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教融合模式下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陈立新 韩冬荟 +2 位作者 王新政 杨光 李健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4期55-58,共4页
在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基于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是东北黑土地保护的迫切需求,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建立优质培养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素养,从而保... 在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基于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是东北黑土地保护的迫切需求,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建立优质培养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素养,从而保障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介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现存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相对有限等问题,探索产教融合模式下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途径,即培养过程依托科研项目、完善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规范培养基地建设遴选标准。产教融合模式培养的毕业生能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相关前沿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农林业技术研究、应用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专业学位研究生 人才培养 培养基地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6
2
作者 池玉杰 董爱荣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10期62-63,32,共3页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我国加强“菌物学”的本科教学和普及菌物学的知识非常必要。论文从充分认识加强“菌物学”本科教学的重要性、菌物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课程的网络建设...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我国加强“菌物学”的本科教学和普及菌物学的知识非常必要。论文从充分认识加强“菌物学”本科教学的重要性、菌物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课程的网络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东北林业大学的菌物学教学队伍对“菌物学”课程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9
3
作者 杨传平 李凤日 +1 位作者 邸雪颖 李明泽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突出了个性化和多元化,注重因材施...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突出了个性化和多元化,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了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标;打造研究型教学团队,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能力,实现了教学、科研"双馨";优化课程体系,强调宽厚的基础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技能并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要符合课程的特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内涵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实践证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实施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国家和行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林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被引量:4
4
作者 池玉杰 倪志英 吴韶平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第6期69-71,共3页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遵循着主动实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教学队伍进一步树立了多实践、重创新、高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遵循着主动实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教学队伍进一步树立了多实践、重创新、高质量的实践教育理念,突出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更新和改革"菌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实践教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物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种苗学”课程实践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鹏 沈海龙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第4期65-67,共3页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的精品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该课程在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种苗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的精品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该课程在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种苗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调整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是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苗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种苗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调查分析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鹏 沈海龙 郭敏 《中国林业教育》 2014年第3期67-70,共4页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精品课程。为进一步提高"种苗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开展研究性教学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选...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精品课程。为进一步提高"种苗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开展研究性教学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效果考核方法等方面初步构建了"种苗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同时制定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监督机制。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初步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苗学 研究性教学 调查分析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农林高校研究生新生养成教育探析——以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7
作者 蒋春阳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3-255,共3页
