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_(3)N_(4)负载双金属Rh@Ru催化氨硼烷析氢反应机理研究
1
作者 郭雅琼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双金属Rh@Ru在g-C_(3)N_(4)上不同负载位点,确定了稳定的催化剂构型,并详细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析氢的反应机理.通过比较氨硼烷析氢反应三条路径所需活化能,发现路径Ⅲ控制步骤活化能较低,而路径Ⅰ、...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双金属Rh@Ru在g-C_(3)N_(4)上不同负载位点,确定了稳定的催化剂构型,并详细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氨硼烷析氢的反应机理.通过比较氨硼烷析氢反应三条路径所需活化能,发现路径Ⅲ控制步骤活化能较低,而路径Ⅰ、Ⅱ所需活化能较高,反应路径Ⅲ更容易进行,Ⅰ为最优析氢路径.从微观角度揭示双贵金属Rh@Ru负载g-C_(3)N_(4)催化氨硼烷析氢的三条机理,希望为氨硼烷析氢催化剂的优化和设计提供理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g-C_(3)N_(4) NH_(3)BH_(3)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磁刺激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2
作者 陈品叡 薛轶元 裴锡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41-4850,共10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骨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仍然是一个挑战。目的:探讨磁刺激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沸石咪唑酯骨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骨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仍然是一个挑战。目的:探讨磁刺激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沸石咪唑酯骨架(ZIF-8),采用一锅法合成具有磁性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材料制备中分别加入2.5,5,10,20μg的Fe_(3)O_(4)),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等对Fe_(3)O_(4)@ZIF-8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筛选出合适的材料进行后续实验。提取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不同质量浓度(25,50,75,100,125μg/mL)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溶液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出最佳的材料溶液质量浓度;筛选出材料溶液质量浓度后,施加磁刺激(磁场强度分别为0,50,100,150 MT),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出最佳的磁场强度与Fe_(3)O_(4)@ZIF-8纳米颗粒,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实验。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ZIF-8、Fe_(3)O_(4)@ZIF-8、Fe_(3)O_(4)@ZIF-8(磁场干预)纳米颗粒溶液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成脂诱导后进行油红O染色,成骨诱导后进行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与Runx2蛋白质量浓度检测。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Fe_(3)O_(4)@ZIF-8纳米颗粒呈现十二面体结构,随着材料中Fe_(3)O_(4)含量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粒径增大,选择粒径约250 nm(该粒径下的纳米颗粒功能性及生物安全性较稳定)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材料制备中分别加入5,10μg的Fe_(3)O_(4))进行后续实验。(2)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100MT磁场作用下,50μg/mL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材料制备中加入10μg的Fe_(3)O_(4))能够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选择该条件下的纳米颗粒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实验。(3)成骨诱导后,Fe_(3)O_(4)@ZIF-8(磁场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与Runx2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其他3组(P<0.05);成脂诱导后,Fe_(3)O_(4)@ZIF-8(磁场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脂滴形成少于其他3组(P<0.05)。(4)结果表明,在特定的磁场条件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ZIF-8 磁性纳米颗粒 磁刺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g-C_(3)N_(4)基异质结光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任富彦 孙振 +3 位作者 马涛 张浩 卫萌 陈帅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2,共13页
