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热带潮间带天然牡蛎礁牡蛎食物来源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1
作者 肖玉林 施凯 +2 位作者 孙春阳 贾程豪 许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10,共12页
陆基规模化海水养殖活动对近岸牡蛎(Ostreidae)礁贝床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潜在的影响。本文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海南岛潮间带牡蛎礁牡蛎的食物来源及牡蛎对近岸陆源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的同化效率。选取儋州海头、昌江昌化、... 陆基规模化海水养殖活动对近岸牡蛎(Ostreidae)礁贝床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潜在的影响。本文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海南岛潮间带牡蛎礁牡蛎的食物来源及牡蛎对近岸陆源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的同化效率。选取儋州海头、昌江昌化、文昌龙楼3个受影响的天然牡蛎礁区(效应区)及昌江海尾未受影响的牡蛎礁区(对照区),对比分析了2022年7月(夏季)和11月(冬季)牡蛎的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各站位牡蛎食物来源主要有底栖微藻、浮游植物、沉积物、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和大型海藻碎屑,它们对牡蛎的平均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3.8%±16.5%、15.5%±6.9%、24.1±21.7%、13.0%±3.4%、26.6%±16.4%,相对贡献率范围分别为12.9%~61.6%、7.8%~30.8%、0%~76.9%、9.3%~19.2%和0%~45.0%。其中,底栖微藻的最高贡献率出现在11月的龙楼,最低贡献率出现在11月的海尾;7月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来源有机质对海尾牡蛎的食物贡献率高达45.0%;11月各站位沉积物食物贡献率均高于7月。效应区牡蛎7月的δ^(13)C值分别为–16.48‰、–18.35‰、–17.06‰,11月分别为–15.15‰、–18.05‰、–15.22‰,均低于相应季节的对照区海尾(–15.65‰,–14.48‰)。7月海头与龙楼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对牡蛎的食物贡献率分别为15.3%、12.9%,明显高于11月(9.5%, 9.3%);7月,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对昌化牡蛎的食物来源贡献率为11.8%,低于11月(19.2%)。研究表明,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能有效地被牡蛎同化,是效应区牡蛎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本研究证实天然牡蛎礁可同化去除一定比例的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发挥其显著的生物修复作用,因此建议在减少陆源养殖尾水排放量的同时,大力保护或修复近岸牡蛎礁,降低邻近海域的营养负荷,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Ostreidae) 稳定同位素 食物来源 水产养殖尾水 有机颗粒物
下载PDF
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
2
作者 曹慧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5期37-37,共1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自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后,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次提到“树立大食物观”,将其作为确保粮食和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自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后,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次提到“树立大食物观”,将其作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渠道拓展 统计体系 食物来源 重要农产品 大农业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食物监测
下载PDF
太湖椭圆萝卜螺的食物来源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宽意 刘正文 +2 位作者 李传红 李艳敏 文明章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3,共5页
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是太湖常见螺类,能牧食附着生物与多种水生植物.对植食性螺类而言,食物的主要来源究竟是水生植物还是附着生物尚存在争议.以来自太湖的苦草、轮叶黑藻、附着生物及混合食物(苦草+轮叶黑藻+附着生物)作为椭圆... 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是太湖常见螺类,能牧食附着生物与多种水生植物.对植食性螺类而言,食物的主要来源究竟是水生植物还是附着生物尚存在争议.以来自太湖的苦草、轮叶黑藻、附着生物及混合食物(苦草+轮叶黑藻+附着生物)作为椭圆萝卜螺的四组食物,通过两个月的室内养殖实验,根据椭圆萝卜螺的生长指标来分析其主要食物来源.结果表明:以苦草、轮叶黑藻为食物时,椭圆萝卜螺的成活率(成螺)、特定生长率(幼螺与成螺)均显著低于附着生物、混合食物,食物种类对幼螺成活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另外,食物种类对幼螺壳长的增长有显著影响,在牧食两种水生植物后,幼螺平均每天壳长增长在0.01-0.02mm之间,而牧食附着生物与混合食物后每天增长0.05mm以上.分析认为,椭圆萝卜螺尽管牧食水生植物,但附着生物仍是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 食物来源 附着生物 沉水植物
下载PDF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高菲 许强 杨红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0-767,共8页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刺参的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刺参饵料中含有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大型绿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等,其中硅藻、褐藻和细菌在全年的食物贡献比较大,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实验期间,刺参体壁的...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刺参的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刺参饵料中含有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大型绿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等,其中硅藻、褐藻和细菌在全年的食物贡献比较大,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实验期间,刺参体壁的硅藻脂肪酸标志22:5(n-3)相对含量很高(7.24%~14.45%),且16:1(n-7)/16:0比值全年在0.73~1.82之间(平均1.10),表现出典型的硅藻脂肪酸特征,表明硅藻是刺参主要的食物来源。