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4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GF在颌骨各类缺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弼洲 田佳灵 《甘肃医药》 2024年第2期97-99,104,共4页
浓缩生长因子(CGF)作为血小板衍生物的第三代产物,因富含多种生长因子且具有独特的胶原蛋白原网状结构,在颌骨各类骨缺损修复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CGF在颌骨囊性病变骨组织缺损、种植区牙槽骨骨量不足及缺损、牙周病导致... 浓缩生长因子(CGF)作为血小板衍生物的第三代产物,因富含多种生长因子且具有独特的胶原蛋白原网状结构,在颌骨各类骨缺损修复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CGF在颌骨囊性病变骨组织缺损、种植区牙槽骨骨量不足及缺损、牙周病导致的骨组织缺损以及拔牙后牙槽骨缺损与位点保存等颌骨缺损修复与再生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颌骨缺损 颌骨囊肿 牙周炎 牙种植 阻生牙
下载PDF
舌下腺瓣修复临床Ⅱ期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和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术后缺损
2
作者 谢荣举 王卫红 +4 位作者 许彪 朱瑾 钱叶梅 李静宜 张洪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舌下腺瓣修复临床Ⅱ期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PNJ)和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术后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舌下腺瓣修复慢性下颌骨坏死术后颌骨缺损的5例患者。其中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3例,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患者... 目的:探讨利用舌下腺瓣修复临床Ⅱ期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PNJ)和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术后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舌下腺瓣修复慢性下颌骨坏死术后颌骨缺损的5例患者。其中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3例,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患者2例。结果:5例患者临床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2周内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舌下腺功能正常。结论:利用舌下腺瓣修复慢性黄磷性颌骨骨髓炎和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术后下颌骨缺损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性颌骨髓炎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颌骨部分缺损 舌下腺瓣
下载PDF
骨管技术在Ⅱ期下颌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3
作者 高娜 田美 +2 位作者 孙亚威 王丹妮 孙国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35,共7页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骨管技术在Ⅱ期下颌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21例行手术治疗的Ⅱ期下颌骨MRONJ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药物名称及给药方式、术前是...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骨管技术在Ⅱ期下颌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21例行手术治疗的Ⅱ期下颌骨MRONJ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药物名称及给药方式、术前是否停药和预后)。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发病时平均年龄为(68.33±10.74)岁。根据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的指南对患者进行分期,纳入患者为Ⅱ期下颌骨MRONJ,治疗方式为颌骨部分切除术联合骨管技术,术中软组织无张力严密缝合。术后定期随访,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评价手术疗效。采用简版SF-12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共21例,术后随访8~38个月,17例患者黏膜愈合良好(80.95%),临床伴随症状消失,无新的死骨形成。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83.62±5.90)分]显著高于术前[(63.67±4.70)分](P<0.05)。结论 手术联合骨管技术在较为难治的Ⅱ期MRONJ患者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手术治疗 颌骨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特点、优势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永晶 王姝 金武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背景: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种子细胞的选择是关键。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颌骨内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颌面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更具优势。目的:综述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 背景: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种子细胞的选择是关键。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颌骨内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颌面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更具优势。目的:综述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分化优势以及药物、体内环境、微小RNA对其成骨分化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利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中文检索词为“口腔,骨组织工程,干细胞”,英文检索词为“oral,bone 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s”。共检索下载文章405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口腔骨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与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药物、体内环境、微小RNA均可以调控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但目前对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需要更多论证力较强的研究来证实其在颌面部骨组织再生领域的应用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组织工程 颌骨来源的髓间充质干细胞 种子细胞 分化
下载PDF