光催化技术能够将CO_(2)转化为有价值的烃类化合物,为解决化石燃料短缺和全球变暖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传统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比表面积小和吸附CO_(2)能力不足,效果有限。g-C_(3)N_(4)凭借其无毒、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特性,在光催化... 光催化技术能够将CO_(2)转化为有价值的烃类化合物,为解决化石燃料短缺和全球变暖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传统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比表面积小和吸附CO_(2)能力不足,效果有限。g-C_(3)N_(4)凭借其无毒、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备受关注。尽管纯g-C_(3)N_(4)的光催化效率受到光生电子/空穴对快速复合、比表面积小和光吸收不足的制约,但通过与大带隙半导体形成异质结构,g-C_(3)N_(4)的电荷分离、比表面积和光吸收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这种基于g-C_(3)N_(4)的异质结构包括半导体支持型、炭材料支持型、非金属支持型以及金属有机骨架支持型,它们在CO_(2)光转换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改性g-C_(3)N_(4)基异质结构在CO_(2)光转换中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设计创新。这篇综述强调了基于g-C_(3)N_(4)的异质结构在环保且可持续的CO_(2)还原方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光还原CO_(2) 异质结 半导体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下载PDF
具有磁共振/荧光双模式成像功能的Fe_(3)O_(4)/CuInS_(2)二元超粒子
4
作者 李滨汐 张燕 姚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42,共9页
在诊疗一体化大背景下,通过设计新颖的纳米材料以实现多模式成像备受关注.其中,磁共振和荧光成像是临床常用的成像手段,将这两种成像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双模式成像,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大便利.本文采用微乳液模板法将具有T_(2)磁共振成像... 在诊疗一体化大背景下,通过设计新颖的纳米材料以实现多模式成像备受关注.其中,磁共振和荧光成像是临床常用的成像手段,将这两种成像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双模式成像,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大便利.本文采用微乳液模板法将具有T_(2)磁共振成像功能的Fe_(3)O_(4)纳米粒子与具有荧光成像功能的CuInS_(2)纳米粒子共组装,制备了Fe_(3)O_(4)/CuInS_(2)二元超粒子.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对二元超粒子进行修饰,提高了其生物安全性.该二元超粒子除具有双模式成像功能外,引入的Fe_(3)O_(4)纳米粒子还赋予其光热治疗潜力,并可以作为载体负载紫杉醇等药物,为实现成像引导下的肿瘤联合治疗提供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纳米粒子 CuInS_(2)纳米粒子 二元超粒子 磁共振成像 荧光成像
下载PDF
球磨制备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及其对养殖废水中铜和锌的吸附
5
作者 孙春暖 吕强汝 +1 位作者 赵健 邹海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本文以藻渣为原材料制备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及其对养殖废水中铜和锌的吸附效果。通过改变铜和锌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初始pH值、吸附时间、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得到最佳吸附条件,结合吸附动力... 本文以藻渣为原材料制备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及其对养殖废水中铜和锌的吸附效果。通过改变铜和锌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初始pH值、吸附时间、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得到最佳吸附条件,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参数,分析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对铜和锌的吸附性能和机理。当pH为5.0、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为0.5 g/L时,对Cu^(2+)的去除率(99.88%)与吸附量(19.98 mg/g)均达到最大值;相同pH条件下,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为1.5 g/L时,对Zn^(2+)的去除率(99.73%)达到最大值,此时吸附量为7.979 mg/g;当pH为6.0、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为0.5 g/L时,对Zn^(2+)的吸附量(19.91 mg/g)达到最大值,此时去除率为82.98%。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参数显示,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吸附Cu^(2+)和Zn^(2+)的吸附过程更加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过程为物理作用主导的多分子层吸附。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吸附处理养殖废水中铜和锌的效果显著,可作为高效的吸附剂应用于养殖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 吸附
下载PDF
Fe_(3)O_(4)磁性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严肖 徐姚 +2 位作者 张静 袁茜(综述) 柯发敏(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磁性纳米材料尤其是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凸显其重要价值。Fe_(3)O_(4)磁性纳米材料(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因具备独特的磁学性质、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便捷的表面功能化能...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磁性纳米材料尤其是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凸显其重要价值。Fe_(3)O_(4)磁性纳米材料(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因具备独特的磁学性质、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便捷的表面功能化能力而备受科研人员青睐。该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够迅速定向移动,且由于其纳米级尺寸带来的高比表面积和表面能,有利于药物分子、生物分子的高效吸附和偶联。此外,Fe_(3)O_(4)MNPs稳定的化学性质和低生物毒性使得其在医疗应用上表现出巨大潜力。在医学研究中,Fe_(3)O_(4)MNPs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果。本文就Fe_(3)O_(4)MNPs在药物载体、肿瘤热疗、血液净化、酶催化治疗、核磁共振成像、蛋白质与核酸的分离提纯、细胞分离以及免疫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与技术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磁性纳米材料 药物载体 肿瘤热疗 血液净化 酶催化治疗 核磁共振成像 蛋白质与核酸的分离提纯 细胞分离 免疫分析
