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非终末呼吸单元型腺癌中PD-L1表达和CD8^(+)TILs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季月霞 杨阳 +4 位作者 张晗婕 陶静霞 郭天威 刘倩 刘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72-1277,共6页
目的:探讨肺非终末呼吸单元型(non-TRU)腺癌中PD-L1表达和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8^(+)TIL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85例手术切除的临床分期为I-IV期的肺non-TRU型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L1、p53和4... 目的:探讨肺非终末呼吸单元型(non-TRU)腺癌中PD-L1表达和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8^(+)TIL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85例手术切除的临床分期为I-IV期的肺non-TRU型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L1、p53和4项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以及CD8^(+)TILs,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EGFR、KRAS突变和ALK融合基因,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85例non-TRU腺癌中PD-L1阴性34例(40.0%)、低表达36例(42.4%)、高表达15例(17.6%),PD-L1表达更常见于有吸烟史(P<0.05)、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P<0.01)、组织学分级高(P<0.05)、脏层胸膜浸润(P<0.05)和KRAS突变(P<0.05)患者。CD8^(+)TILs低密度17例(20.0%)、中密度42例(49.4%)、高密度26例(30.6%),中-高密度CD8^(+)TILs更常见于患者年龄较低(P<0.05)、有吸烟史(P<0.01)、肿块较小(P<0.05)、浸润性非黏液性腺癌(P<0.01)、组织学分级高(P<0.01)和p53异常表达(P<0.01)。相关分析显示PD-L1表达与CD8^(+)TILs密度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高密度CD8^(+)TILs患者的OS显著高于低-中密度患者(P<0.05),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OS和DFS以及不同密度CD8^(+)TILs患者的DFS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non-TRU型腺癌常表达PD-L1并具有较高密度的CD8^(+)TILs,提示患者可能从ICIs治疗中获益,高密度CD8^(+)TILs可以作为一项辅助判断肺non-TRU型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非终末呼吸单元 PD-L1 CD8 tils
下载PDF
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与TIL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孙裕 韩寅烁 王海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961-1972,共12页
背景:新辅助化疗(NAC)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预示着长期生存的改善。然而,NAC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预测NAC效果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是NAC成功的关键,Th1型细胞因子和TIL与抗肿... 背景:新辅助化疗(NAC)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预示着长期生存的改善。然而,NAC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预测NAC效果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是NAC成功的关键,Th1型细胞因子和TIL与抗肿瘤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可能影响NAC的效果。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与TIL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的血清样本,检测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水平,并对肿瘤间质组织进行TIL水平评估。通过统计分析,评估Th1型细胞因子和TIL与NAC疗效的关系。结果:根据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CR组和非pCR组。在治疗前,外周血高水平Th1型细胞因子的患者在接受NAC后表现出更高的病理缓解率。治疗后达到pCR的患者中,TIL的增加与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的升高呈正相关。结论:在新辅助化疗开始前,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可作为预测NAC效果的生物标志物,Th1型细胞因子水平还可以作为高TIL的代替标志物,与TIL一起更好地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型细胞因子 til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病理完全缓解
下载PDF
腹膜间皮瘤中TILs、PD-1和PD-L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陈悦 杜雪梅 +3 位作者 姬忠贺 高颖 杨智冉 秦华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M)中CD3、CD4、CD8、CD20、CD68、PD-1和PD-L1的表达及与PM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9例P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M组织中CD3、CD4、CD8、CD20、CD68、PD-1... 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M)中CD3、CD4、CD8、CD20、CD68、PD-1和PD-L1的表达及与PM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9例P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M组织中CD3、CD4、CD8、CD20、CD68、PD-1和PD-L1的表达,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上皮样型和非上皮样型PM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中CD3、CD4、CD8、CD20、CD68、PD-1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D-L1在非上皮样型PM TILs中的表达高于上皮样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9.1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石棉暴露(P=0.002)、PCI评分(P=0.034)、组织学类型(P=0.036)和CD4表达(P=0.043)是PM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石棉暴露、PCI评分、组织学类型、TILs中CD4的表达对PM患者生存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瘤 tils 免疫系统 石棉 预后
