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的认识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维涛 周瑶琪 +1 位作者 马永生 杨恒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18-1525,共8页
东吴运动是二叠纪的一次重要地壳运动,但对其位置、性质、发生时间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而对于龙门山地区,更是很少有人专题涉及。近来,笔者等人对龙门山地区二叠系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关... 东吴运动是二叠纪的一次重要地壳运动,但对其位置、性质、发生时间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而对于龙门山地区,更是很少有人专题涉及。近来,笔者等人对龙门山地区二叠系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关系、沉积响应及火山岩分布等特征的分析,论述了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研究认为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主要表现为茅口组上部地层缺失;在茅口组和龙潭组之间普遍存在不整合面,并于不整合面的底界发现底砾岩;中、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发生突变以及火山爆发等。其发生时间于晚二叠世早期至中期,即龙潭组沉积期,属于地壳的升降运动,并伴随龙门山南段玄武岩浆的爆发而结束。东吴运动结束了龙门山地区早二叠世以来的稳定地台沉积,使该区发生了强烈的岩相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组 龙潭组 东吴运动 龙门山地区 地壳运动
下载PDF
芦山地震、汶川地震与龙门山地区水汽异常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志辉 陈梅花 +2 位作者 杨竹转 严兴 邓远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8-666,共9页
对龙门山地区水汽动态的分析研究表明,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和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地区大气相对湿度异常频次都出现了先逐年下降,然后快速回升的过程;下降时间较长,10a以上,上升时间较短,1~2a;震中位于异常频次相对下降和上... 对龙门山地区水汽动态的分析研究表明,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和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地区大气相对湿度异常频次都出现了先逐年下降,然后快速回升的过程;下降时间较长,10a以上,上升时间较短,1~2a;震中位于异常频次相对下降和上升幅度都是最大的中心或邻近区域.在地震孕育中期阶段发生水汽异常趋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岩层裂隙的张合、地下流体的运动和地热能的变化,影响地面温度和潜热交换的速度所致.在地震孕育的中长期阶段(10a~几a),地壳岩石受压缩变形,孔隙、裂隙不断闭合或减少,由地下释放的热水、热汽减少,潜热交换速度也随之降低,相对湿度异常频次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地壳岩石变形进一步加大,可能导致微破裂不断扩展,由地下释放的热水、热汽由减少转为增加,潜热交换速度由降低转为迅速增加,相对湿度异常频度也表现出由逐年下降转为突发的快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汶川地震 水汽异常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震后次生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果 黄润秋 +1 位作者 巨能攀 赵建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8,共6页
为了研究龙门山地区在"5.12"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在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现场复核调查,对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次生灾害在雎水河、安昌河、绵远河和石亭江流域内的发育分布与高程、距断层距离、坡度、... 为了研究龙门山地区在"5.12"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在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现场复核调查,对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次生灾害在雎水河、安昌河、绵远河和石亭江流域内的发育分布与高程、距断层距离、坡度、坡向、岩性、坡体结构等地质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个地质要素对灾害发育分布的影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为灾区建设与选址和同类高烈度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滑坡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后龙门山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苏生瑞 王琦 李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5-722,共8页
以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强震发生前后以及发生时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得到了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在汶川地震到地震时到地震后的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的数值和方向均发生了改变,最... 以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强震发生前后以及发生时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得到了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在汶川地震到地震时到地震后的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的数值和方向均发生了改变,最大主应力方向整体上由NEE变为SEE,但在不同地区这种变化表现有所差异。剪应力在震前和震时均有局部区域出现了集中,特别是在映秀附近;但在地震后,区域内剪应力相对均匀分布,而且与地震前相比,剪应力在龙门山前山断裂和龙门山中央断裂分布的值明显减小,在后山断裂附近分布的剪应力数值增大。同时地震后剪应力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上集中的区域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应力场变化规律与地震时的地表形变规律和震后余震的分布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龙门山地区 汶川地震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泥盆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以四川北川桂溪剖面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留勤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8-66,共9页