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 王豪伟 +3 位作者 杨西涛 王德明 范新东 苏立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并对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9例患者中,男6例(66.7%),女3例(33.3%);年龄7~51岁,平均21.3岁。出血是患者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例,66.7%);供血动脉包括下牙槽动脉、面动脉以及上颌动脉分支。9例患者均于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20次(每例患者接受1~5次,平均2.2次/例)。无水乙醇单次平均用量为21.95 mL。20次介入栓塞治疗中,9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158枚弹簧圈,平均17.6枚/次(80枚/9次)。另有2次使用博来霉素,5次使用少量150μm PVA颗粒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随访时间5~11年,其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在颌骨骨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正确诊断、根据DSA造影结果采用以无水乙醇为主介入栓塞方案,可减少创伤、改善症状、控制病灶,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动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治疗 弹簧圈 无水乙醇
下载PDF
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下颌骨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周颖 赵宁 +3 位作者 黄竑远 李庆祥 郭传瑸 郭玉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究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单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引起的发生在下颌骨的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 目的:探究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单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引起的发生在下颌骨的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病区经手术治疗的中早期下颌骨MRONJ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疾病、伴发疾病、用药方案(药物种类、用药时长)、MRONJ分期、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所有患者在手术中行下颌骨边缘切除术去除坏死骨,运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定期复查随访,评价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女12例,男1例),年龄(66.69±13.14)岁。原发疾病包括骨质疏松7例,肺癌2例,乳腺癌3例,前列腺癌1例;2例伴发糖尿病,2例伴发心血管疾病,1例伴发干燥综合征。9例患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平均用药时间(37.7±20.0)个月,7例患者同时服用了来曲唑片等其他药物;3例患者应用地舒单抗注射液,平均用药时间(10.3±11.9)个月;5例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平均用药时间(55.20±27.20)个月,2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或阿卡波糖片。MRONJ 1期4例,2期9例。13例患者均采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平均随访11.9个月(9~17个月),13例患者皆治愈,无溢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为(68.46±14.05)分,术后评分为(82.31±1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77±0.73)分,术后评分为(0.3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中早期单纯使用抗骨吸收类药物的下颌骨MRONJ患者中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为用药情况更加复杂的MRONJ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 边缘性颌骨切除 吸收药物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促进下颌骨血管再生的三维时空观察
7
作者 丁子端 夏伦果 +1 位作者 经典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2-312,共1页
目的颌骨缺损的修复是口腔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血管再生是颌骨修复的重要环节,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已被证明促进颌骨修复,但修复过程中血管再生的三维动态过程尚未明晰。因此,本研究设计实验,拟探究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对小鼠下颌骨... 目的颌骨缺损的修复是口腔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血管再生是颌骨修复的重要环节,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已被证明促进颌骨修复,但修复过程中血管再生的三维动态过程尚未明晰。因此,本研究设计实验,拟探究掺锰羟基磷灰石水凝胶对小鼠下颌骨缺损后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小鼠下颌骨缺损模型,将4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无材料)组、水凝胶(Gelma+PBS)组、含硅羟基磷灰石水凝胶(Gelma+Si HANW)组、含锰硅羟基磷灰石水凝胶(Gelma+Mn Si HANW)组。将建模3、7、14、21天后的下颌骨样本予以冰冻切片和PEGASOS组织透明化技术处理,并以anti-CD31和antiendomucin共染,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颌骨血管再生的情况,确定各型毛细血管在修复组织中的空间分布、数量、直径等。结果小鼠下颌骨缺损术后3、7天,相较于其他组别,Gelma+Mn-Si HANW组修复组织中的血管再生数量和平均直径较大,分布较密集,形成血管网,与缺损部位周围组织有更多的连接,反映出该组缺损部位血流量更接近周围组织。术后14、21天,Gelma+Mn-Si HANW组、Gelma+Si HANW组、Gelma+PBS区别不明显,但血管再生的数量、直径、分布情况仍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掺锰新型羟基磷灰石材料能促进小鼠下颌骨缺损后的血管再生,使缺损部位的血流量更接近周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部位 颌骨缺损 血管网 羟基磷灰石 血管再生 共聚焦显微镜 水凝胶 颌骨
下载PDF
同期神经化腓骨瓣用于下颌骨重建及下唇感觉恢复的术式初探
8
作者 张冰清 史敬存 +4 位作者 吴梓谦 张于涵 王婕妤 肖孟 王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及下牙槽神经因肿瘤截除后,同期颌骨重建及感觉恢复的新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中一并切除与病灶密切的下牙槽神经,同期行神经化血管化腓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 目的:探讨下颌骨及下牙槽神经因肿瘤截除后,同期颌骨重建及感觉恢复的新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中一并切除与病灶密切的下牙槽神经,同期行神经化血管化腓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通过影像学观察其移植骨吸收情况,应用两点辨别觉和感觉测试丝评估感觉保存效果。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患者颜面自然对称,皮瓣存活良好,移植骨稳定未见明显吸收,下唇感觉功能良好,颏部稍次,无咬唇、流涎等问题;受区及供区未见并发症。结论:同期重建神经的新方法对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时恢复下唇感觉及预防移植骨术后吸收具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吻合 颌骨缺损 颌骨重建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在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后康复、口腔健康的影响