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研究生的数量日渐增多,研究生生源的多样化、复杂化日渐凸显。高校应根据研究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专业发展需求,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研究生新生进行系统性的养成教育,规范其科研学习方法... 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研究生的数量日渐增多,研究生生源的多样化、复杂化日渐凸显。高校应根据研究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专业发展需求,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研究生新生进行系统性的养成教育,规范其科研学习方法和生活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拓展思路,培养其专业深造和步入社会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成教育 农林高校 东北林业大学 学习方法 身心发展规律 林学 专业外语 行为习惯 学习计划 道德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树种对东北林业大学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研究
8
作者 李波 陈卓 +1 位作者 李孟哲 舒展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4期140-142,共3页
通过研究不同树种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能力——以东北林业大学内针叶林、阔叶林为例,对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树叶表面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的含量进行测定。针对秋冬月份不同品种、不同形态大小的针叶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横... 通过研究不同树种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能力——以东北林业大学内针叶林、阔叶林为例,对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树叶表面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的含量进行测定。针对秋冬月份不同品种、不同形态大小的针叶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再针对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纵向对比,利用树种生物量模型推算方法,结合对东北林业大学地区总体乔木植株数量的估测。以此来比较其二者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能力,探讨二者中谁更易吸附污染物而产生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阔叶林 总悬浮颗粒物 叶片吸附 叶片滞尘
下载PDF
基于创新实验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为例
9
作者 周博如 张洪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7期205-207,共3页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森林保护专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东北林业大学专业森林保护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基础雄厚,拥有的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和黑龙江省外来林木有害生物重点实验室,可为大学生创新实验...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森林保护专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东北林业大学专业森林保护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基础雄厚,拥有的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和黑龙江省外来林木有害生物重点实验室,可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平台保障。本文针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验项目 创新能力 森林保护专业 培养与实践
下载PDF
面向未来的中国智慧林业:观测仪器体系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智超 马天天 +7 位作者 邵亚奎 孙林豪 李永华 张晓媛 张丽荣 张贵 范文义 冯仲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共15页
森林观测信息的生产是支持智慧林业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本文以森林观测仪器技术体系的构建历史、现状和未来为切入点,以基础性公共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支撑,深入分析森林观测仪器与森林观测需求的耦合程度。传统森林观测仪器体系在时效... 森林观测信息的生产是支持智慧林业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本文以森林观测仪器技术体系的构建历史、现状和未来为切入点,以基础性公共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支撑,深入分析森林观测仪器与森林观测需求的耦合程度。传统森林观测仪器体系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上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林业调查的需要,观测仪器存在孤立性高、难以集成、操作繁琐、效率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针对森林观测研究偏重对成熟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观测仪器的研发偏重算法补偿和集成第三方元件,轻物理结构设计等因素造成。面对基本测量原理鲜有更新、森林观测标准制定滞后于新型技术发展等问题,本文从对观测仪器现在和未来的联合模式进行阐述,从逻辑架构到物理技术层面上分析森林观测仪器联合模式可能在未来出现的发展状况与应用前景。最后,基于当前基础性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可能出现的几种新形态的森林观测仪器进行推测,并以此展望在近未来可能在中国实现的一种智能森林观测体系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林业 森林调查 仪器 虚拟化 传感器
下载PDF
森林管理对东北次生林植被碳密度及其分配的影响
11
作者 郭万桂 张全智 +1 位作者 王传宽 王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651-8660,共10页
以东北东部山区4种管理梯度下相同演替年龄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包括天然次生林(WB)及在其冠下人工更新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混交林(MA),并对MA进行透光抚育形成的择伐红松林(SK)和对SK适时疏伐形成的疏伐红松林(KT),其管理程度依... 以东北东部山区4种管理梯度下相同演替年龄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包括天然次生林(WB)及在其冠下人工更新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混交林(MA),并对MA进行透光抚育形成的择伐红松林(SK)和对SK适时疏伐形成的疏伐红松林(KT),其管理程度依次增强。采用样地清查结合异速生长方程法量化植被碳密度(VC)及其各组分碳密度;测定多样性、针阔比等群落特征和土壤氮、磷等养分特征,探究森林管理对植被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演替先锋优势种(PI)、演替后期优势种(LT)和林下植被层(UC)的碳密度在4种管理措施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LT由WB的9.39 t/hm^(2)增加到KT的107.02 t/hm^(2)。但是,伴生种的碳密度在4种管理措施间差异不显著,其碳密度波动范围为8.41—14.89 t/hm^(2)。VC随森林管理强度显著提升,其波动范围为96.34—135.40 t/hm^(2),VC年平均增长量波动范围为1.50—2.11 t hm-2 a-1,且在管理措施间存在显著差异。PI、LT和UC占植被总碳密度的比例在4种管理措施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I的占比随着上述管理措施逐渐降低,而LT的占比显著升高(由WB的14.0%提升到KT的82.2%);植被残体与活体生物量碳密度之比以及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碳密度之比在4种管理措施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比值的波动范围依次分别为0.05—0.13和0.24—0.30。乔木层碳密度与树种多样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林下植被层碳密度与树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并且VC与土壤氮储量、磷储量无显著相关性。这表明,在同一气候条件下,群落特征和树种组成是决定植被碳密度分异的重要因素,并且通过提升后期优势种占比的积极森林管理提升了东北次生林植被的碳密度和碳固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森林管理 碳密度 多样性 森林碳固持
下载PDF
新疆农业大学林木保护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2
作者 王晓炜 马荣 +2 位作者 温俊宝 刘雪峰 阿地力.沙塔尔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128-130,共3页
