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医药也能治“急症”
- 1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15年第8期63-63,共1页
-
文摘
破伤风
一次,有一位破伤风重症患者,不时抽搐,把舌头都咬破了。西医按常规治疗多天无效,就请钱老师会诊。钱老师检查后,处方“玉真散”(中成药),并嘱以童便(患者儿子童便)、黄酒各半温服;另处方煎服以镇痉熄风,化痰开窍。中午服药后,下午抽搐大为减少。晚上再服,第二天抽搐完全停止了。“玉真散”价廉物美,疗效迅捷,如作为破伤风患者的常规药物,配合西药治疗,确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病者痛苦。可惜,如今“玉真散”已配不到了。
-
关键词
中医药
急症
重症患者
常规治疗
破伤风
玉真散
化痰开窍
常规药物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秋令养生食疗方
- 2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7年第11期56-56,共1页
-
文摘
秋季,多晴少雨,气候干燥。“燥”是秋季的主气。秋燥灼津,伤及肺阴,久之可伤及胃阴,可见口渴便秘:或伤及肝肾,而见五心烦热、潮热干咳、痰中带血、腰膝酸软等症。因此,秋季食疗特点是以润燥生津,养阴润肺为原则,辛凉、辛甘,清凉平补。不宜食用过于辛辣、腻滞、煎烤、厚味食品。又忌过于苦寒之味,以免伤肺。秋季养生食疗举例如下:
-
关键词
食疗方
秋令养生
秋季食疗
五心烦热
痰中带血
腰膝酸软
养阴润肺
秋季养生
-
分类号
R247.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阿胶 滋补治病两相宜
- 3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7年第6期36-36,共1页
-
文摘
阿胶,是以古代山东东阿县阿井之水煎熬驴皮而成的胶,因阿井名而命之为阿胶。阿胶,性味甘平,无毒。是进补、治病的主药之一,亦是不少古方的主药之一。
-
关键词
阿胶
治病
滋补
东阿县
阿井
主药
驴皮
煎熬
-
分类号
R282.74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慢阻肺的自我调养
- 4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6年第12期66-66,共1页
-
文摘
慢性阻塞性肺病常称为慢阻肺,为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气短,动则加重,发展至呼吸困难,胸闷气憋,严重者出现唇、舌、指甲紫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症状。
-
关键词
慢阻肺
自我调养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
呼吸功能衰竭
中老年人
慢性咳嗽
临床表现
-
分类号
R563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
-
题名痛经食养方
- 5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8年第8期51-51,共1页
-
文摘
痛经,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地出现小腹疼痛。一般于经前1—2天,或行经第1天疼痛明显,随后有或大或小膜片随经血排出,腹痛逐渐减轻。亦有延续至经净疼痛始止。或经净后才发生腹痛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亦可波及全腹,或牵引至腰骶部、外阴部、肛门部坠痛。疼痛性质有绞痛、刺痛、灼痛、隐痛、坠痛等,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极少数痛至昏厥。
-
关键词
痛经
小腹疼痛
食养
疼痛部位
疼痛性质
面色苍白
周期性
下腹部
-
分类号
R271.113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R714.259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
-
题名“美人”药膳5款
- 6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9年第5期52-52,共1页
-
文摘
鹌鹑补脾汤
【做法】鹌鹑1只,党参15克,淮山药15克,加水、葱、姜共煮,熟后加入调料。【功用】适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疲乏无力者,服之健脾醒胃、养颜悦色。鹌鹑营养价值高,有“动物人参”之称,体弱者皆宜食用。
-
关键词
药膳
脾胃虚弱
食欲不振
疲乏无力
营养价值
鹌鹑
淮山药
体弱者
-
分类号
R247.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56.3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补血要方四物汤
- 7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7年第5期38-38,共1页
-
文摘
四物汤,出自宋代裴宗元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血要剂,是补血调经主方。本方由当归(酒炒),川芎,白芍,熟地黄(酒蒸)四昧组成。当归活血,熟地补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白芍敛阴养血。全方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以四物随证加减,可统治寒,热、虚,实诸种血证。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指出:“一切补血诸方,又当从此四物而化也……地黄入肾,壮水补阴;白芍入肝,敛阴养血;二昧为补血之正药。然血虚多滞,经脉隧道不能滑利通畅;又恐熟地,白芍纯阴之性,无温养流动之机,故必加以当归、川芎辛香温润,能养血而行血中之气者以流动之。总之,此方乃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
-
关键词
补血调经
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熟地黄
随证加减
白芍
当归
川芎
-
分类号
R271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
-
题名学会养生不“苦夏”
- 8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7年第7期45-45,共1页
-
文摘
夏季,天气炎热,阳气旺盛,人们宜顺应气候变化,晚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适量户外运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才能与“夏长”之气相适应。老年人尤宜强调夏季摄生。
-
关键词
苦夏
养生
学会
气候变化
心情愉快
户外运动
老年人
夏季
-
分类号
R282.710.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食补去秋燥
- 9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7年第10期51-51,共1页
-
文摘
秋气应肺,燥气可耗伤肺阴,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痛、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故秋天的调补,应遵循“燥者濡之”、“上燥清气.中燥增液。下燥养血”等重要原则。在中药的选择上应偏于柔润温养,但又应温而不热。凉而不寒,总以不伤阳不耗阴为要。如清燥救肺汤(人参、麦冬、桑叶、胡麻仁、甘草、杏仁、石膏、阿胶、枇杷叶),即是秋季常用的方剂之一。
-
关键词
秋燥
食补
“燥者濡之”
清燥救肺汤
口干舌燥
干咳少痰
皮肤干燥
