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8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访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田克勤教授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克勤 张健彪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2021年7月1日,是一个光辉的日子。这一天,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七一”讲话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提出的一系列新... 2021年7月1日,是一个光辉的日子。这一天,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七一”讲话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我们在新时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政治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宣言 东北师范大学 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史为鉴 田克勤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下载PDF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学理性研究--访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田克勤教授
2
作者 张泽强 田克勤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4-14,共11页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取得的基本经验,也是党历经百年却风华正茂的繁荣密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取得的基本经验,也是党历经百年却风华正茂的繁荣密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为党完成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争取和把握战略主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基本方法--访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田克勤 被引量:6
3
作者 本刊记者 田克勤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4,85,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设立,已有12年。目前,该学科的建设已在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学科定位与业务范围获得基本认同、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逐步展开、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设立,已有12年。目前,该学科的建设已在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学科定位与业务范围获得基本认同、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逐步展开、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日益受到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该学科建设仍然存在诸如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意识不强,重复性研究、单向度、单视阈研究较多,特别是研究方法选择和运用缺乏必要的自觉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努力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科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而加以解决。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田克勤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级学科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授田 学部 人才培养质量 以问题为导向
原文传递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进展及可能空间——东北师范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韩秋红教授访谈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秋红 王馨曼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共4页
事实上,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是伴随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的现代性问题,而逐渐引发理论界对其持续关注,并于新世纪开始逐渐升温。特别是2006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级学科成立以来,围绕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问题,尤其... 事实上,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是伴随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的现代性问题,而逐渐引发理论界对其持续关注,并于新世纪开始逐渐升温。特别是2006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级学科成立以来,围绕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当代社会语境关照下审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可借鉴性这一意义上的研究成果大量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已然成为热点问题。从中国理论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逻辑来看,主要走了一条人物成果的翻译引介、思想观点的深度研究、内在逻辑的思想阐释、可借鉴性的集中开掘的研究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也基本沿着这一路径展开,构成我们梳理和把握国内理论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的重要维度。总体上体现研究层次越来越深入、研究视角越来越开放、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历程与趋势 总体性研究
下载PDF
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水平——访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田克勤教授
5
作者 本刊记者 田克勤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8,共10页
田克勤,1945年生,吉林九台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 田克勤,1945年生,吉林九台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院 荣誉教授 中共党史 编写组 田克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会通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追求
6
作者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地理解、运用与实现自己的文明理念,需要在现实性、实践性、哲学性以及历史时代性等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另一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需要超越用西方哲学的模式解释中国哲学的哲学观,消解直观性、外在性、机械性的思维方式,以各自保有其个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真正会通。实现“马中会通”,需要真实地把握其思想实质、现实基础与哲学使命,阐明相关哲学观及其变革,揭示二者的内在契合性,澄明会通的连续性与时代超越性。只有在“马中会通”的基础上,才能憧憬当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文明境界与塑造新的“哲学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哲学自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会通
下载PDF
感性空间到感性实践: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起点
7
作者 刘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当代空间社会学,不仅是对以往结构性研究方式的突破与超越,也应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回归与发展。空间思维,不仅未曾在马克思思想中“缺场”,恰而相反地贯穿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在1839—1841年的... 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当代空间社会学,不仅是对以往结构性研究方式的突破与超越,也应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回归与发展。空间思维,不仅未曾在马克思思想中“缺场”,恰而相反地贯穿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在1839—1841年的早期作品中,马克思便提出了感性空间这一概念,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萌芽,而感性实践观的提出成为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基点。基于感性空间到感性实践的理论起点,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空间批判,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在新时代的理论演进。回溯与明确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起点与脉络,对接续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推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理论体系的创新建设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空间 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 感性实践
下载PDF
当代女大学生的人生矛盾及化解路径——源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雪 胡晓红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女大学生人生矛盾的表象是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选择与平衡,矛盾的本质为性别压迫。性别压迫根源为女性性别自觉的缺失与失衡的社会价值评价机制。实现性别自觉、达成内心和解及纠正评价机制、促成家庭事务社会化... 女大学生人生矛盾的表象是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选择与平衡,矛盾的本质为性别压迫。性别压迫根源为女性性别自觉的缺失与失衡的社会价值评价机制。实现性别自觉、达成内心和解及纠正评价机制、促成家庭事务社会化或是化解女大学生人生矛盾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矛盾 性别压迫 私有制 性别自觉 家庭事务社会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
9
作者 胡洋 杨志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5期88-95,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人类解放事业的进程中创立的唯物主义文化理论是面向实践的开放理论体系,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运用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人类解放事业的进程中创立的唯物主义文化理论是面向实践的开放理论体系,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运用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践涌现出的重大文化问题进程中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新时代发展方位下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们党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使实践呈现出的重大文化问题往往是全方位的和多层面的,也更为错综复杂。这就内在地决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发展新贡献必然是整体性的和分层面的,而新发展新贡献的整体性又恰恰是通过不同层面的创新发展和理论贡献展现出来的。具体说来,这个整体性新发展新贡献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面:一是文化基本理论层面,内含着从民族复兴历史高度的文化定位、新时代文化重大课题的理论回答和文化发展的目标方略等基本问题的理论回答;二是重要观点层面,包括文化自信论、文化立场论、文化道路论、文化使命论等重要思想观点和理论创新;三是战略部署层面,是对基本理论和重要观点的战略安排和具体落实。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展现了理论与实践、“体”和“用”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性新发展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发展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文化自信论 文化立场论 文化道路论 文化使命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叙事逻辑、批判要义与实践价值
