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活动性结核病患病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1
作者 张丽帆 陈艳 +20 位作者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张志毅 吴华香 陈盛 李鸿斌 朱平 武丽君 齐文成 刘毅 张缪佳 刘花香 周宝桐 侍效春 阮桂仁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550例。估算RD患者的ATB患病率,并按照RD病种、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550例调查对象中,105例合并ATB,其中,48例(45.7%)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表现;在病原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TB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12/34);在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8%(8/26)。累及肺外部位的结核病有41例(39.0%),其中单纯肺外结核28例(68.3%),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3例(3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患者ATB患病率最高,为1915/10万(13/679,95%CI:881/10万~2948/10万),其次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2/10万,58/5789,95%CI:745/10万~1259/10万)。RD患者中16~34岁组ATB患病率最高,为1162/10万(43/3700,95%CI:817/10万~1508/10万),男性ATB患病率为919/10万(30/3264,95%CI:592/10万~12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9/10万,75/10286,95%CI:565/10万~894/10万)。结论:中国RD患者中亚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及结核病播散负担较高,ATB患病率在不同RD患者病种、年龄、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风湿性疾病 共病现象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BOPPPS联合CBL教学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冰 谢晓炜 +2 位作者 黄广菊 陈谊月 葛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BOPPPS联合CBL教学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在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实习的81位护生为研究对象,选择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为宣教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目的探讨BOPPPS联合CBL教学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在某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实习的81位护生为研究对象,选择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为宣教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BOPPPS联合CBL教学模式。分析两组实习护生健康教育效果、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临床护理教师评价结果。结果教学结束后,两组实习护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在促进护患沟通、树立自信心、巩固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理论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授课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在促进护患交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师评价量表总分及临床护理工作、教学组织、师生关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PPPS联合CBL教学模式可增强实习护生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的认可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护患关系,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教学模式 CBL教学模式 实习护生 风湿免疫科 护理教学
下载PDF
蒜氨酸靶向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犬尿氨酸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许良 古丽米拉•木合塔尔 +1 位作者 居博伟 李若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205-4214,共10页
背景:蒜氨酸作为大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但蒜氨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目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蒜氨酸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从GSE45291和GS... 背景:蒜氨酸作为大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但蒜氨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目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蒜氨酸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从GSE45291和GSE93777数据集中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两套数据中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蒜氨酸的靶向调控基因,并与差异表达基因行交集分析,计算差异表达靶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将人永生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接种于孔板内培养24 h后分5组处理: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阳性药组加入甲氨蝶呤,蒜氨酸低、中、高质量浓度组分别加入20,80,160μg/mL的蒜氨酸,处理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在GSE45291和GSE93777数据集中共鉴定出6 487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获得了12个共表达模块,magenta模块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最高,模块基因主要富集于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2)通过数据库预测发现7个差异表达基因被蒜氨酸靶向调控,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GSE45291数据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最大,犬尿氨酸酶在GSE93777数据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最大。(3)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数量增加,活性氧、丙二醛、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均升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犬尿氨酸酶、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mRNA与蛋白表达均降低,线粒体融合蛋白2 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AKT、p-PI3K蛋白表达均升高。(4)结果表明,蒜氨酸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犬尿氨酸酶等靶基因发挥潜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蒜氨酸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犬尿氨酸酶 靶基因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机器学习识别LRRC15和MICB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诊断标志物
4