下载PDF
CdS/In_(2)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蓓蓓 周杰 +1 位作者 张海滨 刁国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31,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Z型CdS/In_(2)O_(3)/g-C_(3)N_(4)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SEM、TEM、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光催化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原子价态和光响应性能等进行表征,通过可见光降解苯酚评价其光催...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Z型CdS/In_(2)O_(3)/g-C_(3)N_(4)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SEM、TEM、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光催化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原子价态和光响应性能等进行表征,通过可见光降解苯酚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具有零维结构的CdS、一维结构的In_(2)O_(3)和三维结构的g-C_(3)N_(4)形成了0D/1D/3D三元复合材料,该材料在180 min可有效降解90%的苯酚,降解速率是CdS的2.9倍、g-C_(3)N_(4)的6倍,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复合材料光催化能力的增强主要归因于三维多孔g-C_(3)N_(4)与CdS和In_(2)O_(3)形成的三维空间电场。三维多孔结构不仅有利于污染物的高效吸附,而且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活性位点,三维空间和网络互连结构有利于光生电荷的定向迁移,增加载流子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In_(2)O_(3) g-C_(3)N_(4) 光催化 苯酚
下载PDF
NaYSiO_(4)∶Ce^(3+)蓝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上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蕾 杨星宇 +2 位作者 张瀚月 宋芳 冷稚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2,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峰值波长位于414 nm附近的宽带蓝光发射。NaYSiO_(4)∶0.02Ce^(3+)荧光粉在300~350 nm紫外光激发下量子效率在25%以上。NaYSiO_(4)∶0.02Ce^(3+)荧光粉表现出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在水中浸泡14 d后荧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几乎不变。将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商用(Sr,Ba)_2SiO_(4)∶Eu^(2+)绿色荧光粉和商用(Ca,Sr)AlSiN_(3)∶Eu^(2+)红色荧光粉涂覆于310 nm紫外LED芯片上制备得到了显色指数高达95的LED器件。当驱动电流从50 mA逐渐增大到300 mA时,制备的LED器件表现出稳定的暖白光发射,其色坐标几乎不变。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报道的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SiO_(4):Ce^(3+) 高温固相 蓝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高显色指数
下载PDF
联苯吡菌胺关键中间体3′,4′-二氯-5-氟-1,1′-联苯-2-胺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晓瑛 尚宇 +2 位作者 王威 王列平 毛明珍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38-41,49,共5页
为获得联苯吡菌胺关键中间体3′,4′-二氯-5-氟-1,1′-联苯-2-胺的适合工业化生产工艺路线,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以3,4-二氯溴苯和2-溴-4-氟苯胺为原料,经格氏和Suzuki偶联2步反应合成了3′,4′-二氯-5-氟-1,1′-联苯-2-胺,其结构经... 为获得联苯吡菌胺关键中间体3′,4′-二氯-5-氟-1,1′-联苯-2-胺的适合工业化生产工艺路线,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以3,4-二氯溴苯和2-溴-4-氟苯胺为原料,经格氏和Suzuki偶联2步反应合成了3′,4′-二氯-5-氟-1,1′-联苯-2-胺,其结构经1H NMR、MS表征确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下,3′,4′-二氯-5-氟-1,1′-联苯2-胺合成总收率61.9%,纯度98%。该工艺成本低,收率高,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氯-5-氟-1 1′-联苯-2-胺 合成 联苯吡菌胺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旋转超声磨削Si_(3)N_(4)陶瓷表面微观形貌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永国 王伟 +2 位作者 李文知 魏恒举 魏士亮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0,共9页