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基本上拼接联合为统一的华南板块,由于古特提斯洋北支向东扩张,泥盆纪时龙门山地区形成华南板块西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在这个比较稳定的构造背景下,以桂溪剖面为代表的稳定类型泥盆系大致... 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基本上拼接联合为统一的华南板块,由于古特提斯洋北支向东扩张,泥盆纪时龙门山地区形成华南板块西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在这个比较稳定的构造背景下,以桂溪剖面为代表的稳定类型泥盆系大致可以划分为18个三级沉积层序(DS1-DS18),进一步可以归并为2个二级构造层序,对应于两次海侵高潮。层序地层划分表明龙门山地区在泥盆纪经历了一个从海侵作用初期的海侵碎屑岩沉积(DS1-DS9)到高水位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混合沉积(DS10-DS12),再到海退期清水碳酸盐岩沉积(DS13-DS18)的有规律的沉积演变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序列。这种沉积演变规律及海平面变化与隔陆相望的滇黔桂地区的泥盆系具有相似性。但龙门山地区的泥盆系比滇黔桂地区发育齐全,厚度更大,所以后者的泥盆系只能划分出13个三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区 泥盆纪 桂溪剖面 层序地层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基于RS & GIS的龙门山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利利 赵唯茜 +1 位作者 李亦秋 陈盼盼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106-112,共7页
土地利用作为人地关系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运用e Cognition软件解译得到龙门山地区1980年、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于ARCGIS10.1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动态... 土地利用作为人地关系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运用e Cognition软件解译得到龙门山地区1980年、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于ARCGIS10.1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对龙门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0—2015年土地利用程度持续加大,社会经济处于发展期;各时期龙门山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其中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量普遍较大;1980—2015年龙门山地区24个县/市中,受汶川大地震及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影响大的名山县、广元市、汉源县、荥经县、安县、什邡市、北川县7个县/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普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龙门山地区 RS GIS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相及其演化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凤杰 李佐强 +1 位作者 沈凡 赖雪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1,共10页
以龙门山地区北川甘溪凉水洞剖面实测资料为基础,对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相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观雾山组底部以碎屑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河流相和无障壁滨岸相;碎屑岩之上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和碳酸盐缓坡相。其中碳酸盐台地可划分为... 以龙门山地区北川甘溪凉水洞剖面实测资料为基础,对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相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观雾山组底部以碎屑岩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河流相和无障壁滨岸相;碎屑岩之上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和碳酸盐缓坡相。其中碳酸盐台地可划分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浅滩和台地前缘斜坡等3种亚相,碳酸盐缓坡可划分为浅水缓坡、深水缓坡等2种亚相;碳酸盐台地和碳酸盐缓坡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相互转化,其识别标志主要有角砾礁灰岩和滑动变形构造。龙门山地区观雾山组经历了早期和晚期2个沉积演化阶段,早期旋回底部为碎屑岩沉积、中上部以碳酸盐台地为主,晚期以碳酸盐缓坡为主。本研究为龙门山地区观雾山组岩相古地理恢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区 中泥盆统 观雾山组 沉积相 环境演化
下载PDF
先秦地震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对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的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剑 《民族学刊》 2013年第4期35-53,113-116,共23页
近年来国内史前及商周地震考古工作取得系列新发现与新认识,为龙门山地区这个多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的史前地震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基础和参考样本。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研究应避免"两张皮"的困境,田野工作与整合... 近年来国内史前及商周地震考古工作取得系列新发现与新认识,为龙门山地区这个多断裂带和地震多发区的史前地震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基础和参考样本。龙门山地区史前地震考古研究应避免"两张皮"的困境,田野工作与整合研究均需要考古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有机融合。龙门山地区史前先民在定居地点选址方面的科学智慧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史前 地震考古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六盘山与龙门山地区构造活动对比及地震危险性评估
9
作者 丁晓光 石富强 张艺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15-15,共1页
六盘山与龙门山分别位于青藏块体东北缘和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汶川地震后,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六盘山断裂带具有与龙门山相似的断层闭锁环境,从而推断六盘山地区发生强震的危险性较高。本文系统总结前人最新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结合区域G... 六盘山与龙门山分别位于青藏块体东北缘和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汶川地震后,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六盘山断裂带具有与龙门山相似的断层闭锁环境,从而推断六盘山地区发生强震的危险性较高。本文系统总结前人最新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结合区域GNSS、重力、水准等资料,从历史构造演化、隆升动力机制、现今地壳运动等方面对比两地区的构造活动特征和孕震机理,并对六盘山地震危险性形成如下认识:①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垂直于六盘山断裂的地壳变形特征表现为连续变化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分段特性:断裂北段以西300km范围内的地壳水平缩短速率为5-6mm/a,精密水准给出的垂直隆升速率约为1-2mm/a;断裂南段则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部分段落兼具拉张正断分量;青藏块体东缘地区,垂直于龙门山断裂的地壳缩短变形在龙日坝断裂附近存在速率变化过渡带,两条近似平行的断裂间距约200km,在此范围内地壳水平缩短速率为3-4mm/a,垂直隆升速率约为3.4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评估 六盘山地区 龙门山地区 构造活动 龙门山断裂带 青藏块体东北缘 隆升速率 精密水准