作者 田彦虎 黄心岸 +5 位作者 郭桐桐 如斯坦木·阿合坦木 罗江淼 肖遥 王超 王维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11-2420,共10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预防疾病进展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类风湿关...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预防疾病进展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潜在重要的诊断标记物,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征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集,采用批量效应去除法对数据集进行合并,采用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相关性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3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疾病特征基因的提取,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关键基因。此外,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状态,并对其诊断特征与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1)在类风湿关节炎和正常滑膜组织中,获得了1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4个基因表达上调,55个基因表达下调;(2)富集分析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和免疫反应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3)通过3种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发现,LRRC15和MICB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潜在的标记物;(4)LRRC15(曲线下面积=0.964,95%CI:0.924-0.992)和MICB(曲线下面积=0.961,95%CI:0.923-0.990)在验证数据集上有着较强的诊断能力;(5)13种免疫细胞浸润发生改变,以巨噬细胞为主;(6)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细胞功能的多数促炎途径被激活;(7)免疫相关性分析发现LRRC15和MICB与M1型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最强;(8)结果发现LRRC15和MICB被确定为类风湿关节炎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具有较强的诊断性能并且与免疫细胞浸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机器学习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加深了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浸润的理解,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关节炎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诊断标记物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信号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破坏
5
作者 韩海慧 冉磊 +5 位作者 孟晓辉 辛鹏飞 向峥 边艳琴 施杞 肖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5-1912,共8页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机制。方法: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T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rheumatoid arthritis,bone destruction,osteocytes,osteoblasts,osteoclasts,chondrocytes,macrophages,synovial fibroblasts,T cells,endothelial cel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1992年4月至2024年1月。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后纳入8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广泛表达于骨组织相关细胞,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可以通过调控这些细胞的功能来影响骨重塑过程和维持骨稳态,促进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还可以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参与炎症反应,在内皮细胞中调控滑膜血管生成,从多个方面促进骨破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一个重要参与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骨破坏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滑膜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与机器学习识别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关键基因
6
作者 武英楷 史高龙 谢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1,共8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滑膜炎性增生及关节软骨的破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目的:联合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计算机学习算法,识别并...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滑膜炎性增生及关节软骨的破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目的:联合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计算机学习算法,识别并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中的关键基因,构建类风湿关节炎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3个包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的数据集(GSE77298、GSE55235、GSE55457),GSE77298和GSE55235作为训练集,GSE55457作为测试集,共纳入66个样本,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样本39个,正常滑膜样本27个。应用R语言筛选训练集中的差异基因,然后使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将训练集中的基因模块化,选出关键模块中的特征基因,将差异表达基因和特征基因取交集,交集基因进入下一步机器学习。采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算法、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和随机森林算法对交集基因进一步分析获得枢纽基因,将枢纽基因再次相交即得到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关键基因。以关键基因为变量构建预测类风湿关节炎的列线图模型,推测患者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程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类风湿关节炎预测模型及其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结论:①通过差异分析,训练集中共筛选出差异基因730个,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得到特征基因185个,两者交集基因159个;②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发现枢纽基因4个,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发现枢纽基因11个,随机森林发现枢纽基因5个,取交集后获得关键基因2个(TNS3、SDC1);③基于2个关键基因,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种构建列线图,其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且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临床效能良好;④上述结果证实,基于生物信息及机器学习算法获得的TNS3和SDC1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机器学习算法 风湿关节炎 关键基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7
作者 岳进茹 张育敏 +4 位作者 刘静淑 步亚男 吴婧若 陈佳 王建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15-4923,共9页
