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文喜教授访谈
1
作者 张文喜 孙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6,共4页
张文喜(以下简称张):首先感谢《社会科学家》给我安排这次交流的机会,感谢访问者孙亮博士。你对我的评价过奖了。其实,我跟你一样,还不算媒体眼中的知名学者,更算不上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家。在使用头衔如此廉价的年代,我仍然这么... 张文喜(以下简称张):首先感谢《社会科学家》给我安排这次交流的机会,感谢访问者孙亮博士。你对我的评价过奖了。其实,我跟你一样,还不算媒体眼中的知名学者,更算不上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家。在使用头衔如此廉价的年代,我仍然这么说。但若我要很正经地与你讨论学术评价问题,这实在并非合宜也不合常理。简而言之,我是自己眼中的哲学爱好者。人们如今认为,做不了哲学家眼中的哲学家,那就凑合着做个企业家眼中的哲学家也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哲学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唯物主义 张文 《社会科学家》 学院 政治
下载PDF
讲学论道传承文化,渔樵耕读播撒乡情——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陕西豳风书院院长肖群忠先生
2
作者 杜华伟 肖群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古代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主要传承基地,通过教育引导、环境浸润、榜样感染以及制度约束,将道德教育寓于日常人伦生活之中,在生徒的人格养成方面发生了重要影响。在新时代,通过传播与弘扬书院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良好氛... 古代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主要传承基地,通过教育引导、环境浸润、榜样感染以及制度约束,将道德教育寓于日常人伦生活之中,在生徒的人格养成方面发生了重要影响。在新时代,通过传播与弘扬书院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举措。建立在“后稷生地、公刘故里”彬州的豳风书院,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历史研究传承中心,也是彬州文学艺术培育中心,更是农耕文化观摩地以及传统文化教育体验中心。书院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坚持公益普及原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讲座、农耕教育、陶艺体验、儿童游学、志愿活动,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成人礼、开笔礼等传统礼节礼仪教育,使文化以生动活泼的样态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从而激发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以特有的方式参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升了全社会道德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书院 传统文化 讲学论道 耕读文化 儒家伦理 社会实践
下载PDF
以宗教视角关注全球--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何光沪教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烜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49,共4页
何光沪教授,1950年出生,贵阳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光沪教授在宗教哲学和基督宗教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多元化的上帝观》、《有心无题》、《何光... 何光沪教授,1950年出生,贵阳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光沪教授在宗教哲学和基督宗教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多元化的上帝观》、《有心无题》、《何光沪自选集》、《神圣的根》、《天人之际》、《月映万川——宗教、社会与人生》、《百川归海——走向全球宗教哲学》等;译有《宗教哲学》、《20世纪宗教思想》、《现代基督教思想》、《全球伦理》、《系统神学》、《基督教神学原理》等;编有《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蒂里希选集》、《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信仰二十讲》、"宗教与世界丛书"、"宗教学译丛"等。近日,本刊约请何光沪教授弟子李烜对他进行了专访。文中,何光沪教授简称"何",李烜简称"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宗教哲学》 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神学 博士生导师 基督宗教
原文传递
自然辩证法在新中国——兼谈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学科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顺基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7-46,共10页
100多年前,马、恩创立的自然辩证法,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迅速发展,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学习、研究与运用,已经生根、发芽和壮大,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多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自然辩证法园地更是百花齐放,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 100多年前,马、恩创立的自然辩证法,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迅速发展,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学习、研究与运用,已经生根、发芽和壮大,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多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自然辩证法园地更是百花齐放,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目前它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为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科技 学科建设 中国
下载PDF
新时代哲学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育实践为例
5
作者 臧峰宇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50-57,121,共9页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基博识为思路,以学科交融为方法,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一流学科建设中践行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多措并举提高哲学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哲学教育内涵式发展,人大哲学...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基博识为思路,以学科交融为方法,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一流学科建设中践行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多措并举提高哲学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哲学教育内涵式发展,人大哲学院遵循哲学教育规律,使哲学教育以塑造灵魂和塑造精神生命的方式塑造人的社会存在,聚焦哲学教育发展动力,回归哲学教育的本质,丰盈哲学教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推动哲学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民族情怀的哲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强基博识 问题意识 哲学教育
下载PDF
“以人为本”和“文化育人”——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春宁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7-94,共8页
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教学和科研活动之外,更为丰富和多维度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的主体——学生、教师、员工——在其所处的校园环境中的价值需求和行为模式构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近十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在&q... 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教学和科研活动之外,更为丰富和多维度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的主体——学生、教师、员工——在其所处的校园环境中的价值需求和行为模式构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近十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在"大师、大楼、大气"六字办学方针指导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颇具特色。一方面,校园基础建设和环境改造为校园文化提供发生和运转的合适空间、环境和服务;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了主题鲜明、层次多样、基础牢固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人为本"既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重要的建设思路,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文化育人"模式与"以人为本"理念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三螺旋 以人为本 文化育人