下载PDF
黄芪和地黄对食管癌TIL增殖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任德莲 钟德生 +4 位作者 徐晓玉 谢建强 戴天阳 李成文 严鹏科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索黄芪、地黄在促进食管癌TIL增殖和特异性杀伤活性中的作用和食管癌TIL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3H TdR掺入法。应用黄芪和地黄联合多种细胞因子对 9例食管癌TIL的增殖和特异性杀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在促进TIL增殖、杀... 目的 :探索黄芪、地黄在促进食管癌TIL增殖和特异性杀伤活性中的作用和食管癌TIL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3H TdR掺入法。应用黄芪和地黄联合多种细胞因子对 9例食管癌TIL的增殖和特异性杀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在促进TIL增殖、杀伤活性中 ,黄芪联合IL 2、IL 2 +IL 4、IL 2 +TNF α均较单用这些细胞因子有明显增强作用 (P <0 .0 5或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黄芪 地黄 til增殖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TIL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敬庭 吴昌平 +3 位作者 吴爱珍 陈国瑾 孙文辉 陈雪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癌症 胸腔积液 免疫疗法 til
下载PDF
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胃腺癌TIL增殖及体外杀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振华 蓝兰 +1 位作者 林秋华 王清水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9-151,共3页
本研究观察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胃腺癌TIL增殖及体外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GM-CSF刺激不诱导TIL增殖扩增,而在400U/ml的IL-2培养条件下,各剂量GM-CSF均可促进TIL增殖,其中,100μg/mlGM-CSF协同IL-2... 本研究观察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胃腺癌TIL增殖及体外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GM-CSF刺激不诱导TIL增殖扩增,而在400U/ml的IL-2培养条件下,各剂量GM-CSF均可促进TIL增殖,其中,100μg/mlGM-CSF协同IL-2促增殖效应显著。体外杀瘤活性试验(MTT法)证实100ug/mlGM-CSF协同IL-2诱导TIL细胞增强了其杀瘤活性,无论是对同种异体细胞,亦或是自体肿瘤细胞。本文探讨了GM-CSF促TIL增殖及增强杀瘤活性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til 胃肿瘤 腺癌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肿瘤细胞和TIL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姜圣亮 王天翔 +2 位作者 项明 朱上林 林言箴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探讨 MTT法应用于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检测的意义 ,及化疗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过继免疫治疗的合理应用。方法:应用 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化疗对 TIL的毒性。结果:肿瘤细胞... 目的:探讨 MTT法应用于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检测的意义 ,及化疗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过继免疫治疗的合理应用。方法:应用 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化疗对 TIL的毒性。结果:肿瘤细胞和 TIL细胞数都与生成的甲 ? (formazan)的光密度 (OD)值呈线性正相关。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EADM与 DDP, DDP与 MMC联合化疗存在协同作用, EADM与 5 FU联合化疗存在拮抗作用。化疗药物对 TIL的毒性作用大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MTT法应用于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检测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筛选敏感性化疗药物和避免非敏感性化疗对机体抗肿瘤免疫细胞毒性的双重积极意义。 TIL过继免疫治疗与化疗不宜同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MTT比色法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经腹膜外盆腔淋巴间隙给予IL-2对妇科肿瘤患者TIL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杰 曹泽毅 +3 位作者 张平 彭芝兰 杨延林 毕建宏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 探讨通过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进行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4 1例 ,随机分为 IL- 2组 (n=10 )、IL- 2 +5 - Fu组 (n=11)、5 - Fu组 (n=10 )及对照组 (n=10 ) ;通过经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留置管 ,分别予以 IL- ... 目的 探讨通过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进行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4 1例 ,随机分为 IL- 2组 (n=10 )、IL- 2 +5 - Fu组 (n=11)、5 - Fu组 (n=10 )及对照组 (n=10 ) ;通过经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留置管 ,分别予以 IL- 2、IL- 2 +5 - Fu、5 - Fu治疗后 ,手术中摘取肿瘤组织 ,分离浸润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T细胞表面标记、CD2 5活化标记变化及 NK细胞数量。