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4A分子筛及Cu(Ⅱ)吸附研究
1
作者 赵世永 肖雨辰 +3 位作者 马清清 杨珍妮 王纪镇 樊晓萍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4,共8页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表征,探讨吸附时间、Cu(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及溶液p 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4A分子筛孔隙发达且微孔含量较多,总比表面积为71.85 m^(2)/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53.91 m^(2)/g,微孔孔径主要集中在1.3 nm左右。体型化4A分子筛吸附Cu(Ⅱ)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240 min、Cu(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用量为2.0 g/L、溶液p H为6~9,此时吸附量为32.97 mg/g,Cu(Ⅱ)的去除率可达65.9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Ⅱ)在合成4A沸石上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拟合得到的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7.0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提铝残渣 体型化4A分子筛 cu()吸附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LANGMUIR模型
下载PDF
Cu(Ⅱ)催化NaOCl氧化碘帕醇的效果和过程解析
2
作者 魏红 滕锐杰 +3 位作者 郑佳欣 高美娟 钮金芬 蔡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67-3178,共12页
本文研究Cu(Ⅱ)催化NaOCl氧化非离子型碘代X射线造影剂—碘帕醇(IPM),对IPM降解过程中Cu的回收和形态进行解析,考察Cu(Ⅱ)、NaOCl浓度和卤素离子对IPM降解效果及碘代消毒副产物-碘仿的生成影响;采用XRD、XPS分析Cu(Ⅱ)反应后的产物晶型... 本文研究Cu(Ⅱ)催化NaOCl氧化非离子型碘代X射线造影剂—碘帕醇(IPM),对IPM降解过程中Cu的回收和形态进行解析,考察Cu(Ⅱ)、NaOCl浓度和卤素离子对IPM降解效果及碘代消毒副产物-碘仿的生成影响;采用XRD、XPS分析Cu(Ⅱ)反应后的产物晶型和形态变化,结合循环伏安曲线和计时电流表征Cu(Ⅲ)的生成,推测Cu(Ⅱ)催化NaOCl氧化IPM的机理.利用HPLC/MS/MS分析中间产物,推测IPM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与Co(Ⅱ)、Fe(Ⅱ)、Mn(Ⅱ)相比,Cu(Ⅱ)显著提高了NaOCl的分解率和IPM的氧化效果,25℃、pH=6.71,500r/min,NaOCl和Cu(Ⅱ)浓度分别为0.5和0.05mmol/L,60min,8.0mg/L IPM的降解率达到77.51%;HO·、活性氯自由基和Cu(Ⅲ)都有助于Cu(Ⅱ)/NaOCl氧化IPM,且Cu(Ⅲ)的贡献随pH值升高而增大.NaOCl浓度在0.1~2.5mmol/L范围增加,IPM降解率增加;Cu(Ⅱ)浓度在0.005~0.5mmol/L存在适宜值.HPLC/MS/MS共检测出13种产物,IPM的降解途径主要包括:侧链酰胺键水解和氧化,碘取代、羟基加成.Cl^(−)、Br^(−)和I^(−)(1~5mmol/L)在影响IPM氧化效果的同时,Br^(-)显著促进了CHI_(3)的生成,生成量达到48.28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帕醇 cu()/NaOCl cu(Ⅲ) 碘仿
下载PDF
鸡蛋壳生物炭对Cu(Ⅱ)和苯胺吸附研究
3
作者 李微 韩苗苗 +1 位作者 朱心雨 梁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4,共7页
针对印染废水有机物和重金属混合污染物难以有效去除的问题,本研究以鸡蛋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吸附剂,利用SEM、XRD和BET等方法分析生物炭理化性能,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最佳吸附条件,研究其对苯胺和Cu(Ⅱ)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印染废水有机物和重金属混合污染物难以有效去除的问题,本研究以鸡蛋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吸附剂,利用SEM、XRD和BET等方法分析生物炭理化性能,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最佳吸附条件,研究其对苯胺和Cu(Ⅱ)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磁性鸡蛋壳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为改性前的3.98倍,孔隙结构及吸附点位得到优化,多方位提升生物炭的吸附性能。pH是最显著影响因素,pH和生物炭投加量的交互作用对Cu(Ⅱ)和苯胺去除率的影响较大,最佳吸附条件为pH=6.0,吸附剂投加量0.015 g/mL,接触时间24 h,生物炭对Cu(Ⅱ)、苯胺吸附容量为2.00、0.97 mg/g。MESBC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多分子层混合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MESBC具有较好的循环再生稳定性,重复利用次数不宜超过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壳生物炭 吸附 苯胺 铜离子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ZIF-8@STPP-MCS的制备及其用于自来水中Cu(Ⅱ)的吸附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镜丹 骆骄阳 +3 位作者 王珊珊 刘子维 孔丹丹 杨美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1-4,共4页
为提高磁性壳聚糖(MCS)对Cu的吸附效率,本研究通过MCS表面引入ZIF-8,制备了三聚磷酸钠(STPP)交联的MCS复合材料ZIF-8@STPP-MCS,应用于自来水中Cu(Ⅱ)的吸附。采用SEM-EDS、XRD等技术对ZIF-8@STPP-MCS进行了形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 为提高磁性壳聚糖(MCS)对Cu的吸附效率,本研究通过MCS表面引入ZIF-8,制备了三聚磷酸钠(STPP)交联的MCS复合材料ZIF-8@STPP-MCS,应用于自来水中Cu(Ⅱ)的吸附。采用SEM-EDS、XRD等技术对ZIF-8@STPP-MCS进行了形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当溶液pH=6,吸附剂投加量0.5 mg/mL时,ZIF-8@STPP-MCS对Cu(Ⅱ)吸附效果最佳,对自来水中Cu(Ⅱ)的脱除率可达99%以上。拟二级动力学和Sips模型较好地描述了ZIF-8@STPP-MCS的吸附过程,最大吸附量为112.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STPP-MCS cu() 吸附脱除 自来水
