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CT/MRI融合成像在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和Kambin三角中的作用
1
作者 李斌毅 桂琼 谢胡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3D CT/MRI融合成像在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Kambin三角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LDH患者的3D CT/MRI融合成像进行分析,在融合图像上测量L_(2)~S_(1)的三维神经根角(3DNRA)、上关节突和下椎板水平与神经根的距离(SAP-ENRD,即45&#... 目的探讨3D CT/MRI融合成像在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Kambin三角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LDH患者的3D CT/MRI融合成像进行分析,在融合图像上测量L_(2)~S_(1)的三维神经根角(3DNRA)、上关节突和下椎板水平与神经根的距离(SAP-ENRD,即45°和60°时Kambin三角形的底部)、针头(1 mm)和通道(5 mm)安全穿过Kambin三角的可行性。结果L_(2)水平的3DNRA显著高于L_(3)、L_(4)、L_(5)、S_(1)节段(P<0.05),L_(3)、L_(4)、L_(5)水平的3DN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_(1)水平3DNRA均低于L_(2)、L_(3)、L_(4)、L_(5)(P<0.05)。L_(4-5)节段45°和60°的SAP-ENRD高于L_(2-3)、L_(3-4)节段(P<0.05)。L_(2-3)、L_(3-4)、L_(4-5)节段椎间盘45°、60°水平时,穿刺针安全通过Kambin三角的可行性分别均高于通道(P<0.05);45°时,L_(2-3)、L_(4-5)节段椎间盘通道安全通过Kambin三角的可行性均高于L_(3-4)节段(P<0.05);L_(3-4)、L_(4-5)节段椎间盘通道安全通过Kambin三角的可行性均高于L_(2-3)节段(P>0.05)。3D CT/MRI融合图像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后的神经受压部位。结论3D CT和MRI融合不仅提供了Kambin三角的解剖结构,还提供了清晰的视觉和测量视图,以及椎间盘突出症相对于退出和穿过的位置,以及安全地将5 mm通道以45°和60°穿过Kambin三角插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MRI融合图像 kambin三角
下载PDF
Kambin三角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2
作者 陈佩 杨俊伟黄进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93-95,共3页
了解腰椎间孔Kambin三角区域的解剖结构,为经Kambin三角入路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暴露4例尸体标本的腰椎Kambin三角区域,用游标卡尺测量神经根出口处直径、神经节最大直径、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外侧缘点与神经根发出点之间的距离(L1)、... 了解腰椎间孔Kambin三角区域的解剖结构,为经Kambin三角入路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暴露4例尸体标本的腰椎Kambin三角区域,用游标卡尺测量神经根出口处直径、神经节最大直径、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外侧缘点与神经根发出点之间的距离(L1)、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外侧缘点与硬脊膜的水平距离(L2),以量角器测量神经根与硬脊膜之间的夹角(A),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和SD。结果 L1-L5神经根出口处直径分别为2.39±0.81,2.98+0.67,3.72+0.63,3.85士0.71,4.32土0.65,L1-L5神经节最大直径分别为3.95±0.76,4.61±1.21,5 .46±1.31,5.47±0 .71,6.21±0.81,神经根与硬脊膜之间的夹角(A)分别为34.41±8.13,28.82±6.78,25.61±4.53,19.42±4.67,8.79±3.31,各节段标本的L1的测量数据分别为19.69±2.53,22.56±2.10,27.89±2.49,34.01±3.01,39.69±3.22,L2的测量数据分别为8.42±1.38,8.96±0.92,11.54±1.81,20.92±3.21,26.89±4.37;结论 熟练掌握 Kambin三角入路空间大小和解剖结构有助于改善手术方式和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mbin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MRN技术的下腰椎Kambin三角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洪伟 李铠湘 +2 位作者 王青云 李锐冰 刘晓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0,276,共5页
目的测量分析正常成人下腰椎Kambin三角工作区磁共振神经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下腰椎微创手术的选择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对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进行腰椎L_(4... 目的测量分析正常成人下腰椎Kambin三角工作区磁共振神经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下腰椎微创手术的选择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对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进行腰椎L_(4)~S_(1)节段的MRN扫描,通过Osirix软件对图像进行神经成像并测量以下数据:神经节与上位椎弓根间距(A)、神经节与下位椎弓根间距(B)、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α)、Kambin三角的面积(S),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L_(4)~S_(1),同侧神经节与上位椎弓根的距离逐渐减小(P<0.05),而同侧神经节与下位椎弓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L_(4)~S_(1),同侧出口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L_(4)~S_(1),Kambin三角面积逐渐增大(P<0.05);此外,所有测量指标同节段左右两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N技术对下腰椎Kambin三角各组成结构的解剖关系显像清晰准确,便于相关解剖测量并指导临床腰椎微创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mbin三角 磁共振神经成像 解剖结构 腰椎微创手术
下载PDF