林学(林果病虫害防治)专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才紧缺的专业之一,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学专业的主要依托实验室林木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研究,在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实现实验室多功能化、增添标本数量及标本使用管理等方面... 林学(林果病虫害防治)专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才紧缺的专业之一,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学专业的主要依托实验室林木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研究,在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实现实验室多功能化、增添标本数量及标本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达到教学要求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完善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模式,提高了实验室建设水平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保护实验室 管理模式 实验室建设
下载PDF
基于树种随机效应的东北林区主要针叶树种含碳量模型构建
13
作者 谷子航 马爱云 +1 位作者 谢龙飞 董利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为准确估算东北林区针叶树种含碳量,通过林木易测因子推算难于测定的单木含碳量。基于黑龙江省3种针叶树的129株解析木数据,分析4种树木各组分(即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含碳率差异,并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方法构建树木各组分一... 为准确估算东北林区针叶树种含碳量,通过林木易测因子推算难于测定的单木含碳量。基于黑龙江省3种针叶树的129株解析木数据,分析4种树木各组分(即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含碳率差异,并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方法构建树木各组分一元含碳量SUR模型(SUR1)和二元含碳量SUR模型(SUR2),并在SU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树种混合效应,进而构建似乎不相关混合效应(SURM)模型(SURM1和SURM2)。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木构建校正样本,用于计算各个树种的随机效应参数,并评估模型在不同样本量下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1)引入树种混合效应后,枝和叶的含碳量模型拟合效果改善较为明显,R^(2)_(a)均提高17%以上,干和根含碳量模型的R^(2)_(a)分别提高6%和13%;(2)SURM2在树干含碳量的拟合和预测精度上优于SURM1,在树叶、树枝和树根含碳量的拟合和预测精度上与SURM1差异不大;(3)当使用随机抽取的3棵株样木计算树种水平随机效应时,SURM模型的预测表现要优于SUR模型和仅考虑固定效应的SURM模型。在基础的SUR模型系统中引入随机效应可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本研究推荐使用SURM模型预测东北林区3种针叶树含碳量,为东北林区针叶树种含碳量的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量 针叶树 似乎不相关混合效应模型 模型校正预测
下载PDF
穆棱东北红豆杉林空间结构特征与更新计数模型
14
作者 李越千 贾炜玮 +1 位作者 朱万才 刁云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889,共11页
为了解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种群空间结构、分布格局及更新幼苗情况,以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红豆杉群落为研究对象,建立300 m×400 m标准地,开展树种记录、生长调查及空间定位,计算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 为了解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种群空间结构、分布格局及更新幼苗情况,以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红豆杉群落为研究对象,建立300 m×400 m标准地,开展树种记录、生长调查及空间定位,计算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东北红豆杉种群空间结构、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分别建立并比较东北红豆杉更新苗木的泊松、负二项、零膨胀泊松和Hurdle泊松4种计数模型。结果表明(:1)东北红豆杉种群空间结构单元以随机分布、高混交度、高大小比数为主,相对频率为0.619 6(;2)东北红豆杉种群在0~100 m尺度呈现聚集分布(;3)东北红豆杉种群在0~150 m尺度均表现为正相关,幼苗与母树在不同尺度下表现出不同相关性,与其他优势种群相关性不高(;4)东北红豆杉幼苗在0~25 m尺度聚集分布,最优更新计数模型为负二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林分空间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联性 计数模型
下载PDF
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选育与扩繁技术——东北林业大学成果
15
作者 张含国 张磊 李志新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7年第11期64-65,共2页
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建筑和纸浆材树种,也是退耕还林以及防护林工程的主要树种。落叶松生长性状的改良有几十年的历史,落叶松杂种优势已为很多资料报道,选出了一批遗传增益高的家系。但由于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差别较大,再加上... 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建筑和纸浆材树种,也是退耕还林以及防护林工程的主要树种。落叶松生长性状的改良有几十年的历史,落叶松杂种优势已为很多资料报道,选出了一批遗传增益高的家系。但由于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差别较大,再加上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影响,单个地点的结论很难大规模推广应用;杂种落叶松后代存在分化,种子园营建与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种子园结实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落叶松 家系选育 东北林业大学 扩繁技术 防护林工程 东北地区 退耕还林 生长性状
原文传递
东北温带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被引量:47
16
作者 周海霞 张彦东 +1 位作者 孙海龙 吴世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68-2674,共7页
2006年5—10月,使用Li-6400-09土壤呼吸系统测定了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温带次生林转化为落叶松人工林后土壤呼吸速率(Rs)的变化.结果表明: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与地温的日变化趋势相似.测定... 2006年5—10月,使用Li-6400-09土壤呼吸系统测定了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温带次生林转化为落叶松人工林后土壤呼吸速率(Rs)的变化.结果表明: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与地温的日变化趋势相似.测定期间内,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Rs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3~7.26μmol CO2·m^-2·s^-1和0.63~4.70μmol CO2·m^-2·s^-1,最大值出现在7—8月,最小值出现在10月.5-8月,次生林的Rs明显高于落叶松人工林.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0.65~1.26μmol CO2·m^-2·s^-1和-0.43~0.47μmol CO2·m^-2·s^-1.两林分中的Rs与土壤温度均呈明显的指数相关,且与5cm深地温相关最紧密.用5cm地温估算的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Q10分别为3.61和3.07.次生林的Rs与10—20cm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而落叶松人工林的Rs与土壤含水率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率 Q10 温带森林
下载PDF
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树种生物量的相对生长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晓娜 国庆喜 +1 位作者 王兴昌 郑海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32,共11页
