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正创新”:“美学大讨论”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善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0,F0003,239,共12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还是对审美意象、艺术意境等艺术实践范畴的阐发,均表现出了一种接受、传承与创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致思理路。此外,巩固新生政权,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也为“美学大讨论”的发展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提供了现实动因。总之,“美学大讨论”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中华美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论中华美学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纲纪 高建平 +5 位作者 张法 薛富兴 刘成纪 刘悦笛 彭修银 吴海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5,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时代课题,这对中华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编辑部特邀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以"中华美学的传承与创新"为题撰文与学界共享,以期推动新时代中华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时代课题,这对中华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编辑部特邀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以"中华美学的传承与创新"为题撰文与学界共享,以期推动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发展 中华美学 传承 创造性转化 中国传统文化 时代课题 专家学者 美学研究
下载PDF
中华美学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魂——从鲁迅的美学思想谈起 被引量:1
3
作者 涂途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2期10-14,共5页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意味深长地向美学和文艺工作者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它与"中华优秀...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意味深长地向美学和文艺工作者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当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呢?下面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谈谈一点初步的不成熟的意见。一关于什么"中华美学精神"?即对"中华美学(基本)精神"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例如,有人认为"中华美学精神"就是"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精神 鲁迅精神 美学思想 文艺工作者 美学观 国民精神 现实生活 现实美 “一切向钱看” 艺术描
下载PDF
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全球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涵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2期8-10,共3页
关于美学学科和其精神理念的重要性,许久以来尚未受到国内外执政领导人的足够重视,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召开文艺座谈会,明确提出"要结合新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我... 关于美学学科和其精神理念的重要性,许久以来尚未受到国内外执政领导人的足够重视,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召开文艺座谈会,明确提出"要结合新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我们看来,这不只是强调中华美学精神对当今文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当今人类寻求更好的发展模式,也是响亮的智慧方略钟声。人类发展史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精神 精神理念 美学学科 审美活动 三元结构 人类发展史 人格塑造 文艺发展 审美形态 综合发挥
下载PDF
黄泽斌:深耕细微处,“美学”见真章
5
作者 黄泽斌 谢丹 《中外建筑》 2024年第9期I0004-I0004,1-5,共6页
橘子洲公园是长沙地标级的城市公园,橘子洲素有“天下第一洲”之美誉。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就千古名作《沁园春·长沙》,让橘子洲蜚声中外。2004年橘子洲公园的年游客量8.89万人次;2009年4月提质改造重新开园,年游客量300万... 橘子洲公园是长沙地标级的城市公园,橘子洲素有“天下第一洲”之美誉。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就千古名作《沁园春·长沙》,让橘子洲蜚声中外。2004年橘子洲公园的年游客量8.89万人次;2009年4月提质改造重新开园,年游客量300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泽斌 橘子洲 网红公园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复兴 被引量:21
6
作者 高建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44,共11页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美学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以"美的本质"和"形象思维"为讨论话题,以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美学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以"美的本质"和"形象思维"为讨论话题,以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任务。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美学热",以对西方美学的引进为主要内容,以克服"文革"影响,解放思想为中心任务。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着第三次美学热潮,是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也称为"美学的复兴"。它是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时代出现的。美学应该针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生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保持和发挥它作为一种理论的批判功能,从而在变动的现代社会里寻求一种人文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学的复兴 批判的美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文艺学、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曾繁仁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2,共2页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西学东渐,文艺学、美学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诸如美学热、文学是人学、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学方法论、审美意识形态、人文精神大讨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美学的崛起、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挑战、...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西学东渐,文艺学、美学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诸如美学热、文学是人学、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学方法论、审美意识形态、人文精神大讨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美学的崛起、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挑战、生态美学的提出、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等。热点问题虽然很多,但是能够在学理层面形成有效积累的并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文艺学 西学东渐 意识形态 人文精神 文学 方法论 审美
