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褐新糠虾作为生物指示物评估重金属污染效果的可行性探究
1
作者 魏社林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探讨黑褐新糠虾作为生物指示物评估重金属污染效果的可行性。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研究区域和对象,研究区域为某受重金属污染的淡水湖泊周边地区,研究对象为该地区的黑褐新糠虾。实验材料的准备与处理部分,详细介绍黑褐新糠虾的采集与处理方... 探讨黑褐新糠虾作为生物指示物评估重金属污染效果的可行性。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研究区域和对象,研究区域为某受重金属污染的淡水湖泊周边地区,研究对象为该地区的黑褐新糠虾。实验材料的准备与处理部分,详细介绍黑褐新糠虾的采集与处理方法,以及重金属的检测与分析方法。此外还介绍重金属污染的评估方法,包括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的应用。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包括黑褐新糠虾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重金属在不同环境因子中的分布特征,以及黑褐新糠虾生物指标与重金属污染的关系。讨论包括黑褐新糠虾作为生物指示物的可行性,影响黑褐新糠虾富集重金属的因素,以及研究结果对环境监测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新糠虾 生物指示物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存活、生长以及种群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谭志军 颜天 +3 位作者 周名江 李钧 于仁诚 王云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635-1639,共5页
通过塔玛亚历山大藻 ( Alexandrium tamarense)对黑褐新糠虾 ( N eomysis awatschensis)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研究 ,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存活、生殖、生长等有不利影响 ,影响程度随塔玛亚历山大藻藻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塔玛亚历山大藻 ( Alexandrium tamarense)对黑褐新糠虾 ( N eomysis awatschensis)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研究 ,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存活、生殖、生长等有不利影响 ,影响程度随塔玛亚历山大藻藻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 96 h急性毒性实验中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半致死密度为 70 0 0 cells/ml,去藻过滤液中糠虾的死亡率为 2 5 %。在 6 2 d的慢性毒性实验中 ,密度为 90 0 cells/m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的繁殖有严重影响 ,在此影响下的实验组亲虾产幼虾总数只有 2 7尾 ,仅为对照组产幼虾数目的 1 6 .4 % ;其总产幼虾天数、日最高产幼数分别只有对照的 32 %、4 1 % ,其初次产虾日期也推迟了 3d,并出现了 3次生殖中断。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处在密度为 90 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中的黑褐新糠虾亲虾的存活率只有对照的 6 3% ,糠虾亲虾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对照组亲虾的 95 .6 %和 81 .9% ,但差异尚不显著 (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黑褐新糠虾 存活 生长 赤潮甲藻 毒性 危害 种群繁殖
下载PDF
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及在钻井液毒性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周名江 颜天 +3 位作者 李钧 谭志军 于仁诚 王云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于 1992年开始在青岛胶州湾西海岸采集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并进行实验室的长期驯化培养 ,在实验室内以 4~ 6d的幼虾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黑褐新糠虾和美国一种标准毒性测试实验生物... 于 1992年开始在青岛胶州湾西海岸采集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并进行实验室的长期驯化培养 ,在实验室内以 4~ 6d的幼虾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黑褐新糠虾和美国一种标准毒性测试实验生物巴西拟糠虾的分类学地位、地理分布和形态 ,以及对标准毒物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 ,建议将黑褐新糠虾作为我国的一种标准毒性测试的实验生物 ,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钻井液及其添加剂的毒性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新糠虾 毒性评价 标准实验生物 钻井液 急性测试方法 海上钻井 海洋污染 海洋监测
下载PDF
三苯基氯化锡对黑褐新糠虾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4
作者 颜天 李钧 +3 位作者 李正炎 滕文法 于仁诚 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5-489,共5页
