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保留桡骨头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的早期疗效分析
1
作者 白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48-0051,共4页
探讨和分析保留桡骨头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在本院接受保留桡骨头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的7例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为右侧病变,对患者的早期疗效相关指标... 探讨和分析保留桡骨头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在本院接受保留桡骨头桡骨颈节段性截骨治疗的7例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为右侧病变,对患者的早期疗效相关指标进行总结,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 从患者术后3个月的情况来看,患者的前臂旋转活动度(120.0±30.9)°显著高于术前(42.9±14.2)°P<0.05。术前后患者均无明显疼痛。患者的患臂握力、尺骨变异与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全部7例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截骨处骨位异化的情况。结论 对于创伤后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患者,采用这一方法实施治疗不但方法相对简单,而且能够获得较好的早期疗效,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桡 治疗 上尺桡关节 骨性融合
下载PDF
腕骨及掌指、腕掌关节骨性融合1例
2
作者 马志亮 吴峰 +3 位作者 彭智浩 丁鑫祥 熊宗泰 王士恒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5-225,共1页
患者,男,49岁,右腕部及关节渐进性疼痛、活动不利2年,于2023年8月至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就诊。查体:右腕部稍肿,皮肤无隆起,肤色正常,无色素沉着,局部肤温不高,腕关节压痛不明显,无叩击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屈曲55°,伸直50&... 患者,男,49岁,右腕部及关节渐进性疼痛、活动不利2年,于2023年8月至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就诊。查体:右腕部稍肿,皮肤无隆起,肤色正常,无色素沉着,局部肤温不高,腕关节压痛不明显,无叩击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屈曲55°,伸直50°,尺偏12°,桡偏10°)。右腕关节CT三维重建显示:腕骨、腕掌关节骨性融合,桡腕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患者否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结核性疾病、手腕部外伤等病史。诊断:①右腕骨完全骨性融合。②右掌指关节骨性融合。③右腕掌关节部分骨性融合。为缓解疼痛不适,建议患者行腕掌关节手术融合治疗,患者拒绝。考虑其腕关节活动尚可且能满足日常需求,疼痛尚可忍受,即改为对症止痛治疗,予非甾体止痛药配合本院消肿止痛类贴膏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功能基本同初诊时,余无特殊不适,嘱其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掌关节融合 关节骨性融合
下载PDF
髋关节骨性融合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8
3
作者 廉永云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1581-1584,共4页
关键词 骨性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年轻患者 髋关节功能 运动功能 重建 要求 生活 产生
下载PDF
先天性尺桡骨骨性融合及交叉畸形并桡骨发育不良一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胜 邹文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7-517,共1页
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两年前发现左前臂旋转功能不良,未引起重视,近1年来左前臂旋转障碍加重就诊。患儿系单胎顺产,既往无肘部及前臂外伤史。父母体健,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心肺无异常。左前臂外形与对侧无明显差异,固定... 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两年前发现左前臂旋转功能不良,未引起重视,近1年来左前臂旋转障碍加重就诊。患儿系单胎顺产,既往无肘部及前臂外伤史。父母体健,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心肺无异常。左前臂外形与对侧无明显差异,固定于旋前约55°,左肘屈伸自如,未见其他异常。X线片示左尺桡骨上端融合、交叉,桡骨小头未发育(图1);CT扫描示尺桡骨上端骨性融合,髓腔相通(图2),诊断:先天性尺桡骨上端骨性融合、交叉畸形并桡骨小头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 骨性融合 交叉畸形 尺桡 先天 前臂旋转 小头 CT扫描示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复杂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创伤性骨性融合疗效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陆纯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333-1335,1359,共4页
目的:分析C型臂X线机透视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髋关节创伤性骨性融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1例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髋关节创伤性骨性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THA治疗。... 目的:分析C型臂X线机透视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髋关节创伤性骨性融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1例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髋关节创伤性骨性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THA治疗。术后均进行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进行THA治疗,手术过程中未出现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或骨折等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9.34±1.13)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Harris评分为(92.14±4.04)分,较术前(49.97±4.27)分显著升高(P<0.01)。结论: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髋关节创伤性骨性融合的患者应用THA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且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可进行准确定位,采用合理的角度选择并安装合适的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最终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 内固定术 创伤骨性融合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可靠的骨性融合与脊柱结核修复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新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3期8653-8653,共1页
