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晓华 安伟 张明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7-836,共10页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明确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间的相关性,为科学防控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及揭示耐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K-B纸片扩散法检测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明确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间的相关性,为科学防控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及揭示耐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K-B纸片扩散法检测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高度敏感抗生素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以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包括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和blaCARB、磺胺类耐药基因Sul Ⅱ和Sul Ⅲ、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trA和str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及Ⅰ类整合子inT1基因。【结果】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六重耐药1株(4.76%),五重耐药3株(14.29%),四重耐药5株(23.81%),三重耐药8株(38.10%),二重耐药4株(19.05%);AMP/PG/SMX和PG/SMX为优势耐药菌谱。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率最高(90.48%),对应的MIC为0.10~1.60μg/mL、MBC为3.20~12.80μg/mL。blaTEM、blaCARB、Sul Ⅱ、Sul Ⅲ、strB和inT1等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3.81%、71.43%、33.33%、19.05%、9.52%和23.81%,未检测出strA和tetA基因。从21株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中共检出11种耐药基因型,其优势耐药基因型有blaCARB(28.57%)、blaCARB-blaTEM(14.29%)、blaCARB-Sul Ⅱ(14.29%)和Sul Ⅲ-inT1(9.52%)。除strA基因和tetA基因外,其余耐药基因与其对应抗生素耐药表型间均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上海凡纳滨对虾源副溶血弧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最高,故可考虑将恩诺沙星作为上海地区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防控的备选药物。此外,针对对虾源副溶血弧菌日趋严重的多重耐药问题,应同时加强副溶血弧菌耐药基因及整合子携带情况的监测,掌握其流行趋势,以提高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上海
下载PDF
基于LC-MS技术的海、淡水养殖刀鲚卵巢的代谢组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淑芳 张金鹏 +2 位作者 施永海 袁新程 刘其根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探究海、淡水养殖环境对刀鲚(Coilia nasus)卵巢发育的影响,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了海、淡水环境下刀鲚卵巢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情况,并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出相对应的代谢通路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海... 为探究海、淡水养殖环境对刀鲚(Coilia nasus)卵巢发育的影响,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了海、淡水环境下刀鲚卵巢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情况,并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出相对应的代谢通路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海水组和淡水组样品共鉴定出47种差异代谢物(P<0.05、FC>1、VIP>1),与海水组相比,淡水组表达差异倍数最明显的为碳环血氧烷A2(Carbocyclic thromboxane A2)、半乳糖神经酰胺(Galactosyl ceramide),差异倍数分别为10.40、2.78倍;与海水组相比,淡水组卵巢组织内皮质醇升高了1.61倍;对47种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分析发现,变化显著的通路有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和嘧啶代谢通路(P<0.05),皮质醇、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通路、嘧啶代谢通路和鞘磷脂代谢通路可能与刀鲚生殖洄游过程中卵巢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盐度 卵巢 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下载PDF
17β-雌二醇诱导黄颡鱼雌性化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成龙 关文志 +1 位作者 李永强 刘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0,共6页
该研究通过对17β-雌二醇(E2)的投喂方式和投喂时间进行比较,探索了XY全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雌性化方法,进而建立3个家系(XY♀×XY♂),结合性别分子标记对黄颡鱼雌性化诱导的成活率和性逆转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该研究通过对17β-雌二醇(E2)的投喂方式和投喂时间进行比较,探索了XY全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雌性化方法,进而建立3个家系(XY♀×XY♂),结合性别分子标记对黄颡鱼雌性化诱导的成活率和性逆转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卤虫(Artemia sp.)组从开口第1天进行诱导的性逆转率为75.20%,而从开口第5天进行诱导得不到发育好的雌性;从开口第1天投喂激素,饲料组的成活率与卤虫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性逆转率显著高于卤虫组(P<0.05);分子标记Y1和Y2相结合能够准确鉴定黄颡鱼的遗传性别;对照组中3个家系的成活率和各个基因型性别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成活率为51.00%~56.67%,XX雌性占比为90.91%~97.44%,XY雄性占比为94.56%~95.96%,而YY则为雄性;诱导组中3个家系的成活率和性逆转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采用含50 mg·kg-1 E2的微颗粒饲料从开口第1天开始诱导30 d,并运用遗传性别与表型性别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筛选获得发育良好的XY/YY雌性黄颡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性逆转 17Β-雌二醇 性别分子标记 YY型雌鱼