于 1 992年 7月在青岛胶州湾西岸采集黑褐新糠虾 ,经实验室常年培养驯化后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三苯基氯化锡 (TPTC)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对糠虾繁殖、生殖周期和种群的慢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 ,在急性毒性实验中 ,TPTC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 于 1 992年 7月在青岛胶州湾西岸采集黑褐新糠虾 ,经实验室常年培养驯化后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三苯基氯化锡 (TPTC)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对糠虾繁殖、生殖周期和种群的慢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 ,在急性毒性实验中 ,TPTC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为 2 5× 1 0 - 9g/L( 2 4hLC50 )和 1 5× 1 0 - 9g/L( 4 8hLC50 ) ;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TPTC能影响糠虾种群的世代繁殖 ,2× 1 0 - 9g/L的TPTC能使糠虾首次生育的年龄延迟 3d ,产幼总数比对照组减少80 %以上 ,1× 1 0 - 9— 2× 1 0 - 9g/L的TPTC能导致糠虾生殖周期延长 3— 4d ,在生殖期内的死亡率上升 30 %— 55% ,暴露于 0 2 5× 1 0 - 9— 2 0 0× 1 0 - 9g/LTPTC中的糠虾其子代的在 6× 1 0 - 9g/LTPTC中存活能力下降。可以认为 ,1× 1 0 - 9g/L的TPTC可导致糠虾种群的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氯化锡 黑褐新糠虾 毒性效应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黑褐新糠虾和卤虫的急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颜天 谭志军 +3 位作者 李钧 于仁诚 王云峰 周名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1,共6页
以黑褐新糠虾和卤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毒性.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都能影响糠虾的存活,在96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约为7000和450000个... 以黑褐新糠虾和卤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毒性.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都能影响糠虾的存活,在96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约为7000和450000个/cm3;在24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卤虫存活没有显著影响,而赤潮异弯藻能对卤虫的活力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0 1,1 5,5和24h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000,7500,4500,3000个/cm3,但在赤潮异弯藻较低浓度为3000个/cm3时,经过48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这两种有害藻对同一种生物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异,而这两种甲壳类生物对同一种有害藻的反应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赤潮异弯藻 黑褐新糠虾 卤虫 急性毒性
下载PDF
Cu^(2+)、Zn^(2+)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窦亚卿 成永旭 +4 位作者 唐伯平 吴旭干 杨丽娜 胡冰 陈亚瞿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在基础海水中添加Cu2+、Zn2+,研究其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急、慢性毒性影响。包括了Cu2+、Zn2+对黑褐新糠虾在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安全浓度(SC)和在生长、成活、繁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 通过在基础海水中添加Cu2+、Zn2+,研究其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急、慢性毒性影响。包括了Cu2+、Zn2+对黑褐新糠虾在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安全浓度(SC)和在生长、成活、繁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体中Cu2+对黑褐新糠虾24、48、72和96 hLC50和SC分别是2843、2363、1432、449μg/L和4.49μg/L。Zn2+对黑褐新糠虾24、48、72和96 hLC50和SC分别是10588、2331、1459、664μg/L和6.64μg/L。Cu2+对黑褐新糠虾的毒性大,黑褐新糠虾对Cu2+比对Zn2+更为敏感。(2)当5μg/L≤Cu2+≤80μg/L、10μg/L≤Zn2+≤160μg/L时,黑褐新糠虾在处于各浓度的Cu2+、Zn2+试液中经过60d的饲养,均显示一定程度的毒性作用,其成活率、体长和体长增长率随Cu2+、Zn2+浓度的不断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新糠虾 重金属 毒性作用 半致死浓度
下载PDF
水体中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金锋 杨筱珍 +3 位作者 吴旭干 赵柳兰 王小艳 成永旭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组织胺(1 mg/L、3 mg/L和5 mg/L)养殖水体对黑褐新糠虾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其中0 mg/L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水体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生长和存活有显著影响。其中高浓度组(5 mg/L)黑褐新糠虾存活率仅为(83±12.47)%,而对... 研究了不同浓度组织胺(1 mg/L、3 mg/L和5 mg/L)养殖水体对黑褐新糠虾生长与发育的影响,其中0 mg/L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水体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生长和存活有显著影响。其中高浓度组(5 mg/L)黑褐新糠虾存活率仅为(83±12.47)%,而对照组为(97±4.7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胺对黑褐新糠虾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用药17 d后,对照组体长为6.18±0.30 mm,而最高组织胺浓度组(5mg/L)的体长仅约为对照组的87%,即5.35±0.26 mm,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抱卵雌虾的体长各组基本一致,均约为7.58±0.24 mm;组织胺能抑制黑褐新糠虾蜕壳,表现为同一时期内蜕壳比例较低;组织胺能延迟雄性黑褐新糠虾第二性征出现和雌性黑褐新糠虾抱卵的时间,分别延迟约1 d和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新糠虾 组织胺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黑褐苔草ISSR-PCR反应体系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延萍 王莉 +3 位作者 包蕊 石琳 旭荣花 李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1-914,918,共5页