脊柱结核往往导致严重椎体骨质破坏,并大量脓肿形成。在病灶清除后椎体缺损加大会更加导致脊柱的不稳。而脊柱的稳定与否是影响病变愈后的因素之一,脊柱不稳往往造成病变的恶化或复发,甚至导致截瘫的发生。而脊柱最终的稳定性取决于... 脊柱结核往往导致严重椎体骨质破坏,并大量脓肿形成。在病灶清除后椎体缺损加大会更加导致脊柱的不稳。而脊柱的稳定与否是影响病变愈后的因素之一,脊柱不稳往往造成病变的恶化或复发,甚至导致截瘫的发生。而脊柱最终的稳定性取决于可靠的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骨性融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9期3016-3019,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人院的30例髋部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的患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情况、治疗前前屈、后伸幅度与治疗后...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人院的30例髋部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的患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情况、治疗前前屈、后伸幅度与治疗后前屈、后伸幅度,统计总体治疗优良率、临床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t检验,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为(35.12±7.12)分、治疗后Harris评分为(85.41±6.64)分,比较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治疗后Harri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前屈、后伸幅度为(25.12±5.12)°、(1.52士0.25)°,治疗后前屈、后伸幅度为(77.34±8.78)°、(7.34±1.2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为86.70%,恢复尚可3例,恢复较差1例;发生感染2例,静脉栓塞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68%。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效果满意,有效提高了患者Harris评分,显著改善了患者髋关节前屈、后伸幅度,值得临床推广,具有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部 创伤生髋关节骨性融合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的近期效果分析
8
作者 杨国志 李振武 +2 位作者 李志安 尹锐峰 李茂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0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的效果。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2例(15髋)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患者整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最后一...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的效果。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2例(15髋)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患者整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为65~96分,平均85.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3.5分。无感染及血管损伤、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一种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骨性融合 全髋关节置换 并发症
下载PDF
先天性下颌骨颅底骨性融合症一例报告
9
作者 耿文彦 王永海 焦国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2-292,共1页
关键词 下颌 颅底骨性融合 先天 诊断 治疗
全文增补中
假体放置角度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美亮 李克鹏 +1 位作者 帖小佳 薛宏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究假体放置角度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假体放置角度为30°~40... 目的探究假体放置角度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假体放置角度为30°~40°,对照组假体放置角度为41°~50°。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机行走模型比较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68),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机行走模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高血脂、骨质疏松、假体放置角度、术中出血量、情绪障碍、术后并发症、康复训练及术后室外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假体放置角度41°~50°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康复训练为保护因素(P<0.05)。构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预后情况的预测模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CI:0.830~0.871),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49(95%CI:0.817~0.868),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结论假体放置角度为30°~40°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疗效显著。骨质疏松、假体放置角度、康复训练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骨性融合 假体放置角度 预后因素
下载PDF
Nel样分子1型蛋白在脊柱融合术后促进骨性融合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小凯 李伟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914-3920,共7页