基于CT/MRI融合建立的Kambin三角三维模型与标本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敏 赵庆豪 +3 位作者 苏志海 黎庆初 丁自海 吕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对比基于CT/MRI融合图像建立的Kambin三角三维(3D)模型与标本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0例新鲜成人腰椎标本,女6具,男4具,年龄39~76岁,平均59.5±13.0岁。先进行3D模型数据测量:将标本分别进行CT和MRI扫描... 目的:对比基于CT/MRI融合图像建立的Kambin三角三维(3D)模型与标本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0例新鲜成人腰椎标本,女6具,男4具,年龄39~76岁,平均59.5±13.0岁。先进行3D模型数据测量:将标本分别进行CT和MRI扫描,获取腰椎标本的CT及MRI影像数据并对腰椎Kambin三角行3D融合重建,在3D模型上测量腰椎神经根出口处直径(d)、神经节最大直径(D)、神经根与硬脊膜之间的夹角(A)、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外侧缘点与神经根发出点之间的距离(l1)以及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外侧缘点与硬脊膜的水平距离(l2)。再进行解剖数据测量:暴露硬脊膜和神经根,且在神经根和椎体之间留有少量软组织以确保神经根和椎体之间的解剖关系,用游标卡尺以及量角器测量与3D模型相同的测量参数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对标本测量数据与Kambin三角模型测量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基于CT/MRI融合图像建立的Kamin三角三维模型可清晰展现行走神经根与椎间孔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两组间各测量指标(d、D、A、l1、l2)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1±0.24mm、0.43±0.22mm、3.54°±1.72°、1.56±0.81mm和1.56±1.03mm;两组各测量指标的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1.03,P=0.31),D(t=-1.26,P=0.21),A(t=-1.54,P=0.13),l1(t=-1.26,P=0.50)和l2(t=-1.22,P=0.23)];两组各测量指标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表明了标本测量数据与Kambin三角模型测量数据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d (r=0.87),D (r=0.92),A(r=0.87),l1(r=0.98),l2(r=0.97);Bland-Altman图显示代表差值的点几乎在差值平均线附近波动,几乎所有的差值点都落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结论:基于CT/MRI图像融合的3D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展现出腰椎Kambin三角内行走神经根与椎间孔区域的空间关系,对经皮椎间孔镜的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可靠依据,有助于外科医生减少术中对行走神经根的损伤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实现精准、微创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解剖 个体化治疗 kambin三角
下载PDF
应用3D打印腰神经根变异模型测量Kambin三角面积变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其标 江建中 +2 位作者 罗翔 黄国秀 谢兆林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10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腰神经根变异(LNRA)模型测量Kambin三角面积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NRA患者4例,年龄44~65岁,男性2例,女性2例。变异类型:根联合型3例,尾侧起源型1例。通过采集患者的腰...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腰神经根变异(LNRA)模型测量Kambin三角面积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NRA患者4例,年龄44~65岁,男性2例,女性2例。变异类型:根联合型3例,尾侧起源型1例。通过采集患者的腰部三维MRI数据进行数字化医学建模,并测量Kambin三角区相关参数。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患者LNRA模型,并在模型上实施孔镜置管模拟操作。结果基于3D打印模型的模拟操作发现,4例患者椎间孔Kambin三角面积分别为0.00 mm 2、11.60 mm 2、15.33 mm 2、22.20 mm 2,可容纳最大套管直径分别为0.00 mm、2.74 mm、3.88 mm、3.93 mm;椎管内Kambin三角面积分别为0.00 mm 2、26.72 mm 2、36.38 mm 2、76.88 mm 2,可容纳最大套管直径分别为0.00 mm、3.29 mm、5.33 mm、7.18 mm。结论3D打印LNRA模型可让临床医师对LNRA患者的Kambin三角区变化情况有直观、立体的了解,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腰神经根变异 kambin三角区 模拟操作
下载PDF
Kambin三角及改良四角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秋宇 陈焕雄 +3 位作者 钟贞浩 杨雪健 李国军 孟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5期1147-1152,1161,共7页
目的:通过对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对腰椎间孔安全工作区“Kambin三角”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经Kambin三角入路腰椎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取5具完整尸体标本,切除腰背部软组织,咬除横突、上下关节突及部分椎板,完全暴露腰椎Kambin三... 目的:通过对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对腰椎间孔安全工作区“Kambin三角”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经Kambin三角入路腰椎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取5具完整尸体标本,切除腰背部软组织,咬除横突、上下关节突及部分椎板,完全暴露腰椎Kambin三角区域,测量Kambin三角的底边、高,并计算Kambin三角面积;利用克氏针,牵拉固定出行神经根,使Kambin三角成一长方形,再次测量底边及高的长度,并计算面积,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Kambin三角的高平均为(11.20±2.10)mm,改良四角的高平均为(11.19±1.93)mm,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mbin三角的底平均为(10.78±1.95)mm,改良四角的底平均为(12.14±1.78)mm,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改良四角的底边明显大于Kambin三角的底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mbin三角的平均面积为(61.79±20.71)mm2,改良四角面积为(137.71±38.20)mm2,两者具有相关性,且改良四角面积明显大于Kambin三角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椎间孔中存在一个由出行神经根、硬膜囊及下位椎体上终板围成的狭小的直角三角区域,若将出行神经根牵拉固定,使传统的Kambin三角变成一四边形,则可使Kambin三角区域的底边明显变长,面积显著扩大,可以更为安全地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mbin三角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 腰椎 椎间孔镜
下载PDF
