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伏岭A型花岗岩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特征
1
作者 郑伟 陈天虎 +3 位作者 杜建国 陈芳 丁宁 张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1.8±0.9 Ma,富硅、富碱、贫钙、贫铁,具有较高的Rb、Th、U、Ga、Zr和Y含量,较低的Sr、Ba和Nb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典型的“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Sr、Nb的负异常。其高SiO_(2)含量和Rb/Sr值、低Ba、Sr含量具备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源区可能存在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而辉石类的分离较少。伏岭岩体主要来源于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地球化学特征继承于源岩。锆石ε_(Hf)(t)变化范围较小,均在-7.0~-4.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8~1630 Ma,伏岭花岗岩可能由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伏岭岩体的形成可能受到碰撞作用的影响,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期,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被大范围的熔融,从而产生了伏岭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岭 a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构造环境 江南造山带 皖南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Neri C型冠状动脉受累细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
2
作者 朱贵军 严哲 +3 位作者 刘阳 宋志良 李斌 陈兴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合并Neri C型冠状动脉(冠脉)受累细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4年2月21例ATAAD合并Neri C型冠脉受累的病例资料。夹层累及冠脉,发病时间...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合并Neri C型冠状动脉(冠脉)受累细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4年2月21例ATAAD合并Neri C型冠脉受累的病例资料。夹层累及冠脉,发病时间<1周,行全主动脉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升主动脉置换及冠脉处理。细化分型及冠脉处理方法:C1型(冠脉开口局部损伤破裂,与假腔部分连接,冠脉开口内外膜无分离)7例以人工材料“铜钱样”修复;C2型(冠脉开口严重损伤撕脱,与假腔完全连接,冠脉近段累及轻微,内外膜局部分离,未形成套袖)3例以8 mm人工血管置换;C3型(冠脉开口严重损伤撕脱,与假腔完全连接,冠脉近段累及严重,内外膜完全分离,且形成套袖)11例以大隐静脉旁路移植。结果院内死亡2例(均为C3型),均心脏复跳困难,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循环,分别于术后当天、第2天死亡。19例出院患者出院前复查主动脉及冠脉CTA,无冠脉开口狭窄和桥血管狭窄。术后6、12、18个月复查主动脉及冠脉CTA。19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无冠脉开口狭窄和桥血管狭窄病例。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4例。结论ATAAD合并Neri C型冠脉受累的细化分型对外科实施精准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i分 冠状动脉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促肺康复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孔颖 刘红丽 +3 位作者 郭凌翔 孙惠 刘雪花 祝欣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促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促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动态肺顺序性(Cdyn)、静态肺顺应性(Cst)]、临床指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T1时2组OI值、RI值、Cdyn水平及C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OI值、Cdyn水平及C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高流量氧疗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LU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可明显改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联合 多学科 呼吸管理小组 a型主动脉夹层 肺功能
下载PDF
血液灌流治疗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短期脏器功能改善效果
4
作者 刘冰 高晴云 +4 位作者 刘海渊 张成鑫 冯俊波 韩继彪 葛圣林 《安徽医学》 2024年第8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短期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100例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体外循环中是否使用血液灌流器分为灌流组与...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短期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100例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体外循环中是否使用血液灌流器分为灌流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策略,灌流组在此基础上于体外循环开始后同步血液灌流器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转机时间、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超滤、尿量、术中输血量)和临床实验室指标(术前、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白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改善效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有助于TAAD术后短期肝功能改善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血液灌流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荔枝落果中A型低聚原花青素抑制类甜蛋白促炎机制
5
作者 罗杨合 曾诗蔼 +5 位作者 李洛欣 谢翀 闫景坤 李玉婷 罗英捷 赵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152,共8页
以荔枝落果中的A型低聚原花青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荔枝类甜蛋白(litchi thaumatin-like protein,LcTLP)促炎的抑制机理。采用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以及制备液相色谱仪等从荔枝落果中分离得到A型低聚原花青素(A-type oligomeric ... 以荔枝落果中的A型低聚原花青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荔枝类甜蛋白(litchi thaumatin-like protein,LcTLP)促炎的抑制机理。采用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以及制备液相色谱仪等从荔枝落果中分离得到A型低聚原花青素(A-type 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A-OPC)纯化物,并对A-OPC结构鉴定,主要成分为原花青素A2、2个A型原花青素三聚体和1个A型四聚体,纯度达88.69%。利用LcTLP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A-OPC的添加可抑制LcTLP诱导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在120μg/mL质量浓度下,抑制率分别可达58.38%、39.80%和86.31%(P<0.01)。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发现,在120μg/mL质量浓度下A-OPC可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量,并显著降低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和p38的磷酸化水平,说明A-OPC通过下调核转录因子-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中下游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LcTLP诱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落果 a型低聚原花青素 荔枝类甜蛋白 抗炎机制
下载PDF
不同用量外科用封合剂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
6
作者 李碧兰 陈秒 秦超毅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用量的Coseal■外科用封合剂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方法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依据使用Cosea... 目的评估不同用量的Coseal■外科用封合剂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方法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依据使用Coseal■外科用封合剂的用量分为12 ml组(32例)和16 ml组(68例),观察术后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血制品用量、止血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室驻留时间及患者早期不良事件。结果16 ml组较12 ml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Ⅶ因子用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显著下降或减少(均为P<0.05)。本研究中因引流量增加再次开胸止血的患者,12 ml组多于16 ml组(9.4%比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再次手术患者出血点分布位置:12 ml组分别在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吻合处1例,人工血管与人工血管吻合处1例,以及主动脉根部1例;16 ml组出血点位于胸骨后。术后12 ml组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16 ml组患者因心室颤动和脑卒中死亡各1例。结论对于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相比Coseal■外科用封合剂12 ml的基础用量,16 ml的用量对于术中减少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降低术后早期引流量及再次开胸止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止血 外科用封合剂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效果
