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布斯式”追问:黑暗如何可能?——光之隐喻观照下的启蒙理性反思
1
作者 付江涛 董芳 《外文研究》 2024年第2期49-54,107,108,共8页
“光”的隐喻贯穿启蒙运动始终,是驱散蒙昧、黑暗、专制的手段、过程与目的。“光”之隐喻观照下的启蒙运动反思,会提出“霍布斯式”追问:若“光”与黑暗对峙,且总高于后者,那么,黑暗如何可能?这实际是对启蒙理性的清醒质疑。理性有其限... “光”的隐喻贯穿启蒙运动始终,是驱散蒙昧、黑暗、专制的手段、过程与目的。“光”之隐喻观照下的启蒙运动反思,会提出“霍布斯式”追问:若“光”与黑暗对峙,且总高于后者,那么,黑暗如何可能?这实际是对启蒙理性的清醒质疑。理性有其限度,黑暗、幽暗、模糊乃人性之基底,亦不与“光”决然对立,而是“一体性”的互相依存。借光之隐喻观照启蒙理性,我们发现,启蒙运动的最大遗产,并非理性的绝对无二,而是不息的超越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运动 “光” 理性 隐喻 黑暗
下载PDF
大学生黑暗三联征与恋爱中关系攻击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胥子健 黄淑芹 +1 位作者 李宇彤 李晓敏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9期203-209,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在大学生黑暗三联征和恋爱中关系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黑暗十二条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关系攻击量表,对558名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1) 黑暗三联征、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和关系攻...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在大学生黑暗三联征和恋爱中关系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黑暗十二条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关系攻击量表,对558名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1) 黑暗三联征、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和关系攻击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 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dult attachment between the dark triad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Metho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558 college student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using the Dirty Dozen, 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 Scale. Result: 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ark triad, attachment avoidance, attachment anxiety,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 (P P < 0.01);2) Attachment anxiety played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dark triad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3) Attachment avoidance played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dark triad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 Conclusion: The dark triad in college students can directly and positively predict relationship aggression in love, also can indirectly influence relational aggress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rough adult atta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三联征 关系攻击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大学生
下载PDF
黑暗三联征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3
作者 耿耀国 金文静 +3 位作者 詹婷婷 张逢 谭宇 蔡潼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300,共10页