胡麻仁
-
分类号
R254.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养颜美容药粥4款
- 10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9年第2期54-54,共1页
-
文摘
女性爱美,天经地义。每个女士都希望自己肌肤白皙嫩泽,面色红润妩媚。但是,由于工作学习压力大,水分不足,慢性疾病缠绵等各种原因,尤其是月经、怀孕、分娩引起的内分泌变化等,都可能引起肌肤和面色的改变。中老年女性还有肌肤松弛、黄褐斑、色素沉着,甚至肌肤、毛发干枯无泽。面色灰暗等困扰。
-
关键词
养颜美容
中老年女性
药粥
内分泌变化
学习压力
慢性疾病
色素沉着
肌肤
-
分类号
R459.9
[医药卫生—治疗学]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清热生津白虎汤
- 11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7年第3期37-37,共1页
-
文摘
白虎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本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功能清热生津。主治高热头痛,口干舌燥、面红发热、舌苔黄,还可用于胃火亢盛导致的牙痛等。近代还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等急性传染病或细菌感染性炎症属气分实热期。
-
关键词
清热生津
白虎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伤寒论》
感染性炎症
急性传染病
大叶性肺炎
-
分类号
R247.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夏季枯黄亦成药——夏枯草
- 12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12年第6期53-53,共1页
-
文摘
古时,有书生名茂松,自幼勤读诗书,却屡试不第,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结节,疼痛难忍,甚而渍破,久不收口。父亲为他向多名医家求治,却久治无效。父亲不远万里寻找到神农,诉说儿子的病证。神农从药圃采来药草,介绍功效:此药每于夏季枯黄时采摘,取其上端球状果穗,加水煎服,清热散结,治瘰疬必有效验。茂松按方服用,不久病愈。此后,父子两人广种此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
-
关键词
夏季
夏枯草
成药
清热散结
瘰疬
父亲
神农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春季养生要旨
- 13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8年第4期53-53,共1页
-
文摘
春季。气候转暖。阳气初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冬眠动物复苏,万物新生。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人相应,人的生活起居、情绪活动、饮食药物等,都要与“春生”之机相适应,符合春季保养生机的规律。
-
关键词
春季养生
生活起居
冬眠动物
天人相应
情绪活动
食药物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春季养生巧饮食
- 14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8年第5期51-51,共1页
-
文摘
春季膳食,应由冬季的膏梁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多食时鲜蔬菜,富含维生素B族的蔬菜,如胡萝卜、菠菜、花菜、青椒、芹菜、春笋等宜多吃。少吃肥腻、高脂肪食物及辛辣刺激之品,尤应少饮或不饮烈性白酒。试举例如下。
-
关键词
春季养生
饮食
维生素B族
高脂肪食物
胡萝卜
蔬菜
-
分类号
R16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R752.1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
题名美白祛斑,中草药显神效
- 15
-
-
作者
陶御风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6年第9期61-61,共1页
-
文摘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爱美,追求美,因而引出“美容”。美容的重点在皮肤,皮肤美容的亮点在颜面。去美容院“做脸”虽是一种享受,但每星期必须腾出半天时间,实在有点浪费。再说,不菲的价格也不是一般工薪族所能长期承受的。因此,购买天然护肤品,自己给自己做颜面护理,就成了大多数爱美人士的选择。
-
关键词
中草药
皮肤美容
祛斑
美白
天然护肤品
美容院
-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
-
题名冬令饮食调补
- 16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8年第2期51-51,共1页
-
文摘
冬季起居的调摄,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即有这样的阐述:“冬三月。此谓闭藏。天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
关键词
饮食调补
冬令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
早卧晚起
-
分类号
R255.5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151.4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
题名“辛以润之”止燥渴
- 17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16年第8期32-32,共1页
-
文摘
昔有消渴者,日饮数升,先生(刘完素)以生姜汁一盆,置于密室中,具罂勺于其间,使其人入室,从而锁其门。病人渴甚,不得已而饮汁尽,渴减。《内经》“辛以润之”之旨。《内经》治渴,以兰除其陈气,亦辛平之剂也。
-
关键词
辛以润之
《内经》
生姜汁
刘完素
-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山萸肉“救脱开痹”
- 18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16年第5期36-37,共2页
-
文摘
张锡纯治印棠案,据其又热又汗、目上窜、脉微极弱按之如无等,断为“肝胆虚极、元气欲脱、内风已动”之危象,用萸肉一味浓煎急救收敛,可见萸肉救脱息风之力。
-
关键词
山萸肉
张锡纯
治印棠案
救脱息风之力
-
分类号
R282.710.7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老人夏季如何吃喝
- 19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7年第8期44-45,共2页
-
文摘
夏三月,天气炎热,老年人更应重视饮食的调养,现介绍部分调治方以供参考。
-
关键词
夏季
老人
老年人
-
分类号
R161.7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半夏汤
- 20
-
-
作者
达美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
出处
《家庭用药》
2007年第4期41-41,共1页
-
文摘
半夏汤,又名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由于本方疗效确切,因此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
-
关键词
半夏汤
半夏秫米汤
黄帝内经
-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