下载PDF
四川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混积相遗迹化石及其环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荆锡贵 李凤杰 +3 位作者 成晓雨 杨晓琪 张昊 沈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7-391,共15页
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的混合沉积相富含大量海相遗迹化石,可识别居住迹、进食迹、觅食迹、爬行迹和停息迹5大类14属,包括居住迹:Skolithos;进食迹:Chondrites、Phycodes、Planolites、Rhizocorallium、Thalassino... 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的混合沉积相富含大量海相遗迹化石,可识别居住迹、进食迹、觅食迹、爬行迹和停息迹5大类14属,包括居住迹:Skolithos;进食迹:Chondrites、Phycodes、Planolites、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和Zoophycos;觅食迹:Cylindrichnus以及Palaeophycus;爬行迹:Cruziana和Monomorphichnus;停息迹:Asterichnus、Lockeia和Rusophycus等,这些遗迹化石分属于4个遗迹化石组合,反映了不同沉积环境,分别为:(1)Skolith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沉积于高能砂质环境中,为水动力较强的无障壁滨岸前滨;(2)Rusophycus—Phycodes遗迹化石组合反映了水动力较弱的近滨环境;(3)Chondrites—Palaeophycus遗迹化石组合反映了贫氧、水动力条件较弱的近滨下部环境;(4)Zoophycos—Palaeophycus遗迹化石组合反映的环境为正常浪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以上的风暴沉积环境,据此建立了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混积相遗迹化石生活环境分布模式。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发现的3种类型Zoophycos遗迹化石,与腕足介壳富集层、波痕、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等反映浅水环境的沉积特征共存,表明泥盆纪Zoophycos形成于浅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古环境 混积相 泥盆纪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199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利利 李亦秋 +3 位作者 邓欧 申朝永 陈盼盼 周道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8-364,共7页
以1995—2015年5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依据改进的当量因子法对龙门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 以1995—2015年5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依据改进的当量因子法对龙门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2)1995—2015年不同区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显著空间差异,山区、高原区远大于丘陵、平原区;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出山区>平原区>高原区>丘陵区的特点;(3)各类生态系统其服务价值及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基本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1995—2000年趋于下降,2000—2010年趋于上升;2010—2015年基本呈下降趋势;整体上,199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下降了19.75%;(4)1995—2015年同一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不同时期所占比重趋于稳定;同一时期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重呈现出显著差异性,11种生态服务类型中,气候调节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水文调节价值,水资源供给价值所占比例最小;(5)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该区域在今后生态建设与保护及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中应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谋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高度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风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荆锡贵 陈政安 +2 位作者 李凤杰 文胜男 谢胜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9-757,共9页
龙门山地区泥盆纪地层中含有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海相遗迹化石。以野外剖面实测为基础,对北川甘溪石沟里剖面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风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描述,共识别出5种类型的遗迹化石属种,包括Chondrite、Changchengia、Rhizoc... 龙门山地区泥盆纪地层中含有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海相遗迹化石。以野外剖面实测为基础,对北川甘溪石沟里剖面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风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描述,共识别出5种类型的遗迹化石属种,包括Chondrite、Changchengia、Rhizocorallium、Skolithos和Zoophycos。根据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Chondrites-Zoophycos遗迹化石组合类型,反映了受风暴影响的浅水沉积环境。通过遗迹化石的分布位置、相互间的切割关系,建立了龙门山地区石沟里剖面养马坝组风暴岩中各种遗迹化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Chondrites、Zoophycos、Rhizocorallium、Changchengia和Skolithos。发育于风暴岩中的Chondrites和Zoophycos遗迹化石,具有鲜明的机会种特征,对沉积环境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保存于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养马坝组风暴岩中丰富的具细小分支直径的Chondrites遗迹化石,反应水体氧含量并非控制Chondrites潜穴直径大小的唯一控制因素,可能与造迹生物生活环境的恶劣与否间存在着一定关系;风暴沉积中发育的Zoophycos遗迹化石,指示其在泥盆纪可以沉积于浅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区 泥盆纪 遗迹化石 古环境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北川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及其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子尧 徐绪东 +1 位作者 陈政安 李凤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2-712,共11页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是我国"宁乡式"鲕粒赤铁矿矿床重要铁质赋存形式。