下载PDF
MCM-41负载磁铁矿纳米颗粒及其对Cu(Ⅱ)的吸附特征
5
作者 于文彬 覃宗华 +3 位作者 周楼 许善胜 于文霖 万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CM-41负载磁铁矿纳米颗粒(MCM-41/Mag),并研究了其结构、热稳定性及对Cu(Ⅱ)的吸附特征。MCM-41/Mag中磁铁矿纳米颗粒分布在MCM-41的外表面及介孔孔道内,w(磁铁矿)为17.33%的负载型样品(MCM-41/Mag_(0.3))的... 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CM-41负载磁铁矿纳米颗粒(MCM-41/Mag),并研究了其结构、热稳定性及对Cu(Ⅱ)的吸附特征。MCM-41/Mag中磁铁矿纳米颗粒分布在MCM-41的外表面及介孔孔道内,w(磁铁矿)为17.33%的负载型样品(MCM-41/Mag_(0.3))的比表面积为631.6 m^(2)/g,远高于纯磁铁矿纳米颗粒(Mag-NPS)的91.1 m^(2)/g,这归因于磁铁矿纳米颗粒在MCM-41上良好的分散性及载体巨大的比表面积。DSC结果表明MCM-41/Mag_(0.3)中磁铁矿的相变温度显著高于Mag-NPS。MCM-41/Mag_(0.3)吸附Cu(Ⅱ)在120 min可达到平衡,其吸附等温线符合Sips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0.44 mg/g,吸附机理包括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部分Cu(Ⅱ)可与磁铁矿表面形成Fe—O—Cu共价键,部分Cu(Ⅱ)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样品表面。MCM-41/Mag_(0.3)中单位磁铁矿对Cu(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62.78 mg/g,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铁(氢)氧化物。由于其快的吸附速率和高的吸附能力,MCM-41/Mag_(0.3)可作为Cu(Ⅱ)吸附材料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拓展磁铁矿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并为开发性能良好的重金属吸附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负载 吸附 重金属 cu()
下载PDF
羟胺强化Cu(Ⅱ)活化过氧乙酸降解有机染料
6
作者 欧杰丽 刘义青 +1 位作者 唐钰琦 付永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47-5555,共9页
采用盐酸羟胺(HA)强化Cu(Ⅱ)活化过氧乙酸(PAA)降解亚甲基蓝(MB),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反应物投加量及水环境中常见阴离子、天然有机物对HA/Cu(Ⅱ)/PAA体系去除MB效果的影响;通过鉴别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探究PAA在HA/Cu(Ⅱ)/PAA体系... 采用盐酸羟胺(HA)强化Cu(Ⅱ)活化过氧乙酸(PAA)降解亚甲基蓝(MB),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反应物投加量及水环境中常见阴离子、天然有机物对HA/Cu(Ⅱ)/PAA体系去除MB效果的影响;通过鉴别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探究PAA在HA/Cu(Ⅱ)/PAA体系中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pH值为7.0条件下,当Cu(Ⅱ)和PAA投加量均为200μmol/L时,向Cu(Ⅱ)/PAA体系中加入400μmol/L的HA,经过30min的反应,MB的去除率可由14.7%增加到74.1%,降解速率由0.0047min^(-1)提高至0.2271min^(-1);HA的引入推动了Cu(Ⅱ)向Cu(Ⅰ)的转化,促进了PAA的催化分解,导致体系中生成更多的活性物种.基于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羟基自由基(HO•)主导了MB的氧化降解.溶液pH值对MB降解影响较大,中性和弱碱性环境更有利于HA/Cu(Ⅱ)/PAA体系对MB的降解.共存Cl^(-)和HCO_(3)^(-)会抑制MB降解,而天然有机质对MB降解起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cu() 盐酸羟胺 高级氧化 亚甲基蓝
下载PDF
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吸附水中Cu(Ⅱ)的性能研究
7
作者 姚先富 周咪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研究用农林剩余物板栗壳提取板栗壳色素,将板栗壳色素与甲醛进行交联合成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采用震荡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pH、吸附质浓度、温度、吸附时间对复合材料吸附水中Cu(Ⅱ)的影响;利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 研究用农林剩余物板栗壳提取板栗壳色素,将板栗壳色素与甲醛进行交联合成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采用震荡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pH、吸附质浓度、温度、吸附时间对复合材料吸附水中Cu(Ⅱ)的影响;利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并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线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吸附Cu(Ⅱ)的最佳pH为6;最佳吸附温度为300 K,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吸附在60 min基本达到平衡;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占主导。等温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层吸附,在300 K时对Cu(Ⅱ)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30.4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色素 甲醛 树脂 吸附 cu()