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鞠刚 《微创医学》 202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在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基线资料与观察... 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在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基线资料与观察组匹配,且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腰痛和下肢疼痛的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年两组腰痛和下肢疼痛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后24 h、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及下肢疼痛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结论经Kambin三角顶点和经椎板间两种入路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临床上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手术 kambin三角
下载PDF
经Kambin三角和经椎弓根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骶神经根病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勇 《交通医学》 2022年第6期610-612,共3页
目的:比较经Kambin三角和经椎弓根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腰骶神经根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经Kambin三角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采取经椎弓根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比较两... 目的:比较经Kambin三角和经椎弓根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腰骶神经根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经Kambin三角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采取经椎弓根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造影剂分布范围、手术并发症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天、2天、3天、4天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31±0.67分,2.13±0.49分,2.32±0.54分和2.15±0.05分,对照组分别为2.42±0.66分,2.53±0.52分,2.63±0.61分和2.29±0.51分,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影剂分布范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剂扩散节段1.59±0.25 D,高于对照组1.41±0.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刺痛、血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和0,低于对照组的18.33%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JOA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为7.21±1.95分和10.65±1.45分,对照组分别为11.60±1.96分和12.21±1.33分,两组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JOA评分和OD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椎弓根入路比较,经Kambin三角入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入路 kambin三角入路 腰骶神经根病
下载PDF
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研究
9
作者 周凤金 郭群峰 陈金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因创伤导致的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并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60例采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入路进行减压固定,归为...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因创伤导致的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并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60例采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入路进行减压固定,归为新型减压组,64例接受传统开放式后路手术的患者,归为传统减压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信息,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并进行比较。术前、术后和术后12个月对患者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量表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评估。结果:新型减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108.3±21.0)min与(131.0±28.1)min,P<0.001],失血量更少[(212.3±105.3)ml与(401.5±193.2)ml,P<0.01]和引流量更少[(61.7±42.1)ml与(251.4±82.6)ml,P<0.01],住院时间更短[(6.2±1.4)d与(8.1±2.1)d,P<0.001]。两组均根据ASIA等级获得了相似的神经恢复[恢复指数(0.91±0.51)与(0.84±0.52),P>0.05]。术后新型减压组疼痛水平显着降低[(2.4±0.6)与(3.4±0.8),P<0.001]和随访12个月[(1.5±0.8)与(2.3±0.7),P<0.001]。结论:对于上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治疗,与传统的后路手术相比,该新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上腰椎 神经损伤 手术入路 Wiltse入路 kambin三角
下载PDF
Study on anatom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Kambin’s triangle and modified quadrangle
10
作者 Qiu-Yu Peng Huan-Xiong Chen +3 位作者 Zhen-Hao Zhong Xue-Jian Yang Guo-Jun Li Zhi-Bin Me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2年第15期24-29,共6页