结果 治疗后各治疗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D3+、CD4 +、CD8+ 、CD2 5 + 、NK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5 ) ;IL - 2 +5 - Fu组 CD3+ 、CD4 + 、CD8+ 、CD2 5 + T细胞含量及 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 5 - Fu组 ,IL - 2组 CD2 5 + T细胞含量及 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 5 - Fu组 (P<0 .0 5 )。结论 经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进行生物治疗能有效激活机体 T细胞反应 ,促进 T细胞增殖、活化和浸润 ,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有效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 生物治疗 IL-2 til
下载PDF
分析NAC治疗乳腺癌的MRI成像变化及其参数对预测浸润性乳腺癌TILs水平的效能 被引量:7
9
作者 贺松 李娇娇 +3 位作者 张斌 陈静 刘迪 史新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87-89,92,共4页
目的通过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估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MR多参数成像对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42例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不同治疗... 目的通过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估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MR多参数成像对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42例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NAC组(n=68)及常规组(n=74)。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乳腺MRI成像参数及治疗后两组患者TILs水平;根据治疗前的TILs比例将所有病例分为TILs低比例组、TILs高比例组,评估MR多参数对浸润性乳腺癌TILs水平高低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DC显著升高,肿瘤中心层面最大直径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ILs水平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TILs高比例组中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数量多于低比例组;比较MRI参数发现,乳腺癌的形状、边缘、脂肪抑制T2WI信号均匀度、内部强化方式差异明显(P<0.05),形状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脂肪抑制T2WI信号均匀、内部强化均匀可能为TILs高表达相关(P<0.05);形状、边缘、脂肪抑制T2WI信号均匀度、内部强化方式ROC曲线线下面积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论采用NAC治疗乳腺癌患者,可缩小病灶,使TILs表达增加,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或改善,且通过MR多参数成像可对乳腺癌患者TILs水平起到预测作用,更好指导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RI成像 NAC治疗 浸润性乳腺癌 tils
下载PDF
肝癌瘤苗激活的TIL在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剑勇 李挺 +1 位作者 刘剑仑 韦长元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8-9,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抗瘤活性。方法:使用肝癌瘤苗来激活TIL,观察其抗瘤活性的改变。结果:经瘤苗激活的TIL在培养扩增10、20、30和40d的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培... 目的:为了提高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抗瘤活性。方法:使用肝癌瘤苗来激活TIL,观察其抗瘤活性的改变。结果:经瘤苗激活的TIL在培养扩增10、20、30和40d的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培养扩增30d时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瘤苗 激活 til 抗瘤活生 肝肿瘤
下载PDF
TGF-β_1和TIL在喉癌局部免疫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维国 赵丽波 +1 位作者 牛春波 李晓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 :检测喉癌组织TGF β1的表达 ,分析TGF β1与喉癌临床指标的关系 ,明确TGF β1表达对TIL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原发性喉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喉癌组织CD3 、CD4 、CD8、CD57、CD68和CD2 5的浸润及TGF... 目的 :检测喉癌组织TGF β1的表达 ,分析TGF β1与喉癌临床指标的关系 ,明确TGF β1表达对TIL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原发性喉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喉癌组织CD3 、CD4 、CD8、CD57、CD68和CD2 5的浸润及TGF β1的表达 ;同时以 10例声带息肉做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喉癌组织TGF β1蛋白表达减少 ,且TGF β1表达与喉癌病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不同发生部位无关 ,随着恶性度的增高 ,TGF β1表达减少 ,淋巴结转移组TGF β1阳性率多于未转移组 ,TGF β1表达与CD4 细胞浸润无关 ,而与CD8浸润有显著正相关 ,TGF β1表达能诱发CD4/CD8比值倒置。