下载PDF
科研成果融入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HCO_(3)^(-)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Cu^(Ⅱ)-EDTA
8
作者 苗洁 周嵬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0期188-190,共3页
将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前沿成果-过氧碳酸盐活化深度处理重金属络合废水(如Cu^(Ⅱ)-EDTA)的内容引入到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碳酸氢盐活化过一硫酸盐(BAP)的高级氧化反应体系,同步实现水中重金属络合物Cu^(Ⅱ)-EDTA的氧化... 将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前沿成果-过氧碳酸盐活化深度处理重金属络合废水(如Cu^(Ⅱ)-EDTA)的内容引入到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碳酸氢盐活化过一硫酸盐(BAP)的高级氧化反应体系,同步实现水中重金属络合物Cu^(Ⅱ)-EDTA的氧化破络及游离铜离子的沉淀去除实验。本实验通过BAP氧化体系的建立、药剂投加比例参数的优化、活性反应物种的表征及降解性能测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熟悉相关实验测试设备的使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掌握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反应原理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盐 过一硫酸盐 cu^()-EDTA 氧化破络 实验教学
下载PDF
Mechanism study of Cu(Ⅱ) adsorption from acidic wastewater by ultrasonic-modifi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fly ash
9
作者 Shunda lin Yang Lu +3 位作者 Lin Zheng Ling Long Xuguang Jiang Jianhua Ya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57-165,共9页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ions(Cu(Ⅱ)) in water will pose health risks to human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utilize ultrasonic-cured modifi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M...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ions(Cu(Ⅱ)) in water will pose health risks to human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utilize ultrasonic-cured modifi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MSWI) fly ash for Cu(Ⅱ) adsorp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ing waste by waste.” The effects of p H, adsorption time,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the modified MSWI fly ash’s adsorption efficiency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MSWI fly ash can be enhanced by the ultrasonic modification. At pH = 2, 3 and 4,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modified MSWI fly ash for Cu(Ⅱ) increased by 2.7, 1.9 and 1.2 time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the modified MSWI fly ash can be better simulated by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with a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calculated by the Langmuir model of 24.196 mg.g-1. Additionally,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spontaneous,endothermic, and chemisorption-dominated from the thermodynamic studies(ΔH and ΔS > 0, ΔG < 0).Finally, the enhanced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MSWI fly ash for Cu(Ⅱ) may be attributed to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d chelation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UND MSWI fly ash cu() WASTEWATER ADSORPTION
下载PDF
咖啡渣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去除含铜废水中Cu(Ⅱ)的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军 武宏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研究了采用NaOH活化焙烧咖啡渣制备咖啡渣活性炭并用于吸附去除含铜废水中的Cu(Ⅱ)。通过SEM和EDS对咖啡渣活性炭进行表征,考察了废水初始pH、Cu(Ⅱ)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对Cu(Ⅱ)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质量浓度5... 研究了采用NaOH活化焙烧咖啡渣制备咖啡渣活性炭并用于吸附去除含铜废水中的Cu(Ⅱ)。通过SEM和EDS对咖啡渣活性炭进行表征,考察了废水初始pH、Cu(Ⅱ)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对Cu(Ⅱ)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质量浓度50 mg/L、pH=6的50 mL模拟含铜废水,在咖啡渣活性炭投加量10 mg、温度25℃,搅拌速率150 r/min条件下吸附9 h, Cu(Ⅱ)去除率可达94.12%;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该吸附材料对废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废水 咖啡渣 活性炭 焙烧 cu() 吸附 去除