褐藻脂肪酸标志20:4(n-6)在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4.88%~8.16%),且在秋冬季节达到较高水平,表明秋冬季节褐藻类对刺参的食物贡献可能较大。噬纤维菌—黄杆菌类的脂肪酸标志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Odd&brFAs,5.31%~8.29%)和变形细菌的脂肪酸标志[18:1(n-7),5.85%~6.86%]相对含量比较高,表明细菌在全年都是刺参重要的食物来源。主成分分析发现,1月份刺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褐藻及细菌;3月份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6月份大型绿藻在刺参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7月份细菌和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细菌在8、9月份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褐藻和细菌在10、11月份的食物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食物来源 脂肪酸标志法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研究——脂肪酸标志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强 杨红生 +1 位作者 王红 高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84,共7页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春、夏季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饵料组成中含有硅藻类、细菌、大型绿藻类、鞭毛藻类等饵料来源,且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较显著的季节变化。采样期间硅...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春、夏季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饵料组成中含有硅藻类、细菌、大型绿藻类、鞭毛藻类等饵料来源,且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较显著的季节变化。采样期间硅藻脂肪酸标志16:1/16:0(相对质量分数比,下同)从0.91降至0.45,表明扇贝硅藻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18:1n-9比值从0.31升至0.90,奇数碳、支链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从2.15%升至3.28%,表明扇贝细菌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绿藻脂肪酸标志Σ(18:2n-6+18:3n-3)质量分数从2.78%升至5.77%,表明大型绿藻来源有机质饵料比例逐渐上升。栉孔扇贝脂肪酸组成中较高比例的DHA表明扇贝摄取了富含DHA的有机质,如鞭毛藻类、微型浮游动物等。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很可能是由水体中潜在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标志法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食物来源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溯河洄游期食物来源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莹 吴旭干 +3 位作者 赵峰 李嘉尧 连一霖 王福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2-829,共8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来源等样品。通过对比分析幼体及食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对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期的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碳稳定同位素(δ^13C)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氮稳定同位素(δ^15N)呈现逐渐变重的趋势。表明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的发育过程中,随着幼体不断向上游江段回溯,食物中陆源物质的比例逐渐增大,食物来源由浮游性食物向底栖性食物转变,且营养级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证明,在生境多样化、食物来源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中,δ^13C值呈现的是食物来源的区域性和特异性,可以识别中华绒螯蟹洄游过程中的食源变化。δ^15N值虽受到区域氮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仍能体现幼体发育过程中营养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溯河洄游 稳定同位素 食物来源
下载PDF
大叶藻碎屑作为刺参食物来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旭佳 周毅 +1 位作者 杨红生 汝少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38,共7页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与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碎屑之间的营养关系,将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按照一定的配比作为饵料投喂刺参,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排粪率。按照添加大叶藻碎屑...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与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碎屑之间的营养关系,将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按照一定的配比作为饵料投喂刺参,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排粪率。按照添加大叶藻碎屑比例的不同,实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ES0、ES10、ES20、ES40和ES100,大叶藻碎屑含量分别为0%,10%,20%,40%和100%。结果表明,饵料组成显著影响刺参的生长,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混合物中的有机质含量为17%-20%,水温为13-17℃,刺参的生长效果较好,最大特定生长率为1.54%/d,最大排粪率为1.31g/(个?d)。海草床为刺参提供栖息地的同时,大叶藻脱落腐败后的有机碎屑可以为刺参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这对于刺参的资源恢复和营养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 )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食物来源 生长 排粪
