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more functional nasal chemoreceptors in nocturnal mammals than in diurnal mammals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GuoDong ZHU ZhouHai +1 位作者 SHI Peng ZHANG YaPing1,2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34期3901-3910,共10页
Natural selection ha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iversity of morphological traits.However,the genetic basis underlying the evolution and diversity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an organism&... Natural selection ha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iversity of morphological traits.However,the genetic basis underlying the evolution and diversity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an organism's behavior,lifestyle,and environment,is not well understood.The discovery of nasal chemoreceptors in mammals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Here,we identify 4 nasal chemoreceptor gene families(V1R,V2R,OR,and TAAR)from horse,guinea pig,marmoset and orangutan genome sequences,respectively.Together with previously described mammalian nasal chemoreceptor gene repertoires,we fou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unctional gene number and morphological complexity,both in the main olfactory system and the vomeronasal system.The combined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data,behavioral data,and gene repertoires suggests that nocturnal mammals tend to possess more species-specific chemoreceptor genes and more complicated olfactory organs than diurnal mammals.Moreover,analysis of evolutionary forces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selection on the species-specific genes,likely reflecting the species-specific detection of odors and pheromones.Taken together,these results reflect a rare case of adaptation to circadian rhythm activity at the genome scale,and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complexity of morphological olfactory organ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nasal chemoreceptors in nocturnal mammals are under selection for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the variety of odors that nocturnal mammals may encounter in their particular dark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感受器 基因组分析 哺乳动物 鼻腔 白天 形态特征 特异性基因 显示
原文传递
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敏感性与血压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江秀娟 徐艳 +1 位作者 危正林 侯俊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敏感性(CBRS)与血压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0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肥胖血压正常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健康志愿者101例作为正常组。比... 目的探讨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敏感性(CBRS)与血压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0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肥胖血压正常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健康志愿者101例作为正常组。比较3组CBRS、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观察组均按指南给予相关治疗3个月,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控制良好亚组(n=148)与控制不良亚组(n=54),对比两亚组临床特征、CBRS,分析CBRS与BMI、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评价CBRS、BMI、收缩压、舒张压对血压控制的预测价值及CBRS对血压控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CBRS低于对照组、正常组,对照组CBRS低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BMI高于正常组,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及正常组(P<0.05);控制不良亚组BMI、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控制良好亚组,CBRS低于控制良好亚组(P<0.05,P<0.01);CBRS与BMI、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r=-0.672、-0.710、-0.695,P<0.05)。CBRS、BMI、收缩压、舒张压联合预测血压控制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以最佳截断值为界将CBRS分为低值与高值,CBRS低值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风险是CBRS高值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7.143倍。结论肥胖型高血压患者CBRS与BMI、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控制不良风险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血压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血压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敏感性 相关性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在引诱天敌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增澔 宋群 +2 位作者 韦柳利 高佑凯 孙艳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103-109,共7页