9
作者 王毅 冯志强 李创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在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后康复、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5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在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后康复、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治疗,对照组采取闭合式开窗术加传统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康复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4个月龈沟液细胞因子、口腔健康微生态环境、咀嚼功能,以及治疗后4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个月,2组龈沟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齿松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个月,2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治疗前,咀嚼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咀嚼效率、咬合力高于对照组,咀嚼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个月内,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应用于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效果显著,可促进牙齿萌出、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治疗后口腔健康微生态环境及炎症状态,具有较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阻生牙 颌骨 种植体支抗 闭合式牵引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牙周袋探诊深度 咀嚼效率
下载PDF
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
10
作者 李慧川 王烨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02-3505,共4页
目的探讨在牵引钉颌间牵引基础上应用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0例颌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接受牵引钉... 目的探讨在牵引钉颌间牵引基础上应用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0例颌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接受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接受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时疗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口腔功能、牙周指数,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联合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颞下颌关节功能、张口度以及咬合关系评分较术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菌斑指数(PI)、软垢指数(DI)及牙龈指数(GI)水平均高于术前,而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更有利于加强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降低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治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牵引钉间牵引 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 颞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滑液中IL-1β、IL-18、NLRP3以及Caspase-1水平检测在颌骨成骨细胞焦亡中的意义
11
作者 金红 聂元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NLRP3)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水平检测在颌骨成骨细胞焦亡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颞下...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NLRP3)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水平检测在颌骨成骨细胞焦亡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根据检查结果,将伴有髁突骨质破坏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不伴有髁突骨质破坏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焦亡经典途径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观察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滑液中成骨细胞72 h内的焦亡情况,分析检测IL-1β、IL-18、NLRP3以及Caspase-1水平对颌骨成骨细胞焦亡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IL-1β、IL-18、NLRP3以及Caspase-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48和72 h颞下颌关节滑液中成骨细胞Caspase-1+P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IL-18、NLRP3以及Caspase-1水平在骨质破坏患者中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1通路 颌骨 半胱氨酸蛋白酶-1 颞下关节紊乱 细胞焦亡
下载PDF
水凝胶材料在颌骨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曾冉 王墨涵 +1 位作者 蔡振林 钱永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19-923,共5页
颌骨损伤是一种以外伤为主的常见疾病,可影响颜面部美观及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使咀嚼、发音等功能受限。目前的临床治疗措施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是存在手术创伤大、缺损愈合慢等缺点。水凝胶材料的应用可加快颌骨损伤的愈合,因此有着广... 颌骨损伤是一种以外伤为主的常见疾病,可影响颜面部美观及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使咀嚼、发音等功能受限。目前的临床治疗措施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但是存在手术创伤大、缺损愈合慢等缺点。水凝胶材料的应用可加快颌骨损伤的愈合,因此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水凝胶不仅可以搭载相关的生长因子及药物,同时还可以起到生物支架的作用,充填因损伤造成的颌骨缺失,从而可以促进颌骨修复。目前颌面部水凝胶可以应用于颞下颌关节软骨修复、颌骨缺损修复及部分颌骨癌症治疗等。本文就水凝胶的类型、促进颌骨修复的原理及在颌骨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颌骨缺损 生物支架 颌骨修复
下载PDF
聚醚醚酮材料在上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13
作者 魏梦松 羊书勇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47-450,F0003,共5页