采用正交设计对黑褐苔草(Carex atro fusca)ISSR-PCR反应的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和DNA模板进行优化,以期建立最佳反应条件并筛选退火温度。结果表明:黑褐苔草20μL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1.80μmol·L^(-1)Mg^(2+)... 采用正交设计对黑褐苔草(Carex atro fusca)ISSR-PCR反应的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和DNA模板进行优化,以期建立最佳反应条件并筛选退火温度。结果表明:黑褐苔草20μL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1.80μmol·L^(-1)Mg^(2+)、0.60 U Taq DNA聚合酶、0.125μmol·L^(-1)dNTP、0.3μmol·L^(-1)Primer和50 ng DNA模板;引物UBC807适宜退火温度为55℃。该体系能在不同个体中扩增出清晰的、稳定性好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苔草 ISSR-PCR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模拟增温效应对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建中 刘伟 +2 位作者 周华坤 刘汉武 许庆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4-90,共7页
在典型矮蒿草草甸上,按大小梯度设置温棚(由小到大依次为A、B、C、D、E)进行模拟增温效应对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的分蘖数、叶片数和高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随温室的减小而升高,其中,温室A内地表温度和地温... 在典型矮蒿草草甸上,按大小梯度设置温棚(由小到大依次为A、B、C、D、E)进行模拟增温效应对黑褐苔草(Carex alrofusca)的分蘖数、叶片数和高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随温室的减小而升高,其中,温室A内地表温度和地温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35℃和2.13℃.温室D的分蘖数增幅最大,温室D与温室A间分蘖数变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温室A至D中黑褐苔草的分蘖数变异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P地表<0.05;P地温<0.01);叶片数的变化趋势与分蘖数基本一致;黑褐苔草平均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温室A与对照间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处理黑褐苔草高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苔草 增温效应 生长特征
下载PDF
日本黑褐蚁营养成分分析及两种脱水方法对其SOD、POD、CAT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缠民 蒋继宏 +2 位作者 冯照军 廉振民 王启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对日本黑褐蚁 (FormicajaponicaMottschulsky)进行营养成分分析 ,并对烘干脱水储藏法和冷冻脱水储藏法对其蛋白质及SOD、POD、CAT活力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对比。结果显示 :日本黑褐蚁中粗蛋白含量占鲜重的 2 4 36 % ,粗脂肪为 7 41% ,总糖... :对日本黑褐蚁 (FormicajaponicaMottschulsky)进行营养成分分析 ,并对烘干脱水储藏法和冷冻脱水储藏法对其蛋白质及SOD、POD、CAT活力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对比。结果显示 :日本黑褐蚁中粗蛋白含量占鲜重的 2 4 36 % ,粗脂肪为 7 41% ,总糖为 0 6 2 % ,粗灰分为 5 36 % ,粗蛋白占干重达 6 3 6 % 两种脱水储藏法对比 ,烘干脱水法比冷冻脱水法对其蛋白质及SOD、P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黑褐 营养成分 保健酶 脱水方法 SOD POD CAT 活力 储藏加工
下载PDF
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和黑褐新糠虾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科 颜天 +1 位作者 周名江 何建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81,共6页
初步研究了一株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和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较低密度下就能明显减少轮虫的种群数量,2... 初步研究了一株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和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较低密度下就能明显减少轮虫的种群数量,24hEC50仅为20个/mL左右;该藻的各组分毒性比较结果显示,只有藻液和细胞重悬液有这种毒害作用,而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破碎液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这种毒害作用可能是由于活的藻细胞引起的;在米氏凯伦藻中卤虫和黑褐新糠虾的存活数量也明显下降。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赤潮可能通过直接影响存活从而对浮游动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卤虫(Artemia salina) 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 种群数量 存活
下载PDF