结论 :喉癌组织TGF β1蛋白表达减少 ,TGF β1对喉癌细胞的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 ,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 ,通过影响CD8细胞的浸润 ,改变CD4/CD8比值 ,进而抑制肿瘤局部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til 喉癌 局部免疫反应 免疫组化SP法 细胞浸润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D-L1和CD8^(+)TIL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毅君 邱燕如 +3 位作者 江振健 林建光 赵爱月 许天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0-925,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61例TNB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PD-L1表达和CD8^(+)TIL的水平,用卡方检测方法分析TNBC组织中PD-L1和CD8^(+)TIL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和CD8^(+)TIL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9%(39/61)和32.8%(20/61)。PD-L1表达与TNBC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复发与否有明显关联(均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以及Ki67表达水平无明显关联(均P>0.05);CD8^(+)TIL水平与TNBC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复发与否有明显关联(均P<0.05),与患者的年龄、脉管侵犯以及Ki67表达水平无明显关联(均P>0.05)。PD-L1和CD8^(+)TIL水平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PD-L1^(+)或者缺乏CD8^(+)TIL与患者更差的PFS及OS相关(均P<0.05)。结论:TNBC组织中存在较高水平的PD-L1和CD8^(+)TIL,PD-L1阳性表达或缺乏CD8^(+)TIL与肿瘤侵袭性增加相关,也与患者更差的PFS及OS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CD8+til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半乳糖基抗CD_3单抗-TIL体外趋肝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平 何生 +3 位作者 章崇杰 庞其捷 赵宗蓉 宗志平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72-74,共3页
为增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趋肝性,制备了半乳糖基抗CD3单克隆抗体-TIL(Gal-antiCD3McAb-TIL),将其与肝细胞共同孵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者通过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作用情况。测定... 为增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趋肝性,制备了半乳糖基抗CD3单克隆抗体-TIL(Gal-antiCD3McAb-TIL),将其与肝细胞共同孵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者通过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作用情况。测定了半乳糖基抗CD3单抗(Gal-antiCD3McAb)的糖密度以及Gal-antiCD3McAb与TIL的结合率。结果发现,Gal-antiCD3McAb-TIL与肝细胞有明显粘附现象。Gal-antiCD3McAb的糖密度为62.18,Gal-antiCD3McAb与TIL的结合率为97.9%。结果表明,Gal-antiCD3McAb-TIL在体外有良好的趋肝性,62.18的糖密度和97.9%的结合率保证了TIL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til 抗CD3 单克隆抗体 趋肝性
下载PDF
肝癌TIL细胞转导IL-2基因的生物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东复 王树和 +1 位作者 太京华 张国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31-332,共2页
目的:为探讨IL2基因导入肝癌浸润淋巴细胞及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导入人肝癌浸润淋巴细胞(TIL),同时对经转导IL2基因的肝癌浸润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增殖能力及表型等进行... 目的:为探讨IL2基因导入肝癌浸润淋巴细胞及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导入人肝癌浸润淋巴细胞(TIL),同时对经转导IL2基因的肝癌浸润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增殖能力及表型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转导IL2基因后的肝癌浸润淋巴细胞能表达一定量的IL2,明显高于未转导细胞,但其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殖能力及表型等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导入人肝癌浸润淋巴细胞获得成功,亦有IL2基因产物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转移 肝癌 til细胞 IL-2
下载PDF
TIL治疗人体进展期肿瘤后的免疫学监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一理 宋建明 +3 位作者 耿宜萍 司履生 姚德茂 潘承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07-210,共4页
对8例晚期恶性肿瘤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离、培养至l0°细胞以上.再重输给病人,同时应用小剂量IL-2,在治疗前一周及治疗后一个月采集病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选用一组不同类型人肿瘤细胞株为靶细胞.以... 对8例晚期恶性肿瘤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离、培养至l0°细胞以上.再重输给病人,同时应用小剂量IL-2,在治疗前一周及治疗后一个月采集病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选用一组不同类型人肿瘤细胞株为靶细胞.以MTT比色法测定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分析效应细胞表型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最有趣的是对与病人有相同组织学类型的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提高(43升高到1249溶解单位p<0.06),用T4、T8单抗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T4、T8细胞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增强(T4:l9→3.98.T8:445→7.2 p<0.06)。提示TIL能够明显上调病人的免疫状况.其作用途径除直接的细胞毒效应外.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效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 治疗 人体 进展期肿瘤 免疫学监测 过继性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胃癌TIL的细胞因子分泌及杀伤胃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红军 房家智 +2 位作者 宋连生 潘力 金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9-251,共3页