研究运用元分析技术梳理黑暗三联征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探究影响其关系的调节变量。通过检索和筛选文献,共有17项研究(N=8760)进入元分析。结果发现,黑暗三联征(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与生命史策略均显著相关;黑暗三联征测量... 研究运用元分析技术梳理黑暗三联征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探究影响其关系的调节变量。通过检索和筛选文献,共有17项研究(N=8760)进入元分析。结果发现,黑暗三联征(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与生命史策略均显著相关;黑暗三联征测量方式、测量工具、年龄、性别及文化背景的调节效应量均显著。进一步明确了黑暗三联征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表明黑暗三联征与生命史策略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群体中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三联征 生命史策略 元分析
下载PDF
从“社会批判”到“设计批评”——《黑暗时代的设计:阿伦特辞典》评述
4
作者 卢川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通过分析《黑暗时代的设计:阿伦特辞典》的体例与内容,对其借用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的哲学与政治学观念,对设计问题进行批判的研究方法与结果进行了评述,并进一步探讨社会批判与设计批评及其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 黑暗时代的设计:阿伦特辞典》 设计理论 设计批评
下载PDF
童年环境与成年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关系:生命史策略与黑暗三联征的链式中介作用
5
作者 石丽萍 赵卓 +1 位作者 詹婷婷 金文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立足于生命史理论,揭示童年环境对成年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童年环境量表、生命史策略量表、黑暗三联征量表对234名体检人员[男118人,女116人;年龄18~55(24.2±5.1)岁]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相... 目的:立足于生命史理论,揭示童年环境对成年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童年环境量表、生命史策略量表、黑暗三联征量表对234名体检人员[男118人,女116人;年龄18~55(24.2±5.1)岁]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相关参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浓度)。使用Amos 24.0,以童年环境严酷性/童年环境不可预测性为自变量,以生命史策略,黑暗三联征3个维度(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为中介变量,以各红细胞参数为因变量,分别建立链式中介模型并加以检验。结果:链式中介模型显示,童年环境越严酷,自恋水平越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越低,自恋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童年环境越不可预测,自恋水平也越高,平均红细胞体积越低,自恋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P<0.05)。结论:童年环境的严酷和不稳定可对成年个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产生直接影响,还可能通过黑暗人格的发展(主要是自恋)激发红细胞产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环境 黑暗三联征 生命史策略 红细胞相关参数
下载PDF
文献·形态·结构:《黑暗传》唱本整理研究举隅
6
作者 凌崎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91-102,共12页
《黑暗传》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关于创世的汉族神话史诗,当下,它以两种文本样态留存于世:其一是唱本,即书面文本,其唱词书写与指示性符号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形态;其二是歌唱表演文本,即口头文本,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原生表演和“非遗”语境... 《黑暗传》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关于创世的汉族神话史诗,当下,它以两种文本样态留存于世:其一是唱本,即书面文本,其唱词书写与指示性符号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形态;其二是歌唱表演文本,即口头文本,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原生表演和“非遗”语境下的舞台化表演。《黑暗传》唱本本质上是为歌手的歌唱表演服务的,上述两种文本同型同构,具有互文性关系。对它进行的“唱本文献学”研究从唱本走向歌唱表演,融合了文献学、民族音乐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理念,对文献学而言既是学科内部的精细化研究,又是向外的跨学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传》 唱本文献学 形态结构 口头文本 互文性
下载PDF
“道之合一”的命运共同体——论厄休拉·勒奎恩《黑暗的左手》中的东方神秘主义
7
作者 唐伟胜 刘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科幻小说《黑暗的左手》诞生于美苏冷战时期,作者厄休拉·勒奎恩在书中对“道之合一”的东方神秘主义思想极为推崇,影射了她对当时世界“二元对立”冷战格局的深刻反思。然而,勒奎恩也在一定程度上误读和背离了东方神秘主义,使小说... 科幻小说《黑暗的左手》诞生于美苏冷战时期,作者厄休拉·勒奎恩在书中对“道之合一”的东方神秘主义思想极为推崇,影射了她对当时世界“二元对立”冷战格局的深刻反思。然而,勒奎恩也在一定程度上误读和背离了东方神秘主义,使小说的隐性深处呈现出西方神秘主义的特质,从而无法真正破除二元对立格局,实现主客相融的“道之合一”。解读勒奎恩作品中的东方神秘主义有助于消解二元对立、推动世界走向“道之合一”的命运共同体,而勒奎恩对道家神秘主义的误读同样也从侧面警惕人们陷入“表面合一,隐性对立”之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神秘主义 道家神秘主义 二元对立 合一 共同体 黑暗的左手》