为了研究旋转超声磨削Si_(3)N_(4)陶瓷表面的微观形貌,基于分形理论研究不同加工参数下Si_(3)N_(4)陶瓷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设计旋转超声磨削Si_(3)N_(4)陶瓷正交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加工参数对Si_(3)N_(4)陶瓷表面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 为了研究旋转超声磨削Si_(3)N_(4)陶瓷表面的微观形貌,基于分形理论研究不同加工参数下Si_(3)N_(4)陶瓷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设计旋转超声磨削Si_(3)N_(4)陶瓷正交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加工参数对Si_(3)N_(4)陶瓷表面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的影响,并设计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加工参数下Si_(3)N_(4)陶瓷表面的粗糙度、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结果表明:旋转超声磨削Si_(3)N_(4)陶瓷表面时,分形维数能更好地表征其加工表面的缺陷状态,多重分形谱则能更好地表征其加工表面缺陷的起伏程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超声磨削 Si_(3)N_(4)陶瓷 分形维数 多重分形谱 微观形貌
下载PDF
Ag/质子化g-C_(3)N_(4)纳米棒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广明 王怀尧 +5 位作者 郑建华 董鑫月 李健 孙轶男 高一铭 王兵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1500,共10页
制备了Ag负载于质子化g-C_(3)N_(4)(pCN)的纳米棒材料(Ag/pCN),对比了g-C_(3)N_(4)(CN)、表面负载Ag的CN(Ag/CN)、pCN和Ag/pCN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亚甲蓝(MB)溶液的效果。结果表明,Ag/pCN光催化效率最高(92.63%),并且具有良好的稳... 制备了Ag负载于质子化g-C_(3)N_(4)(pCN)的纳米棒材料(Ag/pCN),对比了g-C_(3)N_(4)(CN)、表面负载Ag的CN(Ag/CN)、pCN和Ag/pCN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亚甲蓝(MB)溶液的效果。结果表明,Ag/pCN光催化效率最高(92.63%),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光电流-时间(I-t)曲线、Nyquist曲线、Mott-Schokkty曲线和捕获实验探究了Ag/pCN光催化降解MB的机理:虽然pCN的π共轭体系较CN发生变化,但由于形成了纳米棒,其比表面积的增加以及Ag负载的协同效应致使Ag/pCN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是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其由光生电子(e^(-))与表面吸附的O_(2)反应产生以及光生空穴(h^(+))与H_(2)O或OH^(-)反应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质子化 g-C_(3)N_(4)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Co_(3)O_(4)/Fe_(2)O_(3)异质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紫外光光电探测性能
12
作者 李丽华 彭韶龙 +3 位作者 从文博 王航 汪钰馨 黄金亮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5,共6页
分别采用旋涂法和水热法在FTO衬底上制备Co_(3)O_(4)种子层和Co_(3)O_(4)薄膜,再在Co_(3)O_(4)薄膜上水热生长Fe_(2)O_(3)纳米棒,获得了高质量的Co_(3)O_(4)/Fe_(2)O_(3)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改变Fe_(2)O_(3)前驱体溶液浓度来改变异质... 分别采用旋涂法和水热法在FTO衬底上制备Co_(3)O_(4)种子层和Co_(3)O_(4)薄膜,再在Co_(3)O_(4)薄膜上水热生长Fe_(2)O_(3)纳米棒,获得了高质量的Co_(3)O_(4)/Fe_(2)O_(3)异质结复合材料。通过改变Fe_(2)O_(3)前驱体溶液浓度来改变异质结复合材料中Fe_(2)O_(3)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Fe_(2)O_(3)纳米棒覆盖在呈网状结构的Co_(3)O_(4)薄膜上,随着Fe_(2)O_(3)前驱体溶液浓度即Fe_(2)O_(3)组分含量的增加,Co_(3)O_(4)/Fe_(2)O_(3)异质结复合材料对紫外光的响应逐渐增强,当Fe_(2)O_(3)前驱体溶液浓度为0.015mol/L时,异质结复合材料有着很好的光电稳定性,并表现出较高的响应率(12.5mA/W)和探测率(4.4×10^(10)J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3)O_(4) 紫外光电探测 Co_(3)O_(4)/Fe_(2)O_(3)复合材料 异质结
下载PDF
加减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燕 段星星 +4 位作者 董宏利 李一林 蒋春波 周丽霞 周岚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加减参芪地黄汤在慢性肾病3-4期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慢性肾病3-4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肾衰宁片口服,治疗组在常... 目的探讨加减参芪地黄汤在慢性肾病3-4期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慢性肾病3-4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肾衰宁片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减参芪地黄汤中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7.33%)(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Scr、BUN、U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肢体困重等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加减参芪地黄汤对慢性肾病3-4期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改善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地黄汤 慢性肾脏病3-4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oFe_(2)O_(4)/BiFeO_(3)Z型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盐酸黄连素
14
