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须沟》文学本演变研究
1
作者 孙洁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本文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了《龙须沟》五个文学本从写作到定稿的演变过程,并引入了此间北京人艺《龙须沟》的两版舞台本作为合理的参照物,力求厘清老舍对《龙须沟》进行文本修改直至定稿的各种细节和背后的因由,从而对《龙须沟》定稿本的... 本文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了《龙须沟》五个文学本从写作到定稿的演变过程,并引入了此间北京人艺《龙须沟》的两版舞台本作为合理的参照物,力求厘清老舍对《龙须沟》进行文本修改直至定稿的各种细节和背后的因由,从而对《龙须沟》定稿本的形成过程作出符合史料本源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龙须沟 版本 修改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下载PDF
浅析演员表演中的交流与适应——以话剧《龙须沟》中“王大妈”为例
2
作者 刘高君 胡玉姝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话剧是一种重要的舞台表演形式,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表演能力对于演出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话剧《龙须沟》中王大妈一角为例,从交流和适应两个角度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演员对王大妈角色的塑造,深入分析演员的交流与适应在... 话剧是一种重要的舞台表演形式,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表演能力对于演出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话剧《龙须沟》中王大妈一角为例,从交流和适应两个角度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演员对王大妈角色的塑造,深入分析演员的交流与适应在表演中的作用,同时帮助演员分析和掌握表演技巧,从而提高演员的演技,使其更好地传达角色情感和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表演 交流与适应 人物塑造 龙须沟
下载PDF
庞庄煤矿强化生态治理 “龙须沟”变身生态公园
3
作者 周玉成 《国土绿化》 2024年第9期31-31,共1页
“想不到,昔日的‘龙须沟’竟蜕变为如此瑰丽的大公园。绿色梦想,终得实现!”从庞庄煤矿退休的高师傅,走进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看着眼前轻舟摇曳的湖面以及公园里的美丽景致,禁不住心潮澎湃。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庞庄矿职工的汗水... “想不到,昔日的‘龙须沟’竟蜕变为如此瑰丽的大公园。绿色梦想,终得实现!”从庞庄煤矿退休的高师傅,走进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看着眼前轻舟摇曳的湖面以及公园里的美丽景致,禁不住心潮澎湃。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庞庄矿职工的汗水与付出。20世纪60年代,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庞庄煤矿勘探、设计与施工并行,连年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矸石堆积、废水排放及烟尘污染等,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梦想 庞庄煤矿 龙须沟 烟尘污染 生态公园 生态治理 变身 废水排放
下载PDF
浅谈戏剧演员自身与角色塑造的关系研究——以《龙须沟》中赵大爷为例
4
作者 靳镕林 《炫动漫》 2024年第8期71-73,共3页
本题研究自我和角色的关系为目的为浅析演员的表演过程,并以《龙须沟》中的角色赵大爷为例展开论述。演员通过角色塑造和表演过程进行探讨,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要掌握你所饰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这样... 本题研究自我和角色的关系为目的为浅析演员的表演过程,并以《龙须沟》中的角色赵大爷为例展开论述。演员通过角色塑造和表演过程进行探讨,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要掌握你所饰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完整,真实,活灵活现的角色。当演员在塑造角色时,演员自身的性格特点、人生经历、价值观等多种不同的因素影响,都会成为演员演绎角色时所面临的挑战,需要演员真实感受和体验角色并与角色共呼吸。探讨演员自身与角色的关系,就是探讨怎样融入角色。以《龙须沟》中的赵大爷为例,演员是如何通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如何怎样用肢体动作与表情状态来进行表演,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赵大爷这个角色的魅力。研究是通过对演员在角色塑造和表演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角色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演员 角色塑造 龙须沟
下载PDF
浅谈话剧舞台表演中小角色的内心活动——以话剧《龙须沟》 中的警察角色为例
5
作者 朱伟 《炫动漫》 2024年第8期92-94,共3页
