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Tm-2^2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及其对番茄花叶病毒(TOMV)的特异抗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国勇 杨仁崔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5-370,共6页
Tm-22基因在烟草上的转化和表达表明,Tm-22基因在同科不同属植物体上的功能没有改变。在两种类型的纯合转化体上,Tm-22基因编码蛋白能够抗Tobamovirus属5种不同的毒株,并能被ToMV-2a毒株感染而失去抗病性。这个结果表明:移动蛋白上的氨... Tm-22基因在烟草上的转化和表达表明,Tm-22基因在同科不同属植物体上的功能没有改变。在两种类型的纯合转化体上,Tm-22基因编码蛋白能够抗Tobamovirus属5种不同的毒株,并能被ToMV-2a毒株感染而失去抗病性。这个结果表明:移动蛋白上的氨基酸变异能够影响R蛋白对ToMV的应答反应。Tm-22基因转化体在不同启动子的调控下,对ToMV-2a毒株感染所表现的症状不同,说明启动子在Tm-22基因的抗病反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2^2基因 番茄 转基因烟草 番茄花叶病毒 启动子
下载PDF
GF(2^2)域上的LDPC码在深空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黎勇 王琳 +1 位作者 魏琴芳 徐位凯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2-945,共4页
提出了一种近似等效信道模型,实现了GF(22)域上的LDPC码在深空通信系统中的嵌入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当数据帧长为1784bits,biterrorrate(ber)为2×10-6,采用FFT-BP译码算法,50次迭代时,GF(22)域上的LDPC码相比RS码与卷积码级联码具... 提出了一种近似等效信道模型,实现了GF(22)域上的LDPC码在深空通信系统中的嵌入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当数据帧长为1784bits,biterrorrate(ber)为2×10-6,采用FFT-BP译码算法,50次迭代时,GF(22)域上的LDPC码相比RS码与卷积码级联码具有4.8dB的编码增益;如果采用MAX-LOG-BP简化译码算法,10次迭代时,前者仍然能获得约3.8dB的增益,且复杂度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信道模型 深空通信 ^GF(2^2)域上的LDPC码 编码增益
下载PDF
番茄花叶病毒移动蛋白和番茄抗病基因Tm-2^2的互作诱导烟草转化体程序性细胞死亡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国勇 杨仁崔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1-304,共4页
番茄的抗病基因Tm -2 2 与番茄花叶病毒 (ToMV)的移动蛋白MP基因是一对互作的基因 ,Tm- 2 2 基因和ToMV MP基因同时在烟草中表达 ,并分别获得单一基因整合的纯合转化体植株。病毒接种试验表明 ,Tm -2 2 基因转化体与Tm- 2 2 番茄对Tobam... 番茄的抗病基因Tm -2 2 与番茄花叶病毒 (ToMV)的移动蛋白MP基因是一对互作的基因 ,Tm- 2 2 基因和ToMV MP基因同时在烟草中表达 ,并分别获得单一基因整合的纯合转化体植株。病毒接种试验表明 ,Tm -2 2 基因转化体与Tm- 2 2 番茄对Tobamavirus病毒的特异抗性结果一致 ;Tm -2 2 转基因植株和ToMV MP转基因植株杂交试验及其农杆菌注射试验均证明 :(1)Tm -2 2 基因与ToMV- MP在转基因烟草上保持“基因对基因”的互作关系 ;(2 )在外源乙烯的参与下 ,ToMV的移动蛋白与Tm -2 2 基因编码蛋白的互作能够诱导转化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这一结果为今后研究Tm -2 2 与MP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花叶病毒(ToMV) 移动蛋白 ^Tm-2^2转基因烟草
下载PDF
番茄抗病基因Tm-2^2及其等位基因氨基酸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国勇 王林华 黄婷婷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3-496,共4页
从4个番茄栽培品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中获得了Tm-2^2等位基因的同源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沙龙’、‘渝抗2号’和‘97-4’分别与‘GCR-267’(Tm-2^2)、‘GCR-236’(Tm-2)、以及‘GCR-26’(tm-2)有10... 从4个番茄栽培品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中获得了Tm-2^2等位基因的同源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沙龙’、‘渝抗2号’和‘97-4’分别与‘GCR-267’(Tm-2^2)、‘GCR-236’(Tm-2)、以及‘GCR-26’(tm-2)有100%的同源性,而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var.cerasiforme)品种‘樱红1号’与‘GCR-26’(tm-2)仅有98%的同源性;在C-端的LRR结构域中,抗病基因Tm-2。和Tm-2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感病基因tm-2存在624和704两个位点的氨基酸差异,即624位点的脯氨酸(P)对应亮氨酸(L)、704位点的甲硫氨酸(M)对应异亮氨酸(I);在601—790个氨基酸的LRR结构域中,抗病基因Tm-2、Tm-2及其秘鲁种(Lycopersicon peruvianum var.dentatum)lptm-2三者均与感病基因tm-2的编码蛋白存在23个氨基酸的差异;樱桃番茄品种‘樱红1号’与含有tm-2基因的栽培种之间具有同源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抗病基因 ^Tm-2^2等位基因 氨基酸序列
