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年来中国宪法学的发展与宪法学者的使命——纪念中国宪法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大元 《中国宪法年刊》 2016年第1期3-6,共4页
各位学界老前辈,各位嘉宾,各位理事:大家上午好.今(2015)年是中国宪法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30年后,宪法学研究会年会重回贵阳举行,具有特别意义,让人感慨万分。如果说1982年《宪法》的颁布是宪法学繁荣的起点,那么1985年宪法学研究会的... 各位学界老前辈,各位嘉宾,各位理事:大家上午好.今(2015)年是中国宪法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30年后,宪法学研究会年会重回贵阳举行,具有特别意义,让人感慨万分。如果说1982年《宪法》的颁布是宪法学繁荣的起点,那么1985年宪法学研究会的成立,则是宪法学共同体形成的标志,也是宪法学走向专业化的起点。198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在贵阳召开成立大会,产生了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第一届干事会。正是王叔文、肖蔚云、许崇德、吴家麟、廉希圣、张光博等教授30年前创立研究会,才从此使中国的宪法学人拥有了心灵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起点 研究会 嘉宾 中国 理事 贵阳 宪法 干事会
原文传递
继续解放思想,加强宪法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浦增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5-65,共1页
继续解放思想,加强宪法学研究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浦增元我国宪法学的研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了不小的成绩,但从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形势来扑看,... 继续解放思想,加强宪法学研究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浦增元我国宪法学的研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了不小的成绩,但从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形势来扑看,还很难适应,同法学的某些分支学科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 解放思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宪法监督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宪法诉讼 保证宪法实施 宪法修改
下载PDF
司法体制改革的宪法学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莫纪宏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6-144,共9页
本文从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首先分析了支撑目前司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和操作性文件中对宪法的关注度,通过各项司法体制改革措施与宪法文本规定的关联性来判定司法体制改革对宪法权威的关注度,得出了宏观上的重视与微观上的缺少并... 本文从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首先分析了支撑目前司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和操作性文件中对宪法的关注度,通过各项司法体制改革措施与宪法文本规定的关联性来判定司法体制改革对宪法权威的关注度,得出了宏观上的重视与微观上的缺少并举的结论。本文还从考察我国宪法文本与司法之间历史和逻辑关系出发,论证了司法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宪法文本的支持,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宪法依据。基于我国现行宪法所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特征,作者也排除了司法权作为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宪法学术语的可能性,进而也不存在目前政策上所倡导的"司法权属于中央事权"的观点。与此同时,作者在分析司法体制改革与宪法之间相关性比较薄弱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宪法+所有具体法治工作"的实践模式来增强司法体制改革的合宪性,并最终推动"司法入宪",使得司法制度成为我国现行宪法所确立的一项基本国家制度,从而为司法体制改革确立一个最终发展的制度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司法体制改革 指导性文件 操作性文件 依宪治国 司法权 中央事权 “宪法+所有具体法治工作”
下载PDF
宪法与改革关系的中国逻辑 被引量:6
4
作者 苗连营 陈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中国40年的改革历程和行宪实践,就是在宪法与改革始终存在内在张力的情况下,由二者相辅相成、携手并进,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改革与宪法是派生、共进的关系,宪法是改革的产物,对改革具有一定预见性;改革并不违反宪法,改革是... 中国40年的改革历程和行宪实践,就是在宪法与改革始终存在内在张力的情况下,由二者相辅相成、携手并进,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改革与宪法是派生、共进的关系,宪法是改革的产物,对改革具有一定预见性;改革并不违反宪法,改革是为了实施宪法。经由宪法修改实现的宪法与改革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实际上构成了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一种以现代化为导向的处置机制:国家建设通过改革进行,常态化的国家治理通过宪法实现,二者之间的张力由宪法修改和宪法实施来加以调适。通过改革的国家建设从未停止,而通过宪法的国家治理正日益走向斑斓瑰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宪法 宪法修改 宪法实施 国家建设 国家治理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未来长期执政之基——宪法共识下的依宪执政、依宪治国 被引量:14
5
作者 秦前红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5期37-43,共7页
宪法乃一国之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宪治国是新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改革、开放的现实必然。依宪治国的最基本意涵就是完整、严格地实施现行宪法,其意涵的合逻辑延伸就是赖以实施的宪法必须是一部优良的宪... 宪法乃一国之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宪治国是新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改革、开放的现实必然。依宪治国的最基本意涵就是完整、严格地实施现行宪法,其意涵的合逻辑延伸就是赖以实施的宪法必须是一部优良的宪法。依照宪法治国能制约权力专横,防止权力腐败,凝聚全民共识,坚定人民对法治发展的信心,给予人民关于未来的良好预期,为执政党提供最坚实的合法性基础。要实现依宪治国,当下最急需的是执政党依法执政、提高人大的地位、尊重司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人大地位 司法规律
下载PDF
宪法政治:开万世太平之路——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出历史周期率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振民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5期16-30,共15页