下载PDF
一种新的知识论方法——谢尔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路卫华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2期180-183,共4页
2016年10月1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第70期“科学·社会·人文”论坛特别邀请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吉拉·谢尔(Gila Sher)教授作了题为《基础整体论: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知识论 综述 加州大学 整体论 分校 教授
下载PDF
对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几点认识——访中国人民大学宋希仁教授
8
作者 宋希仁 李毅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年第5期5-15,共11页
访谈人: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此次访谈。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一定道德体系的价值标准之集中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历经几千年发展,其规范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认... 访谈人: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此次访谈。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一定道德体系的价值标准之集中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历经几千年发展,其规范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和整理、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规范。因此有必要首先研究一下它的历史演变。那么您认为应对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历史演化进行怎样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道德规范 道德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统道德 优秀传统道德 历史演化 规范体系 历史演变
下载PDF
高校培养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新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与单招班为中心
9
作者 张雪松 《佛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2006年秋季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受中共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委托,连续17年每年举办为期四个月的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结业学员近千人;2012年秋季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受中共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委托,隔年招录为期3年的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 2006年秋季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受中共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委托,连续17年每年举办为期四个月的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结业学员近千人;2012年秋季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受中共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委托,隔年招录为期3年的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单招班,目前已招收6届,培养学员一百余人。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和单招班,探索了由统战、宗教等党政有关部门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中青年爱国宗教界人士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界人才培养 高校宗教学教学 佛教教育的正规化
下载PDF
从“照着讲” “接着讲”到“自己讲” “讲自己”——访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张立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宵宵(采访) 张立文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3期123-134,共12页
一韩宵宵(以下简称“韩”):您作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和哲学家,思想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首先想请您谈一谈您的治学经历或者受教育经历、成长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有没有哪些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有趣的事儿,能对青年学者有更多的启发性?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接着讲” 张立文 教育经历 哲学史家 治学经历 成长经历 青年学者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研究启示——以中国人民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英才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楠楠 《学理论》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规律必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其中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是检验理论规律、实践规律、育人规律的关键,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武器。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青马... 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规律必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其中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是检验理论规律、实践规律、育人规律的关键,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武器。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青马英才项目从培养理念、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效果四个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例,对如何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下创造性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
下载PDF
中国人民大学2008第二届“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符合条件者可申请硕士学位)
12
《消费导刊》 2008年第20期257-258,共2页