下载PDF
低盐和高盐条件下不同脊尾白虾群体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年国 周裕华 +3 位作者 于飞 周文玉 侯文杰 刘本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135-145,共11页
【目的】探讨脊尾白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差异,比较其生长式型及体长与体重的相互关系,为脊尾白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脊尾白虾群体在低盐(5.0‰±1.0‰)和高盐(22.0‰±1.0‰)两种池塘养殖模式下的体... 【目的】探讨脊尾白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差异,比较其生长式型及体长与体重的相互关系,为脊尾白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脊尾白虾群体在低盐(5.0‰±1.0‰)和高盐(22.0‰±1.0‰)两种池塘养殖模式下的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进行定期测量。【结果】(1)奉贤群体和宁海群体脊尾白虾的生长变化趋势相近,均为低盐模式快于高盐模式,其中奉贤群体在高盐模式下的体长、体重日均增长量分别为0.0203 cm和0.0194 g,低盐模式下则分别为0.0252 cm和0.0265 g,宁海群体在高、低盐两种模式下的体重日均增长量则分别为0.0183、0.0254 g,其增速稍慢于奉贤群体;(2)脊尾白虾群体在两种盐度模式下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奉贤高盐养殖群体W=0.024L^(2.731)(R^(2)=0.971),奉贤低盐养殖群体W=0.023L^(2.765)(R^(2)=0.992),宁海高盐养殖群体W=0.022L^(2.807)(R^(2)=0.993),宁海低盐养殖群体W=0.028L^(2.643)(R^(2)=0.990),其b值均<3,呈异速增长模式;(3)奉贤群体和宁海群体脊尾白虾在两种盐度模式下体长与养殖时间均呈直线性关系,而体重与养殖时间在低盐模式则呈曲线性关系,其中奉贤群体为指数函数Y=0.500e^(0.014t)(R^(2)=0.971),宁海群体则为幂函数Y=0.017t^(1.0148)(R^(2)=0.977);(4)脊尾白虾群体的肥满度变化趋势相近,均在试验初期最高,之后逐渐下降,至日龄150 d时达最低。【结论】脊尾白虾供试群体在低盐养殖环境下生长明显快于高盐环境,低盐更有利于其生长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养殖盐度 生长特性 生长式型 肥满度
下载PDF
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 养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梁梓龙 解志龙 +3 位作者 葛家春 马行空 姜晓东 吴旭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0,共8页
为探究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池塘养殖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于2022年比较了[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单一种植、水花生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1∶1种植、黄花水龙单一种植]三种... 为探究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池塘养殖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于2022年比较了[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单一种植、水花生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1∶1种植、黄花水龙单一种植]三种水草种植模式下扣蟹的栖息选择性、生长性能、最终养殖效果和规格分布差异情况。结果显示:(1)黄花水龙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水花生且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水花生中栖息的扣蟹,但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数量明显较低;(2)在整个养殖阶段,黄花水龙组扣蟹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1∶1种植组,水花生组扣蟹生长速度最慢;(3)水花生组扣蟹具有成活率高、一龄性早熟率低以及残蟹率低等特点,但1∶1种植组产量最高;(4)规格分布方面,各组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6.00~8.99 g和9.00~11.99 g这两个规格区间内,黄花水龙组扣蟹在9.00~11.99 g、12.00~14.99 g和≥15 g这三个区间内的比例均高于另外两组。综上所述,在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阶段,池塘种植黄花水龙较水花生能使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其产量以及成活率会降低,二者搭配使用可取得更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扣蟹养殖 养殖性能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土池生态繁育效果评估
6
作者 戎智超 殷乐 +2 位作者 成永旭 吴旭干 姜晓东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0期6-11,19,共7页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白壳品系土池生态繁育效果,以绿壳品系中华绒螯蟹作为对照,比较了白壳品系和对照品系在生殖性能、幼体发育及繁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就生殖性能而言,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的配对及抱卵...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白壳品系土池生态繁育效果,以绿壳品系中华绒螯蟹作为对照,比较了白壳品系和对照品系在生殖性能、幼体发育及繁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就生殖性能而言,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的配对及抱卵速度显著快于对照品系(P<0.05),但抱卵量和生殖力稍低于对照品系;幼体培育期间饵料投喂量呈先增后减变化,与之相反,幼体蜕壳周期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其中溞Ⅱ至大眼幼体期间白壳品系蜕壳周期稍短于对照品系(P>0.05);白壳品系的最终单产和单蟹产苗量均稍低于对照品系,而淡化率略高于对照品系,且组间差异均较小(P>0.05)。指出,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在土池生态繁育过程中的生殖性能、幼体发育及繁育效果与普通绿壳个体接近,并且在抱卵速度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白壳品系 生殖性能 繁育效果