上下颌骨是面部轮廓外形的重要构成部分,且行使诸多复杂的生理功能,常因先天畸形、外伤、感染、肿瘤等原因造成上下颌骨骨质缺损。大范围的颌骨缺损常常引起面部外形的改变与功能的障碍^([1-4]),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大影响^([5-6])... 上下颌骨是面部轮廓外形的重要构成部分,且行使诸多复杂的生理功能,常因先天畸形、外伤、感染、肿瘤等原因造成上下颌骨骨质缺损。大范围的颌骨缺损常常引起面部外形的改变与功能的障碍^([1-4]),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大影响^([5-6])。如何修复上下颌骨的骨缺损,一直以来都是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课题。大量学者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上下颌骨缺损分类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应用不同修复材料重建立下颌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颌骨质缺损 聚醚醚酮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 修复材料 皮瓣
下载PDF
颌骨重建
14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1-271,共1页
①利用骨移植和牵引成骨等方法实现颌骨缺损的修复,为外部结构提供骨性支持,达到恢复功能和美学的目的。②广义的颌骨重建还包括正颌手术等临床手段。
关键词 颌骨缺损 手术 外部结构 移植 牵引成 颌骨重建 恢复功能
下载PDF
槐角提取物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惠 高云飞 +1 位作者 刘晶 马旭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 :探讨槐角提取物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10、25、50、100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增殖的影响,采用BCIP/NBT碱性磷酸酯酶显色、茜素红... 目的 :探讨槐角提取物对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10、25、50、100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增殖的影响,采用BCIP/NBT碱性磷酸酯酶显色、茜素红染色检测10、25、50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成骨分化水平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成骨分化相关分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μmol/L槐角提取物溶液对jBMSCs有明显毒性作用(P<0.0001),10、25和50μmol/L浓度不影响细胞增殖(P>0.05)。与对照组相比,10、25和50μmol/L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数量、成骨分化相关分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结论:10、25、50μmol/L浓度的槐角提取物能促进jBMSCs成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角提取物 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向分化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刮治颌骨囊性病变专家共识
16
作者 吴炜 陈攀 +14 位作者 黄志权 朱桂全 何悦 李春洁 阮敏 秦力铮 闫冰 王成 胡镜宙 孙志军 任国欣 尚伟 杨凯 李吉辰 孙沫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08,共8页
刮治术是颌骨囊性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的刮治术容易损伤周围结构如邻牙、神经等,且存在刮治不彻底、颌骨缺损较大等情况。而内窥镜(Endoscope)辅助下的刮治术,能够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在术中能更清晰的辨认出重要的解剖结构... 刮治术是颌骨囊性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的刮治术容易损伤周围结构如邻牙、神经等,且存在刮治不彻底、颌骨缺损较大等情况。而内窥镜(Endoscope)辅助下的刮治术,能够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在术中能更清晰的辨认出重要的解剖结构,尽可能去除囊壁组织,减小损伤,降低病变复发率。该文就结合颌面外科的特点及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经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以期对内窥镜辅助下刮治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刮治 颌骨囊性病变 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种植体周软组织病理学特点
17
作者 董佳芸 李雪芬 +2 位作者 路瑞芳 胡文杰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周健康,行牙冠延长术,收集牙冠延长术中切除的部分健康天然角化龈;15例在颌骨重建区域行游离龈移植术,有10例为腓骨瓣重建,5例为髂骨瓣重建,均在术前采集嵴顶软组织,其中5例患者(3例为腓骨瓣重建,2例为髂骨瓣重建)在术后8周时再次采集种植体周软组织。所有软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特点,测量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相比,颌骨重建患者种植体周黏膜缺乏正常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结构,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更小[0.36(0.35,0.47)mm vs.0.27(0.20,0.30)mm,P<0.05;26.37(24.12,31.53)μm vs.16.49(14.90,23.37)μm,P<0.05]。游离龈移植术后,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较治疗前呈现增加的趋势[0.38(0.25,0.39)mm vs.0.19(0.16,0.25)mm,P=0.059],角化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7(27.16,29.14)μm vs.16.42(14.16,22.35)μm,P<0.05],形成了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类似的上皮结构;IL-1、IL-6、TNF-α的阳性细胞个数较术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9.16,18.00)vs.0.67(0.17,8.93),P<0.05;21.89(15.00,28.12)vs.13.00(8.50,14.14),P<0.05;2.83(1.68,5.00)vs.0.22(0.04,0.63),P<0.05];术后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17,0.21)vs.0.15(0.14,0.17),P<0.05;0.36(0.33,0.37)vs.0.28(0.26,0.33),P<0.05;0.30(0.28,0.42)vs.0.23(0.22,0.29),P<0.05],且与健康天然角化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骨重建区域种植体周角化黏膜缺失或不足的患者,通过游离龈移植行角化黏膜增量有利于改善种植体周黏膜的组织结构,维护种植体周黏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重建 血管化 软组织 游离龈移植术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调控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双向效应的体外研究
18