下载PDF
3,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Cu(Ⅱ)和Z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1
作者 王佳乐 苏武 +3 位作者 田文豪 张梦瑶 陆飘飘 李文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利用3,5-二氯水杨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通过缩合反应,合成3,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配体(HL),配体与CuCl_(2)·2H_(2)O、Zn(Ac)_(2)·2H_(2)O,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两个新型的希夫碱配合物[CuL_(2)](配合物1)和[ZnL_(... 利用3,5-二氯水杨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通过缩合反应,合成3,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配体(HL),配体与CuCl_(2)·2H_(2)O、Zn(Ac)_(2)·2H_(2)O,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两个新型的希夫碱配合物[CuL_(2)](配合物1)和[ZnL_(2)](配合物2)。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PXRD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体(HL)、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分子结构,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体(HL)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配合物1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配合物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配合物1是四配位的四方形结构,配合物2是扭曲的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MTT法检测了配体(HL)及配合物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株(MDA-MB-231、CNE-2Z、A-549)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配合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比配体好,配合物1对MDA-MB-231细胞和CNE-2Z细胞抗增殖活性最好,其IC_(50)值分别为(1.215±0.07)μmol/L、(4.417±0.28)μmol/L均低于顺铂IC_(50)值,配合物2对A-549细胞和MDA-MB-231细胞也表现出较好的抗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 cu()配合物 Zn()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Cr(Ⅵ)、Cu(Ⅱ)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唐慧 韩梦薇 +4 位作者 高振华 黄永鹏 孟祥燕 陈茜 陈博 《防化研究》 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
本文采用模具发泡法制备了聚氨酯泡沫负载的纳米零价铁(PF-n-ZVI),研究了该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Cr(Ⅵ)、Cu(Ⅱ)的去除效果,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PF-n-ZVI投加量、重金属离子溶液初始浓度等... 本文采用模具发泡法制备了聚氨酯泡沫负载的纳米零价铁(PF-n-ZVI),研究了该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Cr(Ⅵ)、Cu(Ⅱ)的去除效果,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PF-n-ZVI投加量、重金属离子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反应后的PF-n-ZVI进行完全回收。结果表明,PF-n-ZVI能够有效去除Cr(Ⅵ)、Cu(Ⅱ)。在3 h以内,PF-n-ZVI对Cr(Ⅵ)、Cu(Ⅱ)的去除达到平衡。当Cr(Ⅵ)和Cu(Ⅱ)溶液的初始浓度均为300 mg/L、 PF-n-ZVI的投加量均为9g时,Cr(Ⅵ)和Cu(Ⅱ)的吸附量分别为3.02 mg/g和3.24 mg/g,去除率分别为90.64%和96.53%。实验结果显示,PF-n-ZVI在去除水中Cr(Ⅵ)、Cu(Ⅱ)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聚氨酯泡沫 Cr(Ⅵ) cu()
下载PDF
添加农作物秸秆炭对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 被引量:64
13
作者 佟雪娇 李九玉 +1 位作者 姜军 徐仁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1,共5页
为考察秸秆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红壤修复中的作用,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由花生秸秆、大豆秸秆、稻草和油菜秸秆制备的4种生物质炭对采自江西和广西的2种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由农作物秸秆制备的生物质炭提高了红... 为考察秸秆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红壤修复中的作用,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由花生秸秆、大豆秸秆、稻草和油菜秸秆制备的4种生物质炭对采自江西和广西的2种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由农作物秸秆制备的生物质炭提高了红壤对Cu(Ⅱ)的吸附量,生物质炭对Cu(Ⅱ)吸附的促进作用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低pH值条件下促进作用更明显。pH值4.0和w为2%生物质炭添加水平下,油菜秸秆炭、花生秸秆炭、大豆秸秆炭和稻草炭使江西红壤对Cu(Ⅱ)的吸附量较对照分别增加97%、79%、51%和54%;花生秸秆炭和大豆秸秆炭使广西红壤对Cu(Ⅱ)的吸附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1%和44%,当生物质炭添加水平w达4%时,Cu(Ⅱ)吸附量的增幅达97%和165%。生物质炭表面带负电荷,可以同时增加红壤对Cu(Ⅱ)的静电吸附量和专性吸附量,但以增加专性吸附为主。因此,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可以有效降低Cu(Ⅱ)在酸性红壤中的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生物质炭 作物秸秆 cu()吸附