Objective:We through the anatomy of cadavers to study the"Kambin’s triangle"in the safe working area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and to provide anatomica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lumbar fusion through K... Objective:We through the anatomy of cadavers to study the"Kambin’s triangle"in the safe working area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and to provide anatomica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lumbar fusion through Kambin’s triangle approach.Methods:five complete cadaveric specimens were taken,the soft tissue of the lumbar back was removed,the transverse process,upper and lower articular processes and part of the vertebral lamina were bitten,the Kambin’s triangle area of the lumbar spine was completely exposed,the bottom edge and height of the Kambin’s triangle were measured,and the area of the Kambin’s triangle was calculated;Using Kirschner wire,pull and fix the traveling nerve root to make the Kambin’s triangle into a rectangle,measure the length of the bottom edge and height again,calculate the area,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data.Results: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Kambin’s triangle was 11.20mm±2.10mm,and 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improved four corners was 11.19mm±1.93mm.The height of the improved four corners was sligh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Kambin’s triangl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average bottom of Kambin’s triangle is 10.78mm±1.95mm,and the average bottom of improved four corners is 12.14mm±1.78mm.The length of the bottom edge of improved four corner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Kambin’s triangle.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average area of Kambin’s triangle is 61.79mm^(2)±20.71mm^(2),and the area of improved four corners is 137.71mm^(2)±38.20mm^(2).The area of improved four corners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Kambin’s triangle.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re is a narrow right angle triangle area surrounded by traveling nerve root,dural sac and superior endplate of lower vertebral body in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If the traveling nerve root is pulled and fixed to turn the traditional Kambin’s triangle into a quadrilateral,the bottom edge of the Kambin’s triangle area can be significantly longer and the area can be significantly expanded,which can be operated more saf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mbin’s triangl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Lumbar vertebra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Kambin三角不同体位的对比分析
11
作者 刘瑶 钟佳音 +5 位作者 徐欣玥 高辰 刘婷 陈峡 饶利兵 于鹏辉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630-635,共6页
目的利用CT数据对不同体位下的Kambin三角进行对比研究,为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其导板设计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收集仰卧位和俯卧位的腰部CT数据各20例,将其导入Mimics20.0软件中,重建腰椎、神经根和硬膜囊等结构三维模型;再将... 目的利用CT数据对不同体位下的Kambin三角进行对比研究,为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其导板设计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收集仰卧位和俯卧位的腰部CT数据各20例,将其导入Mimics20.0软件中,重建腰椎、神经根和硬膜囊等结构三维模型;再将模型导入3-matic12.0软件,测量L_(1)~L_(5)间四个椎间隙前缘距离与后缘距离,Kambin三角的底与高;最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L_(2)~L_(5)水平,仰卧位椎间隙前缘距离比俯卧位大、后缘距离比俯卧位小,且两体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Kambin三角的底与高均比仰卧位大,左侧L_(2)~L_(5)、右侧L_(3)-L_(5)水平,两体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kambin三角面积比仰卧位大,L_(2)~L_(5)水平,两体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_(2)-L_(5)水平,俯卧位Kambin三角的面积比仰卧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mbin三角 三维重建 俯卧位 仰卧位 体位对比
下载PDF
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12
作者 付拴虎 伍亮 +6 位作者 钟远鸣 卢大汉 陈勇喜 谷金 覃浩然 宋泉生 覃海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11-1815,共5页