本文通过对《龙须沟》里警察角色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的深入剖析,讨论他们内心活动与外在表现的联系,并分析这些内在复杂性对全剧创作深度及观众感受的影响。论述小角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对于演员表演艺术的重要性。本文概述了话剧舞台... 本文通过对《龙须沟》里警察角色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的深入剖析,讨论他们内心活动与外在表现的联系,并分析这些内在复杂性对全剧创作深度及观众感受的影响。论述小角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对于演员表演艺术的重要性。本文概述了话剧舞台上小角色表演的独特价值与深层意义,呼吁更加重视话剧小角色的研究与开发。通过仔细分析《龙须沟》中警察这个小人物,该研究充实了大家对于话剧艺术的理解,同时给话剧演员们带来了有价值的表演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色内心活动 龙须沟 警察角色
下载PDF
论戏剧表演中信念感与真实感之间的关系——以话剧《龙须沟》“小妞子”为例
6
作者 李宁蕙 《炫动漫》 2024年第8期65-67,共3页
话剧表演是艺术展现的一种方式,因为演员的表演和角色的塑造,让故事情节可以传达给观众。在话剧表演中,信念感和真实感是两个不同重要的必需品。信念感就是我们演出时对角色故事背景的相信,而真实感其实指的就是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展现的... 话剧表演是艺术展现的一种方式,因为演员的表演和角色的塑造,让故事情节可以传达给观众。在话剧表演中,信念感和真实感是两个不同重要的必需品。信念感就是我们演出时对角色故事背景的相信,而真实感其实指的就是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展现的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感。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影响观众看话剧的体验和理解。我们会以话剧《龙须沟》中的角色小妞子为例,讨论信念感和真实感的之间的关系,还有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话剧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表演 龙须沟 信念感与真实
下载PDF
龙须沟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学科价值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勋 况明生 +1 位作者 罗培 梁伟恒 《地质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423-429,共7页
从地质地貌与自然地理背景出发,分析了龙须沟地质遗迹类型和主要景观特征,探究了该区地质遗迹的学科价值及意义。研究表明:龙须沟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景观独特,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且保存完好,科学研... 从地质地貌与自然地理背景出发,分析了龙须沟地质遗迹类型和主要景观特征,探究了该区地质遗迹的学科价值及意义。研究表明:龙须沟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景观独特,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且保存完好,科学研究价值高,集中体现于构造地质学、地层学、水文地质学、岩溶地貌学、生态学及美学等学科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景观特征 学科价值 龙须沟 四川
下载PDF
簸箩仓、龙须沟语源蠡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冬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地名语源及其命名背景的探索,有助于发现若干容易被忽视的历史事实,北京的簸箩仓胡同与龙须沟,就是文献记载相对较少却具有这类学术价值的地名。本文在分析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名学和历史地理学角度,推测了它们的命名之源并分析了相... 地名语源及其命名背景的探索,有助于发现若干容易被忽视的历史事实,北京的簸箩仓胡同与龙须沟,就是文献记载相对较少却具有这类学术价值的地名。本文在分析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名学和历史地理学角度,推测了它们的命名之源并分析了相关的历史地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簸箩仓 哮啰仓 龙须沟 隆禧寺 地名语源
下载PDF
重复与断裂——《茶馆》《龙须沟》两种不同的时间类型
9
作者 孙丽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0,共2页
对照阅读《茶馆》和《龙须沟》,会发现老舍先生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历史的时间类型方式。 《茶馆》创作于1957年,作者反映了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半个世纪的历史,这部三幕剧采取截取历史横面的结构方式,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上,每一... 对照阅读《茶馆》和《龙须沟》,会发现老舍先生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历史的时间类型方式。 《茶馆》创作于1957年,作者反映了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半个世纪的历史,这部三幕剧采取截取历史横面的结构方式,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上,每一幕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时间点作具体展开,以表现历史的动荡和变迁。三幕对应的时间点分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袁世凯称帝死后,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国民党统治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沟 《茶馆》 时间点 国民党统治时期 断裂 戊戌变法 结构方式 军阀混战