持续低温对养殖日本黑褐蚁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缠民 蒋继宏 廉振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以 5、0、- 5℃对日本黑褐蚁 ( Formica japonica Mottschulsky)进行处理 ,并将各组存活率与其 SOD、POD、CAT活力和 MDA含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3个低温处理组的活动能力、SOD、POD、CAT活力水平和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生活对照... 以 5、0、- 5℃对日本黑褐蚁 ( Formica japonica Mottschulsky)进行处理 ,并将各组存活率与其 SOD、POD、CAT活力和 MDA含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3个低温处理组的活动能力、SOD、POD、CAT活力水平和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生活对照组 ,并随时间延长显著下降 ;但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随时间延长而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黑褐 人工养殖 持续低温 保护酶 存活率 SOD POD CAT MDA 保健品
下载PDF
Hg、Cd对阿匍虾虎鱼及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立俊 杨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4,共5页
通过在水中添加重金属Hg、Cd的方法,获得了这两种金属对阿匍虾虎鱼和风褐新糠虾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Hg对阿匍虾虎鱼和黑褐新糠虾的96h急性毒性要比Cd的大,且Hg、Cd对黑褐新糠虾的96h急性毒性... 通过在水中添加重金属Hg、Cd的方法,获得了这两种金属对阿匍虾虎鱼和风褐新糠虾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Hg对阿匍虾虎鱼和黑褐新糠虾的96h急性毒性要比Cd的大,且Hg、Cd对黑褐新糠虾的96h急性毒性要比阿匍虾虎鱼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匍虾虎鱼 黑褐新糠虾 急性毒性 海洋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守平 卢镜铭 +3 位作者 何学友 韩国勇 丁珌 黄金水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61,共5页
应用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进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通过林间施菌,套笼法检查防治效果,调查防治后油茶植株的虫口数和油茶叶片新增受害率,综合评价白僵菌林间防治该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08孢子·mL-1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B... 应用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进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通过林间施菌,套笼法检查防治效果,调查防治后油茶植株的虫口数和油茶叶片新增受害率,综合评价白僵菌林间防治该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08孢子·mL-1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B处理)防治效果最佳,施菌10 d后黑褐盗毒蛾幼虫死亡率达92.8%,防治效果达91.0%。白僵菌粉炮处理中,60个粉炮·hm-2(A2处理)、90个粉炮·hm-2(A3处理)2个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10 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4%、85.3%,但显著高于30个粉炮·hm-2(A1处理)。白僵菌不同剂型防治后各处理组的虫口数、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均较防治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其中虫口数下降最多的分别是A3、B、A2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6%、88.4%、81.5%;B、A3、A2处理在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仅为5.3%、6.0%、8.3%,而对照的新增量为21.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黑褐盗毒蛾 粉炮 孢子悬浮液 油茶
下载PDF
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形态及其与日本新糠虾对溶藻弧菌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柳兰 杨筱珍 +5 位作者 范朋 杨丽丽 张金彪 梁攀 洪宇航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11-1719,共9页
实验采用Giemsa与Wright’s两种染色方法对黑褐新糠虾血细胞进行染色,根据血细胞大小,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将其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通过比较Giemsa染色与Wright’s染色两种方法的染色时间和效果,W... 实验采用Giemsa与Wright’s两种染色方法对黑褐新糠虾血细胞进行染色,根据血细胞大小,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将其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通过比较Giemsa染色与Wright’s染色两种方法的染色时间和效果,Wright’s染色更加适合糠虾血细胞。通过染色,将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分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48.38%±0.05%),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5.22%±0.04%),最少的为透明细胞约为(16.40%±0.01%)。对不同浓度溶藻弧菌的感染试验发现,日本新糠虾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即48 h,而黑褐新糠虾72 h出现死亡,各浓度组中日本新糠虾死亡率均高于黑褐新糠虾。黑褐新糠虾相对日本新糠虾来说,对溶藻弧菌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可能与其血细胞中颗粒和半颗粒比例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新糠虾 日本新糠虾 溶藻弧菌 血细胞 GIEMSA染色 Wright’s染色
