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革命——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丁立卿 胡海波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4,共3页
在当代,深入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仍是中国哲学界面对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本文在超越研究《手稿》的“两极对立”的“实体性”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出《手稿》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最初文本,而确立此种理解的逻辑依据是蕴涵在... 在当代,深入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仍是中国哲学界面对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本文在超越研究《手稿》的“两极对立”的“实体性”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出《手稿》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最初文本,而确立此种理解的逻辑依据是蕴涵在《手稿》“对象性”理论中的辩证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及其实现的对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思维方式 革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澍军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7年第2期4-8,共5页
高校强化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进一步明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战略意图的自觉意识,明确其政治性的、社会性的和指向未来的实质与核心价值。高校德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根本上是“准备”性、积淀性的,不宜... 高校强化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进一步明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战略意图的自觉意识,明确其政治性的、社会性的和指向未来的实质与核心价值。高校德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根本上是“准备”性、积淀性的,不宜过于急功近利,要正确处理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问题.正确把握理论教育的主要目标指向。当前大学生理论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针,最为突出的要求是回归生活世界,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契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与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相适应。实现这一要求,是一个高度理性自觉的过程、强化“问题意识”的过程,甚至是一个高超的艺术设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思想教育 目标指向 生活世界 素质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立足点
3
作者 于晓权 周宁宁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学说 ,而传统哲学没有意识到这一性质 ,它们把脱离人的外在世界的自然物或理性精神作为哲学形成的根基或立足点 ,从而陷入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中。马克思则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为立足点建立了新的哲学理... 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学说 ,而传统哲学没有意识到这一性质 ,它们把脱离人的外在世界的自然物或理性精神作为哲学形成的根基或立足点 ,从而陷入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中。马克思则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为立足点建立了新的哲学理论 ,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克服了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局面 ,体现了新旧哲学研究视阈的差别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立足点 外在世界 现实生活世界 传统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人性论与当代主体性德育研究
4
作者 竭长光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10期96-98,共3页
人性分析在人文科学不仅必要,而且是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失去了人性分析,人文科学也就失去了它自己的真实“根基”。本文试图立足于马克思的人性论审视当代主体性德育研究中的人性“根基”。
关键词 德育研究 人性论 马克思 体性 人文科学 人性分析 根本性
下载PDF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2
5
作者 钱风华 阎治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一思想在党的创立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形成。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是这一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这一思想正式...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一思想在党的创立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形成。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是这一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这一思想正式形成的标志。分析这个过程,对于进一步研究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和今天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都是不无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教育
下载PDF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发展
6
作者 钱风华 阎治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7,共4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这个发展,集中体现在胡锦涛对这个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中。了解这个发展,对于...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这个发展,集中体现在胡锦涛对这个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中。了解这个发展,对于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2
7
作者 丁立卿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从人的自身根源,以否定性统一的"实践观点"去理解人及其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变革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的极端化理解模式,实现了在传统哲学理论中割裂的人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此种变革,也是当代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 “实践观点” 思维方式 人性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 被引量:11
8
作者 涂良川 胡海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68,63,共6页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是我们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分配正义问题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前提。在马克思的视阈中,"分配"既具有经济学、社会学意涵,又具有哲学的形上意蕴。资产阶级以"劳动决定权"为前提,在分配...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是我们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分配正义问题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前提。在马克思的视阈中,"分配"既具有经济学、社会学意涵,又具有哲学的形上意蕴。资产阶级以"劳动决定权"为前提,在分配中注重程序、忽视结果的"平等权利",其结果是造成分配的不正义。正义的分配应该超越"平等权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分配原则与价值目标,使人真正享有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权利” 马克思 分配正义
下载PDF
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图雅 斯钦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8,共3页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德育,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蒙语授课大学生作为内蒙古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总体的道德现状是好的,却也存在某些制约因素。本文试图对内蒙古地区蒙语授课大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地区特点提出...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德育,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蒙语授课大学生作为内蒙古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总体的道德现状是好的,却也存在某些制约因素。本文试图对内蒙古地区蒙语授课大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地区特点提出加强和改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德育 蒙古语授课大学生 蒙古族伦理思想
下载PDF
意识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德江 胡海波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共5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理解,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历史性的存在,在历史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作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理解,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历史性的存在,在历史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作为意识形态发端的意识对于人生成为"人"的历史作用,考察了社会意识上升为意识形态的历史条件,洞见了意识形态还原为社会意识的历史结局,并以此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应合理地反映人类历史,而且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异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意识形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识形态 历史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研究的综述与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伟 张森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1,共4页