下载PDF
长吻鮠池塘大棚越冬养殖试验
7
作者 刘永士 徐嘉波 +3 位作者 施永海 刘建忠 贾垂攀 王建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152-158,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吻鮠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的越冬养殖技术,并分析其生长性能。分别于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度开展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越冬养殖试验。长吻鮠当年鱼种放养规格为14.78 cm、40.83 g,放养密度为83340尾/hm^(2)(340...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吻鮠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的越冬养殖技术,并分析其生长性能。分别于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度开展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越冬养殖试验。长吻鮠当年鱼种放养规格为14.78 cm、40.83 g,放养密度为83340尾/hm^(2)(3402.60 kg/hm^(2));长吻鮠1+龄鱼种放养规格为21.99 cm、156.86 g,放养密度为42525尾/hm^(2)(6670.20 kg/hm^(2)),试验研究了长吻鮠越冬养殖模式下的摄食与生长情况。结果显示:2个越冬季池塘搭建了保温大棚,水温分别保持在11℃和10℃以上;在越冬养殖前中期(12月至次年2月底),长吻鮠鱼种摄食相对稳定,3月份后,随着水温上升,日投饲量快速上升,越冬期间的累计投饲量分别为4009.00、4715.00 kg/hm^(2);经过150~152 d的越冬养殖,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增长率分别为23.7%和10.2%、增重率为131.8%和51.7%、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140%/d和0.065%/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553%/d和0.278%/d、日均增长率为0.023 cm/d和0.015 cm/d、日均增重率为0.354 g/d和0.541 g/d;收获时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肥满度分别为1.52和1.62,养殖成活率为92.8%和99.7%,单位面积产量为7317.00 kg/hm^(2)和10093.65 kg/hm^(2),饲料系数为1.02和1.38。结果表明,搭建保温大棚可使越冬池塘水温保持在10℃以上,可保持长吻鮠连续摄食,实现了长吻鮠越冬生长和育肥的目的,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本研究为长三角地区长吻鮠的设施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当年鱼种 1+龄鱼种 池塘大棚 越冬养殖 生长性能 水温控制 体长增长率 体重增长率 特定生长率 日增长率
下载PDF
桃、鳖立体种养试验
8
作者 朱燕 朱建明 +3 位作者 金永敏 袁新程 金娟 施永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157-164,共8页
为解决桃种植品种单一、果实采摘期短、沟渠占地多等瓶颈问题,开展了桃、鳖立体种养的生产性试验,构建了桃、鳖立体种养系统,试验面积为3.33 hm^(2),种植区与养殖区面积比为9:1。结果显示:桃、鳖立体种养模式中养殖水体的TAN、NO2--N和N... 为解决桃种植品种单一、果实采摘期短、沟渠占地多等瓶颈问题,开展了桃、鳖立体种养的生产性试验,构建了桃、鳖立体种养系统,试验面积为3.33 hm^(2),种植区与养殖区面积比为9:1。结果显示:桃、鳖立体种养模式中养殖水体的TAN、NO2--N和NO3--N等水质指标比较稳定且保持在较理想范围内,COD、TSS、TN及TP等水质指标均较优、符合淡水养殖排放标准,酸碱度保持在pH 8.2~9.5之间,呈弱碱性。桃的单位产量为15 t/h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2%~19.8%;鳖的养殖成活率为88.83%,养殖区单位产量为1.29 t/hm^(2),种养系统单位产量为129 kg/hm^(2),实现增收1.79万~2.3万元/hm^(2)。研究表明,桃、鳖立体种养模式的水质指标状况较优、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是一种具有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高效生态、产品优质等优势的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模式 水质指标
下载PDF
13种中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晓华 肖雨 +4 位作者 张明辉 安伟 何正侃 邵玲 张海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13种中药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amonas fluoroscens)的体外抑菌效果,为其在鱼类赤皮病防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检测荧光假单胞菌对13种中药提取液的敏感性,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中药对荧光... 【目的】探讨13种中药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amonas fluoroscens)的体外抑菌效果,为其在鱼类赤皮病防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检测荧光假单胞菌对13种中药提取液的敏感性,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中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选择抑菌效果最佳的中药为试验药物,进一步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和静置时间对中药杀灭荧光假单胞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荧光假单胞菌对乌梅、大黄高度敏感,对芦根、黄柏、青皮、车前草、熟地黄、地榆等中度敏感,对柴胡、决明子、贯众、麦冬、青蒿等不敏感。不同中药提取液对荧光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排序为:乌梅〉大黄〉熟地黄=地榆〉车前草〉黄柏〉芦根=青皮,其中以乌梅的杀菌作用最强,MIC和MBC分别为7.813和15.625 mg/m L。随质量浓度的增加,乌梅提取液对荧光假单胞菌杀灭效果不断增强,14.00~18.00 mg/m L的乌梅提取液能迅速杀灭病原菌,且静置32 h后仍具有较强的药效作用。【结论】乌梅提取液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在14.00~18.00 mg/m L的条件下能够快速杀灭病原菌,在实际生产中可适当加大使用剂量,充分发挥其迅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荧光假单胞菌 抑菌效果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疫苗对异育银鲫的免疫保护效应