下载PDF
残雪小说的空间叙事转型及其意义向度——以《黑暗地母的礼物》的乡土建构为中心
8
作者 李乾熠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9-65,87,共8页
长篇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是残雪创作转型的标志性作品,当前研究较少关注小说如何依托“乡土”实现空间叙事的转型。一方面,小说主人公不再视世俗乡土空间为背离的对象,而是对其产生了集体认同的情感;另一方面,小说主人公也不再固执... 长篇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是残雪创作转型的标志性作品,当前研究较少关注小说如何依托“乡土”实现空间叙事的转型。一方面,小说主人公不再视世俗乡土空间为背离的对象,而是对其产生了集体认同的情感;另一方面,小说主人公也不再固执于灵魂的追求,而是选择在精神乡土空间展开同世俗一体化的诗性体验。从乡土出发探索融贯中西哲学的“新实验文学”,是新世纪以来残雪为书写世界文学的“中国经验”所做的一种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空间叙事 黑暗地母的礼物》 乡土 “新实验文学”
下载PDF
文化批判视域下《黑暗荣耀》的内涵解读
9
作者 张雅鑫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校园霸凌”已成为全世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22年新播出的网剧《黑暗荣耀》成为该类题材的现象级佳作。该剧以校园霸凌为导火索,讲述女主经过多年的隐忍谋划,最终完成复仇的故事。剧中人物的信仰、价值和行为均是不平等的社会经济... “校园霸凌”已成为全世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22年新播出的网剧《黑暗荣耀》成为该类题材的现象级佳作。该剧以校园霸凌为导火索,讲述女主经过多年的隐忍谋划,最终完成复仇的故事。剧中人物的信仰、价值和行为均是不平等的社会经济与权力关系下的产物。本文旨在从文化批判的视角揭示霸凌情节背后潜藏的社会阶层之痛和人性异化问题,提出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性思考,并提供个人和社会创伤疗愈的可能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荣耀 校园霸凌 阶层分化 创伤疗愈
下载PDF
合作原则视角下对《三体II:黑暗森林》英译本的批判性研究
10
作者 杨银利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408-414,共7页
《三体II:黑暗森林》是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系列第二部,语言简洁并含有大量隐喻,融入了丰富的哲学、宇宙和人性思考。此作的英译者Joel Martinsen (周华)在忠实原文的同时,也展现了译者主体性,但明显不足之处是某些对话的翻译表达... 《三体II:黑暗森林》是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系列第二部,语言简洁并含有大量隐喻,融入了丰富的哲学、宇宙和人性思考。此作的英译者Joel Martinsen (周华)在忠实原文的同时,也展现了译者主体性,但明显不足之处是某些对话的翻译表达不准确。本文从语用学合作原则出发,对文中典型人物会话及译文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句子的表面意义及特定语境下的言外之意。文章指出,在进行对话翻译时,对小说人物性格、说话意图、前后文语境的语用思考至关重要。并基于此,对译文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期更好地传达作者意图,让读者能更清晰地领略文本内涵。希望以此能为不同背景的译者在进行具体翻译实践时提供思路参考,从而更好地提升译文质量,推动中国小说、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森林 合作原则 对话 翻译
下载PDF
媒介隐喻视角下复仇类韩剧研究——以《黑暗荣耀》为例
11
作者 杨笑炎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169-171,共3页
复仇类“爽剧”在韩国的电视剧市场中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热播韩剧《黑暗荣耀》运用了大量的媒介符号,其背后隐喻了深刻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思考,其本质是建构了一种群体压力下的情绪宣泄和自我救赎。本文基于“媒介即隐喻”的理论视角... 复仇类“爽剧”在韩国的电视剧市场中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热播韩剧《黑暗荣耀》运用了大量的媒介符号,其背后隐喻了深刻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思考,其本质是建构了一种群体压力下的情绪宣泄和自我救赎。本文基于“媒介即隐喻”的理论视角,分析《黑暗荣耀》的隐喻内容及策略,探究当下媒介环境下复仇类韩剧对社会现实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即隐喻 黑暗荣耀 复仇
下载PDF
解码《黑暗传》文化基因及其应用
12