10
作者 邱园园 庞立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力,着眼世界历史来剖析现代文明的层级格局,彻底变革了从观念论出发把文明等同于理性进步的思想传统,凸显了文明的实践性、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资本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将现代文明的实质诊断为“资本的文明”,揭示了资本文明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所造成的“过度”和“野蛮”,描绘了以“真正的共同体”推动“自由个性”生成的新文明图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进方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坚定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原理”课教学改革的根本落脚点
11
作者 竭长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0-233,共4页
"原理"课的根本任务是坚定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为此,首先要在教材讲授逻辑上把握"三个一",做到主题明确、主线清晰、重点突出;同时也要在坚持"以理服人"的教学理念下寻找恰... "原理"课的根本任务是坚定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为此,首先要在教材讲授逻辑上把握"三个一",做到主题明确、主线清晰、重点突出;同时也要在坚持"以理服人"的教学理念下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改革 理论自信
下载PDF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教育
12
作者 张贝可 竭长光 杨向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9-51,共3页
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于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有裨益。当前,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教育,应从加强“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观点以及“具体问... 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于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有裨益。当前,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教育,应从加强“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观点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教育作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明辨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从而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方法 理想信念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13
作者 张楚涵 张岩磊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1-8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文信仰,是超越了宗教的科学信仰。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栋梁之材。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偏差及认同度较低等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文信仰,是超越了宗教的科学信仰。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栋梁之材。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偏差及认同度较低等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成为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隐性教育 显性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论断的语境、要义及价值
14
作者 王婧馨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6-21,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重要论断。这一论断顺应国际形势剧烈变革,立足民族复兴历史趋势,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诉求的时代语境。坚守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要扎实办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重要论断。这一论断顺应国际形势剧烈变革,立足民族复兴历史趋势,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诉求的时代语境。坚守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要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刻理解和有力把握这一论断,对于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方面,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学 意识形态 鲜亮底色
下载PDF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15
作者 张楚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151-153,共3页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也是追梦新时代的社会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目前部分大...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也是追梦新时代的社会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确认识,因此探索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了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
16
作者 竭长光 倪海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形而上学 方法论 永恒真理
下载PDF
“有机”、“生态”与“面向人类共同福祉”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昌飞 王宇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6,共6页
"破坏性愈发强大的生态危机"、"造成危机根源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危机所印证的现代性之死"已经构成人们对生态问题认识的最大共识,也构成人们思考现代性悖论的叙事背景。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人类的... "破坏性愈发强大的生态危机"、"造成危机根源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危机所印证的现代性之死"已经构成人们对生态问题认识的最大共识,也构成人们思考现代性悖论的叙事背景。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人类的整体命运,更关系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何种路径能够有效应对这一危机并实现对问题的部分或彻底解决,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回应这一问题,一些西方学者看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提出中国式思维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可选择路径,并以此为实践例证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以小约翰·柯布、菲利普·克莱顿等人为代表的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以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为思想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及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作为理论资源和实践路径,以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一元论的拒斥与多元文明观的建设为基本理路,这一整体设计体现了有机的思维方式创新、生态的价值取向转换以及人类福祉为核心的理论旨趣追求,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人类共同福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特征探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洪森 田克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命题。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呈现出:改革与建设相互伴随科学发展的实践特色、继承与超越深度结合创新发展的理论特色、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和谐发展的民族特色、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命题。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呈现出:改革与建设相互伴随科学发展的实践特色、继承与超越深度结合创新发展的理论特色、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和谐发展的民族特色、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和平发展的时代特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特征,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特征 实践特色 理论特色 民族特色 时代特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自我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海波 马军海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4,共6页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学界已有诸多角度的研究。我们主张从"思想自我"的角度,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民族自我、时代自我的思想特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体现为中华民族重构"思想自我"的...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学界已有诸多角度的研究。我们主张从"思想自我"的角度,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民族自我、时代自我的思想特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体现为中华民族重构"思想自我"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理论选择、实践精神以及价值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思想自我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思想特质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秋红 王馨曼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性理论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辨证汲取当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资源,彰显其现代性理论的独到之处。在哲学基调上,由近代西方哲学倡扬的"摆脱蒙昧状态"转变为对"现代性的堕落"的... 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性理论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辨证汲取当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资源,彰显其现代性理论的独到之处。在哲学基调上,由近代西方哲学倡扬的"摆脱蒙昧状态"转变为对"现代性的堕落"的有力批揭;在批判主题上,由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资本的扬弃"转化为对"现代社会的总批判";在价值取向上,由后现代主义主张的"解构元叙事"到对"未竟事业"的不懈追求。呈现出一副对现代性命运理性批判和情感眷注的全新哲学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思想特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