10
作者 高晓华 肖雨 +3 位作者 张明辉 安伟 邵玲 何正侃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6,共5页
为探讨荧光假单胞菌疫苗对异育银鲫的免疫保护作用,为其在赤皮病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尔马林灭活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amonas fluoroscens)全菌疫苗、菌体外膜蛋白(OMP)疫苗作为免疫原,以平均体重100.0g±15.0g的健康异育... 为探讨荧光假单胞菌疫苗对异育银鲫的免疫保护作用,为其在赤皮病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尔马林灭活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amonas fluoroscens)全菌疫苗、菌体外膜蛋白(OMP)疫苗作为免疫原,以平均体重100.0g±15.0g的健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试验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原(浓度分别为1.0×108/mL、0.2mg/mL)免疫,剂量为0.2mL/尾,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免疫注射1、2、4、7、14、21、28、35d后对试验鱼尾静脉采血,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吞噬活性和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2种免疫原均可诱导异育银鲫外周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血清抗体效价均升高。免疫注射35d后活菌攻毒,福尔马林灭活荧光假单胞菌苗(F-PF)组的免疫保护率为61.1%,OMP组的免疫保护率为72.2%,OMP组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F-PF组。证明2种免疫原均通过促进异育银鲫血细胞增殖,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方式提高机体的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荧光假单胞菌 外膜蛋白 凝集抗体效价 免疫保护
下载PDF
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对脊尾白虾生长、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文杰 解志龙 +2 位作者 张年国 姜晓东 吴旭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491-497,504,共8页
为探究配合饲料在脊尾白虾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冰冻麻虾)对脊尾白虾生长、生化组成和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传统饵料组雌虾在10-12月平均体重显著大于配合饲料组,而传统... 为探究配合饲料在脊尾白虾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冰冻麻虾)对脊尾白虾生长、生化组成和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传统饵料组雌虾在10-12月平均体重显著大于配合饲料组,而传统饵料组雄虾仅在10月份时平均体重显著大于配合饲料组(P<0.05)。(2)就肝胰腺常规生化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虾总脂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此外,配合饲料组雄虾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肌肉常规生化而言,仅配合饲料组雄虾肌肉中总脂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3)就生理代谢指标而言,配合饲料组血淋巴中过氧化物酶(POD)及肝胰腺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雄虾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本实验中配合饲料组脊尾白虾在生长略差于传统饵料组,组织系数、肌肉生化成分和大部分抗氧化免疫指标接近,今后需要根据脊尾白虾的营养需求及摄食习惯进一步优化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逐步代替广泛使用的传统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配合饲料 生长 生理代谢 生化组成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美洲鲥1^(+)龄鱼种抗氧化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新程 蒋飞 +3 位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刘永士 邓平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为探讨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将其分别置于24℃(对照组)、28℃和30℃的不同水温梯度下胁迫96 h,研究在高温胁迫及不同时间(0、3、6、12、24、48和96 h)下美洲鲥肝和血清中抗氧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变化。结果... 为探讨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将其分别置于24℃(对照组)、28℃和30℃的不同水温梯度下胁迫96 h,研究在高温胁迫及不同时间(0、3、6、12、24、48和96 h)下美洲鲥肝和血清中抗氧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肝中,28℃和30℃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随时间增长均呈上升变化,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24℃组均无明显变化;其中SOD和CAT活性均于48和96 h时显著大于24℃组(P<0.05),而30℃组MDA含量和GSH-Px活性在96 h时均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5)。血清中,30℃组SOD活性和MDA含量均随时间增长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在96 h时均显著大于24℃和28℃组(P<0.05),而24℃和28℃组均较稳定。28℃组CAT和GSH-Px活性均随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并在48 h时显著大于其他2组(P<0.05),而30℃组均呈下降趋势,并在24~96 h时显著小于其他2组(P<0.05),24℃组均基本稳定。28℃和30℃组肝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均随时间增长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48和96 h时显著小于24℃组(P<0.05),而24℃组基本稳定。