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湖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选择与战略实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成斌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年第21期67-68,共2页
建湖地处里下河平原,由于历史原因,产业发展不均衡,从而出现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局面。在对建湖文化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建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并对其实施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发展模式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努力探索干部考核新途径——江苏省建湖县实施工作实绩报告问责评议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2
作者 张国梁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领导班子 问责 实绩 建湖县 江苏省
下载PDF
建湖冈西乡开展农村财务清理有成效
3
作者 谷云 唐登胜 唐明勇 《财会通讯(上)》 1995年第4期55-56,共2页
建湖县冈西乡于1994年上半年认真有序地开展了农村财务清理工作,经过7个月的努力,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关键词 财务清理 建湖县 农村财务 清理工作 主要做法 主要负责人 承包人 合同法 计划生育 财务管理
下载PDF
组织起来 共奔小康——建湖县党员群众共富联合体的调查
4
作者 王耀武 《群众》 1998年第6期48-49,共2页
自1994年以来,建湖县成立党员群众共同富裕联合体2003个,参加党员6115人,参加联合体的贫困户脱贫2340户,其中特困户1360户。联合体是一个能包容各种农户、采用不同方法扶贫奔小康的“共同体”。它把地处偏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 自1994年以来,建湖县成立党员群众共同富裕联合体2003个,参加党员6115人,参加联合体的贫困户脱贫2340户,其中特困户1360户。联合体是一个能包容各种农户、采用不同方法扶贫奔小康的“共同体”。它把地处偏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群众组织起来,联成网络,一起发展生产,使人人受益、共奔小康,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小康 联合体 不同方法 共同富裕 贫困户 生产生活 科学技术 建湖县 党员 群众组织
下载PDF
建湖县核销农村历史悬帐呆帐的作法
5
作者 曹克成 陈必进 《财会通讯(上)》 1994年第10期52-52,共1页
建湖县各乡镇审计室,在农经部门配合下,对农村历年的悬帐呆帐进行了彻底清理,今年以来,共核销有帐无物的悬帐2594笔,计150.32万元;核销呆帐和无法确认的债务1685笔,计101.14万元。现将他们的作法介绍如下: 一、核销的条件。(1)
关键词 集体资金 财产物资 农经部门 自然损耗 经管站 资金占用费 帐务处理 负责赔偿 土地征用 村办企业
下载PDF
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品牌化和特色化——以江苏建湖县为例
6
作者 曾优越 《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7X期50-52,共3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品牌化和特色化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和重要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建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品牌化 特色化 江苏建湖
下载PDF
“文化建湖”的发展方略探讨
7
作者 曾优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年第9期81-84,共4页
加强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本文通过近年来建湖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对照五中全会对文化产业的要求,查找不足,分析成因,进而... 加强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本文通过近年来建湖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对照五中全会对文化产业的要求,查找不足,分析成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举措,表达作者对"文化强县"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杂技 文化建湖
下载PDF
建湖县快速发展建筑业的成功之路
8
作者 顾汝华 顾之海 《专业户》 1995年第3期7-8,共2页
建湖县在稳农强工同时,把发展建筑业作为富民奔小康的实着子来抓。94年1-8月份已完成建工产值4.7亿元,在建工程量达15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4%、300%,从业人员45000人,94年人均年收入近4000元。其个中奥秘在于:一、靠开拓埠外市场谋出... 建湖县在稳农强工同时,把发展建筑业作为富民奔小康的实着子来抓。94年1-8月份已完成建工产值4.7亿元,在建工程量达15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4%、300%,从业人员45000人,94年人均年收入近4000元。其个中奥秘在于:一、靠开拓埠外市场谋出路。起初有人认为,把建筑队伍拉到县外去,是替别人“作嫁衣”,县内财政税收得不到实惠。对此,县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康 农村建筑 建湖县 建筑业
下载PDF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成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只有实现产业兴旺,才能使乡村振兴获得坚实保障。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乡村产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注入了巨大能量,有利于乡村产业建设效率提升,实现结构优化,已成为目前乡村经济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只有实现产业兴旺,才能使乡村振兴获得坚实保障。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乡村产业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注入了巨大能量,有利于乡村产业建设效率提升,实现结构优化,已成为目前乡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向。新时期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乡村特色产业、优化数字经济环境、落实乡村人才培养等相关策略,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乡村传播的路径研究
10
作者 成辉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在乡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但是维护乡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还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在乡村地区的贯彻落实。近几年,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关于其在乡村地区的传播研究相对滞后,然而数字... 在乡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但是维护乡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还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在乡村地区的贯彻落实。近几年,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关于其在乡村地区的传播研究相对滞后,然而数字化的迅速发展给其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有必要重点研究如何借助数字化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于此,文章尝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乡村传播的重要意义着手,分析其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播困境,从传播语言、传播媒介等角度提出传播优化策略,真正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引大众、积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乡村 媒体传播
下载PDF
党校智慧校园建设价值与对策研究
11
作者 成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20期274-276,共3页
对于党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既是现阶段教育行业迅速发展和变革的关键切入点,也是为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推行的必要手段。将智慧校园在先进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进行建设和应用,有利于将党校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加快整合,培养更加优秀的高... 对于党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既是现阶段教育行业迅速发展和变革的关键切入点,也是为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推行的必要手段。将智慧校园在先进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进行建设和应用,有利于将党校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加快整合,培养更加优秀的高素质党校干部和人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党校智慧校园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建设党校智慧校园的价值及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设策略,旨在帮助党校能够合理利用智慧校园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校建设 智慧校园 建设价值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文化振兴思路
12