下载PDF
转番茄Tm-2^2基因烟草T2代植株的生物学性状变异
5
作者 姜国勇 杨仁崔 +1 位作者 HILLE Jacques LANFERMEIJER Frank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6-340,共5页
Tm-22基因转化烟草并获得表达,表明Tm-22基因的功能在同科不同属的植物体上没有改变.但是转基因烟草的T2代出现了许多生物学性状的变异,例如,无花粉花药、花瓣呈浅色、植株体矮化、种苗黄化等,这种变异性状的产生不仅有外源基因重组的因... Tm-22基因转化烟草并获得表达,表明Tm-22基因的功能在同科不同属的植物体上没有改变.但是转基因烟草的T2代出现了许多生物学性状的变异,例如,无花粉花药、花瓣呈浅色、植株体矮化、种苗黄化等,这种变异性状的产生不仅有外源基因重组的因素,也是该基因与其它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变异的个体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其遗传变异规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番茄Tm-2^2基因 转基因植株 生物学性状 基因变异 抗病基因 黄化苗 花色 植株个体矮化
下载PDF
番茄Tm-2^2基因是一个受外源乙烯调节的抗病基因 被引量:7
6
作者 姜国勇 杨仁崔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9-363,共5页
Tm-22基因编码一CC-NBS-LRR抗病蛋白,Tm-22植株的抗病毒反应表现为系统性坏死症状。试验结果表明,Tm-22基因转化体种胚下胚轴的伸长受到外源乙烯的抑制,乙烯的持续性刺激能够诱导H2O2的产生和氧离子自由基(ROS)的猝发,以及PR-1a基因mRN... Tm-22基因编码一CC-NBS-LRR抗病蛋白,Tm-22植株的抗病毒反应表现为系统性坏死症状。试验结果表明,Tm-22基因转化体种胚下胚轴的伸长受到外源乙烯的抑制,乙烯的持续性刺激能够诱导H2O2的产生和氧离子自由基(ROS)的猝发,以及PR-1a基因mRNA的转录。可以初步认为Tm-22转化体的抗ToMV反应是一个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有关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基因 坏死 性刺激 PR ROS 抗病毒 基因编码 外源 番茄 抗病基因
下载PDF
UO2^2+在水杨醛功能化UiO-66-NH2上的吸附
7
作者 李博林 代爽 +5 位作者 罗婷 王海军 李新政 曹其如 刘东彬 张杰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2期261-265,共5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水杨醛功能化修饰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UiO-66-Sal,采用傅里叶红外谱图(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13C固体核磁(13C CP-MAS NUM)、比表面分析(N2B.E.T)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批式法...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水杨醛功能化修饰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UiO-66-Sal,采用傅里叶红外谱图(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13C固体核磁(13C CP-MAS NUM)、比表面分析(N2B.E.T)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批式法对比研究了UO2^2+在未功能化的UiO-66-NH2和水杨醛功能化UiO-66-Sal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水杨醛功能化基团的引入仅使UiO-66-NH2的表面积和孔体积有所减小,其孔结构并未被破坏,但对UO2^2+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室温下,水杨醛功能化UiO-66-Sal对UO2^2+的吸附能力优于未功能化的UiO-66-NH2,其最大吸附容量为2.01×10^-4 mol/g;UO2^2+在UiO-66-NH2和UiO-66-Sal上的吸附均较为迅速,150 min达到吸附平衡,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几乎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但受pH的影响较为显著,吸附为吸热过程;在一系列干扰离子存在下,水杨醛功能化的UiO-66-Sal对UO2^2+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NH2 ^UO2^2+ 水杨醛 吸附
下载PDF
加工番茄Tm-2^2基因的SCAR鉴定
8