30℃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随时间增长均呈升高趋势,其中,AST活性在96 h和ALT活性在48 h时均显著大于24℃组(P<0.05);28℃组的AST活性随时间增长逐渐增大,而AL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AST活性在96 h时显著大于24℃组(P<0.05)。综上所述,高温胁迫对美洲鲥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对其肝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避免因急性高温对美洲鲥产生的应激反应,建议养殖温度控制在28℃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高温胁迫 抗氧化指标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2种饲料对褐菖鲉生长和消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飞 严银龙 +3 位作者 施永海 谢永德 刘永士 袁新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5-660,共6页
分别用软性颗粒饲料(Ⅰ组)和膨化颗粒饲料(Ⅱ组)喂养褐菖鲉幼鱼8周,比较2种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生长、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Ⅰ组的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145.67%和1.77)都显著高于Ⅱ组(分别为110.73%和... 分别用软性颗粒饲料(Ⅰ组)和膨化颗粒饲料(Ⅱ组)喂养褐菖鲉幼鱼8周,比较2种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生长、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Ⅰ组的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145.67%和1.77)都显著高于Ⅱ组(分别为110.73%和1.67);Ⅱ组的蛋白质效率(130.90%)显著高于Ⅰ组(119.41%);2组鱼的肥满度和成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5.68%和2.37%)均显著高于Ⅰ组(分别为75.41%和2.05%),而灰分和粗蛋白含量的结果相反;Ⅰ组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Ⅱ组,Ⅱ组肝和胃的胃蛋白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Ⅰ组,且差异极显著。软性颗粒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膨化颗粒饲料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蛋白质效率以及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两者对肌肉营养成分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饲料 生长 营养成分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酶
下载PDF
2种养殖模式下美洲鲥当年鱼种营养成分比较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永士 蒋飞 施永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为了解敞口池塘(敞池组)和遮阴池塘(遮阴组)养殖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2种养殖模式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遮阴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水分含量(... 为了解敞口池塘(敞池组)和遮阴池塘(遮阴组)养殖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2种养殖模式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遮阴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水分含量(69.22%)显著低于敞池组(70.68%)(P<0.05),粗脂肪含量(10.79%)显著高于敞池组(7.48%)(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在2组间未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8中氨基酸中,有7种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含量为敞池组显著高于遮阴组(P<0.05),其余11种氨基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色氨酸、胱氨酸)的含量在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敞池组的氨基酸总量(total amino acid,T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和鲜味氨基酸(delicious amino acid,DAA)占鱼体干质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遮阴组(P<0.05);2组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半必需氨基酸(half-essential amino acid,HEAA)占鱼体干质量百分比及EAA/TAA、EAA/NEAA、DAA/TAA未有显著差异(P>0.05),遮阴组和敞池组的鱼体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s,EAAI)分别为76.49和76.46。敞池组鱼体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总量(35.91%)显著高于遮阴组(27.70%)(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总量(13.66%)显著低于遮阴组(21.35%)(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总量在2组间未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敞口池塘养殖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蛋白质品质略优于遮阴养殖,而遮阴池塘养殖的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的脂肪酸品质更优,建议优化配合饲料脂肪酸结构,提高PUFA含量,尤其是EPA和DH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鱼种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池塘培育美洲鲥初次性成熟亲本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5 位作者 谢永德 于爱清 税春 邓平平 张海明 严银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大棚结构式池塘培育的美洲鲥初次性成熟亲本的生长特性。【方法】2016年7月12日至2017年4月20日测量408~690日龄美洲鲥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性腺质量,统计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及肥满度。