作者 刘媛琪 孙思远 +2 位作者 代庆刚 江凌勇 沈国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3-1093,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大鼠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4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jBM...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大鼠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4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jBMSCs。运用流式细胞术鉴定jBMSCs表面抗原。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阿尔辛蓝染色分别对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及成软骨诱导后的jBMSCs进行多向分化潜能检测。分别使用ATRA浓度为0.01、0.1、1、5、10、20μmol/L的成骨诱导液对jBMSCs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并使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作为对照组,利用CCK8进行细胞活力检测。采用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对各浓度组j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进行检测,并筛选后续实验浓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不同浓度ATRA下jBMSCs成骨相关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98%以上的P1代jBMSCs表现为CD29+CD90+CD31−CD45−,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特点相符。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阿尔辛蓝染色结果证明P1代jBMSCs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多向分化能力。ALP染色/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0.01、0.1和1μmol/L ATRA组jBMSCs成骨活性和矿化能力较对照组增强,而继续提升ATRA浓度则使成骨活性与矿化能力减弱,浓度高于5μmol/L时开始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qPCR分析发现,0.1、1μmol/L ATRA组成骨相关基因如Alp、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Ⅰ型胶原蛋白α1(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骨钙素(osteocalcin,Oc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而继续提升ATRA浓度则使基因表达水平下降,ATRA浓度高于5μmol/L时开始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0.1、1μmol/L ATRA组较对照组成骨相关蛋白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SP7、ALP及OCN表达增强,而继续提升ATRA浓度则使蛋白表达下降,浓度高于5μmol/L时开始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结论·较低浓度(0.1、1μmol/L)ATRA可促进大鼠j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且该促进效应在0.1μmol/L浓度时达到峰值,进一步提升浓度可使该促进效应减弱。较高浓度(5、10、20μmol/L)ATRA对大鼠jBMSCs成骨分化呈现抑制效应。研究在体外证明ATRA对大鼠jBMSCs成骨分化具双向效应,并鉴定了0.1μmol/L ATRA为大鼠jBMSCs成骨分化的最适浓度,为体内研究的开展与全反式视黄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视黄酸 颌骨 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双向效应
下载PDF
口内血管吻合髂骨瓣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卜琳琳 张宏羽 +2 位作者 曹磊鸣 刘冰 贾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介绍数字外科引导下利用口内血管吻合技术联合血管化游离髂骨瓣移植在颌骨重建中的临床操作与优势,探讨口内血管吻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3例因颌骨良性肿瘤需行颌骨切除并同期修复的患者... 目的:介绍数字外科引导下利用口内血管吻合技术联合血管化游离髂骨瓣移植在颌骨重建中的临床操作与优势,探讨口内血管吻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3例因颌骨良性肿瘤需行颌骨切除并同期修复的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颌骨及髂骨CT扫描,制定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取骨截骨导板,手术切除肿瘤,其中2例为口内入路切除,1例为口外入路切除。截取髂嵴部带血管蒂骨瓣,以面动静脉为受区吻合血管与髂骨瓣血管蒂进行吻合,从而完成髂骨瓣对颌面部缺损的重建修复。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评估。结果: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2例患者无口外切口,1例患者仅有一处原发灶切除为口外切口。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颌面部结构基本对称且美观。结论:口内血管吻合技术与髂骨瓣及虚拟手术计划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结果。口内吻合技术不仅可以完成口内颌骨病灶切除后重建,对于需经口外入路切除病灶的病例也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血管吻合 颌骨重建
下载PDF
MYSM1对大鼠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杨琳 杨燕美 +3 位作者 李朋礼 陈琦 胡雅雯 顾斌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59-665,F0003,共8页
背景去泛素化酶能够调控骨骼生长发育,MYSM1基因缺失会造成全身骨骼疏松,当前并无MYSM1对颌骨发育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MYSM1对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10只8周Wistar大鼠下颌骨,利用组织消化法分离培... 背景去泛素化酶能够调控骨骼生长发育,MYSM1基因缺失会造成全身骨骼疏松,当前并无MYSM1对颌骨发育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MYSM1对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10只8周Wistar大鼠下颌骨,利用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MMSCs)。取生长良好的第3~5代JBMMSCs进行成骨诱导,利用q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成骨标志物OCN、Runx2、ALP及去泛素化酶MYSM1的变化。分别利用空转染慢病毒和MYSM1敲低的慢病毒转染JBMMSCs,设置对照组和敲低组细胞,qPCR检测敲低效率。CCK-8、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敲低MYSM1对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空转染慢病毒和敲低MYSM1的JBMMSCs成骨诱导7 d后利用qPCR技术、ALP、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的表达变化。结果JBMMSCs成骨诱导成功后,MYS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CK-8显示对照组和敲低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细胞迁移能力有统计学差异(P<0.05)。敲低组JBMMSCs在成骨诱导7 d后OCN、Runx2、ALP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ALP、茜素红染色浅于对照组。结论敲低MYSM1并未对JBMMS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造成显著影响,而敲低MYSM1的JBMMSCs成骨分化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酶 MYSM1 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