背景:在脊柱融合术中进行充分植骨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老龄患者自身成骨细胞数量有限和骨微环境改变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内应用会引起例如异位骨等不利影响,导致目前的治疗方法会引起骨不连和其他并发症。在此情况下,Nel样分子1型(Nel-... 背景:在脊柱融合术中进行充分植骨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老龄患者自身成骨细胞数量有限和骨微环境改变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内应用会引起例如异位骨等不利影响,导致目前的治疗方法会引起骨不连和其他并发症。在此情况下,Nel样分子1型(Nel-like type 1 molecular,Nell-1)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Nell-1不仅在成骨活性上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相当,而且具有抗脂肪、抗炎、促血管化的特性,这为Nell-1促进脊柱融合的临床试验批准奠定了基础。目的:综述Nell-1促进脊柱融合术后骨性融合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百度学术、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及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Nell-1、脊柱融合、骨性融合、前成骨细胞分化、新生血管、祖细胞迁移”,英文检索词为“Nell-1;spinal fusion;bone fusion;pre-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neovascularization;progenitor cell migration”,最后纳入6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自体骨移植存在植骨相关并发症以及来源不足等问题,而且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为代表的骨移植替代治疗会产生许多非靶点效应,因此两者都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脊柱融合术的需求。在此背景下,Nell-1的出现为解决这种困境提供了可能。虽然Nell-1在脊柱融合术后促进骨性融合的作用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仍然存在缺乏最佳给药途径、分子机制不完全清楚、是否存在与应用相关的不良反应等不足,但其具有促进祖细胞迁移、前成骨细胞分化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特点,因此对于促进脊柱融合术后骨性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揭示详细的潜在机制、优化剂量和方案、探索与其他成骨生长因子及干细胞的联合应用,将Nell-1促进脊柱融合的潜力转化为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ll-1 脊柱融合 骨性融合 前成细胞分化 新生血管 祖细胞迁移
下载PDF
喉软骨骨化及左侧环甲关节骨性融合1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振宇 宋智敏 段坤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0,共2页
喉软骨骨化及左侧环甲关节骨性融合1例报告王振宇宋智敏段坤昌(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沈阳110001)关键词喉软骨;骨化;环甲关节;融合尸体解剖中发现1例罕见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及杓状软骨骨化并伴有左侧环甲关节骨... 喉软骨骨化及左侧环甲关节骨性融合1例报告王振宇宋智敏段坤昌(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沈阳110001)关键词喉软骨;骨化;环甲关节;融合尸体解剖中发现1例罕见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及杓状软骨骨化并伴有左侧环甲关节骨性融合的异常。尸体为男性,年龄约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软 环甲关节 骨性融合
下载PDF
先天性多趾畸形并跖趾关节骨性融合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7-117,共1页
患者,男性,9岁,汉族,自幼发现左足第5趾多趾畸形并随年龄增长逐渐长大,局部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于2010-07-08来院就诊。X线检查:左足第5趾骨呈"叉状"改变,外侧第1趾骨与第5跖骨骨性融合,内侧分支三节趾骨形态、结构未见异常,基底部与... 患者,男性,9岁,汉族,自幼发现左足第5趾多趾畸形并随年龄增长逐渐长大,局部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于2010-07-08来院就诊。X线检查:左足第5趾骨呈"叉状"改变,外侧第1趾骨与第5跖骨骨性融合,内侧分支三节趾骨形态、结构未见异常,基底部与第五跖骨内侧关节间隙存在。结论:左足第1趾骨多趾畸形并跖趾关节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趾畸形 骨性融合 跖趾关节
下载PDF
下颌第三磨牙根骨骨性融合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宏伟 刘晓静 +1 位作者 李军玲 路远成 《海军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0-71,共2页
1病历资料 患者,女,52岁,以“右侧后牙牙洞多年,要求补牙”为主诉来我科就诊。门诊查体:右侧下颌第1、第2磨牙牙冠正常,第三磨牙近中低位,牙冠近中2/3深度龋坏至牙颈下1mm,牙冠远中1/3为残冠,无松动、扣痛及探痛,牙龈红肿。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骨性融合
下载PDF
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二例报告
15
作者 杨吉恒 《广西中医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4-174,共1页
外伤后致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少见。上尺桡关节融合后不但可引起上肢的功能障碍,如患者是未成年的人,还会引起骨骺发育异常,造成肢体畸形。因此,应引起骨科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例一张某,男,7... 外伤后致上尺桡关节骨性融合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少见。上尺桡关节融合后不但可引起上肢的功能障碍,如患者是未成年的人,还会引起骨骺发育异常,造成肢体畸形。因此,应引起骨科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例一张某,男,7岁,广西贵港市东津乡洋七桥人,1988年7月9日就诊。主诉:右上肢因两次跌伤,不能正常活动已20多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尺桡关节 创伤 骨性融合
下载PDF
1例“胫腓骨下端骨折术后下胫腓联合骨性融合”的个案报道
16
作者 蔡顺雄 吴武 +2 位作者 李蓬东 陈成威 张继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5-7,共3页
目的报道1例“胫腓骨下端骨折术后下胫腓联合骨性融合”的个案,并回顾相关的文献,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记录该患者临床诊疗的经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内在关联性。结果胫腓骨下端骨折术后下胫腓联合骨性融合与术前分型、手术方... 目的报道1例“胫腓骨下端骨折术后下胫腓联合骨性融合”的个案,并回顾相关的文献,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记录该患者临床诊疗的经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内在关联性。结果胫腓骨下端骨折术后下胫腓联合骨性融合与术前分型、手术方式选择相关,缺乏恰当的治疗方式将导致后续踝关节功能障碍,增加患者治疗周期及费用。结论涉及胫腓骨下端骨折,应视为踝关节骨折,并按踝关节骨折正确的术前分型个性化地选择手术方案及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下端 下胫腓联合 骨性融合
下载PDF
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的全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8
17