作者 周添红 翟天骄 +3 位作者 王金怡 苏旭 王花兰 张洪伟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38-6848,共11页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而光催化技术在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半导体复合构建Z型异质结能够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进而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Fe_(2)O_(4)/BiFeO_(3)Z型异质结,并对其结构...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而光催化技术在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半导体复合构建Z型异质结能够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进而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Fe_(2)O_(4)/BiFeO_(3)Z型异质结,并对其结构及光磁性能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盐酸黄连素,综合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和磁响应性能;在使用CoFe_(2)O_(4)和BiFeO_(3)比例为1∶2的复合异质结,催化剂用量为20mg,污染物浓度为5mg/L,pH为3时,反应120min的降解率达到86.76%,且该异质结展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控制反应的活性物质为空穴和超氧自由基。Z型异质结的构建使得其光催化性能提高。CoFe_(2)O_(4)/BiFeO_(3)Z型异质结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可应用于水环境中抗生素的降解。该研究为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等有机污染物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钴 铁酸铋 光催化氧化 盐酸黄连素 污染物降解 降解机理
下载PDF
Fe_(3)O_(4)强化高铁酸盐体系处理刚果红废水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亚峰 吕乐 +1 位作者 张富翔 王志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9,共9页
文章旨在研究Fe_(3)O_(4)强化高铁酸盐体系处理刚果红废水的工艺条件和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为高铁酸盐体系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K_(2)FeO_(4)投加量、Fe_(3)O_(4)投加量、pH值等对刚果红废水处理效... 文章旨在研究Fe_(3)O_(4)强化高铁酸盐体系处理刚果红废水的工艺条件和各因素的影响规律,为高铁酸盐体系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K_(2)FeO_(4)投加量、Fe_(3)O_(4)投加量、pH值等对刚果红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RSM模型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K_(2)FeO_(4)分2次投加34.65 mg、Fe_(3)O_(4)投加97.53 mg、pH=6.56、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色度为433倍、COD质量浓度为346 mg/L的刚果红废水脱色率达88.41%,COD去除率为60.20%。淬灭实验表明,体系中活性物种为Fe(Ⅴ)与Fe(Ⅳ),此外,·OH也发挥了一定作用。Fe_(3)O_(4)的投加提升了K_(2)FeO_(4)体系处理染料废水的能力,为Fe_(3)O_(4)强化高铁酸盐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2)FeO_(4) Fe_(3)O_(4) 刚果红 RSM模型
下载PDF
PCV-2、PCV-3、PCV-4三重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6
作者 王勤 欧云文 +3 位作者 汪洋 潘琴 刘俐君 何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别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圆环病毒4型(PCV-4)的方法,试验设计合成PCV-2、PCV-3、PCV-4特异性鉴别检测引物,经一步法三重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PCV-2、PCV-3、PCV-4三重PCR鉴别检...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别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圆环病毒4型(PCV-4)的方法,试验设计合成PCV-2、PCV-3、PCV-4特异性鉴别检测引物,经一步法三重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PCV-2、PCV-3、PCV-4三重PCR鉴别检测方法。该方法对PCV-2、PCV-3、PCV-4、PCV-2/PCV-3/PCV-4可分别扩增出216、415、678 bp、216 bp/415 bp/678 bp的特异性条带,检测PRV、PPV、PRRSV、CSFV、PEDV、TGEV均为阴性,对PCV-2、PCV-3、PCV-4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0×102、1.0×10^(3)、1.0×10^(3)拷贝/μL,与PCV-2、PCV-3、PCV-4单项PCR方法的符合率均为100%,应用该方法检测85份临床病料样品,PCV-2、PCV-3、PCV-4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1.17%、14.12%、4.71%。说明建立的PCV-2、PCV-3、PCV-4三重PCR鉴别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为PCV-2、PCV-3、PCV-4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V-2 PCV-3 PCV-4 三重PCR 鉴别检测
下载PDF
自牺牲法合成氮空位g-C_(3)N_(4)/Cu_(2)(OH)_(2)CO_(3)异质结及其广谱光固氮性能
17