下载PDF
《龙须沟》与北京城市改造的文学表述
10
作者 徐刚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2-67,共6页
将城市的环境治理与一个国家万世太平的隐喻,以及由此衍生的人民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问题联系起来,老舍的《龙须沟》可以说是开了先例。作为一种城市景观,"龙须沟"呈现了"旧中国"的残破形象,因此"龙须沟治理"... 将城市的环境治理与一个国家万世太平的隐喻,以及由此衍生的人民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问题联系起来,老舍的《龙须沟》可以说是开了先例。作为一种城市景观,"龙须沟"呈现了"旧中国"的残破形象,因此"龙须沟治理"与城市改造的文学叙述包含着意识形态重构的重要意义。此外,《龙须沟》还在"新北京"的城市蓝图中呈现了社会主义城市的现代性,它既包含着历史记忆的档案功能,又具有政权合法性建构的抽象寓言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沟 老舍 北京 城市改造 文学表述
下载PDF
龙须沟治理——一个新时代的象征
11
作者 瞿宛林 《前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38,共2页
看过电影《龙须沟》的人对开头的一段都会有深刻印象:一场大雨过后,龙须沟附近水漫金山,各种臭猫臭狗、垃圾和漂浮物直接涌进居民家中,老百姓或怨天尤人,或逆来顺受,却于事无补。剧中一个三轮车夫家的女孩“小妞子”,在一场暴风雨之后... 看过电影《龙须沟》的人对开头的一段都会有深刻印象:一场大雨过后,龙须沟附近水漫金山,各种臭猫臭狗、垃圾和漂浮物直接涌进居民家中,老百姓或怨天尤人,或逆来顺受,却于事无补。剧中一个三轮车夫家的女孩“小妞子”,在一场暴风雨之后被龙须沟吞没,更是让观众难以忘怀。这正是解放前龙须沟地区生存环境和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之前,北京的许多街道,尤其是劳动人民聚居的地区都没有下水道。肮脏程度最严重的就是龙须沟,离半里路就可闻到臭味。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要么逃离,要么就只能忍受恶劣环境对健康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治理 生活场景 龙须沟 新中国成立 劳动人民 老百姓 三轮车
下载PDF
浅谈话剧《龙须沟》的小说特征
12
作者 丁爱春 程恒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老舍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小说和话剧。受创作过程中的文体身份无意识心理影响,老舍不可避免地沿用小说的某些经验来创作话剧。话剧《龙须沟》在戏剧结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方面都表现出小说的特征。
关键词 龙须沟 老舍 小说特征
下载PDF
老舍写《龙须沟》的“冒险”
13
作者 李汉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0年第22期25-26,共2页
1952年,《龙须沟》一剧在北京上演之后,老舍先生在《〈龙须沟〉写作经过》一文中说:“在我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位成熟的作家,当他写一部作品之前,总是要进行一翻认真... 1952年,《龙须沟》一剧在北京上演之后,老舍先生在《〈龙须沟〉写作经过》一文中说:“在我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位成熟的作家,当他写一部作品之前,总是要进行一翻认真的准备工作。如他需要深入生活获取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沟 老舍先生 龙须沟
下载PDF
北京龙须沟的巨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桂华 岳博伟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58,共2页
龙须沟位于天坛以北,是北京外城的一条主要排水河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缺乏整治,龙须沟河道严重淤塞,每逢雨季便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是北平最大的臭水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善龙须沟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北京市政... 龙须沟位于天坛以北,是北京外城的一条主要排水河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缺乏整治,龙须沟河道严重淤塞,每逢雨季便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是北平最大的臭水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善龙须沟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北京市政府大力开展龙须沟治理行动,迅速解决了龙须沟的淤塞和污染问题,使得龙须沟一带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陈列于北京市档案馆中的一件件档案,翔实、生动地记录着龙须沟治理前后的历史巨变,向我们诉说着中国共产党在京华大地上改天换地的恢弘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档案馆 龙须沟 排水河道 历史巨变 臭水沟 淤塞
下载PDF
《龙须沟》与《万家灯火》的跨时空对话
15
作者 李洋 《艺苑》 2010年第5期94-97,共4页
老舍的《龙须沟》和李龙云的《万家灯火》虽然在创作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两者在题材、立意与预设的叙事立场方面均呈现出跨越时空的"不谋而合",而在时代精神、创作初衷和题材处理等方面又进行着颇具特色的个性演绎。
关键词 龙须沟 《万家灯火》 老舍 李龙云 比较
下载PDF