为明确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HIPVs)如何引诱天敌进行害虫防御,本文综述了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研究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它们如何通过吸引天敌来防御害虫的机制。研究表明,植物在受到虫害时释放特定的挥发物,这些物质可以吸引害... 为明确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HIPVs)如何引诱天敌进行害虫防御,本文综述了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研究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它们如何通过吸引天敌来防御害虫的机制。研究表明,植物在受到虫害时释放特定的挥发物,这些物质可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减少害虫数量。挥发物的释放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植物种类、害虫类型、环境条件等。同时,这些挥发物的作用途径与昆虫的化学感受基因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挥发物引诱天敌作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是挥发物成分鉴定、行为选择以及天敌昆虫化学感受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展望了利用植物挥发物和相关基因引诱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发展前景,为将来的绿色植保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 天敌 化学感受基因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黄野螟幼虫头部化学感器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蒙 马涛 +2 位作者 朱雪娇 温秀军 李奕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黄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吐丝器。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触角第2节及端节上有5...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黄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吐丝器。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触角第2节及端节上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短毛感器、锥形感器、栓锥感器及小锥形感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栓锥感器,外颚叶侧壁和外颚叶端部边缘有栓锥感器和锥形感器。下唇须上有锥形感器和栓锥感器各1个。在吐丝器前方有1对锥形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幼虫 头部 电镜扫描 化学感器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化学感受器种类与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建军 钟国华 +3 位作者 陈新芳 陈文团 徐齐云 胡美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触角、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的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分为三节,在第二和第三节上主要有6个丹锥感受器和1个栓锥感受器两种化学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 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触角、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的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分为三节,在第二和第三节上主要有6个丹锥感受器和1个栓锥感受器两种化学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8个丹锥感受器,排列为3-2-2-1;下颚须瘤状体上各有一个侧栓锥和中栓锥感受器,另有一个较小的丹锥感受器;下唇须在第二节、第三节上各着生有一个丹锥感受器。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上化学感受器数量少,主要分为两种丹锥感受器和栓锥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化学感受器数量较多,主要为丹锥感受器、侧栓锥和中栓锥感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化学感受器 种类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豇豆荚螟幼虫头部形态及化学感受器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攀 郑霞林 +1 位作者 雷朝亮 王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了解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幼虫头部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探讨其功能和感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豇豆荚螟5龄幼虫的头部以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扫描观察并描述。[结果]豇豆荚螟幼虫的头式为下... [目的]了解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幼虫头部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探讨其功能和感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豇豆荚螟5龄幼虫的头部以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扫描观察并描述。[结果]豇豆荚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具有单眼、触角、感觉刚毛、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吐丝器;幼虫的触角上存在栓形、锥形和毛形3种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8个锥形感受器;下唇须在第2、3节上各着生有1个锥形感受器。[结论]豇豆荚螟幼虫头部共有4种类型的感受器:毛形感受器(Str)、锥形感受器(Sb)、小锥形感受器(Sbs)和栓形感受器(Ss),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荚螟 幼虫 头部 化学感受器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善干 马淑芳 +1 位作者 付宏兰 陈德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2,共5页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蛾 触角 毛状感受器 细微结构
下载PDF
基于美洲蜚蠊下颚须的整合受体生物传感器测定抗坏血酸 被引量:6
8
作者 洪丽 尹屹梅 +2 位作者 郑赛晶 段亚楠 林祥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27-1731,共5页
报道了以美洲蜚蠊的下颚须作为分子识别和转换元件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组织传感器 ,发现该传感器对抗坏血酸 (AA)有选择性的响应 ,响应脉冲的发放频率与AA的浓度对数成正比 ,在 5× 10 -5至 5× 10 -2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 报道了以美洲蜚蠊的下颚须作为分子识别和转换元件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组织传感器 ,发现该传感器对抗坏血酸 (AA)有选择性的响应 ,响应脉冲的发放频率与AA的浓度对数成正比 ,在 5× 10 -5至 5× 10 -2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低于 10 -6mol/LAA .该传感器响应快 ,并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抗坏血酸 生物传感器 化学受体 美洲蜚蠊 下颚须 生物传感材料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细胞CCR7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春玲 刘海娜 +2 位作者 杨娉婷 赵丽娟 肖卫国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3-955,961,共4页