作者 梁红玉 王斌 +1 位作者 陆光 商丽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2-6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氮空位的存在抑制了电荷载流子的重组,降低了界面电荷转移的能量屏障,对N 2和O_(2)的吸附和活化激发了固氮还原反应的进行,并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体系中甲醇作为空穴清除剂时O_(2)的添加对制备的催化剂的光固氮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50%O_(2)和50%N_(2)混合气氛下VCN/Cu异质结催化剂的铵离子产率高达14.52 mg·L^(-1)·h^(-1)·g^(-1),是纯N 2气氛下的2.7倍,且按照“三线”光固氮机理运行。本研究为低耗、绿色环保固氮工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碱式碳酸铜 光催化固氮 氮空位 自牺牲法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TLR4、CHI3L1表达与根治术后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宋春光 牛志新 +2 位作者 何峰 许曦鸣 岳春花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863-867,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7)和预...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7)和预后不良组(n=47)。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LR4、CHI3L1的表达水平;分析结肠癌组织中TLR4和CHI3L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肠癌组织中TLR4和CHI3L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TLR4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HI3L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TLR4阳性表达和CHI3L1阳性表达的占比较高(P<0.05)。TLR4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60.38%,低于TLR4阴性表达患者的86.84%(χ^(2)=9.104,P<0.05);CHI3L1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58.06%,低于CHI3L1阴性表达患者的84.31%(χ^(2)=10.935,P<0.05)。TLR4阳性、CHI3L1阳性、肿瘤低分化、临床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LR4和CHI3L1与结肠癌的发生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结肠癌组织中TLR4和CHI3L1阳性表达不利于患者预后,二者有望成为临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根治术 预后 TOLL样受体4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下载PDF
新型氮空位g-C_(3)N_(4)/Cu_(2)(OH)_(2)CO_(3)异质结的构建及广谱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能
19
作者 梁红玉 王斌 陆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21,共6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不含贵金属、宽光谱响应的氮空位异质结催化剂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并考察了其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采用扫描电镜/透镜(SEM/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不含贵金属、宽光谱响应的氮空位异质结催化剂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并考察了其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采用扫描电镜/透镜(SEM/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产物形貌、结构、元素能态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CN/Cu异质结催化剂对250~1800 nm的光均有较强吸收。VCN/Cu光催化降解RhB最大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052 min^(-1),分别是Cu_(2)(OH)_(2)CO_(3)和g-C_(3)N_(4)的12.7倍和5.8倍,且具有优异的光催化稳定性。Cu_(2)(OH)_(2)CO_(3)一方面作为红外光吸收材料,提高了对太阳光全光谱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与VCN构成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同时VCN上的氮空位强化了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对氧的吸附及还原作用。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VCN/Cu异质结催化剂光催化降解RhB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碱式碳酸铜 有机染料 氮空位 光催化
下载PDF
5-取代-4-氨基-3-巯基-1,2,4-三唑衍生物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周淑晶 洛雪 +2 位作者 柳召宁 蒋雨婷 李进京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5-取代-4-氨基-3-巯基-1,2,4-三唑是一类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由于分子中含有巯基和伯胺基两个活性基团,既可以单个基团参与反应生成N-或S-取代产物,又可以同时发生反应生成稠杂环化合物。由其衍生而来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 5-取代-4-氨基-3-巯基-1,2,4-三唑是一类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由于分子中含有巯基和伯胺基两个活性基团,既可以单个基团参与反应生成N-或S-取代产物,又可以同时发生反应生成稠杂环化合物。由其衍生而来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抗菌、抗肿瘤、抗结核、抗炎镇痛、酶抑制剂、荧光探针等方面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5-取代-4-氨基-3-巯基-1,2,4-三唑衍生物在医学、农业及材料领域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此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取代-4-氨基-3-巯基-1 2 4-三唑 衍生物 席夫碱 稠杂环化合物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