[目的]对比自研配套器械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Kambin triangle approach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KLIF)与常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 [目的]对比自研配套器械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Kambin triangle approach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KLIF)与常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L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DL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自研配套器械行PKLIF,另外17例行常规入路MISTLIF。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6.0±1.8)个月。PKLIF术中出血量[(82.7±9.6) ml vs (165.3±25.3) ml, P<0.001]、下地时间[(1.9±0.7) d vs (3.1±0.6) d, P<0.001]、住院时间[(8.3±2.2) d vs (11.7±2.6) d, P<0.001]、术后1 d腰痛VAS评分[(1.8±0.7) vs (2.9±0.7), P<0.001]、术后2周ODI评分[(31.2±3.0)vs (40.6±5.8), P<0.001]均显著优于MIS-TLIF。但是,PKLIF组透视次数[(17.7±1.7)次vs (5.1±1.0)次, P<0.001]及手术时间[(134.0±12.4) min vs (115.9±13.7) min, P<0.001]显著大于MIS-TLIF组。[结论] PKLIF治疗DLS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下地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相比MIS-TLIF,不足之处是术中透视次数多、手术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自研配套器械 经皮kambin三角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经Kambin三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葛行新 王云清 +4 位作者 张姚 张峻玮 刘猛 魏东 李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再发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6—2021-06经Kambin三角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6例腰椎融合术后融合椎再发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进针... 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再发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6—2021-06经Kambin三角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6例腰椎融合术后融合椎再发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进针点在椎弓根投影外上方2~3 cm处,G型臂X线机透视下用细穿刺针(3.0 mm)穿刺,调制骨水泥时在骨水泥泥浆期灌入注射器1 mL,等待骨水泥拉丝期将注射器内的1 mL骨水泥经穿刺针注入椎体内,少量多次推注骨水泥,在骨水泥凝固前应间断转动穿刺针,待体外骨水泥凝固冷却后拔出穿刺针。采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估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局部穿刺点未见严重渗血及血肿形成,术后无下肢麻木、无力情况,腰部疼痛均得到缓解。手术时间平均30(15~40)min,透视次数平均15(12~18)次,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8(4~6)mL。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Kambin三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再发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mbin三角 腰椎融合术后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面向L5/S1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的多约束最优穿刺路径规划算法
14
作者 刘虎 苏志海 +5 位作者 黄成颉 赵磊 陈扬帆 周宇佳 吕海 冯前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3-1795,共13页
目的为有效减少L5/S1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中因医师操作熟练度差异导致的治疗效果波动,实现对消融针穿刺路径风险的精确量化评估。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深度神经网络DWT-UNet,将L5/S1节段的MR图像精准分割为7个关键结构:L5椎骨,S1椎骨,髂... 目的为有效减少L5/S1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中因医师操作熟练度差异导致的治疗效果波动,实现对消融针穿刺路径风险的精确量化评估。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深度神经网络DWT-UNet,将L5/S1节段的MR图像精准分割为7个关键结构:L5椎骨,S1椎骨,髂骨,L5/S1节段的椎间盘、神经根、硬脊膜和皮肤。基于上述分割结果,3D建模穿刺路径的规划环境。针对穿刺的临床准则提出了6个硬性约束和6个软性约束,将医师经验通过层次分析算法量化为权重添加到穿刺路径风险函数中以提升对个例的适应性。通过提出的皮肤进针点采样子算法、Kambin三角投影面积子算法,结合层次分析算法,并运用光线追踪、CPU多线程处理和GPU并行计算等多种技术,计算出一条既符合临床硬性约束条件,又能使软性约束条件综合达到最优的穿刺路径。结果医师团队对算法规划的21例消融针穿刺路径进行主观评估,结果显示所有路径均满足临床基本要求(及格率100%),且95.24%的路径被评为优秀或良好。在与医师规划结果的对比中,算法在D_(Ilium)、D_(S1)和Depth等3个指标上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在D_(Dura)、D_(L5)、D_(N5)和A_(Kambin)等4个指标上有较大提升(P<0.05)。算法规划21例的平均时间为7.97±3.73 s,而医师传统规划普遍需耗时10 min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多约束最优穿刺路径规划算法为L5/S1节段的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提供了一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经过严谨的临床评价和实验验证,该算法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椎间盘射频消融术 L5/S1 kambin三角 路径规划
下载PDF
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欢 肖璟 +5 位作者 赵敏 程维 张栋 甘宁 张巍 戴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5采用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PELD手术治疗的21例高度髓核向上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 目的探讨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髓核高度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5采用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PELD手术治疗的21例高度髓核向上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53~91)min,置管时间平均42(30~66)min,髓核摘除时间平均18(11~25)min。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9(6~12)个月。术后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损伤腰动脉背侧支,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即刻疼痛VAS评分平均2.1(1~3)分,术后3个月平均1.3(1~2)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1(1~2)分。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优17例,良4例。结论经Kambin三角顶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髓核高度向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在短期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高度向上游离椎间盘突出症 kambin三角顶点入路 椎间孔镜手术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 被引量:26