背景:独活寄生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典方剂,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外囊泡具有细胞间通讯及传递信号的强大功能,可能是该方剂发挥作用的信号载体。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 背景:独活寄生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典方剂,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外囊泡具有细胞间通讯及传递信号的强大功能,可能是该方剂发挥作用的信号载体。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肿瘤坏死因子α体外诱导构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组、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组、生理盐水血清细胞外囊泡组。采用CCK-8法筛选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及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作用的最佳浓度及时间;ELISA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作用的最佳体积分数为10%,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作用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 ng/mL,二者作用的最佳时间均为24 h;(2)与模型组相比,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及生理盐水血清细胞外囊泡均能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P<0.05)、划痕愈合(P<0.05)、迁移及侵袭(P<0.05),且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P<0.05);(3)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及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均可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4)与模型组相比,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及生理盐水血清细胞外囊泡均可增加促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P<0.05),降低抑凋亡因子Bcl-2表达(P<0.05),且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对凋亡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更显著。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可以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风湿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囊泡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下载PDF
基底膜相关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转录组学分析及药物预测
8
作者 刘源 渠源 +2 位作者 万雅坤 郭婧宇 姜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486-5500,共15页
背景:基底膜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中医证型下基底膜相关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基底膜基因联合转录组学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5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病机制差异,并进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方法:基... 背景:基底膜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中医证型下基底膜相关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基底膜基因联合转录组学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5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病机制差异,并进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方法:基于GEO数据库整理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中医证型芯片数据以及基底膜相关基因,利用R-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Mfuzz包进行表达趋势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UPset筛选关键基因,通过R-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SEA及富集分析,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估基底膜相关核心靶点对5种证型分别的诊断价值。基于CIBERSORT核心算法计算每种证型的免疫浸润情况。最后,利用SymMap和COREMINE数据库预测可靶向基底膜相关核心基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证型的潜在中药及小分子药物。结果与结论:①在5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血瘀阻络证)分别筛选出67,47,59,57,55个基底膜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关键靶点分别为5,7,5,3,5个。③各证型中富集最多的为细胞基质黏附、免疫细胞迁移及胶原代谢等生物过程以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局灶性粘连和Rap1信号通路等。④药物预测结果显示,土茯苓、川乌、绵马贯众及黄精是通过影响基底膜基因治疗5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最具潜力的中药。⑤结果证实,基底膜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附着、免疫细胞迁移及炎症反应等多个途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证型中有着差异表现,其中ITGA6可作为5种类风湿关节炎证型中共同的诊断标志物。清热解毒类中药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证型治疗中可以贯穿始终的潜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相关基因 证型 风湿关节炎 中药 转录组学分析 GSEA分析 免疫浸润 分子对接 药物预测 机制研究
下载PDF
中医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及其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孜吾克然·库尔班 李贵 黄刚 《医学综述》 CAS 2025年第1期108-112,117,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全身多发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RA的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为反复发作性疾...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全身多发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RA的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为反复发作性疾病,致残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而中医药在减轻RA炎症反应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在RA中的应用及炎症反应机制,可以为R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 免疫调节 炎症机制 抗炎作用
下载PDF
热补针法联合加味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ESR、RF、CRP的影响
10
作者 王丽娜 阎小萍 +1 位作者 李仁心秀 郑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联合加味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联合加味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热补针法联合加味蠲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加味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病情的活动程度、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RF水平及ESR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炎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冷痛、手足麻木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证候积分及总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热补针法联合加味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关节不适症状,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风湿/针灸疗法 关节炎 风湿/中医药疗法 血沉 C反应蛋白质/血液 风湿因子/血液
下载PDF