7
作者 叶华 周孝亮 +3 位作者 汪显林 涂家金 刘媛 孙俊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4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真皮内超减张缝合,试验组采...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真皮内超减张缝合,试验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比较两组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SS)评分、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OSAS)评分、瘢痕宽度、瘢痕厚度、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OSAS评分、VSS评分、瘢痕宽度、瘢痕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AS评分、VSS评分、瘢痕宽度、瘢痕厚度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可有效促进病理性瘢痕患者切口愈合,提高切口美观度,减轻瘢痕形成程度,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 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 a型肉毒毒素 真皮内超减张缝合 瘢痕
下载PDF
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疗效差异
8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l...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60岁纳入中青年组(75例),≥60岁纳入老年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孙氏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术期指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术后30 d死亡率。结果:中青年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卒中、急性肾损伤及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术后30 d死亡率(9.33%)低于老年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中青年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老年患者,恢复更快、术后肺部感染率更低,可作为中青年患者的优先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 疗效 差异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氧合指数低于200 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62例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入院心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高于非低氧血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ATAAD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是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临床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转化因子-β受体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常冬庆 叶尔买克·唐沙哈尔 +2 位作者 邵劲杰 张晓猛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293-297,304,共6页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BR)1、TGFBR2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AD)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STAAD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存活情况划分为存...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BR)1、TGFBR2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AD)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STAAD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存活情况划分为存活组(n=138)和死亡组(n=34)。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疾病特征、主动脉壁组织中TGFBR1、TGFBR2的表达水平特征。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A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各危险因素独立及联合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患者平均主动脉壁组织中TGFBR1、TGFBR2转录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外循环时间(OR=1.320,95%CI:1.021~1.626)、TGFBR1(OR=0.015,95%CI:0.003~0.042)、TGFBR2转录水平(OR=0.031,95%CI=0.011~0.093)均是STAAD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危险因素,且各危险因素独立及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效能均较高(P<0.05)。结论在STAAD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GFBR1、TGFBR2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与患者预后具有负相关性,提示TGFBR1、TGFBR2有可能作为未来评估及预测STAAD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dford a型 TGFBR 预后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带教策略
11
作者 王玲 孙伟 +1 位作者 张世明 刘瑞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189-193,共5页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的危急重症,病情凶险,进展快速,临床表现和主动脉夹层撕裂的范围及程度相关,因而误诊率较高。此类患者一经确诊,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是成功救治的唯一途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的危急重症,病情凶险,进展快速,临床表现和主动脉夹层撕裂的范围及程度相关,因而误诊率较高。此类患者一经确诊,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是成功救治的唯一途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每年收治急诊及外院转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约100例。对于首诊医师而言,如何进行快速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并完善术前相关准备,需要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文章针对外科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就近年来在心血管外科临床带教的教学体会,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正确诊断(症状和体征、人群分布特点、时间生物模式及辅助检查几个方面)、鉴别诊断及术前准备等方面进行总结,提高初学者对该病的临床辨别能力、初步救治能力及转诊能力,进而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患者的整体救治能力,尽可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术前诊断 鉴别诊断 术前准备 临床教学 整体救治
下载PDF
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型在诊断4a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12
作者 吴雨洁 邓博 +4 位作者 郭明全 王珏 何烨 孟浩宇 王连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74-579,共6页
目的与单一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T(cTnT)进行对比,初步探索多重心肌标志物[和肽素(copeptin)、cTnT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模型在诊断4a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 目的与单一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T(cTnT)进行对比,初步探索多重心肌标志物[和肽素(copeptin)、cTnT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模型在诊断4a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术后cTnT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URL)第99百分位数的非AMI患者。根据《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按照术后是否出现4a型AMI将患者分为非4a型AMI组和4a型AMI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金纳米组装体免疫传感阵列(ciGold)测定AMI生物标志物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一标志物和多重联合心肌标志物诊断模型的诊断性能,从ROC曲线获得敏感性和特异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ROC)评估各自诊断价值。使用Kappa分析评估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型与《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女性占23.1%。ROC曲线分析显示,多重联合心肌标志物诊断模型的特异性为96.5%,敏感性为92.3%,符合率为94.6%,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96.2%,AUCROC为0.979。cTnT模型的特异性为94.2%,敏感性为100%,符合率为95.7%,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4.9%,AUCROC为0.987。虽然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型诊断敏感性较低(P=0.011),但具有更高的特异性(P=0.016)。两种诊断模型准确性的AUCROC差异性分析提示P>0.05,诊断准确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Kappa分析结果表明,多重联合心肌标志物检测模型与《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诊断4a型AMI具有高度一致性,Cohen′s Kappa系数为0.818。结论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型与cTnT在诊断4a型AMI方面性能相近,诊断一致性高,但联合检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a型心肌梗死 和肽素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T 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
