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饰类文物包装制作研究――以中国丝绸博物馆藏品为例
1
作者 杨汝林 杨海亮 张国伟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6-55,共10页
服饰类文物是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自身特性,在保存和包装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类文物极易遭受腐蚀、虫蛀、破裂、霉变等威胁,因此,科学合理的库房存储、包装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丝绸博物馆现有藏品6万余件,其中... 服饰类文物是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自身特性,在保存和包装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类文物极易遭受腐蚀、虫蛀、破裂、霉变等威胁,因此,科学合理的库房存储、包装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丝绸博物馆现有藏品6万余件,其中有中国传统平面裁剪的服饰,也有大量西方立体裁剪的各式文物。由于这些纺织品文物的形制、材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这些文物的包装不可能千篇一律,存储方式也各异。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服饰类文物进行包装制作研究,使之既能够保证文物的外观,又可避免文物不受外部环境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文物 文物包装 ODDY 保存 包装设计
下载PDF
找准定位,锚定目标,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基于义乌和中国丝绸博物馆两个浙江的典型案例的分析
2
作者 陈远 《中国经贸》 2023年第26期217-219,共3页
国际市场,物流枢纽,建设“一带一路”开放大平台和物流大通道,推动市场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动,打造“世界货地”。一直以来,义乌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拥有超7.5万家商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市场链... 国际市场,物流枢纽,建设“一带一路”开放大平台和物流大通道,推动市场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动,打造“世界货地”。一直以来,义乌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拥有超7.5万家商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市场链接的中外商户经营着超210多万种商品,采购商来自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各类外资主体8000多家。2023年11月,在第13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上,义乌小商品城位列功勋市场榜第一、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乌小商品城 百强榜 一带一路 物流枢纽 加快推进 找准定位 典型案例
下载PDF
马上锦彩——从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看丝质马面帘在北朝时期的流行
3
作者 徐铮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9-38,共10页
“甲骑具装”是北朝时期在骑兵中流行的一种装备,其中人铠称为“甲骑”,马铠称为“具装”,马面帘就属于具装的一部分,用于保护战马的面部,为了避免铁甲损伤战马肌肤,甲片下还会配置较厚的纺织品衬垫。此后,随着这种装备的流行,甲骑具装... “甲骑具装”是北朝时期在骑兵中流行的一种装备,其中人铠称为“甲骑”,马铠称为“具装”,马面帘就属于具装的一部分,用于保护战马的面部,为了避免铁甲损伤战马肌肤,甲片下还会配置较厚的纺织品衬垫。此后,随着这种装备的流行,甲骑具装发展出了仪卫功用,并出现了纯丝制品形式的马面帘。中国丝绸博物馆就收藏有这样一件北朝时期的对象对狮牵驼人物纹锦缘马面帘,通过对其织造工艺和图案风格的分析,可以看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外来设计因素对中原传统经锦织物图案发展的影响。同时,文中也结合相关实物、文献和图像资料,探讨丝质马面帘的形制及其在北朝时期的流行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面帘 丝质 甲骑具装 中西文化交流 北朝
下载PDF
手艺传习活动在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丝绸博物馆“女红传习馆”项目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楼航燕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99,共5页
2016年改扩建后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强化专业特点,打破常规进行创新,创建社教品牌"女红传习馆"成为亮点。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层面进行开发和设计,课程项目从专业馆的专业知识领域出发,拥有"织染... 2016年改扩建后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强化专业特点,打破常规进行创新,创建社教品牌"女红传习馆"成为亮点。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层面进行开发和设计,课程项目从专业馆的专业知识领域出发,拥有"织染印绣编"等多个系列的工艺课程。场馆师资除了自身拥有专业技能的员工,同时还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不同领域师资和机构开设专业课程。两年多的运营,女红传习馆逐渐取得各界人士好评,未来将开发更多课程,吸引更广泛人群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女红传习馆 课程开发 传统工艺振兴 中国丝绸博物馆
下载PDF
小纽扣 大天地――记中国丝绸博物馆“纽扣的世界”展中的纽扣
5
作者 徐铮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5-48,共4页
纽扣虽只是服装上一个寻常物件,但有其自成一体的美学体系。2018年12月,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纽约纽约一一纽扣的世界”的展览,共展出近代以来各式纽扣105件/组。本文从材质、工艺、型制、图案等几个方面对这批展品展开研究,... 纽扣虽只是服装上一个寻常物件,但有其自成一体的美学体系。2018年12月,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纽约纽约一一纽扣的世界”的展览,共展出近代以来各式纽扣105件/组。本文从材质、工艺、型制、图案等几个方面对这批展品展开研究,并深入挖掘了其背后隐藏的博大精深的纽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丝绸博物馆 近代以来 纽扣 型制 材质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的展览标题英译——以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娅鹃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6,共6页
