降≥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退法),分析影响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END的ROC曲线并计算AUC,采取De Long检验比较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共入组15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3.1)岁。20例(12.7%)患者出现EN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肿体积(OR 1.024,95%CI 1.001~1.047,P=0.043)、术后血肿扩大(OR 41.605,95%CI 7.405~233.765,P<0.001)、术前低灌注体积(OR 1.011,95%CI 1.002~1.020,P=0.012)等3个因素可独立预测END的发生。其中术前低灌注体积ROC的AUC为0.921,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891,截断值为119.0 mL。De Long检验显示,术前低灌注体积对END的预测效力优于术前血肿体积及术后血肿扩大。结论术前低灌注体积与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END独立相关,低灌注体积越大,术后END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德龙 杨小波 +2 位作者 陈志锋 王清 刘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围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过程、神经功能状态变化,分析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其中的效果与具体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4年3月,选定我院于上述时间内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 围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过程、神经功能状态变化,分析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其中的效果与具体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4年3月,选定我院于上述时间内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每组均包含37例患者。观察组的手术方式为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的手术方式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指标(NIHSS评分、GCS评分、颅内压)、生活质量(躯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疾病相关因子(IL-6、hs-CRP、NSE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①手术时间:观察组所需时间<对照组所需时间;②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③住院时间:观察组住院持续的时间也比对照组更少;④术后康复指标(NIHSS评分、GCS评分、颅内压):观察组的指标表现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且观察组GCS评分增长幅度多于对照组;⑤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指标得分均优于对照组;⑥疾病相关因子(IL-6、hs-CRP、NSE)水平:两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下降幅度对比则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⑦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指标水平少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对患者书中出血量的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的缩减、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等方面发挥积极效用,可作为兼具安全性与疗效的疗法,在临床作进一步的推广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护理分析
3
作者 李建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3-0156,共4页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神经外科脑出血病患,原发性脑出血病例达到85%以上。在此类病患群体中,60%左右的患者都是因为高血压诱发脑出血情况。此类疾病发病迅速,有极高的死亡率,是导致我国患者发生残疾及死亡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神经外科脑出血病患,原发性脑出血病例达到85%以上。在此类病患群体中,60%左右的患者都是因为高血压诱发脑出血情况。此类疾病发病迅速,有极高的死亡率,是导致我国患者发生残疾及死亡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实施内外科干预,为提升预后,应该在治疗期间加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此次内容主要以病患执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干预,对围术期护理效果做全面分析。方法 根据调研要求进行病例的选入,全部调查目标共80例都为高血压脑出血症状,根据病患状况实施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操作,主要评估临床护理方法效果,干预前实施小组划分(数字分类法),各小组病例是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式,观察组进行围术期护理手段。此次针对病患的血压水平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对此次患者护理结局情况进行组间分析,评估各小组护理质量状况。结果 因为选入的调查目标都存在血压异常波动情况,通过干预后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恢复更接近正常值;通过指定量表完成病患生活质量调研,对照组部分患者生活状态较差;对护理结局进行综合调研,存活率对比,观察组例数居多,评估患者残疾情况,对照组发生率稍高;从多维度调研患者护理质量,结果表示观察组该指标提升程度较突出(P<0.05)。结论 此次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实施临床治疗,主要运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干预,为保证治疗效果,此次加强临床护理,主要实施围术期护理服务,该护理方法能够确保护理结局,更能迅速减轻患者身体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脑室镜辅助颅内血肿清除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傅斌 张增辉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究脑室镜辅助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舟山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的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脑室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各58例。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 目的研究脑室镜辅助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舟山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的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脑室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各58例。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3%(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36.56±12.17)min、(9.12±1.06)d、(128.92±12.37)mL、(235.97±27.38)mL,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216.60±27.28)min、(12.19±1.12)d、(203.06±20.96)mL、(359.08±41.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HISS评分为(5.23±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9±2.72)分,ADL评分为(81.96±8.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7±6.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辅助治疗颅内血肿清除临床效果显著,可保护正常脑组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术后恢复,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脑室镜 颅内血肿 神经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周业 吴杰 王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其中63例采用尼莫地平药物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来治疗为观察组,63例仅采用神经内镜血...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其中63例采用尼莫地平药物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来治疗为观察组,63例仅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来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血肿体积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第1天和术后第5天血肿体积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SSS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患者死亡且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神经功能障碍、再出血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李月芳 高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均开展颅...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均开展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对照组采用简易定位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采用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评分及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立体定向仪结合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让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得到减少,有效保障患者的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仪 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并发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程淼 李新伟 +2 位作者 黄冉 安书方 吴庭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9-0012,共4页