下载PDF
5针法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在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李军华 宋晨 +1 位作者 周鹏 潘慧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55-5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过程中,采用5针注射法与标准的20针注射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48例膀胱... 目的对比分析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过程中,采用5针注射法与标准的20针注射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48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根据注射针数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5针注射法,对照组采用标准的20针注射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每日排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分问卷(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overactive bladder,ICIQ-OAB)、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问卷(overactive bladder,OAB-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治疗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atient generated index,PGI-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重复注射意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治疗前平均每日排尿次数和各评分基线数据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平均每日排尿次数、ICIQ-OAB、OAB-Q均有所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评分数据、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更愿意接受再次注射(P<0.05)。结论5针法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与标准的20针法相似,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标准技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a型肉毒毒素 问卷调查 重复注射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防治额部外伤瘢痕的美学效果及对血清TGF-β_(1)、BMP-7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彭梦龙 桂艳鸾 王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防治额部外伤瘢痕的美学效果及对血清TGF-β_(1)、BMP-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额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清创美容缝合...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防治额部外伤瘢痕的美学效果及对血清TGF-β_(1)、BMP-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额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清创美容缝合联合外用硅凝胶制剂防治瘢痕;观察组采用美容缝合拆线后伤口两侧注射A型肉毒毒素防治瘢痕。拆线后3个月,统计比较两组瘢痕临床防治有效率、瘢痕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瘢痕疼痛或瘙痒程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者满意度、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和骨成型蛋白7(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VSS评分、瘢痕疼痛或瘙痒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临床防治有效率为90.47%,高于对照组的69.04%(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BMP-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额部软组织外伤患者美容缝合拆线后伤口两侧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抑制瘢痕形成,有效提升瘢痕防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其临床效果可能与调控血清TGF-β_(1)和BMP-7水平有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额部外伤 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_1 骨成蛋白7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黄剑锋 龚强 +3 位作者 熊建英 黎杨 袁明明 吴起才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5-8,12,共5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AT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孙氏手术治疗,统计术后1周内谵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AT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孙氏手术治疗,统计术后1周内谵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76例ATAD患者中,术后1周内发生谵妄39例(22.16%),记为发生组,未发生谵妄137例(77.84%),记为未发生组;发生组有饮酒史、术中低血压、术中高血糖、术后血细胞比容(Hct)<30%、术后静脉镇痛及术后发生感染、心肌梗死、脑梗死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术后氧合指数低于未发生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长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饮酒史、术中低血压、术中高血糖、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过长、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后氧合指数低、术后Hct<30%、术后静脉镇痛及术后发生感染、低体温、心肌梗死、脑梗死均是AT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ATAD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有饮酒史、术中低血压、术中高血糖、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过长、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后氧合指数低、术后Hct<30%、术后静脉镇痛及术后发生感染、低体温、心肌梗死、脑梗死均是ATAD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 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术后谵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真 席祖洋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288例ATAAD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院内死亡组(n=30)和生存组(n=258),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作...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288例ATAAD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院内死亡组(n=30)和生存组(n=258),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患者院内死亡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心率、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807,95%CI:2.341,3.365)、WBC>10×10^(9)/L(OR=2.837,95%CI:2.360,3.410)、ALT≥40 U/L(OR=3.081,95%CI:2.525,3.760)均为ATAAD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60岁、WBC>10×10^(9)/L、ALT≥40 U/L均为A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院内死亡 生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梁海丹 刘成森 +1 位作者 杨小强 韦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ADA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选用七氟... 