《龙须沟》与城市底层社会治理
16
作者 邵宁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112,共8页
《龙须沟》是老舍1949年后最重要的创作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第一部以城市底层社会治理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如果说在当年,它的意义主要在歌颂新中国这一“当前主题”;那么到今天,则更在其中隐含的有关城市底层社会治理的那些深刻忧思。即此... 《龙须沟》是老舍1949年后最重要的创作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第一部以城市底层社会治理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如果说在当年,它的意义主要在歌颂新中国这一“当前主题”;那么到今天,则更在其中隐含的有关城市底层社会治理的那些深刻忧思。即此而言,所谓“龙须沟”的存在,就不应仅被看作是一段已然逝去的历史,而更应看作是某些犹然存在的现实。而对有关问题的解决之道的思考,也不应仅着眼于已然发生过的革命实践,而更应联系至今仍在进行的改革探索。对剧作长期被遮蔽的深层主题的发现,不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老舍,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长期性、复杂性。作品对中国社会城市化、现代过程中沦于底层和边缘那些人群的关注,对某种意义的底层沦陷的忧惧,以及贯穿其间的人道关怀和家园情思,均应看作具有某种超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社会 堕落的忧惧 人道主义 社会治理 家园情思 龙须沟
下载PDF
论《龙须沟》到《茶馆》的美学趋向
17
作者 马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0-86,共7页
老舍先生是一位横跨我国两个文学时代(现代与当代)的著名作家。作为现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小说家;作为当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则表现在戏剧(主要是话剧)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剧作... 老舍先生是一位横跨我国两个文学时代(现代与当代)的著名作家。作为现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小说家;作为当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则表现在戏剧(主要是话剧)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在写于1959年5月的《老舍剧作选·序》中。作过这样的表白:“建国十年来,我的笔墨劳动主要是在习写剧本上。迮话剧带戏曲一共写了十五六本?人约平均每七八个月生产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沟 《茶馆》 美学 现代作家 小说创作 当代作家 1959年 著名作家
下载PDF
龙须沟一带的旋床子
18
作者 崔金生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3,共2页
北京过去有一句俗话:“砍的不如旋的圆”。“旋的圆”就是指旋木活的。解放前后都把这一行业称为“旋床子”。笔者13岁就在龙须沟的边上,金鱼池大街53号发兴成旋活铺学徒,一直到1965年左右,才脱产当干部。
关键词 纺织行业 龙须沟 旋床子 手工艺 历史
下载PDF
现实主义对主流话语的依附与游离——以《龙须沟》生产机制为中心
19
作者 李玫琦 《南大戏剧论丛》 2022年第1期119-133,共15页
老舍的《龙须沟》是特定年代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产物,也是“十七年”话剧创作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考证和版本辨析,可以再现这部作品中现实主义对主流话语既依附又游离的生产过程:该剧借助以“清官”对应“清水”的政治修辞逻辑,有意... 老舍的《龙须沟》是特定年代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产物,也是“十七年”话剧创作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考证和版本辨析,可以再现这部作品中现实主义对主流话语既依附又游离的生产过程:该剧借助以“清官”对应“清水”的政治修辞逻辑,有意忽视1949年以前的修沟成绩,再造了新中国在修沟史上的起点神话;作家和导演也在多次修改中重新划分人物角色的阶级阵营,使龙须沟拥有“恶霸”人格,又将刘巡长丑化为阶级统治工具并削弱其地位和戏份,从而强化了与时代话语相呼应的阶级斗争意识;在政治意图过于显明的情况下,《龙须沟》依靠着老舍精准的市民景观书写及焦菊隐团队的斯坦尼式排演技巧得以保持其现实主义魅力。凭借各种偶然性优势的助推,该剧最终成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话剧典范之一,但其人物与情节、故事与主旨之间的多重矛盾张力使该剧摇摆于“现实主义”与“颂歌”之间,最终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整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沟 现实主义 主流话语 版本 老舍
下载PDF
关联理论对《龙须沟》中隐喻现象的解释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奕旋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2期48-53,共6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对会话理解的基本观点 ,评述了三种隐喻研究的角度 ,发现语义和语用角度的理论存在缺陷 ,而认知角度则颇具新意。此后 ,利用关联理论对《龙须沟》中词汇隐喻、短语隐喻、句子隐喻的典型例子进行了详尽分析 。
关键词 比较理论 互动理论 关联性词汇 短语隐喻 句子隐喻 隐喻 推理 语境效果 龙须沟 关联理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