下载PDF
走向“生活美学”的新电视本体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悦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0,共6页
在所谓"后电视"时代,当今的"电视本体论"正在得以更新,它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电视是如何存在的。对于电视的本体规定,已从原初的"技术规定"开始、经过了"文化规定"转向最新的"生活规定"... 在所谓"后电视"时代,当今的"电视本体论"正在得以更新,它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电视是如何存在的。对于电视的本体规定,已从原初的"技术规定"开始、经过了"文化规定"转向最新的"生活规定",本文就试图从"生活美学"的角度来重新定位电视本体论。电视以生活作为其本体,最核心理由就在于电视已经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电视成为了当今大众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尽管这种趋势在自媒体的"微时代"迎接了新的挑战。从技术本体出发,电视是作为"移动影像"而存在的,但这只是技术基础,回归生活本体观之,"电视世界"则更是趋向"生活美学"而存在的:电视通过接受观众的"不在现场",来保存世界的"在场";观众身处"电视世界"当中,却通过电视来存留这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本体论 生活美学 移动影像 电视“模板” 电视世界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建平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5,共10页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美学发展,出现了文革后美学的复苏、美学热及美学的大发展、文化研究的兴起和美学低潮,以及从世纪之交开始的美学的复兴这样几个阶段。文革后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是美学复苏和意识形态领域里思想解放的先...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美学发展,出现了文革后美学的复苏、美学热及美学的大发展、文化研究的兴起和美学低潮,以及从世纪之交开始的美学的复兴这样几个阶段。文革后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是美学复苏和意识形态领域里思想解放的先声。由此出现的美学热,以及相应的研究热和翻译热,对中国学术话语的转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研究的兴起,冲击了美学,出现了美学的低潮,这是美学话语转换的重要契机。从世纪之交开始的美学复兴,以与国际学术界直接同步对话为特点,中国美学从此直接加入到世界美学的创造和发展之中,从而成为国际美学大家庭真正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思维 美学热 美学的复兴 中国美学
下载PDF
实践美学的价值及其发展——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朱志荣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志荣 刘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共5页
刘阳(以下简称刘):朱老师,您好!很高兴和您围绕实践美学这个话题作一次愉快的思想对话。据我所知,您是我国当代著名关学家蒋孔阳先生的高足,但上世纪90年代您追随蒋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方向并非实践美学,那么,您是如何关... 刘阳(以下简称刘):朱老师,您好!很高兴和您围绕实践美学这个话题作一次愉快的思想对话。据我所知,您是我国当代著名关学家蒋孔阳先生的高足,但上世纪90年代您追随蒋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方向并非实践美学,那么,您是如何关注起实践美学来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朱志荣 中文系 价值 博士学位 90年代
下载PDF
美学的世界与世界的美学:走出“冲击与反应”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建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7,共3页
现代中国美学史总是被“中西古今”这一大问题所困扰.如果说,这一问题在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之中也存在的话,那么,在美学中,它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一个现代学科,美学是从西方引进的.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世界 反应 人文社会科学 现代学科
下载PDF
美学:传统与未来——第八届全国美学大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琳 《中国文艺评论》 2015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三十五年前,在以'形象思维'讨论为开端的美学热潮中,朱光潜等美学前辈为组织全国美学工作者系统地展开美学研究、教学和普及工作,发起成立了中华美学学会。此后,中华美学学会定期组织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议,为美学学术交流搭建平... 三十五年前,在以'形象思维'讨论为开端的美学热潮中,朱光潜等美学前辈为组织全国美学工作者系统地展开美学研究、教学和普及工作,发起成立了中华美学学会。此后,中华美学学会定期组织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议,为美学学术交流搭建平台,为美学学科建设提供支持。尤其是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学大会,其探讨的问题、提出的观点往往在此后很长时间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或热点,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大学 转化性 休闲文化 艺术化 高等师范院校 美学基本理论 美学界
下载PDF
从自调节审美论到别现代主义美学--我的学术跋涉之路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建疆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2期5-15,共11页
自1987年作为硕士生首次发表学术论文,又于1990年发表硕士学位论文《自我调节与审美经验》,提出自调节审美论,引起学术界讨论,筚路蓝缕,不断攀缘,已过30年历程。1993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自调节审美学》。在自调节审美理论的建... 自1987年作为硕士生首次发表学术论文,又于1990年发表硕士学位论文《自我调节与审美经验》,提出自调节审美论,引起学术界讨论,筚路蓝缕,不断攀缘,已过30年历程。1993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自调节审美学》。在自调节审美理论的建构中,我发现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认识论美学和价值论美学的以自我调节审美为特征的修养论美学,既植根于人生哲学和修养实践,又连接着形象感知和深层心理体验,具有十足的中国性。2003年出版了《修养境界审美——儒道释修养美学解读》一书,将自调节审美学与修养美学在理论上贯通,又将儒道释美学思想做了历史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美学 学术论文 审美论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古代美学 自我调节 30年历程 价值论美学
下载PDF
微时代中的“生活美学”与“审美虚薄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悦笛 《教育传媒研究》 2018年第6期40-43,共4页