目的:探究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ADA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选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_(0)(麻醉诱导前)时,两组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麻醉诱导后)、T_(2)(体外循环后10 min)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R、MAP均低于同组T_(0)时(P<0.05);观察组T_(1)、T_(2)的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T3时(手术结束后),对照组的HR、MAP低于同组T_(0)时(P<0.05);而观察组的HR、MAP与同组T_(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ADA手术中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麻醉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沈健 倪布清 李明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3月连续收治的27例TAAD术后支架象鼻远端再次TEVAR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27例患者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术中资料,孙氏手术后早期随访结果、TEVAR术中资料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TEVAR术后随访率92.3%,随访时间为(35±21)个月。远期死亡2例,病死率7.4%,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TEVAR术后均未出现支架内漏、移位、下肢截瘫、新发透析(TEVAR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肠缺血或坏死等后遗症。在随访的病例中,成功收集术前及术后复查胸腹部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25例(92.3%),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支架象鼻远端破口均覆盖完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打开程度均满意,内脏区及下肢血管通畅程度为100%,术后1年随访患者19例,其中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周围段完全血栓化13例(68.4%),部分血栓化6例(31.6%),真腔有效打开,支架覆盖区域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下载PDF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19
作者 甄敏 刘晓娟 杨素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60-764,共5页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UCG)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床旁UCG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床...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UCG)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床旁UCG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床旁UCG临床诊断Stanford A型AD的价值;根据院内存活与死亡情况将确诊为Stanford A型AD的患者分为存活组(n=52)和死亡组(n=28)。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床旁UCG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两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疾病信息,并观察两组床旁UCG的图像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anford A型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DSA检查,Stanford A型AD患者80例,StanfordB型AD患者24例。床旁UCG诊断Stanford A型AD患者为79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为25例。床旁UCG诊断Stanford A型AD患者的敏感性为97.50%,特异性为95.83%,准确性为97.12%,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000~1.000)(P<0.05)。存活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DeBakey分型(Ⅱ型)占比分别为88.46%、71.15%,均高于死亡组(25.00%、46.43%),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LVEF>50%)占比为0,低于死亡组(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主动脉受累、重度反流、心包积液及主动脉根部直径分别为15.40%、9.62%、34.62%、(41.12±5.12) mm,均低于死亡组[82.14%、78.57%、71.43%、(54.03±9.2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受累、根部直径、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情况为引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床旁UCG可作为确诊Stanford A型AD的诊断工具,且通过床旁UCG表现可对院内死亡进行风险评估,其中主动脉受累、重度返流、根部直径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均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床旁超声心动图 院内死亡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微砭耳针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的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杨雪艳 张学颖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936-941,共6页
目的观察微砭耳针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BEB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眼科和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BEB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63例(126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肉毒素组、... 目的观察微砭耳针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BEB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眼科和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BEB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63例(126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肉毒素组、耳针组和联合组,每组21例(42只眼),依次予BTX-A、微砭耳针、微砭耳针联合BTX-A治疗。3组均观察6个月。记录3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和疗效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BEB的起效时间及疗效持续时间:3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8,P=0.012)。与耳针组比较,肉毒素组、联合组起效时间均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肉毒素=3.193,P=0.003;t联合组=3.835,P=0.000)。联合组与肉毒素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疗效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79,P=0.000)。与耳针组比较,肉毒素组和联合组疗效持续时间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肉毒素)=4.391、t_(联合组)=7.729,均P=0.000)。与肉毒素组比较,联合组疗效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P=0.012)。(2)SDS评分:3组治疗后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耳针组)=4.498、t_(肉毒素组)=5.758、t_(联合组)=11.489,均P=0.000)。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3,P=0.007)。联合组SDS评分低于耳针组和肉毒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耳针组)=3.284,P=0.002;t_(肉毒素组)=2.253,P=0.030),肉毒素组和耳针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AS评分:3组治疗后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耳针组)=4.603、t_(肉毒素组)=7.617、t_(联合组)=10.585,均P=0.000)。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45,P=0.000)。肉毒素组和联合组治疗后SAS评分均低于耳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肉毒素组)=2.351,P=0.024;t_(联合组)=5.446,P=0.000)。联合组治疗后SAS评分低于肉毒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0,P=0.004)。(4)BEB临床疗效:耳针组、肉毒素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依次为66.7%、76.2%和95.2%,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5,P=0.004)。肉毒素组总有效率与耳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耳针组和肉毒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耳针组)^(2)=11.118,P=0.001;χ_(肉毒素组)^(2)=6.222,P=0.013)。(5)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砭耳针联合BTX-A注射治疗BEB起效快,疗效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并能明显改善抑郁焦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眼睑痉挛 a型肉毒毒素 眼轮匝肌 微砭耳针 焦虑抑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