下载PDF
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明柳 高霆炜 +3 位作者 邢永泽 陆宇哲 农莹 刘文爱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490-497,共8页
【目的】了解可能性食物源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方法】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及可能性食物源的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 C值、δ^(15) N值)进行分析,并通过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估... 【目的】了解可能性食物源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方法】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及可能性食物源的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 C值、δ^(15) N值)进行分析,并通过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估算不同食物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的δ^(13) C值为-23.37‰^-18.09‰,δ^(15) N值为6.59‰~17.00‰,δ^(13) C值、δ^(15) N值的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较为复杂多样。7种可能性食物源的δ^(13) C值为-29.09‰^-21.53‰,δ^(15) N值为6.85‰~15.67‰,其中红树植物的δ^(13) C值最为贫化。大型底栖动物的营养级别均小于3,表明它们基本属于初级消费者。SIAR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颗粒有机物(POM)对大型底栖动物有较高的贡献率,其次为表层沉积物(SOM),大型藻类、附生植物的贡献率较低,红树植物叶片、落叶、树皮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最低。【结论】POM、SOM是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重要的食物源,红树植物不是大型底栖动物碳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食物来源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筏式和底播增养殖模式下魁蚶食物来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蔡星媛 张秀梅 +2 位作者 刘旭绪 尤凯 张沛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8-1379,共12页
2014年5月和9月,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比较研究了不同增养殖模式下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的饵料特征差异,以期探讨增养殖魁蚶可能的食物来源。结果显示,魁蚶的δ^(13)C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在5月,筏养区魁蚶的δ^(13)... 2014年5月和9月,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比较研究了不同增养殖模式下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的饵料特征差异,以期探讨增养殖魁蚶可能的食物来源。结果显示,魁蚶的δ^(13)C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在5月,筏养区魁蚶的δ^(13)C值明显低于9月,底播区则表现出相反趋势。5月,两种增养殖模式下魁蚶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明显差异;9月,筏养区魁蚶的δ^(13)C、δ^(15)N值均显著高于底播区。以浮游植物为主的颗粒有机物是筏养区魁蚶的主要食物来源,其贡献率可达61.0%~62.9%,附着微藻是其重要的食物补充(37.2%~39.0%);而底栖微藻则是底播区魁蚶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贡献率达到51.7%(5月)和72.5%(9月)。胃含物分析结果显示,魁蚶主要滤食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曲舟藻属(Pleurosigma)、菱形藻属(Nitzschia)和舟形藻属(Navicula)种类。底播模式下魁蚶胃含物组成与底栖微藻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可达85.30%(5月)和77.20%(9月),表明魁蚶对水体中的微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浮游性较弱、且易于下沉的硅藻或底栖硅藻类为主。研究结果可为魁蚶筏式养殖和底播增殖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食物来源 筏式养殖区 底播增殖区 稳定同位素分析 胃含物分析
下载PDF
池塘底泥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温彬 高勤峰 +4 位作者 张乘 董双林 于海波 李卫东 李泽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4-1731,共8页
为分析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本研究于2012年5—12月以16:1(n-7)/16:0及EPA作为硅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的特征脂肪酸标志,18... 为分析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本研究于2012年5—12月以16:1(n-7)/16:0及EPA作为硅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的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及奇数碳和支链脂肪酸(odd&br FAs)作为细菌的特征脂肪酸标志调查了荣成靖海湾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刺参脂肪酸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及鞭毛藻或原生动物为底泥的主要组成生物,且各类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硅藻的特征脂肪酸16:1(n-7)/16:0及EPA最高值出现在冬季,褐藻的特征脂肪酸20:4(n-6)含量为秋季最高,细菌的特征脂肪酸18:1(n-7)及(odd&br FAs)最高值出现在夏季,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的特征脂肪酸DHA含量为冬季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刺参食物中的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和细菌主要来源于底泥。研究表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中主要生物组成季节性变化显著,进而引起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底泥 脂肪酸标志法 食物来源
下载PDF