随着国际传播的需求和英语在中国的普及,为展览拟定英文标题,已逐渐成为国内博物馆的惯例。通过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目的论”和国内学者提出的变译理论等,可分别从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寻求原文的可译度出发,为展览标题的翻译,尤其是独... 随着国际传播的需求和英语在中国的普及,为展览拟定英文标题,已逐渐成为国内博物馆的惯例。通过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目的论”和国内学者提出的变译理论等,可分别从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寻求原文的可译度出发,为展览标题的翻译,尤其是独有词、熟语、自组词、抽象词的翻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标题 目的论 汉英翻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以文化为依托,以旅游为载体,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中国丝绸博物馆探索博物馆商场发展新思路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毅 《中国博物馆》 2007年第2期70-76,共7页
2006年11月2日,《杭州日报》公布一项社会调查,由杭州、上海等55家旅行社参加的“博物馆参观意见”调查显示,中国丝绸博物馆以51%的得票率,成为杭州“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能够获此殊荣,与丝博馆“丝博丝绸商场”的成功运作... 2006年11月2日,《杭州日报》公布一项社会调查,由杭州、上海等55家旅行社参加的“博物馆参观意见”调查显示,中国丝绸博物馆以51%的得票率,成为杭州“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能够获此殊荣,与丝博馆“丝博丝绸商场”的成功运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丝绸 博物馆 文化产业 商场 《杭州日报》 载体 旅游 社会调查
下载PDF
全链条保护:中国丝绸博物馆应对全球挑战的工作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丰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9-26,共8页
中国丝绸博物馆为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依托单位。经过近30年实践,形成了纺织品文物“全链条保护”的工作模式。总体包括:考古现场实施抢救性保护,实验室分析测试,视需修复纺织服饰,提供预... 中国丝绸博物馆为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依托单位。经过近30年实践,形成了纺织品文物“全链条保护”的工作模式。总体包括:考古现场实施抢救性保护,实验室分析测试,视需修复纺织服饰,提供预防性保护设施,藏品信息数字化或进行复制,还原和传承传统工艺并用于当下。博物馆内设置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集陈列展示与保护修复于一体。修复项目在此同样形成了全链条保护环:藏品调查、方案编制、分析检测、修复实施,并选择部分深入研究或复制,最后策划展览,同时参与传统服装推广。本文将以四个案例来说明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推动“全链条保护”模式过程中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文物 全链条保护 案例
下载PDF
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楼航燕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期203-205,共3页
博物馆是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志愿者的出现,不仅弥补了博物馆人力资源的不足,而且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博物馆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亲切、紧密、和谐。随着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志愿者管理成... 博物馆是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志愿者的出现,不仅弥补了博物馆人力资源的不足,而且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博物馆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亲切、紧密、和谐。随着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志愿者管理成为摆在博物馆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从国内外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情况说起,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常态管理、激励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志愿者 管理 实践
下载PDF
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发现·FASHION——2011年度时尚回顾展”
10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69,共1页
近日,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了“发现·FASHTON——2011年度时尚回顾展”,本次展览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清华大学教授李当岐,... 近日,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了“发现·FASHTON——2011年度时尚回顾展”,本次展览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清华大学教授李当岐,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等为展览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 博物馆 丝绸 时尚 产品开发 清华大学 浙江省 展览
下载PDF
中国丝绸博物馆·古老丝绸与现代时尚
11
作者 陈百超 《服装设计师》 2013年第8期60-61,共2页