作者 甄平 李旭升 +1 位作者 田琦 周胜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1-876,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性融合的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处理与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8月∽2013年10月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复杂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8例患...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性融合的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处理与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8月∽2013年10月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复杂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23∽49)岁,平均35.8岁。采用股骨颈楔形截骨解除髋关节骨性融合状态,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髋臼旋转中心,髋臼锉进行髋臼研磨后采用合适的髋臼前倾角置入髋臼假体。以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28.5个月。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22.7±3.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93.8±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P=0.00)。术中未发生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骨性融合可获满意近期疗效。采用股骨颈楔形截骨可安全、有效地解除髋关节骨性融合状态。选择适配的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并以合理的角度安装,最终获得一个稳定的、具有正常解剖位置的人工全髋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骨性融合 创伤 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难复性寰枢椎及骨性脱位的治疗目标及手术技术的选择
18
作者 李方财 陈其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29,共2页
寰枢椎脱位临床症状多样,病情进展速度不一。除了枕颈部疼痛、畸形等主要症状体征外,还可导致中枢神经(脊髓、延髓、小脑)、后组颅神经、高位颈神经根等损害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寰枢椎脱位分型众多,由于脱位的可复性与手术... 寰枢椎脱位临床症状多样,病情进展速度不一。除了枕颈部疼痛、畸形等主要症状体征外,还可导致中枢神经(脊髓、延髓、小脑)、后组颅神经、高位颈神经根等损害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寰枢椎脱位分型众多,由于脱位的可复性与手术策略密切相关,因此,多数分型聚焦于寰枢椎脱位是否可复;遗憾的是,目前对于不可复或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诊断标准尚无统一意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提出的不可复型定义[1、2],将麻醉后大重量牵引(1/6体重,10min)不能复位者定义为不可复型(Ⅲ型)、CT重建片见寰枢椎骨性融合定义为骨性脱位(Ⅳ型),被引用次数在同类文献中位列前茅,应用也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症状体征 颈神经根 大重量牵引 骨性融合 诊断标准 难复 枕颈部
下载PDF
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强 刘明 +7 位作者 柴伟 张国强 陈继营 李众利 董晓艳 周勇刚 王秀丽 王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通过与解剖型股骨柄比较,探讨对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采用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8年1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50例80髋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49髋采用BetaC... 目的通过与解剖型股骨柄比较,探讨对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采用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8年1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50例80髋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49髋采用BetaCone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试验组),19例31髋采用Ribbed解剖型股骨柄(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前Harris评分及关节外展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X线片上测量两组外展肌力臂(a)、重力臂(b),计算其比值,并分析假体稳定性;随访测量关节外展角度,行Harris评分。结果术中9例9髋(试验组5例、对照组4例)发生骨折,经固定后骨折均愈合,假体稳定。术后患者均获随访,其中试验组随访时间12~98个月,平均49个月;对照组6~105个月,平均53个月。X线片复查示试验组a/b为0.65±0.25,对照组为0.56±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3);末次随访时假体位置稳定。术后6个月,试验组关节外展角度为(34.49±7.58)°,对照组为(30.97±7.24)°,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t=3.62,P=0.01),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1)。术后2年试验组12例14髋、对照组8例9髋发生1~2级异位骨化。结论对于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采用解剖型股骨柄及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置换术后早期具有更好的关节外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性融合 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
原文传递
寰枢椎难复性与骨性脱位的治疗目标及手术技术选择
20
作者 王圣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5,共3页
寰枢椎难复性脱位是指寰枢椎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在全身麻醉、充分肌松状态下大重量颅骨牵引(1/6~1/5体重)后仍然无法复位[1、2];寰枢椎骨性脱位是指寰枢椎在脱位状态下发生了骨性融合[1]。这两种情况往往是从寰枢椎失稳的早期状态(寰枢... 寰枢椎难复性脱位是指寰枢椎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在全身麻醉、充分肌松状态下大重量颅骨牵引(1/6~1/5体重)后仍然无法复位[1、2];寰枢椎骨性脱位是指寰枢椎在脱位状态下发生了骨性融合[1]。这两种情况往往是从寰枢椎失稳的早期状态(寰枢椎不稳定或可复性脱位)发展而来,属于寰枢椎脱位的疾病晚期状态。寰枢椎难复性及骨性脱位往往造成延髓受压,导致严重神经损害甚至瘫痪,疾病末期会影响呼吸功能甚至致死,故需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难复 神经损害 疾病晚期 骨性融合 脱位 呼吸功能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