蜘蛛人工饲养中食物来源和解决途径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凤想 赵敬钊 彭宇 《蛛形学报》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蜘蛛的食物来源及其解决途径是饲养蜘蛛的关键。介绍解决蜘蛛食物的11种方法。
关键词 蜘蛛 人工饲养 食物来源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对海南清澜湾水域篮子鱼食物来源的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莹 吴莹 张经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40-548,共9页
通过对海南省清澜湾水域采集的悬浮颗粒物、红树叶片、海草、大型海藻以及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和星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脂肪酸组成特征的分析,对该水域篮子鱼的食物来源进行了识别.结... 通过对海南省清澜湾水域采集的悬浮颗粒物、红树叶片、海草、大型海藻以及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和星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脂肪酸组成特征的分析,对该水域篮子鱼的食物来源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这2种篮子鱼的δ13C值与海藻、悬浮颗粒物的较接近,而与海草、红树叶片的有显著差异;结合这2种篮子鱼体内的硅藻标志脂肪酸(C16∶1n-7)含量较低(<3%)而大型海藻标志脂肪酸(C18∶2n-6、C18∶3n-3)含量较高的特征,确定篮子鱼的主要食物来源为大型海藻.这2种篮子鱼中,长鳍篮子鱼体内的C22:6n-3含量显著高于星篮子鱼,而C18∶2n-6+ C18∶3n-3含量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且个体间差异较大,同时长鳍篮子鱼的C18:1 n-7/C18:1n-9含量比值(0.4 ~0.7)低于星篮子鱼(0.8±0.2),表明长鳍篮子鱼的食物来源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星篮子鱼.这与长鳍篮子鱼的δ15N值高于星篮子鱼,处于更高营养级的结果相一致.这2种篮子鱼虽然不直接摄食δ13C值偏负的红树凋落物,但其食源中可能包含部分以红树凋落物为食的小型动物,从而导致篮子鱼的δ13C值比大型海藻的偏负,其中动物性食物比例较高的长鳍篮子鱼偏负的程度也较高.生物标志物法所反映的篮子鱼食物来源与传统的渔业生态学的认识基本一致,这一方法在食物网营养关系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食物来源 篮子鱼 δ13C δ15N 脂肪酸 清澜湾
下载PDF
北京市区老年人钙、铁的食物来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向晔 赵熙和 徐苓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 研究分析北京城区 6 0岁以上老年人钙和铁的膳食来源。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四个城区获得调查对象 2 2 6 3人。用 2 4小时回顾法进行三天膳食调查 ,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将食物分为 18类 ,计算各类食物对调... 目的 研究分析北京城区 6 0岁以上老年人钙和铁的膳食来源。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四个城区获得调查对象 2 2 6 3人。用 2 4小时回顾法进行三天膳食调查 ,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将食物分为 18类 ,计算各类食物对调查对象钙和铁的贡献率。结果 奶类是钙的主要来源 ,贡献率 34 5 %。蔬菜、粮谷及豆类对钙的贡献率分别为 19 5 % ,14 5 %和 10 9%。北京市区老年人铁的主要来源是谷类、蔬菜、豆类等 ,其贡献率分别为 38 0 % ,13 7%和 7 2 %。膳食中肉、禽及鱼类供应的铁只占 12 8%。结论 从调查结果可见 ,近年来 ,北京城区老年人奶类消费量及钙摄入量已明显增加。但经常饮奶的人只占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一 ,且钙的平均摄入量也仅达到适宜摄入量的 5 0 %。若能进一步改进高钙食物如酸奶、深色叶菜及各种风味豆制品的供应 ,将更有利于改善老年人钙的营养状况。植物性食物来源的铁主要为非血红素铁 ,其生物利用率很低 ,但大量增加老年人肉类的消费来提高膳食铁利用率的作法并不可取。因此 ,开发和推广铁强化食品来改善居民铁营养状况 ,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食物来源
下载PDF
青岛灵山湾筏式养殖魁蚶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星媛 张秀梅 +2 位作者 刘甜雨 李文涛 张沛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117,共12页
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贝类,筏式养殖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测定了不同季节灵山湾筏式养殖魁蚶及其3种潜在食物源(表层颗粒有机物SPOM、底层颗粒有机物BPOM和附着微藻AM)的碳氮稳定同位素(... 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贝类,筏式养殖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测定了不同季节灵山湾筏式养殖魁蚶及其3种潜在食物源(表层颗粒有机物SPOM、底层颗粒有机物BPOM和附着微藻AM)的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 N),结合胃含物分析研究了海区食物源结构的季节变化对魁蚶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魁蚶及其食物源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魁蚶的δ^(13) C值(-19.6‰^-19.2‰)介于SPOM(-23.3‰^-21.8‰)、BPOM(-22.1‰^-21.2‰)和AM(-17.0‰^-16.0‰)之间,δ15 N值范围集中在8.7‰~9.9‰。冬季魁蚶的δ^(13)C值最低,δ15 N值则最富集。水体颗粒有机物(主要由浮游植物组成)是魁蚶的主要食物来源(60.0%~77.8%),以夏季的饵料贡献率最高;海区再悬浮作用使BPOM的贡献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30.8%~47.1%);而养殖网笼上的附着微藻也可为魁蚶提供约22.1%~40.0%的食物。研究揭示了筏式养殖魁蚶可以混合滤食颗粒有机物和附着微藻,附着微藻是其重要的食物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食物来源 季节变化 筏式养殖 稳定同位素分析 胃含物分析
下载PDF
老年人的膳食营养需要量及食物来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剑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0-130,共1页