本文在回顾社会主义价值研究的学术历程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价值的研究概况,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价值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主义价值研究 述评 思考 建议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之我见——对某些“实践→主体性”模式的当代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竭长光 张澍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102,共4页
历史性原则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根本原则。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应遵循这一原则。笔者认为,某些"实践→主体性"模式对主体性问题的理解似有偏离这一原则之嫌。
关键词 实践 主体性 历史性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海波 郭凤志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4,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文化史观的同时确立了文化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本体通过精神生产、社会意识等理论建构其文化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在本体论上实现了从实体论向存...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文化史观的同时确立了文化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本体通过精神生产、社会意识等理论建构其文化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在本体论上实现了从实体论向存在论的转换,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从既成论向生成论的转换,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文化史观上的革命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论 革命性变革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阈的转换——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全球化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倪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马克思作为思想史上对全球化进行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其主要的思考成就体现在他的三部重要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初步形成。在《共产党宣言》中,随着世界文化概念的提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进一步深... 马克思作为思想史上对全球化进行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其主要的思考成就体现在他的三部重要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初步形成。在《共产党宣言》中,随着世界文化概念的提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进一步深化发展。在《资本论》中,伴随着对资本运动规律的揭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最终得到完全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视阈 全球化
下载PDF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理论意蕴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晓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始于人的有限性生存境遇。自原始先民起,人们通过对灵魂的探索、上帝的崇拜和理性的悬设,试图给人类一种幸福的承诺。马克思在对以往观点的批判、解构中消解了对人类幸福抽象的、形式的、虚伪的假设,把实现人的幸福追... 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始于人的有限性生存境遇。自原始先民起,人们通过对灵魂的探索、上帝的崇拜和理性的悬设,试图给人类一种幸福的承诺。马克思在对以往观点的批判、解构中消解了对人类幸福抽象的、形式的、虚伪的假设,把实现人的幸福追求目标置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强调实践在创造幸福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幸福的理想社会,从而为人类寻求幸福指出了一条可行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实践 生活世界 共产主义
下载PDF
私有财产与人类解放--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4,共4页
"私有财产"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关键词。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工业社会既是现代工业资本的绝对胜利,又是私有财产对人的统治的完成,这种以最普遍的形式存在的世界历史性力量,是任何生活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们... "私有财产"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关键词。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工业社会既是现代工业资本的绝对胜利,又是私有财产对人的统治的完成,这种以最普遍的形式存在的世界历史性力量,是任何生活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们所无法回避的。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全面反思,马克思揭示了这种以私有财产形式存在的世界历史性力量,以及人类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实现自我解放的现实必然性,从而为人类的解放指出了一条可能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财产 人类解放 历史科学
下载PDF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理论意蕴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晓权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1-13,共3页
任何一种关于人的理论都是对人类幸福的关切,这种关切一方面是审视现实生活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追求目标。马克思在对当时德国人民的生活状况的分析否定中阐释了科学的幸福思想,即幸福是在人类消解专制制度的笼罩下,摆脱... 任何一种关于人的理论都是对人类幸福的关切,这种关切一方面是审视现实生活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追求目标。马克思在对当时德国人民的生活状况的分析否定中阐释了科学的幸福思想,即幸福是在人类消解专制制度的笼罩下,摆脱了人在劳动中的异化的一切束缚,而达到自身全面发展的和谐状态。对这一理论的深刻解读,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和当下人类的生存境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幸福 专制制度 异化 共产主义
下载PDF
论人的“本质交换”--理解马克思人性观的一种视角
18
作者 丁立卿 胡海波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人性现的理解与诠释,虽然抓住了实践、社会、历史等马克思哲学的一些重要概念,但研究往往局限于对概念、文本的直现性理解,忽视了马克思变革人性观的生命根基。人的"本质交换"作为人的"本源性"...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人性现的理解与诠释,虽然抓住了实践、社会、历史等马克思哲学的一些重要概念,但研究往往局限于对概念、文本的直现性理解,忽视了马克思变革人性观的生命根基。人的"本质交换"作为人的"本源性"生命存在方式,对它的生命自我意识是理解马克思人性观的视角之一。在人类生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的"本质交换"有其特定的方式。西方传统哲学家运用"实体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抽象化,人与抽象"本体"进行概念性的"本质交换",人性亦被"抽象化"。马克思运用"生存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诠释为"现实的人"社会地、历史地实现生命本性"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从而确立了"具体人性观"。马克思立足于对人的"本质交换"的觉解变革人性观的致思理路及其思想成果,是当代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个性化"人性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交换 马克思 人性观 生命
下载PDF
对话 批判 超越——现代社会理论视阈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及其发展
19
作者 连新 胡晓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女性主义研究是在女性主义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跨越了诸多学科,吸收了各学科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笔者着重讨论在社会理论视阈中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主义理论通过与社会理论的对话,从中吸收理论资源并且给主... 女性主义研究是在女性主义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跨越了诸多学科,吸收了各学科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笔者着重讨论在社会理论视阈中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主义理论通过与社会理论的对话,从中吸收理论资源并且给主流社会理论提供了性别的视角;除此之外,女性主义理论重点放在对传统社会理论的男权主义和性别盲点的批判上面,它表达了女性主义理论的立场和个性。新近的女性主义理论开辟出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这些话题已经得到了主流社会理论的关注和认可,拓宽了主流社会理论的研究领域。女性主义理论以其明确的问题意识、尖锐的批判锋芒和坚韧的实践精神,不仅改变着女性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弥补了传统社会理论中的性别盲点,拓展了其理论空间,表现出独特的革新力量和鲜明的理论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对话 批判 超越
下载PDF
论马克思幸福思想的伦理旨趣
20
作者 于晓权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70-71,42,共3页
人的幸福问题是马克思伦理精神的主旨。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存境遇的批判、解构中,消解了近代哲学对人的幸福的抽象的、形式的、虚伪的承诺,而把实现人的幸福追求目标置于生活世界之中,从而为人的幸福之路寻求一条真正可靠的、现实的... 人的幸福问题是马克思伦理精神的主旨。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存境遇的批判、解构中,消解了近代哲学对人的幸福的抽象的、形式的、虚伪的承诺,而把实现人的幸福追求目标置于生活世界之中,从而为人的幸福之路寻求一条真正可靠的、现实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生活世界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