下载PDF
功能化有序介孔碳对重金属离子Cu(Ⅱ)、Cr(Ⅵ)的选择性吸附行为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田 王涛 +5 位作者 王道军 赵建庆 丁晓春 吴士超 薛海荣 何建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49-3256,共8页
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酚醛树脂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三组分共组装合成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物,再经HF去除氧化硅,得到有序介孔碳(OMC).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低温N2吸脱附(BET)等测试表明,所得样品具有高... 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酚醛树脂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三组分共组装合成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物,再经HF去除氧化硅,得到有序介孔碳(OMC).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低温N2吸脱附(BET)等测试表明,所得样品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330m2·g-1和2.13cm3·g-1,平均孔径6.4nm.对其先氧化、后氯化、再胺化,得到不同胺基接枝量的胺化介孔碳(C-NH2(m),m为加入的乙二胺的质量(g)).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表征结果证实,胺基官能团成功接枝到有序介孔碳表面.TEM测试表明介孔碳的有序孔道结构得到了较好的保持.以有序介孔碳、胺化介孔碳作吸附剂对Cu(Ⅱ)、Cr(Ⅵ)进行选择性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化修饰前,样品对Cu(Ⅱ)、Cr(Ⅵ)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3.33、241.55mg·g-1;修饰后饱和吸附量可分别达到495.05、68.21mg·g-1.功能化介孔碳表现了较强的选择性吸附Cu(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碳 胺化接枝 选择性吸附 cu() Cr(Ⅵ)
下载PDF
Cu(Ⅱ)离子在Micrococcus luteus细菌上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瑞霞 潘建华 +1 位作者 汤鸿霄 劳伟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5,共6页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Cu(Ⅱ )离子与Micrococcusluteus细菌可能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Cu(Ⅱ )离子与细菌中常见离子如K+ ,Na+ ,Mg2 + 和Ca2 + 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 ,但并不是...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Cu(Ⅱ )离子与Micrococcusluteus细菌可能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Cu(Ⅱ )离子与细菌中常见离子如K+ ,Na+ ,Mg2 + 和Ca2 + 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 ,但并不是唯一的 ,同时还存在着Cu(Ⅱ )离子与带负电荷细菌表面的静电吸引作用 ,当溶液pH值较高时 ,Cu(Ⅱ )离子又可能形成氢氧化物微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MICROCOCcuS luteus细菌 吸附机理 生物吸附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不同pH下两种可变电荷土壤中Cu(Ⅱ)、Pb(Ⅱ)和Cd(Ⅱ)吸附与解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梁晶 徐仁扣 +2 位作者 蒋新 卞永荣 谭文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2-995,共4页
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对Cu(II)、Pb(II)和Cd(II)的吸附量均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Cu(II)与Pb(II)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加而减小,Cu(II)和Pb(II)与Cd(II)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大呈增大趋势。土壤吸附的Cd(II)的解吸量随... 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对Cu(II)、Pb(II)和Cd(II)的吸附量均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Cu(II)与Pb(II)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加而减小,Cu(II)和Pb(II)与Cd(II)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大呈增大趋势。土壤吸附的Cd(II)的解吸量随吸附平衡液pH的增加而增加;但Cu(II)和Pb(II)的解吸量先随pH增加而增加,在某一pH时达最大,随后再逐渐减小。3种重金属离子在可变电荷土壤中吸附和解吸行为的不同特征是pH导致的土壤表面电荷的变化和离子水解程度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可变电荷土壤中重金属的控制和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cu() Pb() Cd() 吸附-解吸 PH
下载PDF