分析了经IL-2激活的胃癌TIL分泌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活性较新鲜分离的TIL明显升高。电镜观察TIL伸出伪足包绕自体或异体胃癌细胞,使靶细胞核染色质密度增高,胞膜及线粒体膜部分溶解,内... 分析了经IL-2激活的胃癌TIL分泌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活性较新鲜分离的TIL明显升高。电镜观察TIL伸出伪足包绕自体或异体胃癌细胞,使靶细胞核染色质密度增高,胞膜及线粒体膜部分溶解,内质网扩张,显示TIL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胃癌TIL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TIL产生细胞因子,促使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til 细胞因子 细胞凋亡 形态学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激活的TIL在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蒙志斌 刘剑勇 +2 位作者 张力图 曾爱屏 黄卓正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0-201,208,共3页
目的 寻求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应用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来激活TIL ,观察其抗肿瘤活性的改变。结果 经冷冻瘤苗激活的TIL在培养扩增 10、2 0、30和 4 0d的体外对自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率均有明... 目的 寻求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应用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来激活TIL ,观察其抗肿瘤活性的改变。结果 经冷冻瘤苗激活的TIL在培养扩增 10、2 0、30和 4 0d的体外对自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率均有明显提高 ,其中以培养扩增 30d时为最高。结论 经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激活的TIL具有更高的体外杀伤自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冷冻瘤苗 til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应用TNF基因导入TIL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志华 田长富 +3 位作者 谭玉英 李岱宗 许秀兰 顾健人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43-43,共1页
近几年来,用淋巴因子进行肿瘤的过继免疫疗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由于淋巴因子进入体内后极易被机体分泌的酶类降解。半衰期较短,因此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进行补充,而基因重组的淋巴因子价格昂贵,给过继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 近几年来,用淋巴因子进行肿瘤的过继免疫疗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由于淋巴因子进入体内后极易被机体分泌的酶类降解。半衰期较短,因此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进行补充,而基因重组的淋巴因子价格昂贵,给过继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问题。1990年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导入 til细胞 肿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胃腺癌TIL体外培养高效扩增体系的建立——应用自体LAK上清和GM-CSF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振华 蓝兰 +1 位作者 林秋华 王清水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2,共2页
胃腺癌TIL体外培养高效扩增体系的建立——应用自体LAK上清和GM┐CSF刘振华蓝兰林秋华王清水关键词胃腺癌IL┐2TILLAKGM┐CSF体外培养*本工作受省科委95J13课题资助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肿瘤生物治疗... 胃腺癌TIL体外培养高效扩增体系的建立——应用自体LAK上清和GM┐CSF刘振华蓝兰林秋华王清水关键词胃腺癌IL┐2TILLAKGM┐CSF体外培养*本工作受省科委95J13课题资助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福州350001)选用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til 体外培养 胃肿瘤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S-TIL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6
20
作者 韦长元 李挺 +2 位作者 张传珉 杨南武 罩源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78-478,共1页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肝癌患者65例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肝癌诊断标准。A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46.5岁,其中右叶肝癌18例,左叶6例,弥漫性11例,肿瘤最大为14cm×13.2cm,最小为4.5cm×3.8cm,门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肝癌患者65例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肝癌诊断标准。A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46.5岁,其中右叶肝癌18例,左叶6例,弥漫性11例,肿瘤最大为14cm×13.2cm,最小为4.5cm×3.8cm,门脉内有癌栓10例,B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1岁~65岁,平均45岁,其中右叶肝癌15例,左叶7例,弥漫型8例,肿瘤最大为13.5cm×12.8cm,最小为4.3cm×3.9cm,门脉内有癌栓6例。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细胞 肝肿瘤 治疗 肝肿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