在人们的记忆中,博物馆与时尚是两个不同的区间,一个积淀历史、传承文化,一个创新求异,快速变化。然而,在时间的变迁中,今天的时尚就是明天的历史,物作为历史的载体被收藏在博物馆中,这样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就被连接到了一起。
关键词 现代时尚 博物馆 丝绸 中国 历史
下载PDF
在实践探索中提高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务水平——中国丝绸博物馆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吕继熔 《科教导刊》 2011年第9期1-2,共2页
专业博物馆是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在积极参与《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尤其在对重点人群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建设中,思路开阔,开展的科普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取得良好效果。本文认真回顾总结实践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提... 专业博物馆是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在积极参与《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尤其在对重点人群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建设中,思路开阔,开展的科普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取得良好效果。本文认真回顾总结实践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克服困难与问题的办法,并运用先进的科学素质教育理论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提高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教育基地 实践活动 新举措
下载PDF
改制与重饰:从中国丝绸博物馆藏龙纹大衣管窥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中国服饰的西方跨文化设计
13
作者 马玉儒 杨文妍 +1 位作者 周洪雷 卞向阳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86,共7页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由晚清龙袍裁改设计的西式女用大衣,从流通途径、设计主体和设计规制等方面考察西方裁改再造中国传统服饰的跨文化设计现象。研究表明,改制与重饰是特定历史时期西方吸纳中国服饰艺术的重要形式,...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由晚清龙袍裁改设计的西式女用大衣,从流通途径、设计主体和设计规制等方面考察西方裁改再造中国传统服饰的跨文化设计现象。研究表明,改制与重饰是特定历史时期西方吸纳中国服饰艺术的重要形式,它得益于19世纪末西方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大量中国服饰,并在中西服饰巨大文化差异和物尽其用的思想理念下由西方个人收藏家、贸易文化商店和时装设计师三类群体根据时尚背景和突出装饰性的设计范式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 龙袍 清代服饰 跨文化 西方时装
原文传递
面向观众生成内容的博物馆策展实践——以“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为例
14
作者 季晓芬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观众生成内容是博物馆2.0时代的产物与要素,是构建“参与式博物馆”的重要体现。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在策展全流程实践中尝试将观众生成内容理念融入其中。这一创新性的策展实践立足我国博物馆的现实困境... 观众生成内容是博物馆2.0时代的产物与要素,是构建“参与式博物馆”的重要体现。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在策展全流程实践中尝试将观众生成内容理念融入其中。这一创新性的策展实践立足我国博物馆的现实困境,从参观者的角色转变出发,厘清观众生成内容与参与式博物馆的契合性、本质特征与作用机理等理论研究基础,提出博物馆可将观众生成内容的筛选、转化、激励与再创造逐步融入到策展的全流程中。面向观众生成内容的博物馆策展理论与实践应涵盖需求识别、组织结构调整、内容转化、提升展览可见性与媒体协同等内容。旨在为我国博物馆策展实践提供可资参考的模式与创新路径,丰富关于面向观众生成内容的策展理论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众生成内容 博物馆2.0时代 观众体验 创新实践 策展实践 “文明大观: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展
下载PDF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技术特征与设计风格研究
15
作者 李依婷 苏淼 +1 位作者 鲁佳亮 陈百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1,共9页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处于贸易对象转变的初始阶段,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丝绸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以历史文献、外销丝绸样本的实物及图像为研究基础,从技术角度对该时期外销丝绸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处于贸易对象转变的初始阶段,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丝绸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以历史文献、外销丝绸样本的实物及图像为研究基础,从技术角度对该时期外销丝绸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为外销丝绸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技术支撑,设计人员从原料、丝线加工、组织结构、织造经密、投梭、后处理等生产工艺入手,推动外销丝绸产品技术与资销需求相适应,并在中西方审美文化的交流碰撞下,从纹样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多方面实现民族风格与外来风格的平衡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销丝绸 工艺技术 纹样设计 市场需求 中西方文化
下载PDF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外销绸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琴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6-102,133-134,共9页