探讨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应用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2020年6月至2022... 探讨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应用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传统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ADL评分、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等康复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保障手术质量,进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肌力恢复,使手术创伤和风险得到控制,有助于患者取得更理想的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手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姜京超 彭龙锋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情况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情况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的围术期指标、康复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压,IL-6、hs-CRP、NSE水平在手术后均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GCS评分呈现上升趋势,观察组患者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且围手术指标优异,降低疾病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同时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中涛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3年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成三组,出血后6 h内进行手术的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3年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成三组,出血后6 h内进行手术的27例为超早期组,出血后6~12 h进行手术的27例为早期组,出血后超过24 h进行手术的26例为晚期组。两组均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三组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不同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出血率。结果术后2周,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GOS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三组NIHSS评分呈依次降低趋势,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三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更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三组血清IL-2水平均升高,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更高,且早期组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相比早期组、晚期组,超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晚期组、超早期组,早期组再出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存在再出血率较高的不足,与早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颅内血肿清除术ICD编码与DRG入组分析
10
作者 雷玲 邓陈平 王耀玮 《现代医院》 2024年第3期380-383,共4页
颅内出血的病例,编码员在编码中容易忽略其颅内出血的病因,是自发性颅内出血还是创伤引起的颅内出血,两者在ICD-10中的编码完全不同。前者编码时分类于I60~I62,后者编码时分类于S06。不同的病因在DRG入组时也会进入不同的DRG组。当明确... 颅内出血的病例,编码员在编码中容易忽略其颅内出血的病因,是自发性颅内出血还是创伤引起的颅内出血,两者在ICD-10中的编码完全不同。前者编码时分类于I60~I62,后者编码时分类于S06。不同的病因在DRG入组时也会进入不同的DRG组。当明确病因时,颅内出血的部位要明确是蛛网膜下出血、或是硬脑膜外/下出血还是脑实质出血,因为在做颅内血肿清除时,不同的出血部位其在ICD-9-CM-3中的编码是不同的。硬脑膜外血肿清除分类于01.24,硬脑膜下或蛛网膜下血肿清除分类于01.31,脑实质内血肿清除分类于01.39。在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时根据术式不同通常分为锥颅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这三种术式的手术过程具有明显区别,编码员需要理解3种术式各自特点,做到准确分类。在DRG分组时,疾病编码与手术编码不同所入的DRG组也将不同。通过了解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定义与病因,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编码思路,从而提高编码员专业能力和保障DRG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 ICD-10 ICD9-CM-3 DRGS
下载PDF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魏峰 李修龙 +2 位作者 张雷 董国平 崔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 目的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77.50%相比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13.64±2.12)分比对照组的(19.74±5.26)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注意评分(5.71±0.43)分、命名评分(2.76±0.24)分、语言流畅评分(1.99±0.37)分、定向力评分(5.97±0.45)分、延迟记忆评分(2.96±0.33)分、抽象思维评分(1.65±0.33)分、视空间的执行能力评分(4.79±0.53)分、总分(23.85±5.47)分与对照组的(4.12±0.49)、(2.04±0.03)、(1.52±0.08)、(4.06±0.32)、(1.76±0.14)、(1.14±0.21)、(4.02±0.46)、(17.28±2.35)分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与对照组25.00%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其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提升认知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能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认知功能 基底核区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在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李露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在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给予术...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在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递质水平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和多巴胺(DA)水平升高,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NE、Ach和DA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参照组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P=0.047)。结论: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可改善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意识水平,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措施 温针灸 颅内血肿清除术 效果
下载PDF
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分析
13
作者 潘梦鹏 莫海畲 +2 位作者 伍国锋 王丽琨 任思颖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6期338-342,348,共6页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将患者分为血肿密度均匀组160例和血肿密度不均匀组355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情况;再根据患者有无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59例和术后未出血组456例,进行术后再出血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密度均匀程度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血肿密度不均匀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80%,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与术后未出血组相比,术后再出血组中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比例较低(P<0.05)、血肿密度不均匀患者的比例较高(P<0.05)、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高(P<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密度不均匀(OR=2.499,95%CI 1.226-5.092,P=0.012)是导致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肿密度不均匀预测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3.1%、32.9%、55.3%、66%和0.16。结论:头颅CT血肿密度不均匀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血肿密度异质性 术后再出血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江同文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患者归...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患者归为常规组,52例采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则归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水平进行比较,观察其水肿、血肿体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评估,同时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联合组CRP、PCT及WBC水平均较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水肿、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但相较于常规组,联合组织水肿、血肿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比常规组的8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较常规组的18.