作者 和琼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黑暗传》是汉民族的长篇神话叙事诗,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中的“民间文学”,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研究价值。神话故事与教化功能、吟唱底本与音乐疗法、... 《黑暗传》是汉民族的长篇神话叙事诗,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中的“民间文学”,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研究价值。神话故事与教化功能、吟唱底本与音乐疗法、丧葬礼典与集体传承、流放地与文化精英是《黑暗传》核心文化基因。并基于“解什么,用什么”的原则,文章阐述了他们在旅游、教育、社会管理方面的相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传》 文化元素 文化基因 解码与应用
下载PDF
黑暗中的“零和游戏”:基于我国移动交互App中黑暗模式的研究
13
作者 肖晨彪 汪靖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7期72-79,共8页
选取我国目前移动交互App中最常见的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挖掘用户对黑暗模式的识别能力、看法和态度。结果显示,用户普遍能够意识到界面设计带来的影响,验证了黑暗模式与“第三人效果”理论在移动App中的适用性。不同年龄层次和学历水平... 选取我国目前移动交互App中最常见的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挖掘用户对黑暗模式的识别能力、看法和态度。结果显示,用户普遍能够意识到界面设计带来的影响,验证了黑暗模式与“第三人效果”理论在移动App中的适用性。不同年龄层次和学历水平的用户识别黑暗模式的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18~25岁相较于其他年龄段识别能力更强,本科学历的用户更具辨识力。年轻人与老年人对黑暗模式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反感态度,而中年群体对自身的评估和判断则更显乐观。此外,App的可替代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群体面对黑暗模式时采取的使用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模式 移动交互App 识别能力 态度与措施
下载PDF
黑暗人格及其影响的潜类别分析
14
作者 孙一心 郭宸玮 李明昊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70-279,共10页
本研究从个体指向(Person-Centered)的角度,采用潜类别分析方法探讨黑暗人格的潜在类别,并进一步探讨不同黑暗人格类别的影响。通过对905名被试进行问卷施测,结果发现,黑暗人格存在3个潜在类别:低黑暗人格组、自恋不自私组及自恋且自私... 本研究从个体指向(Person-Centered)的角度,采用潜类别分析方法探讨黑暗人格的潜在类别,并进一步探讨不同黑暗人格类别的影响。通过对905名被试进行问卷施测,结果发现,黑暗人格存在3个潜在类别:低黑暗人格组、自恋不自私组及自恋且自私组。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黑暗人格的个体在生命意义感、生活满意度、死亡焦虑、计划生育态度等一系列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探索了黑暗人格群体的异质状况,丰富了以往黑暗人格特质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人格 潜类别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形象学视角下《黑暗的心》的汉译研究--以黄雨石和孙礼中的译本为例
15
作者 何波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7期3-6,共4页
基于形象学理论视角,本文以译本中的形象塑造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翻译过程中他者形象和自我形象的构建问题。本文通过对《黑暗的心》两个汉译本进行系统的文本形象分析,发现原文中的女性形象、黑人形象和白人形象在翻译过程中均发生了... 基于形象学理论视角,本文以译本中的形象塑造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翻译过程中他者形象和自我形象的构建问题。本文通过对《黑暗的心》两个汉译本进行系统的文本形象分析,发现原文中的女性形象、黑人形象和白人形象在翻译过程中均发生了偏离。本文结合《黑暗的心》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过程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从文本内的语言层面和文本外的社会层面,系统深入地剖析形象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发生偏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 形象学 翻译研究 他者形象
下载PDF
黑暗三联征:一种复杂的黑暗人格
16
作者 李辉 梁杰璇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3期7-16,共10页
关于黑暗三联征的研究越来越多,黑暗三联征三种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人格变量之间的关系愈加混乱。在厘清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攻击行为、反生产行为、成瘾行为、浪漫关系中的行为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澄清,并强... 关于黑暗三联征的研究越来越多,黑暗三联征三种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人格变量之间的关系愈加混乱。在厘清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攻击行为、反生产行为、成瘾行为、浪漫关系中的行为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澄清,并强调黑暗特质的功能性价值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可以在更客观的测量方式、黑暗特质“利大于弊”转变的调节因素以及进一步的电生理证据等方面做更进一步的探索,同时也启示教育工作者对黑暗特质的儿童及青少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三联征 自恋 马基雅维利主义 精神病态