老年人的膳食营养需要量及食物来源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630046)杜剑云由于老年人肌肉量减少、肌肉无力、骨骼中无机盐减少,水分减少,所以老年人的膳食应注意补充水分、优质蛋白质和钙。为防止肥胖又应减少脂... 老年人的膳食营养需要量及食物来源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630046)杜剑云由于老年人肌肉量减少、肌肉无力、骨骼中无机盐减少,水分减少,所以老年人的膳食应注意补充水分、优质蛋白质和钙。为防止肥胖又应减少脂肪与总热量的摄取。如果老年人的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营养需要量 食物来源 老年人 营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动物食物来源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霆炜 杨明柳 +1 位作者 丁慧 阎冰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35-241,共7页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动物的食性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浮游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群,其食物来源和营养关系的研究对揭示红树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动物的食性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浮游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群,其食物来源和营养关系的研究对揭示红树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浮游动物食物来源方面的应用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红树林生态系统 动物 食物来源
下载PDF
人体所需维生素及主要食物来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素荣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2-54,共3页
人体的生长发育及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多种维生素。本文从维生素的特点、生理作用及主要食物来源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供读者参考 。
关键词 维生素 特点 生理作用 食物来源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雅浦海沟底栖生物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承秧 杨志 +6 位作者 陈建芳 郑豪 张东声 冉莉华 王春生 鹿博 陈倩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60,共10页
为了分析雅浦海沟中底栖生物群落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级,本研究分析了雅浦海沟真光层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海底沉积物和巨型底栖生物(海绵、海参、海蛇尾、海星、海葵和钩虾)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雅浦海沟真光层中的浮游... 为了分析雅浦海沟中底栖生物群落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级,本研究分析了雅浦海沟真光层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海底沉积物和巨型底栖生物(海绵、海参、海蛇尾、海星、海葵和钩虾)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雅浦海沟真光层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δ^(13)C值[(-22.8±0.4)‰和(-21.8±0.8)‰]和δ^(15)N值[(5.4±0.4)‰和(6.8±0.2)‰]与巨型底栖生物的δ^(13)C值(-20.1‰^-16.8‰)和δ^(15)N值(11.9‰~17.9‰)的差异超过了一个营养级,表明作为底栖生物的初始食物来源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在向下输送的过程中经历了食物链传递和细菌的降解。巨型底栖生物的δ^(15)N和δ^(13)C值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此外不同物种之间营养级也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海绵的营养级相对较高(3.4~4.7),海参(3.3~3.6)、海蛇尾(3.4~3.5)和海星(3.2~3.7)的营养级较为接近,钩虾(2.9~3.3)和海葵(3.1)的营养级则相对略低,反映了底栖生物不同物种之间食物来源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碳、氮稳定同位素 底栖生物 食物来源 营养级
下载PDF
土壤生物的食物来源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吴廷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1期154-156,共3页
土壤生物作为地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土壤生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还是根系,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因此,针对国内外有关土壤生物食物来源的研究进展,探讨土壤生物的主要... 土壤生物作为地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土壤生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还是根系,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因此,针对国内外有关土壤生物食物来源的研究进展,探讨土壤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并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动物的食物来源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土壤生物 食物来源 凋落物 根系
下载PDF
脂肪酸标志法研究池塘悬浮颗粒物及附着基附着物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乘 高勤峰 +1 位作者 高永刚 李卫东 《河北渔业》 2017年第3期8-15,共8页
分别以16∶1(n-7)/16∶0和EPA作为硅藻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和odd&br FAs作为细菌特征脂肪酸标志,研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附... 分别以16∶1(n-7)/16∶0和EPA作为硅藻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和odd&br FAs作为细菌特征脂肪酸标志,研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附着基附着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以及二者对刺参食物来源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悬浮颗粒物的主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硅藻、褐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附着基附着物的重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对比悬浮颗粒物、附着基及刺参的食物组成可以发现,附着基附着物对刺参的食物组成有重要的贡献,悬浮颗粒物也是刺参的食物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附着基 刺参 生物组成 脂肪酸标志法 食物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