藤类中药抗风湿用药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杨媛媛 王苑桃 +3 位作者 王新晓 胡静 鲁文静 陈志永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目的:分析总结藤类中药抗风湿用药规律。方法:梳理含藤类药材的抗风湿中成药,结合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通过文献检索,综述常用藤类中药化学成分、抗风湿机制等。结果:筛选出包含藤类药材的抗风湿中成药82种,涉及藤类药材37种。常... 目的:分析总结藤类中药抗风湿用药规律。方法:梳理含藤类药材的抗风湿中成药,结合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通过文献检索,综述常用藤类中药化学成分、抗风湿机制等。结果:筛选出包含藤类药材的抗风湿中成药82种,涉及藤类药材37种。常用藤类药材主要分为温通散寒类、祛风止痛类、清热通络类、祛瘀活血类、养血通络类,应根据风湿病程选择药物。藤类药物常配伍使用,如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海风藤、海风藤-络石藤等。海风藤、宽筋藤、石南藤等抗风湿药效物质、疗效机制等尚需深入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藤类药材抗风湿领域应用,以及中药制剂、创新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类中药 风湿 用药规律 化学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秀荣 崔欣美 +3 位作者 赵海燕 戴缙 付佳新 王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584-5590,共7页
背景: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为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目的: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调督通脉针灸法对... 背景: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为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目的: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调督通脉针灸法对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123例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4)和对照组(n=59),研究组给予调督通脉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片治疗。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基线均衡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建立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结果与结论:(1)治疗0 d,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2)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4)治疗12周,研究组各年龄段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研究组23-35岁、36-50岁、51-60岁患者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18-22岁患者综合疗效相当;治疗4周,研究组36-50岁、51-60岁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18-22岁、23-35岁患者综合疗效相当。结果表明,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36-50岁、51-60岁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估计方程 针灸 调督通脉针灸法 风湿关节炎 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 年龄分级 疗效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SMI)及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在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吕海霞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 在类风湿关节炎(RA)达标治疗中比较分析SMI与PDUS两种成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临床治疗满足达标治疗标准的50例RA患者,对其双侧腕关节、双侧掌指关节及双侧近端指间... 目的 在类风湿关节炎(RA)达标治疗中比较分析SMI与PDUS两种成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临床治疗满足达标治疗标准的50例RA患者,对其双侧腕关节、双侧掌指关节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共1 100个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分别启动SMI模式和PDUS模式,检测并比较50例RA患者关节缓解情况;记录并比较PDUS模式和SMI模式对关节滑膜内血流的显示率;结合Szkudlarek半定量评分,记录并比较PDUS模式和SMI模式对关节滑膜内血流的分级情况,并对两种检测模式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50例RA经治疗后满足达标治疗标准的患者中,PDUS模式缓解率58.00%(29/50),高于SMI模式缓解率46.00%(2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P=0.016)。对50例RA 1 100手腕关节,SMI模式滑膜血流显示率13.45%(148/1 100),高于PDUS模式7.73%(85/1 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48,P=0.002)。Kappa滑膜血流分级一致性检验显示,PDUS模式与SMI模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27,P=0.032),但SMI模式血流分级显著高于PDUS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48,P=0.001)。结论 在RA达标治疗中,SMI模式和PDUS模式均就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SMI较PDUS更能敏感地发现亚临床滑膜炎,并对滑膜血流强度进行评估,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为临床医生判断RA患者是否达到真正影像学缓解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关节炎 超微血流成像 超声 能量多普勒 达标治疗
下载PDF
CDFI血流信号分级、抗CCP抗体、G6PI、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蕾 巴燕·艾克海提 +2 位作者 杨丽 杨婷 林雨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信号分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RA患者...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信号分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RA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病情分为RA活动期组(n=50)和RA非活动期组(n=50);依据血流信号CDFI分级分为0~1级组(n=20)、2级组(n=17)、3级组(n=13)。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10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病程、年龄、RA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居住地、职业等),比较不同活动期患者抗CCP抗体、G6PI及RF水平;比较不同血流信号分级组患者抗CCP抗体、G6PI及R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DFI血流信号分级、抗CCP抗体、G6PI、RF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病程、年龄、RA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居住地、职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CCP抗体、G6PI及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期组患者抗CCP抗体、G6PI及RF水平均高于RA非活动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信号3级组患者抗CCP抗体、G6PI及RF水平均高于血流信号0-1级组、2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FI血流信号分级、抗CCP抗体、G6PI、RF单独检测RA的敏感度分别为79.57%、86.45%、82.14%、77.89%,特异度分别为83.89%、79.28%、83.67%、84.15%,AUC分别为0.855(0.804~0.907)、0.940(905~0.976)、0.893(0.852~0.935)、0.800(0.736~0.864),CDFI血流信号分级、抗CCP抗体、G6PI、RF联合检测RA的敏感度为89.36%,特异度为77.24%,AUC为0.957(0.933~0.980)。结论RA患者血清CCP抗体、G6PI、RF水平升高,随着CDFI血流信号分级增大,升高愈加明显,CDFI血流信号分级、抗CCP抗体、G6PI、RF联合检测RA诊断价值较高,对判断RA进展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风湿因子
下载PDF
排毒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15