目的探讨CCR7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其中原发干燥综合征(pSS)18例,继发干燥综合征(sSS)13例,正常对照组20名,为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CR... 目的探讨CCR7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其中原发干燥综合征(pSS)18例,继发干燥综合征(sSS)13例,正常对照组20名,为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CR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①pSS和sSS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CR7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SS组CD4+T细胞上CCR7的表达高于sSS组(P<0.05);此外,pSS组CCR7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明显高于同组的CD8+T细胞(P<0.01)。②pSS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CR7的表达均与血沉、血清IgG和血清γ球蛋白呈正相关,但与唾液腺、泪腺的排泌功能无相关性,而sSS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上CCR7的表达与临床各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SS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CCR7明显增加,特别是pSS患者CCR7+CD4+T细胞增加尤为突出,表明CCR7可能参与了SS的发病和外分泌腺的病理损害,且pSS患者T细胞上CCR7的表达与ESR、血清IgG和血清γ球蛋白呈正相关,提示CCR7可用来作为临床上判定pSS的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CCR7
下载PDF
油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细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德明 马淑芳 张善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油松毛虫 (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iaetLiu)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毛状感受器位于触角鞭节主干及侧枝的内面。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感觉神经原及三个辅助细胞构成。毛壁上有许多小孔 ,感觉神经原的树状突外节伸入毛腔 ,... 油松毛虫 (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iaetLiu)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毛状感受器位于触角鞭节主干及侧枝的内面。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感觉神经原及三个辅助细胞构成。毛壁上有许多小孔 ,感觉神经原的树状突外节伸入毛腔 ,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 ,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嗅觉感受器。根据感受器内感觉神经原的数目 ,将它们分为三类 :1 具二个神经原 ;2 具三个神经原 ;3 具四个神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雄蛾 细微结构 触角 毛状感受器 嗅觉感觉器 鳞翅目
下载PDF
麻楝蛀斑螟幼虫头部及化学感受器结构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涛 孙朝辉 +3 位作者 李奕震 温秀军 陈晓阳 曹春雷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19-122,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描述了麻楝蛀斑螟幼虫头部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结果表明: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基节无感器,端节及第2节上有感器,主要为锥状感器和毛型感器;幼虫口器分布着一定数量和不同形态的感器,主...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描述了麻楝蛀斑螟幼虫头部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结果表明: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基节无感器,端节及第2节上有感器,主要为锥状感器和毛型感器;幼虫口器分布着一定数量和不同形态的感器,主要存在于口器附肢下颚须和下唇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蛀斑螟 幼虫 头部 化学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橘小实蝇触角感器超微结构及蛋白感受功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杜迎刚 季清娥 +1 位作者 陈家骅 苗青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橘小实蝇触角上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3大类感器。刺形感器主要分布在梗节和柄节上,为机械感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仅分布在鞭节上,其中毛形感器是化学感器。研究切除触角不同部位后的橘小实蝇对蛋白的反应,...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橘小实蝇触角上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3大类感器。刺形感器主要分布在梗节和柄节上,为机械感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仅分布在鞭节上,其中毛形感器是化学感器。研究切除触角不同部位后的橘小实蝇对蛋白的反应,结果表明橘小实蝇蛋白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蛋白 机械感器 化学感器
下载PDF
狼蛛的化学感受器在寻觅定位猎物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波 黄婷 +5 位作者 韩梦 汪昕蕾 常玉婷 黄欣怡 李妍钰 颜亨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探明蜘蛛的化学感受器在寻觅定位猎物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捕食者、以果蝇为猎物,将蜘蛛饲养在室温23℃±1℃下,使其适应于当前的生长环境。以果蝇成虫饲养狼蛛,使其熟悉猎物气味。实验前,停止供... 为探明蜘蛛的化学感受器在寻觅定位猎物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捕食者、以果蝇为猎物,将蜘蛛饲养在室温23℃±1℃下,使其适应于当前的生长环境。以果蝇成虫饲养狼蛛,使其熟悉猎物气味。实验前,停止供给猎物,使狼蛛处于饥饿状态。一个星期后进行实验,采用Y型嗅觉仪法在黑暗条件下研究了狼蛛对猎物体液气味和体表气味的灵敏度反应。结果表明在实验距离内,狼蛛均能够正确选择有果蝇体液气味端,选择指数显著高于无果蝇体液气味端(P<0.05),停留时间显著高于无果蝇体液气味端(P<0.05),但当狼蛛与有果蝇体液气味端距离增大后,狼蛛对气味敏感程度下降,当狼蛛与气味源距离达到11 cm后,虽然狼蛛仍然能够正确选择有果蝇体液气味端,但选择指数显著下降(P<0.05),回归分析显示,狼蛛对有果蝇体液气味端选择指数与狼蛛和气味源间距离呈高度负相关。同时,研究结果发现狼蛛对果蝇体液气味比果蝇体表气味的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蛛 化学感受器 体液 果蝇
下载PDF
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毋亚梅 周楠 +2 位作者 张立新 刘嘉宝 蒋昭龙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0-44,47,共6页
对松纵坑切梢小蠹转干、转梢期雌、雄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了解触角的表面结构、形态特征 ,初步确定了触角上的 5种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特点 ,其中芽形、锯齿形感器是两种新发现的感器种类 .