作者 姚建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1期127-128,134,共3页
文明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基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注重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注重乡村地区的文化发展建设。通过文化振兴带动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人民大众精神层面的全新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 文明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基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注重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注重乡村地区的文化发展建设。通过文化振兴带动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人民大众精神层面的全新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振兴思路,阐述了文化振兴的必要,并针对现阶段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通过完善基础体系、加强文化宣传以及培养专业文化振兴团队的方式,完成文化振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时代 文化振兴
下载PDF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3
作者 陈蕾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第34期13-16,共4页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促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提升农村社区凝聚力与文化自信以及吸引投资与人才回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农村人口和人才流失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可持续性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促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提升农村社区凝聚力与文化自信以及吸引投资与人才回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农村人口和人才流失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可持续性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和培训,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互动与交流。通过综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引入创新元素,可以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农业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业发展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路径研究
14
作者 徐晓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22期248-25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发展方向,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予以明确,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主要内容,应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提升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新时期我国党员干部培养面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发展方向,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予以明确,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主要内容,应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提升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新时期我国党员干部培养面临外来意识形态渗透与文化侵入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对于我们党的党员干部培养提出严峻挑战。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应以饱满精神做好面向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教育,提升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觉悟及政治站位,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完善基于文化自信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的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党员干部 党性修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党校党建工作新模式探究
15
作者 陈蕾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5期22-24,共3页
在我国,党建工作一直是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而新媒体的兴起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变革不断加速,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的主要平台,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 在我国,党建工作一直是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而新媒体的兴起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变革不断加速,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的主要平台,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党校党建工作的积极影响,重点探讨新媒体时代党校党建工作新模式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党校党建 新模式
下载PDF
我国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方向、路径和战略重点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东仁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5,共5页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实施技术创新是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和必要选择。在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基础上,提出我国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技术创新的...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实施技术创新是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和必要选择。在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基础上,提出我国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技术创新的路径;最后,着重阐述了我国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战略重点-构筑区域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技术创新 区域创新体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贵耀 朱旭冬 《新东方》 2006年第12期8-11,共4页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法治理念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 新农村建设 农村法制建设 农村普法教育
下载PDF
策应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文军 孙宏军 《云南科技管理》 2001年第6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欠发达地区 中小企业 中国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湖农产品品牌推广的路径探究
19
作者 姚海萍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的收入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品牌形象,促进农村社会全面综合发展。然而,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建设和推广...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的收入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品牌形象,促进农村社会全面综合发展。然而,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建设和推广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整合多方经营主体和多种资源要素。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农产品品牌推广不仅需要政府不断地提供政策支持,还需要一支专业的营销人才队伍,利用新媒体技术,广泛探索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策略,搭建特色农产品推广平台,促进农产品和文旅融合发展,切实有效地提升农产品品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品牌推广 农产品
下载PDF
建构经济转型期计划管理机构
20
作者 吴重言 蒋文军 《理论与现代化》 2000年第1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经济转型期 计划管理机构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