作者 孙秀霞 于超 +3 位作者 赖黎丽 李守明 曾沂辉 薛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建立利用SCAR标记技术鉴定番茄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m-2^2的技术体系,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选育加工番茄抗病品种。【方法】以6份To MV表现型鉴定已知的加工番茄材料为试材,选用与Tm-2^2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通过PCR扩增和Hi... 【目的】建立利用SCAR标记技术鉴定番茄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m-2^2的技术体系,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选育加工番茄抗病品种。【方法】以6份To MV表现型鉴定已知的加工番茄材料为试材,选用与Tm-2^2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通过PCR扩增和Hind III酶切鉴定有无Tm-2^2基因,并将其应用于加工番茄品种选育。【结果】抗感试材均产生950 bp和1 100 bp的特异片段,纯合抗病基因型无Hind III酶切位点,杂合抗病基因型和感病基因型有Hind III酶切位点,酶切结果为:纯合抗病1 100 bp+950 bp、杂合抗病1 100 bp+950 bp+500 bp+300 bp+150 bp、感病基因1 100 bp+500 bp+300 bp+150 bp。【结论】通过酶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就可鉴定出Tm-2^2基因,成本低,操作不受时间、地域、发育时期的限制,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加快了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R标记 加工番茄 Tm-22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X-ray Examination of the Complex Adenosine with UO2^2+ and Th4^+ Ions
9
作者 Aibassov Erkin Zhakenovich Yemelyanova Valentina Stepanovna +6 位作者 Shakieva Tatyana Tussupbaev Nessipbay Nakisbekov Narymzhan Abenov Bakhyt Bulenbayev Maxat Dossumova Binara Blagikh Evgeniy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5年第7期477-479,共3页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interaction of dioxouranium (VI) UO2^2+ and thorium Th^4+ ions with ATP (5'-adenosine 5'-triphosphate) and obtained a complex of adenosine with uranium UO2^2+ and thorium Th^4+ ions a...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interaction of dioxouranium (VI) UO2^2+ and thorium Th^4+ ions with ATP (5'-adenosine 5'-triphosphate) and obtained a complex of adenosine with uranium UO2^2+ and thorium Th^4+ ions and used X-ray method to explore these compl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Adenosine dioxouranium ^UO2^2 ^Th^4+ ions X-ray.
下载PDF
用新颖的交联顺式丁烯二酸酐-丙酸烯丙酯-苯乙烯三聚物吸附UO2^2+
10
作者 陶德宁 《铀矿冶》 CAS 2010年第1期4-4,共1页
《Hydrometallurgy》2009年100卷(1/2)期发表E.O.Akperor等人文章,介绍制备的新型交联官能聚合物吸附剂——经三乙醇胺改良的顺式丁烯二酸酐-丙酸烯丙酯-苯乙烯三聚物,对UO2^2+的吸附的结果。
关键词 ^UO2^2+ 丙酸烯丙酯 丁烯二酸酐 吸附剂 三聚物 苯乙烯 顺式 交联
下载PDF
从方程x^2+2002^2X+2001·2003=0有重根谈起
11
作者 嘉懋 《初中生数学学习(初三版)》 2003年第1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方程 ^x^2+2002^2X+2001·2003=0 重根 初中 数学 代数 解题 教学
下载PDF
不同矿浆温度下Ca^(2+)、Mg^(2+)对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鑫 何廷树 +2 位作者 鱼博 贺寒冰 王宇斌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浮选溶液化学、Zeta电位、XPS,研究了不同矿浆温度下Ca^(2+)、Mg^(2+)对黄铁矿浮选效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低温能够明显抑制黄铁矿的浮选,且温度降低能够明显弱化Ca^(2+)、Mg^(...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浮选溶液化学、Zeta电位、XPS,研究了不同矿浆温度下Ca^(2+)、Mg^(2+)对黄铁矿浮选效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低温能够明显抑制黄铁矿的浮选,且温度降低能够明显弱化Ca^(2+)、Mg^(2+)对黄铁矿浮选的抑制作用。当矿浆温度从20℃降至5℃时,矿浆中带电粒子运动速度减慢,Zeta电位增大,生成氢氧化钙镁沉淀的临界pH值增大,纯水矿浆中黄铁矿表面的FeO/OH的比例减小,Ca^(2+)、Mg^(2+)矿浆中黄铁矿表面FeO/OH含量的降低幅度减小,减少了黄铁矿表面的氧化程度和活性吸附位点,减少了Ca^(2+)、Ca(OH)+,Mg^(2+)和Mg(OH)+等离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但低温并不改变Ca^(2+)、Mg^(2+)在黄铁矿表面的存在形式和吸附状态,pH值为9时,钙镁均以Ca^(2+)、Ca(OH)+、Mg^(2+)、Mg(OH)+的形式存在并吸附在黄铁矿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钙离子 镁离子 黄铁矿 低温 浮选