关键词 松纵坑切梢小蠹 成虫 触角结构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心力衰竭状态下的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玮 朱国庆 +2 位作者 高列 谭文 钱忠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81,共13页
心力衰竭是以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输出量减少)为始动因素的临床综合征。心输出量降低首先引起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失负荷,进而通过迷走-交感机制加快心率;同时,支配血管床的交感传出活动增强,进而增加总外周阻力。本文主要论述在心力衰... 心力衰竭是以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输出量减少)为始动因素的临床综合征。心输出量降低首先引起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失负荷,进而通过迷走-交感机制加快心率;同时,支配血管床的交感传出活动增强,进而增加总外周阻力。本文主要论述在心力衰竭状态下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循环功能异常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本综述及我们近年的研究表明:(1)在心力衰竭状态下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明显减弱;(2)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和活性氧在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失调中发挥关键作用;(3)心交感传入刺激和化学感受性反射能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4)适当的运动可以部分纠正异常的心血管反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感受器反射 化学感受器反射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Ⅱ 活性氧 运动训练
下载PDF
刺激家兔肾内感受器的传入神经活动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戈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9-276,共8页
在44只麻醉家兔观察肾机械和化学感受器刺激对肾传入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输尿管压增高20.20±1.09mmHg 引起肾传入神经放电的积分值增加175.13±22.41,(P<0.001)。(2)经输尿管向肾盂内逆向灌注0.15mol/L KCl 和... 在44只麻醉家兔观察肾机械和化学感受器刺激对肾传入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输尿管压增高20.20±1.09mmHg 引起肾传入神经放电的积分值增加175.13±22.41,(P<0.001)。(2)经输尿管向肾盂内逆向灌注0.15mol/L KCl 和 1mol/L NaCl 溶液时,肾传入神经放电积分值分别增加253.79±21.64%和172.17±15.19%(P<0.001)。(3)肾传入神经纤维的单位放电至少有四种类型:无自发放电活动,自发规则放电,自发规则的猝发放电和不规则放电。(4)输尿管压增高可诱发无自发活动的肾传入神经出现明显的放电,而有自发放电的单位对此种刺激不敏感。(5)向肾盂内逆向灌流0.15mol/L KCl 和1mol/L NaCl 溶液时,肾传入神经自发放电单位的电活动分别增加210.70±23.40%,6和140.07±15.72%(P<0.001),并有新的单位被激活。(6)夹闭肾动脉可诱发无自发活动的肾传入神经单位的放电活动。以上结果提示,家兔肾脏内存在机械和 R_1, R_2化学感受器,分别感受输尿管压、肾缺血和肾盂浸浴液中 Na^+,K^+浓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入神经活动 肾感爱器 刺激 家兔
下载PDF
甲壳动物化学感觉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楠生 孙海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4-342,共9页
本文从甲壳动物化学受体的形态、动物个体的行为反应以及化学感觉神经元的电生理三方面综述了甲壳动物化学感觉研究近20年的进展。水生动物,如甲壳动物特别是底栖甲壳动物,主要依赖化学感受器获得其生存环境的信息,从而表现出摄食、逃... 本文从甲壳动物化学受体的形态、动物个体的行为反应以及化学感觉神经元的电生理三方面综述了甲壳动物化学感觉研究近20年的进展。水生动物,如甲壳动物特别是底栖甲壳动物,主要依赖化学感受器获得其生存环境的信息,从而表现出摄食、逃避捕食者、觅偶、交配、洄游等各种不同的行为反应。早期的研究主要是直观的行为观察和化学感受器的形态描述,内容偏重于动物的摄食习性和化学感受器的结构及其分布。随后电生理方法和电镜技术的引入,使化学感觉生理学的研究深入到细胞水平,发现了受体细胞的一些特性,如低自发放电频率、低阈值、调制、适应和去适应、范围分级等。另外,还提出了甲壳动物化学受体对化学信号的两种基本编码方式,即单线编码模式和交叉神经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化学感觉 化学感受器
下载PDF