下载PDF
VR纪录片《失明笔记:进入黑暗》的移情策略研究
17
作者 苏毅伟 田星瀚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0期141-143,147,共4页
目的:VR技术的发展为纪录片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同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文章旨在分析VR纪录片《失明笔记:进入黑暗》如何通过创新的移情策略,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并探讨其在情感表达和艺术创新方面的贡献... 目的:VR技术的发展为纪录片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同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文章旨在分析VR纪录片《失明笔记:进入黑暗》如何通过创新的移情策略,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并探讨其在情感表达和艺术创新方面的贡献。方法:基于现有研究文献,文章首先对VR纪录片进行概述并介绍《失明笔记:进入黑暗》,其次分析VR纪录片情感表达的相关技术特性,最后结合移情理论探讨《失明笔记:进入黑暗》的创新移情策略。结果: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模拟失明感官体验、典型生活场景再现和多维度互动设计等策略,《失明笔记:进入黑暗》成功引导观众深入体验失明者的世界,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沉浸感。结论:情感表达是VR纪录片增强观众观影体验的重要方式,《失明笔记:进入黑暗》的移情策略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还增强了观众与纪录片内容的情感联结,更为VR纪录片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纪录片 《失明笔记:进入黑暗 移情 情感
下载PDF
《黑暗的心》中的空间叙事研究
18
作者 陈杨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4期76-79,共4页
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空间书写的独特之处主要源自他非同常人的移民身份,以及因此产生的对环境生活的细腻感知。本文以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了空间理论的发展,深入分析了《黑暗的心》中所体现的三个空间结构... 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空间书写的独特之处主要源自他非同常人的移民身份,以及因此产生的对环境生活的细腻感知。本文以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了空间理论的发展,深入分析了《黑暗的心》中所体现的三个空间结构,借此窥探康拉德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黑暗的心》 空间视角
下载PDF
《你,黑暗》中的“水”叙事与加勒比书写
19
作者 邹萍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4年第2期314-327,共14页
古巴裔波多黎各作家马伊拉·蒙特罗的小说《你,黑暗》通过独特的“水”叙事彰显出加勒比文学跨越地理与文化局限的“混合”特质。作者借由以“水”媒介为原始动力的,各种自然元素之间的沟通和关联,完成了对家园的独特想象和书写;进... 古巴裔波多黎各作家马伊拉·蒙特罗的小说《你,黑暗》通过独特的“水”叙事彰显出加勒比文学跨越地理与文化局限的“混合”特质。作者借由以“水”媒介为原始动力的,各种自然元素之间的沟通和关联,完成了对家园的独特想象和书写;进而通过“水的法则”,不仅具象化阐释了以海地为代表的加勒比非裔族群的自然观,更通过建构以其自身作为主体的认知和解释自然的方式,形成了对西方主流话语的反抗和解构;最终,通过“水”之暗不断加剧对“黑色”的指涉和隐喻,将历史叙事和政治叙事嵌入其中,努力消解黑暗与光明、人与自然、西方世界与加勒比地区等二元对立,体现出一种跨越地理、种族、阶级,乃至物种局限的普遍的伦理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伊拉·蒙特罗 《你 黑暗 “水”叙事 加勒比书写
下载PDF
曹禺剧作中黑暗意象的延续与个性化塑造
20
作者 王瑶洁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6期84-86,共3页
《雷雨》《原野》《日出》《北京人》是曹禺戏剧创作的代表,它们中出现的典型黑暗意象有四个,分别是关着窗户的房子、黑夜、雷雨和黑森林。这些意象在反映社会影响下作家普遍性压抑心理的同时,又体现出曹禺个性化的意象群塑造特点。同时... 《雷雨》《原野》《日出》《北京人》是曹禺戏剧创作的代表,它们中出现的典型黑暗意象有四个,分别是关着窗户的房子、黑夜、雷雨和黑森林。这些意象在反映社会影响下作家普遍性压抑心理的同时,又体现出曹禺个性化的意象群塑造特点。同时,剧作中的黑暗意象与光明意象并不是二元对立的,黑暗具有生与死的双重意味。黑暗和光明构成了曹禺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他对原始生命活力的追求和对黑暗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戏剧 黑暗意象 光明意象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