下载PDF
应用黑褐新糠虾测试织纹螺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爱峰 于仁成 +3 位作者 李钧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5,120,共5页
尝试以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投喂不同毒性的织纹螺对糠虾存活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方法在织纹螺毒性测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毒织纹螺能够导致黑褐新糠虾中毒死亡,糠虾的半致死时间与织纹螺的毒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2=0... 尝试以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投喂不同毒性的织纹螺对糠虾存活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方法在织纹螺毒性测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毒织纹螺能够导致黑褐新糠虾中毒死亡,糠虾的半致死时间与织纹螺的毒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943),在96 h内织纹螺对糠虾的半致死毒性为40.11 MU/g。利用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可以测试织纹螺样品毒性的高低,方法的检出限约为10.44 MU/g,与日本法定的河豚鱼食用安全标准(10 MU/g)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纹螺 黑褐新糠虾 河豚毒素(TTX) 毒性测试
下载PDF
进口原木中截获黑褐象白蚁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宏斌 安榆林 +1 位作者 马建华 杨孟钦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9-289,共1页
关键词 进口原木 进境检疫 黑褐象白蚁 截获 形态特征
下载PDF
黑褐举腹蚁人工饲养及释放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琦 周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100,104,共4页
近年来橡副珠蜡蚧的危害逐年加重,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对橡副珠蜡蚧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黑褐举腹蚁是橡副珠蜡蚧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对其人工饲养繁殖及田间释放的试验结果表明,用黄粉虫、蜂蜜等为食料、长方形收纳盒作为器具饲养... 近年来橡副珠蜡蚧的危害逐年加重,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对橡副珠蜡蚧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黑褐举腹蚁是橡副珠蜡蚧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对其人工饲养繁殖及田间释放的试验结果表明,用黄粉虫、蜂蜜等为食料、长方形收纳盒作为器具饲养效果最好,释放后对橡副珠蜡蚧及其共生的细足捷蚁的田间种群数量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举腹蚁 橡副珠蜡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菲、芘、壬基酚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米盛景 王立俊 王秀利 《河北渔业》 2011年第8期5-8,共4页
通过测定菲、芘、壬基酚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探讨了这三种难降解有机物对黑褐新糠虾的24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菲对黑褐新糠虾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30μg/L、310μg/L、166μg/L和126... 通过测定菲、芘、壬基酚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探讨了这三种难降解有机物对黑褐新糠虾的24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菲对黑褐新糠虾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30μg/L、310μg/L、166μg/L和126μg/L;壬基酚对黑褐新糠虾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11.210μg/L、193.733μg/L、121.215μg/L和66.534μg/L;芘对黑褐新糠虾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6.890μg/L、41.890μg/L、23.112μg/L和15.940μg/L。结果显示三种难降解有机物对黑褐新糠虾的毒性依次为芘>壬基酚>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黑褐新糠虾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温度对黑褐新糠虾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海萍 王储庆 +3 位作者 吴建平 钟俊生 刘海林 张志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7期41-44,共4页
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 Brandt)全长(7.21±0.40)mm,分别置于4、8、10、17、22、27、34℃水槽中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其死亡率分别为:18.90%、14.4%、13.3%、5.53%、5.53%、5.53%和6.67%,其中温度组4、8和10℃与其他... 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 Brandt)全长(7.21±0.40)mm,分别置于4、8、10、17、22、27、34℃水槽中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其死亡率分别为:18.90%、14.4%、13.3%、5.53%、5.53%、5.53%和6.67%,其中温度组4、8和10℃与其他温度组差异显著(P〈0.05)。在温度4-35℃范围内,黑褐新糠虾72 h存活率均在80%以上,17-34℃为黑褐新糠虾栖息的适温范围。实验结果说明黑褐新糠虾为广温性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新糠虾 温度 成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