"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加快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支持在高等院校设立文化创意相关专业,重点培养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和经纪人才。当前,根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 "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加快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支持在高等院校设立文化创意相关专业,重点培养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和经纪人才。当前,根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 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生课程班 申请硕士学位 产业经营管理 美学 产业发展 研究方向 哲学 产业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之审视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大椿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问题纷繁复杂,理论上尚不成熟,实践中问题较多。事实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以多种形相存在,如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对评价的评价"等等,其评价规范之间存在着学术标准与非学术标准等多种冲突。... 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问题纷繁复杂,理论上尚不成熟,实践中问题较多。事实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以多种形相存在,如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对评价的评价"等等,其评价规范之间存在着学术标准与非学术标准等多种冲突。在评价实践过程中,也大量存在评价主体问题与评价程序问题等诸多矛盾。因此,迫切需要深入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建立与完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评价规范 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革故鼎新:中国哲学转型期脉络
14
作者 宋志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广泛传入,使中国哲学发生了显著变化,涌起三次浪潮。第一次叫作“西情东渐”,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叫作“西技东渐”,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第三次才叫作“西学东渐”,发生在戊戌变法前后。西方哲学在此过程...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广泛传入,使中国哲学发生了显著变化,涌起三次浪潮。第一次叫作“西情东渐”,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叫作“西技东渐”,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第三次才叫作“西学东渐”,发生在戊戌变法前后。西方哲学在此过程中传入中国,中国近代哲学没有照着西方哲学讲,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作了创造性的诠释,促使中国哲学发生第二次变革。中国现代哲学发生第三次变革,实现由自发哲学转向自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学东渐 学科自觉 资源扩大
下载PDF
论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并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伪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共7页
人的文化本体是人的根本,是人得以立足的基础。同样,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是中国人得以立足的根本。然而,当今中华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遮蔽了,"关于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论的确立"就理应成为中... 人的文化本体是人的根本,是人得以立足的基础。同样,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是中国人得以立足的根本。然而,当今中华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遮蔽了,"关于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论的确立"就理应成为中国哲学界文化研究的迫切课题。走出困境,就必须使中华文化本体回归并建构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华,对全人类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进步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化本体 中华文化本体 人与文化的缺位与归位 人的存在与发展
下载PDF
石峻先生《略论中国人性学说之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世陵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5,共7页
《略论中国人性学说之演变》是石峻先生60多年前发表的一篇长文,它体现了先生对从先秦孔老到宋明儒学绵亘两千余年的中国人性论发展史的思考。
关键词 人性学说 中国 先生 演变 宋明儒学 发展史 人性论 先秦
下载PDF
开放:当代中国人的胸怀与气派
17
作者 肖群忠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4,共3页
2015年11月初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开放发展,全会... 2015年11月初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开放发展,全会强调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治理 互利共赢 文化走向 行为方式 洋节 泱泱中华 社会环境 道德素质 文化交流 价值认同
下载PDF
西人眼中的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十八世纪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研究》
18
作者 肖群忠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6-128,共3页
中国在近现代的历史上,一直在探讨走向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道路。首先是学西方的船坚炮利,再试图学其制度文明,然后引进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观念。但这一切似乎还未能遂其所愿,因此,先贤们又把眼光盯到了国民性改造上。实际上,不仅中国人自己... 中国在近现代的历史上,一直在探讨走向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道路。首先是学西方的船坚炮利,再试图学其制度文明,然后引进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观念。但这一切似乎还未能遂其所愿,因此,先贤们又把眼光盯到了国民性改造上。实际上,不仅中国人自己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此前,当西方人发现东方后,也在不断地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国民性,形成了很多成果。《十八世纪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研究》是陈丛兰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修改完善而形成的。本书将十九世纪前西方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论述分为三个阶段:思想发轫时期的旅行家时代,思想演进时期的传教士时代和思想深化时期的思想家时代,梳理了西方思想家关于"国民性"的内涵,回溯了十三至十九世纪间的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的研究成果,以伦理学的视角,重点阐述分析了启蒙思想家关于中国国民性的价值取向、理想人格与群体人格特征等内容,拓展了伦理学研究视角和领域,在经史合一、伦理文化分析等研究方法上也有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性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21世纪将是回归《道德经》的时代——中国人眼中的《道德经》
19
作者 葛荣晋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6期83-88,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世界风云的突变,中国人逐步认识到:在复兴儒学的同时,从儒道互补的深层文化结构中,进一步揭示道学文化的意蕴及其现代意义,是中国人的最佳选择。道学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文化根基,也是世界各种异质文明相互交融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世界风云的突变,中国人逐步认识到:在复兴儒学的同时,从儒道互补的深层文化结构中,进一步揭示道学文化的意蕴及其现代意义,是中国人的最佳选择。道学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文化根基,也是世界各种异质文明相互交融的凝聚点。道学文化具有最高的超越性和最大的包容性。步入21世纪后,中国人面对着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必须善于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找政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学文化 文化根基 道德经
下载PDF
不到潇湘岂有诗——《中国人的成功学》之评析
20
作者 苏越 《贺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0-63,共4页
《中国人的成功学》一书独具特色,犹如一个人的鲜明个性,给人一见难忘的印象。该书既是调侃又严肃的,既是时序的又有穿越的,既是文学的又是理论的,既有成功的正面范例又有失败的反面案例。将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关键词 《中国人的成功学》 特色 学术性 应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