下载PDF
电催化O_(2)还原合成H_(2)O_(2)的催化剂及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权 隋煜君 +2 位作者 方振宇 董凯 孙旭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2期154-165,F0002,共13页
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品,具有强氧化能力,在消毒杀菌、环境处理、化学化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工业生产H_(2)O_(2)主要依靠传统工艺,受困于诸多挑战,如蒽醌法能耗高、污染大,H2/O2混合法技术风险大、易爆炸.因... 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品,具有强氧化能力,在消毒杀菌、环境处理、化学化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工业生产H_(2)O_(2)主要依靠传统工艺,受困于诸多挑战,如蒽醌法能耗高、污染大,H2/O2混合法技术风险大、易爆炸.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绿色、便捷、条件温和且可分散制取的方法来合成H_(2)O_(2).二电子氧气还原反应(2e-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2e-ORR)是一种以可再生电力驱动的、在温和条件下合成H_(2)O_(2)的绿色可持续的方法.4e-路径的强烈竞争降低了H_(2)O_(2)的选择性,导致产量和法拉第效率均低.因此,设计和开发高选择性的2e-ORR催化剂,以实现专一的H_(2)O_(2)合成路径,从而实现规模应用和升级工业合成路线,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现阶段发展的2e-ORR催化剂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距离规模化应用仍存在很大差距.基于此,对电催化2e-ORR合成H_(2)O_(2)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电催化合成H_(2)O_(2)的催化剂研究情况;其次,分析讨论催化机制及其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提高电催化性能的策略及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O_(2) 催化剂 O_(2)还原反应 电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4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明掺杂之后对N_(2)表现出略好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_(2)吸附后,掺杂Fe、Ir原子与两个N原子之间电荷有所增加,N-N键之间的区域电荷密度减少,N-N键的强度减弱.态密度计算结果发现,N_(2)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N原子的2p_(y)、2p_(z)轨道与Ir的5d_(xy)和5d_(z^(2))以及Fe的3d_(xy)和3d_(z^(2))发生杂化作用.通过分析解离活化能,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需要活化能均较高,且远大于在相应掺杂表面的吸附能,说明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应该表现为分子吸附或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r 掺杂 单层MoS_(2) N_(2) 吸附与解离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Ni/ZrO_(2)-SO_(4)^(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与CO_(2)制乙酸性能
15
作者 任行涛 吴俊 +3 位作者 贾志光 丁靖 万辉 管国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9-495,共7页
以Zr(NO_(3))4·5H_(2)O和Ni(NO_(3))2·6H_(2)O为原料、(NH4)2CO_(3)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硫酸酸化两步法制备了Ni/ZrO_(2)-SO_(4)^(2-)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H_(2)-TPR,NH3-TPD等方法对Ni/ZrO_(2)-SO_(4)... 