外销绸专指18—19世纪前后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的、用中国织绣技术生产的、专为外销而设计图案款识的丝绸织绣品。与其他种类的中国丝绸不同,外销绸的收藏与研究大多在国外。中国丝绸博物馆经多年努力,有了一定的藏品积... 外销绸专指18—19世纪前后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的、用中国织绣技术生产的、专为外销而设计图案款识的丝绸织绣品。与其他种类的中国丝绸不同,外销绸的收藏与研究大多在国外。中国丝绸博物馆经多年努力,有了一定的藏品积累,种类包括外销绢画、外销织物、手绘外销绸、外销服饰、外销家纺等,其中不乏精品。它们既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散发出浓郁的西洋异国情调,是当时中西海外贸易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和对话,具有很高的艺术、学术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绸 织绣技术 中国丝绸博物馆 中西文化交流 清代收藏
原文传递
参与时代:中国博物馆传播模式创新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楼航燕 徐姗禾 《未来传播》 CSSCI 2023年第3期41-48,共8页
随着“参与时代”的到来,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参与式博物馆”和“参与性体验项目”逐渐成为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创新的传播模式。文章在总结了目前国内博物馆现存症结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国内参与式博物馆与项目实践为例,... 随着“参与时代”的到来,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参与式博物馆”和“参与性体验项目”逐渐成为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创新的传播模式。文章在总结了目前国内博物馆现存症结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国内参与式博物馆与项目实践为例,采用了用户生成内容的分析框架。文章以提升博物馆的参与性和传播模式的不断改进为目的,从组织重构、工作模式(过程与创新导向)、空间规划和项目规划四个维度,提出了一种结构、制度、空间与项目相辅相成的传播创新路径,以期为致力于提升传播品质的博物馆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博物馆 传播模式 创新路径
下载PDF
融合与再创造:国际传播中艺术博物馆的新实践
18
作者 季晓芬 庞琛 张成名 《未来传播》 CSSCI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全球化和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艺术博物馆国际传播的关注点从传播主客体,部分地转向了对传播载体的适应性融合与创新。文章从艺术博物馆海外策展的实际困境出发,基于转文化传播理论视角,探索以受众接受度为导向的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模式,... 全球化和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艺术博物馆国际传播的关注点从传播主客体,部分地转向了对传播载体的适应性融合与创新。文章从艺术博物馆海外策展的实际困境出发,基于转文化传播理论视角,探索以受众接受度为导向的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模式,以及涵盖了传播内容共创、叙事元素交融、传播媒介联动与可持续的创新实践,试图为我国艺术博物馆海外策展及其他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一条可资参考的改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转文化传播 融合与再造 艺术博物馆
下载PDF
丝绸文化记忆的再现——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展览与实践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敏敏 《国际博物馆》 2011年第1期46-52,共7页
丝绸,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五千年来,它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密不可分,已成为中国文明的一大重要特质。在古代,丝绸礼仪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生产和贸易关系到国计民生,丝绸科技是古代创造发明中独特的一部分,... 丝绸,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五千年来,它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密不可分,已成为中国文明的一大重要特质。在古代,丝绸礼仪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生产和贸易关系到国计民生,丝绸科技是古代创造发明中独特的一部分,丝绸艺术对古代美术与当代时尚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文化 丝织品 中国丝绸博物馆 记忆
原文传递
国际博协博物馆职业道德修订过程中的中国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伊岚 赵丰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8,共7页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简称《道德准则》)是国际博协的基石性文件,指明了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方式。2019年国际博协京都大会上作出了修订《道德准则》(2004年版)的决议,并于2020年1月起调整了国际博协道德常...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简称《道德准则》)是国际博协的基石性文件,指明了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方式。2019年国际博协京都大会上作出了修订《道德准则》(2004年版)的决议,并于2020年1月起调整了国际博协道德常务委员会(ETHCOM)组成,开始了修订过程。笔者从参与2020-2022年间修订《道德准则》的亲身经历出发,回顾了主要过程和成果,包括制定修订步骤、在亚太地区征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专家的修订建议、分析国际博协成员的咨询过程与结果,以及在布拉格大会上发言等。本文阐释了修订的思考与打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准则 国际博物馆协会道德常务委员会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