刺激家兔肾内感受器和肾传入神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戈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2-268,共7页
在39只麻醉家兔观察刺激肾脏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以及电刺激肾传入神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增加输尿管压8—22mmHg 及经输尿管向肾盂内逆向灌注 NaCl(1.0 mol/L)及 KCl(0.15mol/L)溶液时,引起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切断双侧缓冲神... 在39只麻醉家兔观察刺激肾脏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以及电刺激肾传入神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增加输尿管压8—22mmHg 及经输尿管向肾盂内逆向灌注 NaCl(1.0 mol/L)及 KCl(0.15mol/L)溶液时,引起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切断双侧缓冲神经后,MAP 降低更为显著。电刺激肾传入神经时,HR 减慢,MAP、肠系膜动脉和后肢动脉灌流压降低,左心室收缩压及其微分值下降,心输出量(CO)和总外周阻力(TPR)减小;切断双侧窦神经和减压神经后,除 HK、CO 和 TPR 外,其余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减弱更为显著。由此提示,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对肾传入神经激活的心血管效应有缓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感受器 肾传入神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46例颈动脉体瘤诊治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建伟 王军 +1 位作者 张宏 王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46例患者Shamblin分类,其中Ⅰ型2例,Ⅱ型37例,Ⅲ型7例。年龄15~74岁,平均47.8岁,男∶女=1∶5.57。左侧14例,右侧30例,2例为...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46例患者Shamblin分类,其中Ⅰ型2例,Ⅱ型37例,Ⅲ型7例。年龄15~74岁,平均47.8岁,男∶女=1∶5.57。左侧14例,右侧30例,2例为双侧。颈淋巴结转移1例。家族史1例,三代共计5人发病,其中1人为双侧。结果:单纯动脉外膜下剥离38例。动脉外膜下剥离合并颈外动脉切除6例。颈总动脉分歧部切除2例:其中1例未吻合血管,1例切除后行颈总-颈内动脉吻合。术后均无脑缺血症状、体征。颅神经损伤8例。ShamblinII型术后24 h内脑梗塞2例,无手术相关死亡。随访复发2例。结论:尽管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总体是安全的,仍有发生颅神经损伤、术后脑卒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CBT) 副神经节瘤(PGL) 化学感受器瘤
下载PDF
pH降低和尼古丁对家兔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庄甲举 庞雷 董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89-593,共5页
在29只家兔的颈动脉体-窦神经标本,记录了55个窦神经中化学感受性传入单位的电活动。结果如下:(1)灌流液pH降低时,所有单位的放电均增加,频率由0.86±0.21增至1.75±040imp/s(P<0.001)。(2)在灌洗液中加入尼古丁... 在29只家兔的颈动脉体-窦神经标本,记录了55个窦神经中化学感受性传入单位的电活动。结果如下:(1)灌流液pH降低时,所有单位的放电均增加,频率由0.86±0.21增至1.75±040imp/s(P<0.001)。(2)在灌洗液中加入尼古丁(1,3,6,10和15μg/ml)后,10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由0.60±0.21分别增加到0.96±0.21,1.19±0.30,1.24±0.29,1.48±0.41和1.82±0.39imp/s,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肝(r=0.94,P<O.001)。简箭毒可阻断尼古丁的作用,但对自发放电无显著影响。(3)当以酸性Locke氏溶液灌流标本时,19个单位的放电频率由0.95±0.34增至1.84±0.55imp/s;在酸性灌流液中加入尼古丁后,放电频率由0.96±0.25增至1.53±0.24imp/s;与单纯酸刺激时相比,放电频率增加幅度减小(P<0.05)。(4)17个自发放电频率为1.08±0.33imp/s的单位,换以酸性Locke氏液灌流后,放电频率增加到1.64±0.43imp/s;加筒箭毒后,由对照的1.01±0.34增至1.70±0.43imp/s;灌流液pH降低时筒箭毒对化学感受性单位放电频率的变化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提示:(1)ACh在颈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功能方面可能仅起调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 化学感受器 PH值 尼古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