以Zr(NO_(3))4·5H_(2)O和Ni(NO_(3))2·6H_(2)O为原料、(NH4)2CO_(3)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硫酸酸化两步法制备了Ni/ZrO_(2)-SO_(4)^(2-)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H_(2)-TPR,NH3-TPD等方法对Ni/ZrO_(2)-SO_(4)^(2-)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Ni的引入方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共沉淀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方式引入Ni制备的催化剂的四方相ZrO_(2)占比更高,表面酸量更多,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L酸性;采用溶胶凝胶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的乙酸生成量明显优于共沉淀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四方相ZrO_(2)、酸性位点和过渡金属Ni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甲烷与CO_(2)直接反应合成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O_(2)-SO_(4)^(2-) 溶胶-凝胶法 甲烷 乙酸 合成
下载PDF
Fe^(2+)/Mn^(2+)活化亚硫酸盐降解盐酸土霉素的机理研究
16
作者 贾艳萍 阴东旭 +2 位作者 徐静仪 张海丰 张兰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658,共12页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原电势低,活化亚硫酸盐效果较差。本研究采用Fe^(2+)/Mn^(2+)共活化Na_(2)SO_(3)降解水中的盐酸土霉素,考察药剂用量、pH、溶解氧、氯离子、碳酸根及腐殖酸对Fe^(2+)/Mn^(2+)/Na_(2)SO_(3)体系降解盐酸土霉素的影响;通过焦磷酸盐实验、自由基淬灭实验和EPR实验分析Fe^(2+)/Mn^(2+)/Na_(2)SO_(3)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识别盐酸土霉素的官能团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变化,推断盐酸土霉素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Fe^(2+)/Mn^(2+)/Na_(2)SO_(3)浓度比为1∶4∶20(浓度分别为0.1、0.4和2 mmol/L)时,在反应45 min、pH为9.0条件下,盐酸土霉素的去除率和矿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4%和49%。随着溶解氧从9 mg/L下降至1.89 mg/L,盐酸土霉素去除率从94%下降至17%;氯离子、腐殖酸和碳酸根均对盐酸土霉素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Mn(Ⅲ)和SO_(4)·^(-)是降解盐酸土霉素的主要活性氧化剂,盐酸土霉素的降解经过电子转移、开环与酰基化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Mn^(2+)/Na_(2)SO_(3)体系 盐酸土霉素 活化 自由基 氧化
下载PDF
磁性三乙烯四胺/单宁树脂对Cu^(2+)、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17
作者 金绍娣 顾东雅 顾晨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7-2094,共8页
利用曼尼希反应将三乙烯四胺(TETA)固化到单宁(TA)基体表面,热溶剂法制得磁性单宁基树脂(MTETA-TA)。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M-TETA-TA进行表征,表明M-TETA-TA具有疏水性强、比表面积大的优... 利用曼尼希反应将三乙烯四胺(TETA)固化到单宁(TA)基体表面,热溶剂法制得磁性单宁基树脂(MTETA-TA)。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M-TETA-TA进行表征,表明M-TETA-TA具有疏水性强、比表面积大的优势,Fe_(3)O_(4)的成功引入有效解决吸附剂回收难的问题。对含Cu^(^(2+))、Pb^(2+)废水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其对金属的吸附性能。在pH为5的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较好;Cu^(^(2+))和Pb^(2+)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主要为化学吸附;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属单层吸附,理论吸附最大值为173.33 mg·g^(-1);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Sips模型,属多层吸附,理论吸附最大值为217.14 mg·g^(-1)。推测M-TETA-TA对Pb^(2+)的吸附除了螯合、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还存在静电和离子交换作用,氨基和酚羟基为主要参与官能团。循环再生5次后,仍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磁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烯四胺 单宁 磁性 ^Cu^(2+) ^Pb^(2+)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单层Cs_(2)PbI_(2)Cl_(2)中点缺陷的形成与稳定性
18
作者 何诗颖 赵宇清 +3 位作者 邹代峰 许英 廖雨洁 禹卓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36,共7页