【结果与结论】美... 【目的】研究大棚结构式池塘培育的美洲鲥初次性成熟亲本的生长特性。【方法】2016年7月12日至2017年4月20日测量408~690日龄美洲鲥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性腺质量,统计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及肥满度。【结果与结论】美洲鲥初次性成熟时,雌雄亲本的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均呈幂函数增长相关,雌雄方程分别为m=0.015 8 L 3.000 2(n=77,R2=0.961 6,P <0.01),m=0. 008 7 L 3.185 0(n=62,R2=0.980 2,P <0.01),幂指数接近于3,均呈等速生长;雌雄亲本肥满度随生长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雌雄鱼肥满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617、601日龄;雌鱼个体略大于雄鱼;雌雄亲本生长均可分为稳定生长期和滞长期;雌雄亲本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曲线均为有拐点(tr)不对称S型三次函数曲线,雌雄体长方程分别为Lt=-1.176 3×10-6 t 3+1.848 7×10-3 t 2–0.905 733 t+163.714,Lt=-1.288 7×10-6 t 3+2.022 1×10-3 t 2–0.990 363 t+176.202,体质量方程分别为mt=-8.127 66×10-5 t 3+0.131 311 t 2–67.850 8 t+11 535.128,mt=-6.924 07×10-5 t 3+0.111 565 t 2–57.101 9 t+9 580.315(n=9,R2>0.95,P <0.01),雌雄亲本体长生长拐点分别位于524、523日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分别位于539、537日龄,生长速度拐点前较快,拐点后明显下降。雌雄亲本分别在430日龄前和421日龄前,体质量生长速度出现负值;在617日龄后,雌雄亲本因性腺发育出现生长滞缓甚至微弱的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初次性成熟亲本 生长 大棚结构式池塘培育
下载PDF
不同饵料投喂对菊黄东方鲀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裕华 周文玉 潘桂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1期137-140,共4页
为了解糠虾(A组)、小杂鱼(B组)与蛤肉(C组)3种饵料投喂对菊黄东方鲀肌肉营养及品质的影响,笔者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并分析了3组菊黄东方鲀肌肉的营养成分及部分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3组菊黄东方鲀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存在差异,... 为了解糠虾(A组)、小杂鱼(B组)与蛤肉(C组)3种饵料投喂对菊黄东方鲀肌肉营养及品质的影响,笔者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并分析了3组菊黄东方鲀肌肉的营养成分及部分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3组菊黄东方鲀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存在差异,但不显著(P>0.05);而粗脂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组菊黄东方鲀肌肉中EAA的含量为C组>B组>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AA含量为C组(6.17%)>B组(6.09%)>A组(6.06%),其中A组与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EAAI指标来看,C组>B组>A组,C组为A组的1.26倍。经研究表明,在营养、口感味道品质方面C组要优于B组,B组要优于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饵料 肌肉 品质 氨基酸
下载PDF
鲤疱疹病毒Ⅱ型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伟 张明辉 彭军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引发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试验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CyHV-2解旋酶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PCR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CyHV-2套式PCR检测方法,对引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验,并利用该方法对...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引发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试验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CyHV-2解旋酶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PCR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CyHV-2套式PCR检测方法,对引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验,并利用该方法对138份鲫鱼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套式PCR检测方法第1轮和第2轮的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5℃和59℃;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515 bp和277 bp的CyHV-2解旋酶基因片段,且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对虾白斑病毒(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和虾虹彩病毒(SHIV)均不能扩增出任何片段;对CyHV-2的检测灵敏度为常规PCR方法的100~1 0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符合率为100%。说明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用于CyHV-2急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 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 鲫鱼 检测方法 套式PCR
下载PDF