以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层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将各树种按照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植物和典型灌木2类,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物种及混合物种2类器官生物量方程,挑选出标准误较小、拟合性较好的方程作为最佳生物量模型,比较基于不同自变... 以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层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将各树种按照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植物和典型灌木2类,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物种及混合物种2类器官生物量方程,挑选出标准误较小、拟合性较好的方程作为最佳生物量模型,比较基于不同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优劣,分析植物生物量与个体大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各树种器官最佳生物量模型大多显著(P<0.05),且R2值大多超过0.800,方程形式以幂函数为主,少数为二次多项式、线性方程和指数方程,乔木型植物生物量均以离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D10)解释较理想,典型灌木的最佳生物量模型多以冠幅(CA)和冠幅乘以高度(CAH)为自变量;单物种模型与混合物种模型相比,并非所有的单物种模型都优于混合物种模型。2)引入高度变量H和主干长变量L对各树种器官生物量模型的R2值的贡献相似,但包含主干长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R2值增加较小。与单变量生物量模型相比,大多典型灌木生物量模型的R2值增加,多数乔木型植物生物量模型的R2值减小;与H相比,L并不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变量。3)下木树种器官生物量与植物大小的相对生长研究再次表明相对生长关系并不唯一,乔木型植物器官生物量与D10的相对生长关系的变化范围是1.712~2.555,其中多年枝、总枝、地上部分、粗根、地下部分和个体生物量与D10的幂指数接近理论值8/3。典型灌木各器官生物量与CA和CAH的相对生长关系的范围分别是0.688~1.293和0.436~1.017,其中叶、新枝、粗根、地下部分和个体的生物量与CA接近等速生长,多年枝、总枝和地上部分与CAH接近等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物 生物量方程 相对生长 温带森林
下载PDF
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畅 满秀玲 +2 位作者 刘文勇 姚月锋 范金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33,共4页
通过对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土壤容重为:针阔人天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 通过对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土壤容重为:针阔人天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0~40cm土层饱和蓄水量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2326.24t/hm^2;天然次生林较好,为2258.6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2252.29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最差。为1851.11t/hm^2.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好,为136.63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较好,为56.08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54.29t/hm^2;天然次生林最差,为40.1t/hm^2。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2462.87t/hm^2)〉红松人工林(2306.58t/hm^2)〉天然次生林(2298.87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1907.19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类型 土壤孔隙度 枯落物 水源涵养
下载PDF
东北林区天然白桦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37
19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贾炜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85,共11页
基于东北林区天然白桦实测生物量数据,通过2种方案(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和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建立天然白桦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方法,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 基于东北林区天然白桦实测生物量数据,通过2种方案(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和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建立天然白桦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方法,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2种方案所建立的天然白桦一元、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0.800~0.988,模拟效率(EF)=0.80~0.97;2种方案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大多数在80%以上,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差,但也在69%以上;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中,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好,树根、树叶和树枝生物量模型效果较差。总的来说,2种方案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都具有一定的精度,都能对天然白桦生物量进行很好的预估,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方案所建立的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好于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方案所建立的一元和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所以在进行天然白桦生物量预估时,建议采用以总生物量为基础直接控制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白桦 立木生物量 相容性模型 度量误差模型
下载PDF
东北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模拟——IBIS模型的局域化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国庆喜 张海燕 +1 位作者 王兴昌 王传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95-2303,共9页
集成生物圈模拟器(IBIS)将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与相关的生物物理和生理学过程统一起来,代表了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模型的研究方向。将IBIS-2.6进行适当改造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6种典型森林类型(红松林、落叶松林、杨桦林、硬阔叶林... 集成生物圈模拟器(IBIS)将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与相关的生物物理和生理学过程统一起来,代表了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模型的研究方向。将IBIS-2.6进行适当改造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6种典型森林类型(红松林、落叶松林、杨桦林、硬阔叶林、蒙古栎林和杂木林)的土壤呼吸、根际呼吸和异养呼吸估算,并以实测数据作验证。2004-2005年土壤呼吸、根际呼吸和异养呼吸年通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拟偏差变动范围分别为:-5%-21%、-2%-16%和-16%-45%。土壤呼吸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间的相关系数以杂木林最低(0.362)、硬阔叶林最高(0.917)。除了春末夏初的土壤呼吸迅速升高过程外,模型能较好的捕捉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研究为IBIS模型的局域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并表明经过改造的IBIS可以用于特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水平的土壤呼吸模拟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集成生物圈模拟器 模型 温带森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