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减少脑组织损伤,并能有效控制脑部血肿、水肿情况,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对术后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尼莫地平 依达拉奉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方奕儒 王煜喆 黄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9期79-82,共4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期间联合依达拉奉、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期间联合依达拉奉、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与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血肿体积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hs-CRP(13.93±3.25)mg/L、IL-6(34.96±1.48)pg/ml、TNF-α(9.63±0.86)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9.78±4.17)mg/L、(47.64±1.59)pg/ml、(13.52±3.19)pg/ml,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D-D)均低于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D-D(0.82±0.21)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0.39)mg/L,PT(12.93±0.98)s、APPT(29.63±6.16)s均短于对照组的(14.25±0.96)、(32.52±5.24)s,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3.64±0.31)ml小于对照组的(3.86±0.20)ml,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的52.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期间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尼莫地平,可改善患者病症,缩小血肿体积,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老年中重型创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
16
作者 杨辉 万学焱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中重型创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60岁以上老年创伤性颅内血肿病人8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将其分为预后较... 目的探讨老年中重型创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60岁以上老年创伤性颅内血肿病人8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与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IMPACT)模型计算的预期预后相比较,评价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病人中,6个月后预后良好46例(57.5%),预后不良34例(42.5%),其中死亡13例(16.25%)。通过IMPACT模型计算预期预后不良率为63.8%,预期死亡率为46.6%,实际预后均较预期预后好。实际预后不良率和预期预后不良率以及实际死亡率与预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瞳孔反应、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部位、环池状态、中线移位和血肿大小与病人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池状态是老年中重型颅脑损伤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老年创伤性颅内血肿的病人应该积极手术治疗,积极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病人颅内高压未能纠正是死亡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创伤性颅内血肿 手术
下载PDF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研究
17
作者 赖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7期76-79,共4页
目的:对比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62例H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每组各31例。A组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 目的:对比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62例H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每组各31例。A组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B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评分、应激反应[丙二醛(MDA)、P物质(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相较于B组更短,术中失血量相较于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NIHSS、mR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组血清MDA、SP、CRP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血清SOD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HCH患者相比,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可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指标,降低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害,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更轻微,更有助于提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 血肿清除骨瓣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研究
18
作者 申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总结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BGH)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3-01商丘市中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64例HBG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颅术组(对照组)和微创组,各32例。比较2组患... 目的总结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BGH)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3-01商丘市中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64例HBG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颅术组(对照组)和微创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4周时检测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S)、特异蛋白S100B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评价预后效果。结果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术前的NES、S100B、hs-CRP、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较术前下降,其中微创组患者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BGH,有利于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颅内压、颅内血肿量的影响
19
作者 陈桂凤 徐洁玲 《北方药学》 2024年第6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及丙戊酸钠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颅内压、颅内血肿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9月,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急症1组与急症2组。急症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及丙戊酸钠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颅内压、颅内血肿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9月,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急症1组与急症2组。急症1组为试验组,86例患者。急诊2组为对照组,86例患者。所有急性脑出血患者均接受尼莫地平治疗,急症1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颅内压、颅内血肿量变化情况。结果:急症1组患者治疗显效6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7.67%;急症2组治疗显效50例,有效13例,无效23例,治疗有效率为73.26%。急症1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急症2组(P<0.05)。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治疗前颅内压、颅内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急症1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下降、颅内出血量明显减少,均优于急症2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颅内压,减少颅内血肿量,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丙戊酸钠 急性脑出血 颅内 颅内血肿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
20
作者 余选良 马振文 谢益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730-173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7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对照组39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揿针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7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对照组39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揿针治疗。记录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以及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 d、5 d脑血肿量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结局良好率79.49%(31/39)高于对照组结局良好率56.41%(22/39)(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更明显,促进脑血肿的吸收,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揿针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