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的对比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艺钟 刘珊 +3 位作者 刘志文 吴文成 邓东阳 鞠勇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2-719,共8页
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 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平衡Cu(Ⅱ)和Cr(Ⅵ)分别需要25h和2h;Cu(Ⅱ)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而Cr(Ⅵ)吸附反应为自发、放热、熵减过程;吸附Cu(Ⅱ)后的壳聚糖凝胶球不易脱附,而吸附Cr(Ⅵ)后凝胶球脱附率相对较高。借助红外表征及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表明,Cu(Ⅱ)吸附机理为单层化学吸附,而Cr(Ⅵ)是单层化学吸附与多层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吸附-还原过程。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5.67mg/g和185.08mg/g,说明冷冻干燥法可以强化壳聚糖的吸附量,同时毫米级的壳聚糖凝胶球改善了壳聚糖粉体吸附剂难分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凝胶球 冷冻干燥 cu()和Cr(Ⅵ) 吸附 还原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制备及对Cu(Ⅱ)的螯合性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程发 李厚萍 +2 位作者 魏玉萍 冯建新 李桂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2-366,共5页
先将 N,O-羧甲基壳聚糖与 Cu2 + 螯合 ,然后用戊二醛交联 ,再洗脱 Cu2 + 的方法合成了交联 N,O-羧甲基壳聚糖树脂 ,研究了它对 Cu2 + 的螯合性能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螯合前后树脂表面形貌的变化 .结果表明 ,该树脂对 Cu2 + 有较大的螯... 先将 N,O-羧甲基壳聚糖与 Cu2 + 螯合 ,然后用戊二醛交联 ,再洗脱 Cu2 + 的方法合成了交联 N,O-羧甲基壳聚糖树脂 ,研究了它对 Cu2 + 的螯合性能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螯合前后树脂表面形貌的变化 .结果表明 ,该树脂对 Cu2 + 有较大的螯合容量 ,在 Cu2 + 初始浓度为2 .4 133× 10 - 4mol/ L的稀溶液中 ,可达 14 0 mg/ g树脂 ,是一般壳聚糖饱和吸附量的 5倍左右 ,而且可以再生和反复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羧甲基壳聚糖 制备 cu() 螯合性能
下载PDF
橘子皮化学改性及其对Cu(Ⅱ)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9
19
作者 冯宁川 郭学益 +1 位作者 梁莎 田庆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E01期148-154,共7页
以橘子皮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以Ce^4+为引发剂将丙烯酸甲酯单体接枝到橘子皮上,再经过皂化制备改性橘子皮生物吸附剂。研究溶液pH、吸附时间和Cu^2+初始浓度对生物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5.5,Cu^2+初... 以橘子皮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以Ce^4+为引发剂将丙烯酸甲酯单体接枝到橘子皮上,再经过皂化制备改性橘子皮生物吸附剂。研究溶液pH、吸附时间和Cu^2+初始浓度对生物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5.5,Cu^2+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吸附时间为3h的条件下,该生物吸附剂对Cu^2+去除率为94.6%,吸附容量为24.41mg/g。Cu^2+在该生物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该生物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优于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将该生物吸附剂用于含Cu^2+ 5.8mg/L的电镀废水,Cu^2+去除率可达97%。通过红外光谱表征该生物吸附剂的结构,说明羧基和羟基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引起该生物吸附剂对Cu^2+的吸附。该生物吸附剂可以再生重复使用4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子皮 化学改性 cu()离子 生物吸附
下载PDF
改性竹炭对水溶液中Cu(Ⅱ)、Cd(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伍婵翠 梁英 +3 位作者 李京鸿 莫晓晓 高清 余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1,419,共6页
采用不同方法对竹炭进行改性,寻求吸附效果最好的改性产品,并研究其对溶液中Cu2+、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与未改性竹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 采用不同方法对竹炭进行改性,寻求吸附效果最好的改性产品,并研究其对溶液中Cu2+、Cd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与未改性竹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氧化改性竹炭对Cu2+、Cd2+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改性竹炭和未经改性的竹炭。吸附温度为15℃、25℃、45℃时,氧化竹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653mg/g、6.702mg/g和7.897mg/g,而氧化竹炭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00mg/g、1.826mg/g和2.282mg/g。氧化改性竹炭对Cu2+、Cd2+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实验证明,氧化竹炭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竹炭 改性 竹炭 吸附 cu() C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