为查明龙门山地区泥盆系铁质鲕粒的沉积环境和成因机制,以甘溪石沟里剖面精细实测为基础,通过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对铁质鲕粒的沉积...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是我国"宁乡式"鲕粒赤铁矿矿床重要铁质赋存形式。为查明龙门山地区泥盆系铁质鲕粒的沉积环境和成因机制,以甘溪石沟里剖面精细实测为基础,通过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对铁质鲕粒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甘溪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富集于生屑灰岩、鲕粒生屑灰岩和生屑鲕粒灰岩,呈层状或透镜状夹于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中。铁质鲕粒是重要的铁质赋存载体,类型多样,根据鲕粒成分可将其划分为灰泥鲕粒、绿泥石鲕粒、铁化鲕粒和铁质鲕粒4种类型。龙门山地区石沟里剖面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于有障壁海岸的潟湖环境中,根据鲕粒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建立了有障壁海岸铁质鲕粒的成因分布模式,从障积滩外侧、障积滩内侧到潟湖,依次发育灰泥鲕粒、铁化鲕粒、绿泥石真鲕、绿泥石薄皮鲕和铁质鲕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鲕粒 成因分析 沉积模式 养马坝组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水系沉积物中铀含量分布特征
14
作者 侯赟 施泽明 +2 位作者 王新宇 廖超 魏菲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46-50,共5页
铀元素是具有毒性和放射性的锕系元素之一,对区域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开展铀元素污染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龙门山地区主要水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了大量的水系沉积物样品,对该地区的铀元素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 铀元素是具有毒性和放射性的锕系元素之一,对区域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开展铀元素污染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龙门山地区主要水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了大量的水系沉积物样品,对该地区的铀元素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渡河水系沉积物中铀平均质量分数为5.50 mg/kg,绵远河水系沉积物中的铀平均质量分数为3.07 mg/kg,其余河流水系沉积物中铀含量均较低。通过龙门山地区水系沉积物中铀元素分布特征与龙门山地区矿产分布对比发现,煤矿、磷矿开发区是水系主要铀元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区 水系沉积物 铀元素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广义帕累托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梦依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32,共7页
利用1930—2016年龙门山地区M≥4.5历史地震目录,通过时空窗法减少余震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构建了该地区广义帕累托分布的超出量分布模型,估计了龙门山地区震级上限。结果表明:广义帕累托分布较好地拟合了龙门山地区强震数据,形状参数估... 利用1930—2016年龙门山地区M≥4.5历史地震目录,通过时空窗法减少余震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构建了该地区广义帕累托分布的超出量分布模型,估计了龙门山地区震级上限。结果表明:广义帕累托分布较好地拟合了龙门山地区强震数据,形状参数估计均为负值,最大震级分布存在有限上界,震级上限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广义帕累托分布 震级上限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历史强震相互关系的数值模拟实验研究
16
作者 刘盼 李平恩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9期74-74,共1页
龙门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东部,自20世纪以来相继发生了6次7级以上强震,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龙门山地区三维粘弹性分区分层模型,首先重建了与地表观测资料基本吻合的现今构造应力... 龙门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东部,自20世纪以来相继发生了6次7级以上强震,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龙门山地区三维粘弹性分区分层模型,首先重建了与地表观测资料基本吻合的现今构造应力场,在此基础上,依次模拟了6次7级左右地震,从库破裂应力变化角度分析了地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区 数值模拟实验 现今构造应力场 震相 历史 数值模拟方法 巴颜喀拉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地壳及上地幔结构的应用多重尺度有限频宽走时层析成像(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淑蕙 Biao Kuo +1 位作者 Qi-Yuan Liu Jiu-Hui Chen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龙门山地区 上地幔 层析成像 频宽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构建
18
作者 任梦依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以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1931年至2010年历史地震数据,时限取80年,时间间隔取10年,构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估计龙门山地区震级上限和强震重现水平。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服从具有有限上界的Weibull分布,震... 以龙门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1931年至2010年历史地震数据,时限取80年,时间间隔取10年,构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估计龙门山地区震级上限和强震重现水平。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广义极值模型服从具有有限上界的Weibull分布,震级上限为8.3,未来20年、50年、100年龙门山地区的强震重现水平分别为7.9、8.1、8.1。起始年由1930年至1933年逐年平移,时间间隔不变,震级上限及强震重现水平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到0.2级,表明本文构建的龙门山地区广义极值模型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可为地震区划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震级上限 强震重现水平 广义极值分布 龙门山地区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D-C界线附近微古生物化石新材料
19
作者 张德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文章介绍了四川龙门山地区D-C界线附近的微体化石新材料,计描述9属(1新属)、8种(4新种)、3亚种(新亚种)。
关键词 微古生物 化石 龙门山地区 石炭纪 界线 尼盆纪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的巨型冰川漂砾
20
《四川地质学报》 2000年第3期240-240,239,共2页
关键词 四川 龙门山地区 巨型冰川漂砾 冰川搬运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