Cs_(2)PbI_(2)Cl_(2)是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的新成员,由于其高的光吸收系数和长的载流子迁移距离等优异的光电物理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以及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光电材料及器件的优良特性由电子结... Cs_(2)PbI_(2)Cl_(2)是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的新成员,由于其高的光吸收系数和长的载流子迁移距离等优异的光电物理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以及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光电材料及器件的优良特性由电子结构决定,而钙钛矿的点缺陷对电子结构具有重要的调控,且单层Cs_(2)PbI_(2)Cl_(2)中点缺陷的研究尚且缺乏.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单层Cs_(2)PbI_(2)Cl_(2)的铯空位、碘空位、氯空位、铯替代铅、碘替代铯、碘替代铅、碘替代氯、氯替代铯、氯替代铅和氯替代碘的缺陷形成能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富铅和缺铅条件下,碘替代氯和氯替代碘的缺陷形成能偏低,且氯替代碘能有效降低体系总能,提高体系稳定性.在缺铅条件下铯空位缺陷形成能低于富铅条件,在缺铅条件下更易形成铯空位;富铅和缺铅条件下对碘替代氯和氯替代碘的缺陷形成能基本无影响.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点缺陷对钙钛矿材料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为未来实验上设计基于Cs_(2)PbI_(2)Cl_(2)的高效的光电子器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Cs_(2)PbI_(2)Cl_(2) 形成能 点缺陷 稳定性
下载PDF
4d金属掺杂MoS_(2)改善对NO_(2)传感性能的机理研究
19
作者 潘一翠 罗磊 +4 位作者 高鑫 付岳 牟芷瑶 朱洪强 冯庆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二硫化钼(MoS_(2))是一种热门的气体传感器材料.针对MoS_(2)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问题,掺杂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对二氧化氮(NO_(2))分子在4d金属掺杂后的MoS_... 二硫化钼(MoS_(2))是一种热门的气体传感器材料.针对MoS_(2)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问题,掺杂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对二氧化氮(NO_(2))分子在4d金属掺杂后的MoS_(2)表面上吸附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d过渡金属元素掺杂有利于提高MoS_(2)吸附NO_(2)后的稳定性,且掺杂改变了材料表面的还原性,改善了其传感性能.掺入4d金属原子的材料禁带宽度显著减小,并且在费米能级附近形成了新的杂质峰,这大大提升了它的导电性.且掺杂原子的4d与5s轨道电子之间的协同作用会提升气体分子与材料之间的传感特性,这表明4d金属原子掺入MoS_(2)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NO_(2)传感器材料.本文的工作有助于寻求合适的化学掺杂的方法来提高MoS_(2)基气体传感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NO_(2) 吸附 掺杂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贝壳状Ni_(3)S_(2)/NiMoP_(2)异质结构电催化剂高效大电流密度电解水/尿素复合系统
20
作者 王佳奕 庆绍军 +3 位作者 童希立 项婷 张坤 徐良骥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水-尿素电解是实现氨氮废水脱氮及高效绿色产氢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该技术面临的关键难题是缺乏高活性和大电流耐久性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本研究采用水热耦合气相磷化法,在泡沫镍(NF)上合成了一种贝壳状Ni_(3)S_(2)/NiMoP_(2)异质结构催化... 水-尿素电解是实现氨氮废水脱氮及高效绿色产氢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该技术面临的关键难题是缺乏高活性和大电流耐久性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本研究采用水热耦合气相磷化法,在泡沫镍(NF)上合成了一种贝壳状Ni_(3)S_(2)/NiMoP_(2)异质结构催化剂,得益于其片状层叠的非均相纳米结构、丰富的氧空位和高效的电子传质,该电催化剂在析氢反应(HER)和尿素氧化反应(UOR)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产生1000 mA/cm^(2)的大电流密度分别仅需−0.205和1.423 V(vs.RHE)的超低电位。双功能Ni_(3)S_(2)/NiMoP_(2)催化剂组装的水-尿素系统的电解活性得到显著提升,仅需要1.580 V的槽压来驱动500 mA/cm^(2)电流密度实现HER和UOR,比全水解系统的电压低159 mV。此外,它在高电流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可以连续稳定运行长达1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3)S_(2)/MoNiP_(2) 异质结构 电催化剂 尿素氧化 制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