牧草类植物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底泥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立早 张玉平 +1 位作者 刘淑梅 张玲玲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173-177,共5页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对比了一年生黑麦草、南方多年生黑麦草、北方多年生黑麦草、冬牧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等5种牧草对南美白对虾池塘底泥中氮、磷、有机质和重金属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一年生黑麦草、南方多年生黑麦草、北方多年生黑麦草...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对比了一年生黑麦草、南方多年生黑麦草、北方多年生黑麦草、冬牧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等5种牧草对南美白对虾池塘底泥中氮、磷、有机质和重金属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一年生黑麦草、南方多年生黑麦草、北方多年生黑麦草长势最好,收获生物量分别为(2.69±0.32)、(2.95±0.04)、(2.83±0.07)kg/m^2(鲜质量)。南方多年生黑麦草对底泥中的凯氏氮、总磷和铬(Cr)均有一定修复效果,去除率分别为6.2%、6.3%和31.4%。因此,综合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对底泥的修复效果,南方多年生黑麦草适合用于养殖间歇期对虾养殖池塘底泥的修复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池塘底泥 养殖间歇期 植物修复 牧草
下载PDF
三种饵料对三疣梭子蟹亚成体成活、蜕壳、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文杰 潘桂平 +3 位作者 龙晓文 吴旭干 周文玉 成永旭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2-654,共13页
为研究投喂配合饲料、杂鱼和猪肺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亚成体的养殖性能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体框养和生化分析方法,以初始体重70 g左右的雌体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饵料对亚成体成活、蜕壳、生长、肝胰腺指数... 为研究投喂配合饲料、杂鱼和猪肺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亚成体的养殖性能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体框养和生化分析方法,以初始体重70 g左右的雌体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饵料对亚成体成活、蜕壳、生长、肝胰腺指数、肌肉指数、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3组饵料对成活率影响显著,饲料组高达90%,杂鱼组仅为43%左右,猪肺组居于二者之间;杂鱼组死亡主要由蜕壳死亡综合症(MDS)引起,饲料组和猪肺组无明显蜕壳死亡综合症(MDS)引起的死亡现象;(2)配合饲料组的蜕壳间隔最短,两次蜕壳个体百分比、终体重和特定增长率最高,杂鱼组蜕壳间隔最长,生长情况最差,猪肺组养殖性能居中;(3)尽管配合饲料组的平均肝胰腺指数高于其他两组,但是3个饵料组的肝胰腺指数和肌肉指数均无显著差异;(4)不同饵料对组织中常规生化组成影响显著,杂鱼组肝胰腺和肌肉中水分含量最低,其他成分含量最高,其他两组常规生化组成较为接近;(5)肝胰腺和肌肉中的主要脂肪酸百分含量均受所投喂饵料脂肪酸组成影响显著,杂鱼组组织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最高,猪肺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整体上,杂鱼组蟹对饵料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相对保留率最低,猪肺组蟹最高。综上,配合饲料能够提高三疣梭子蟹亚成体的养殖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广泛使用的杂鱼等冰鲜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配合饲料 养殖性能 生化成分 蜕皮综合症
原文传递
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生长和性腺发育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车杰 柳梅梅 +4 位作者 侯文杰 董志国 杨淞 成永旭 吴旭干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7-361,共15页
池塘养殖是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主要养殖方式,但关于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定点连续采样,首先系统研究池塘养殖过程中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成熟雄体生殖系统的外观及组... 池塘养殖是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主要养殖方式,但关于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定点连续采样,首先系统研究池塘养殖过程中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成熟雄体生殖系统的外观及组成的变化,其次研究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性腺发育过程中性腺各部分组织学特征及其指数的变化,以及不同月份雄体性腺发育的情况和比例。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雄体的体重和壳宽增长率及特定增长率均在8月份最高,且体重与壳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三疣梭子蟹成熟雄体的生殖系统由体外(阴茎、交接器)和体内(精巢、输精管)两部分构成。(3)根据精巢和输精管的外观、组织学特征及其指数的变化,可将三疣梭子蟹雄体性腺发育分为3期。精子发生期,即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是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精巢指数为0.07%~0.16%,此时输精管呈透明状,肉眼很难发现;精荚形成期,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为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巢指数为0.10%~0.51%,输精管内有大量精荚和分泌物,输精管指数为0.01%~0.41%;成熟期,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是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精巢指数为0.10%~0.41%,输精管进一步膨大,输精管指数为0.20%~0.65%。(4)在雄体性腺发育期间,性腺指数和输精管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而精巢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统计分析发现性腺指数与肝胰腺指数无明显的相关性。(5)池塘养殖雄体性腺发育不同步,7月份主要处于精子发生期,8月底,有76%的雄体性腺发育达到精荚形成期,至9月底,达到成熟期雄体的比例为47%,此后雄体性腺发育趋于成熟,10月中下旬至12月份池塘养殖雄体均主要处于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池塘养殖 雄体 生长 性腺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