一、微时代的美学是小的美学、快的美学和即时性的美学问:三四十年前人们不曾想过拥有"数字生活",而如今"微时代"的印记已经烙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您所理解的"微时代"是什么?大众传媒在"微时代"当中有哪些特点?刘悦笛:我认... 一、微时代的美学是小的美学、快的美学和即时性的美学问:三四十年前人们不曾想过拥有"数字生活",而如今"微时代"的印记已经烙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您所理解的"微时代"是什么?大众传媒在"微时代"当中有哪些特点?刘悦笛:我认为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就是微时代,这个时代非常有意思,它和新世纪以来全球文化的一个变化是有关的。这个变化是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中国人 微时代 艺术家
下载PDF
论继承传统建构中国美学体系——2011年12月1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志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2期12-17,共6页
经过几代人特别是近30年的努力,中国学者在美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建立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工作,现在已经摆在了美学界的面前。借鉴西方、重视中国经典、重视历代的审美意识实践,重视运用多学科的... 经过几代人特别是近30年的努力,中国学者在美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建立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工作,现在已经摆在了美学界的面前。借鉴西方、重视中国经典、重视历代的审美意识实践,重视运用多学科的视角与融会贯通,以及关注当代审美实际和审美需求,是中国美学体系研究的方法论特点。中国美学的研究应该以审美意象为中心,是一种意象创构的本体论美学,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体系 中国传统 华东师范大学 讲演 继承 审美意识 本体论美学 美学研究
下载PDF
新世纪康德美学研究的新进展——评胡友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
16
作者 曾繁仁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胡友峰博士的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是一部颇富新意的论著,反映了我国新世纪康德美学研究的新进展。康德美学研究在我国新时期一直是显学,其原因无疑是由于康德美学自身所特有的丰富性与魅力正好在很人程度上回答了我国美... 胡友峰博士的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是一部颇富新意的论著,反映了我国新世纪康德美学研究的新进展。康德美学研究在我国新时期一直是显学,其原因无疑是由于康德美学自身所特有的丰富性与魅力正好在很人程度上回答了我国美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所存在的许多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康德 自由 自然
下载PDF
从习总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看中国美学学科建设
17
作者 皮朝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就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文艺的地位、作用,文艺的正确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座谈。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第一,顶...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就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文艺的地位、作用,文艺的正确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座谈。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第一,顶层设计:规划文艺工作的战略地位。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工作 战略地位 中国梦 文艺方针 美学学科 顶层设计 文艺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 经济科技发展 美学
下载PDF
美与万象——我的美学求索
18
作者 张法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5期5-11,共7页
1997年,曾应《美与时代》的约稿,我写过一篇谈自己学术经历的短文,发表在当年第7期上,用的标题为《美学使我到处流浪》。这一标题体现了我做美学的实际状况,还内蕴着对美学本身的困惑。记得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当有人问“你学... 1997年,曾应《美与时代》的约稿,我写过一篇谈自己学术经历的短文,发表在当年第7期上,用的标题为《美学使我到处流浪》。这一标题体现了我做美学的实际状况,还内蕴着对美学本身的困惑。记得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当有人问“你学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万象 学术经历 北京大学 研究生 标题
下载PDF
生命意义是审美的根本存在方式——论生命美学的本体基础
19
作者 张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6期5-10,共6页
我们生活在生命的世界中,即现象学所认为的与科学研究直接关联的客观世界不同的经验世界。人的生命不仅具有自在的规定性,而且还具有自为的规定性,即人有双重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生存是... 我们生活在生命的世界中,即现象学所认为的与科学研究直接关联的客观世界不同的经验世界。人的生命不仅具有自在的规定性,而且还具有自为的规定性,即人有双重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生存是一次性的,生存的终结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后者意味着生命超越自身的存在获得了意义的生成。追求生命的意义,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另一方面显示出人对自身的否定和向理想飞升的可能性,这个世界就是审美的世界。如果人的生命缺少这种审美的世界,人的生命就会陷入一种生活无意义的境遇之中。缺乏生活的意义的世界是人的生命所不能承受的世界。所以,生命的实质在于生命的意义,这里讲的生命的意义是指人的生命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生命所有的意义都将化作虚无。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是在时间中完成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意义是在历史中获得的,这就是人的生命意义的历史内蕴;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需要"前见"作为前提;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不能离开语境;生命意义的获得不能靠分析而是要依靠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种生命 类生命 生命意义
下载PDF
因相遇而美:一名美学学人的感激之情
20
作者 彭修银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2期5-7,共3页
收到《美与时代》“美学学人”栏目的约稿函,不由想起十五年前,该刊登了一篇介绍我的文章:《一位青年美学家的美学追寻——记青年美学家彭修银教授》。它虽只简短介绍我的生平及治学经历,但对我后来的学术生命来说,却是一种精神的... 收到《美与时代》“美学学人”栏目的约稿函,不由想起十五年前,该刊登了一篇介绍我的文章:《一位青年美学家的美学追寻——记青年美学家彭修银教授》。它虽只简短介绍我的生平及治学经历,但对我后来的学术生命来说,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召唤。“美学学人”栏目主要是刊发一些美学名家、美学大家的生平、治学经历和学术观点。我不是美学名家,更不是美学大家,仅作为一名美学学人,谨向在学术道路上给予我扶掖和帮助的良师益友表示感激之情。因与他们的相遇才找到了我美学研究的端绪;因与他们的相遇才让我不知不觉驶向美学的海洋、艺术的港湾、审美的岛屿;因与他们的相遇才使我乐此不疲地探索美学的精髓、艺术的神奇、审美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家 感激 治学经历 学术生命 学术观点 良师益友 学术道路 美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