作者 马晓佳 王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排毒尪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关节恢复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于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进行诊治的61例RA患者开展研究,参照... 目的探讨排毒尪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关节恢复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于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进行诊治的61例RA患者开展研究,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甲氨蝶呤、吲哚美辛等常规抗风湿药物治疗)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排毒尪痹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压痛和肿胀关节数、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各项炎症因子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压痛、肿胀关节数均减少,且观察组均更少;VAS疼痛评分及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抗风湿药物治疗,联合排毒尪痹汤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关节恢复,缓解疼痛,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排毒尪痹汤 甲氨蝶呤 吲哚美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电针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云 高宇 +1 位作者 文培培 刘益兵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RA患者病情评价(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功能(关节僵硬、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DAS28评分、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RP、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例出现咽部梗阻感,疑为甲氨蝶呤所致;有2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观察组2例出现针刺后皮下血肿,1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RA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关节压痛,降低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关节炎 风湿 关节功能 关节压痛 风湿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对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的贡献与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卜俊成 高磊 +6 位作者 娄丁元 田纪涛 李宁 薛伟伟 陈传榜 娄玉钤 李满意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作为历史文化厚重,传承脉络清晰,临床疗效稳定且显著的省级优质中医学术流派,创立了风湿病以“虚邪瘀”理论为核心的学科体系,取得了风湿病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丰硕成果,编撰出版了系列风湿病临床验案及学术著作,...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作为历史文化厚重,传承脉络清晰,临床疗效稳定且显著的省级优质中医学术流派,创立了风湿病以“虚邪瘀”理论为核心的学科体系,取得了风湿病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丰硕成果,编撰出版了系列风湿病临床验案及学术著作,培养了大批中医风湿病临床实用型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并搭建了风湿病学术交流系列平台,创办了中医风湿病专科医院,为中医风湿病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切实推进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效提高风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有力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助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 虚邪瘀 中医风湿病学科 娄多峰 贡献
下载PDF
基于25⁃羟基维生素D、血清学因子等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爽 季忠庶 +1 位作者 张悦 孙伟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的基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220例,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将... 目的基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220例,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将其分为RA-ILD组(51例)和单纯RA组(169例)2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25-(OH)D、血清学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35(IL-35)、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分析老年RA患者25-(OH)D与各血清学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老年RA-ILD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25-(OH)D及血清学因子构建老年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RA-ILD组和单纯RA组RF、DAS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ILD组25-(OH)D、IL-35、KL-6低于单纯RA组,IL-33、LOXL-2、MMP-8高于单纯RA组(P<0.05,P<0.01)。老年RA患者25-(OH)D与IL-35、KL-6呈正相关,与IL-33、LOXL-2、MMP-8呈负相关(P<0.05)。25-(OH)D、IL-35、KL-6、IL-33、LOXL-2、MMP-8、RF和DAS28均为老年RA-IL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在Nomogram预测模型中直接获取各预测因素对应得分,得分之和对应的预测概率即为该老年患者RA-ILD发生的风险概率,该模型对老年RA-ILD发生具有良好预测效能,且具有良好校准度。结论基于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RA-ILD发生的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高、校准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风湿 合并症 间质性肺疾病 老年人 25-羟基维生素D 风湿因子 白细胞介素-33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娄多峰教授“虚邪瘀”理论的风湿骨病理论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淑娟 刘保恒 +1 位作者 张子扬 辛凯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娄多峰教授一生致力于风湿病的研究,创新性提出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并创立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通过学习娄多峰教授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的筋膜理论、三焦理论等和自身临床实践,对风湿病中西医病因病机及病位进行探讨... 娄多峰教授一生致力于风湿病的研究,创新性提出风湿病“虚邪瘀”理论,并创立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通过学习娄多峰教授风湿病“虚邪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的筋膜理论、三焦理论等和自身临床实践,对风湿病中西医病因病机及病位进行探讨,得出风湿病无论是发病机制(多为自身免疫性)、发病部位(多系统损伤)、临床特点(多见筋骨关节的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纤维化)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都符合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与常规意义上的内科系统疾病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娄多峰教授的学术思想,可以形成以“虚邪瘀”理论为核心的风湿骨病理论体系,丰富了中医风湿病的诊疗思维模式,为复杂疑难风湿病注入新的内涵,为风湿病晚期筋挛骨损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 骨病 “虚邪瘀”理论 风湿骨病理论体系 娄多峰
下载PDF
中医辨证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功能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清春 沈鹰 +5 位作者 刘正民 孙维峰 韦嵩 谢锐龙 徐伟 黄伟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7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关节炎 复方丹参注射液 热痹 痹证 络石藤 风湿 风湿性疾病 风湿 结缔组织疾病 辨证标准 丹参 活血祛瘀药 关节炎症 风寒湿痹 治疗前后 屈伸不利 鸡血藤 清热解毒药 中西医结合 总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