16
作者 曾月东 何慕舜 +3 位作者 杨湘江 迈进 谢伟 包杰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侧路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08-2011-11,我科对3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患者实施了椎间孔侧路镜下髓核摘除微创手术。结果 YESS法穿刺15个间盘,TESSYS法穿刺19个... 目的探讨椎间孔侧路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08-2011-11,我科对3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患者实施了椎间孔侧路镜下髓核摘除微创手术。结果 YESS法穿刺15个间盘,TESSYS法穿刺19个间盘。随访3~6个月,平均4.2个月,失访2例。术前术后腰腿痛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疗效MacNab评定:优17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2%。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腰腿痛具有更微创、效果良好、恢复快优点,掌握好病例选择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内窥镜 微创手术 经椎间孔 kambin三角
下载PDF
正常腰神经根磁共振神经成像临床影像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一 杨晋才 +4 位作者 张黎明 杨再松 尹鹏 刘畅 许春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9-775,共7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imaging,MRN)技术测量正常成人腰神经根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影像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30名正常成年人,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24.3±... 目的采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imaging,MRN)技术测量正常成人腰神经根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影像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30名正常成年人,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24.3±2.1)岁。通过薄层连续腰骶部磁共振扫描,序列为FATSAT脂肪抑制,分别测量如下参数:神经根发出点位置,神经节至椎弓根的距离,神经节大小,Kambin三角边长及面积。结果30名健康成人L1~L5神经根通过薄层MRN扫描技术均获得良好显示,双侧各节段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腰椎节段下移,L1至L5神经节的长径为(6.34±0.47)^(11.25±1.52)mm,短径为(4.93±0.36)^(6.19±0.62)mm;神经节距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的距离为(7.91±1.94)^(-3.13±2.54)mm,距下位椎体椎弓根上缘的距离为(9.41±1.87)^(7.14±1.79)mm;L1~L5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点距椎体下缘的距离为(8.89±2.89)^(19.96±3.70)mm,神经根腋部距神经节的距离为(7.43±2.34)^(12.98±3.31)mm;L1至L5神经根与矢状面的夹角为(39.53±3.97)°^(27.56±4.45)°;Kambin安全三角面积为(153.73±37.34)^(193.19±36.15)mm 2。结论随腰椎节段向尾端移动,神经根发出的位置逐渐升高,神经根移行为神经节的距离及神经节的面积逐渐增大;神经节距下位椎体椎弓根的距离以及神经根与硬膜囊的夹角逐渐减小;Kambin三角面积逐渐增大。以上参数可为经椎间孔入路术式提供重要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根 磁共振神经成像 kambin安全三角 影像学测量
下载PDF
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板间入路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晏祥波 赵青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板间入路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板间入路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用Kambin三角区穿刺入路射频热凝毁损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板间入路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板间入路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腰痛的症状,缓解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板间入路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术 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 kambin三角区穿刺入路射频热凝毁损术
下载PDF
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辉 王永祥 +5 位作者 胡乐 蔡俊 张亮 冯新民 杨建东 陶玉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0例(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 目的 观察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0例(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和对照组21例(单纯后路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背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的矫正度丢失均小于对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和连接棒断裂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Frankel评级均为E级。结论 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著,能维持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安全三角区 植骨术 内固定术 椎体前缘高度 COBB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