实施宪法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经过60多年艰苦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后得出的结论。只有励行法治,切实确立宪法政治,才有可能真正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彻底解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和体制问题。把实施宪法政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 实施宪法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经过60多年艰苦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后得出的结论。只有励行法治,切实确立宪法政治,才有可能真正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彻底解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和体制问题。把实施宪法政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是极其错误的。不依宪治国,不依宪执政,其结果一定是既破坏了法治,也违反了党的根本路线方针政策。我们不仅要谈宪政,而且还要建设宪政,要建设比资本主义宪政更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政治 历史周期律 长期执政
下载PDF
中国宪法学研究队伍发展的回顾与展望:1982~2012年——纪念1982年宪法颁行30周年
7
作者 韩大元 胡弘弘 《中国宪法年刊》 2013年第1期11-30,共20页
宪法学是一门学科,其建设、发展无不与宪法学研究队伍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宪法学与宪法学研究队伍水乳交融、不容剥离。2012年欣逢1982年宪法颁行30周年,我们特撰文描述宪法学研究队伍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现状,展望其未来以志纪念。同时... 宪法学是一门学科,其建设、发展无不与宪法学研究队伍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宪法学与宪法学研究队伍水乳交融、不容剥离。2012年欣逢1982年宪法颁行30周年,我们特撰文描述宪法学研究队伍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现状,展望其未来以志纪念。同时也希望探讨中国宪法学者的学术使命与学术共同体意识,寻求发展宪法学的多元化途径,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并最终有利于宪法学理论的成熟和研究的深入,推动宪法实践的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学术 纪念 发展 建设 队伍 宪法
原文传递
依宪治国需要发挥宪法的潜能 被引量:18
8
作者 林来梵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3,共4页
“依宪治国”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时明确提出的一个口号,具有厚重的内涵与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买行“依宪治国”,目前我们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在实践上也还没有... “依宪治国”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时明确提出的一个口号,具有厚重的内涵与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买行“依宪治国”,目前我们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在实践上也还没有找到切实的抓手,已经有的也只是两个举措:一个是国家宪法日;另一个就是宪法宣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宪法 潜能
下载PDF
设立宪法委员会与完善宪法监督制度 被引量:9
9
作者 秦前红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5,共3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要求“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面对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贯彻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笔者建议,在全国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性质的宪法委员会,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具体负责研究和审议违宪争议,草拟争议处理决定,同时制定相关法律,完善宪法监督和宪法解释程序,这将是我国完善宪法实施和宪法监督制度的重大顶层设计,势必有利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法委员会 宪法监督 制度
下载PDF
捍卫社会主义宪法的生命与权威:驳“宪政姓资”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千帆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5期31-36,共6页
宪政关系全民福祉与政权稳定,推动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首要任务。宪政没有"社、资"之分,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执政党的长期执政意义重大。部分学者宣扬宪政"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兜着圈子否定中... 宪政关系全民福祉与政权稳定,推动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首要任务。宪政没有"社、资"之分,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执政党的长期执政意义重大。部分学者宣扬宪政"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兜着圈子否定中国发展模式"等论点逻辑混乱,论点荒唐,混淆视听,误人不浅。淡化宪政,只会导致宪法虚无主义,使执政党长期执政丧失合法根基。这明显会侵蚀党的执政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看,反宪政只会误国误民,滋生专制独裁。这正是执政党需要警醒和重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姓社姓资 执政党 合法性 执政基础
下载PDF
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宪政中国化语境中之普遍性与特殊性辨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连营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5期44-51,共8页
宪政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它不仅演绎着中国宪政演变的历史脉络,更昭示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与未来走向。对近代中国的宪政命运进行理性反思,可以为今天的宪政建设提供历史的经验与启示。宪政的... 宪政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它不仅演绎着中国宪政演变的历史脉络,更昭示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与未来走向。对近代中国的宪政命运进行理性反思,可以为今天的宪政建设提供历史的经验与启示。宪政的价值取向与宪政的制度建构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只有在对宪政的普遍性意义有深刻领悟的基础上,才能使具体的宪政机制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也才能真正推动宪法文明的不断发展、创新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 宪政中国化 历史脉络 当代图景
下载PDF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两种主要方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国强 《人民法治》 2015年第Z1期34-,共1页
中国宪法的实施有两种方式,即政治化实施和法律化实施。政治化实施主要通过执政党的政治动员进行,法律化实施包括立法实施等多种方式。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进程中,我国宪法实施将更多地偏重于宪法的法律实施,特别是侧重于宪法实施的监... 中国宪法的实施有两种方式,即政治化实施和法律化实施。政治化实施主要通过执政党的政治动员进行,法律化实施包括立法实施等多种方式。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进程中,我国宪法实施将更多地偏重于宪法的法律实施,特别是侧重于宪法实施的监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宪法 进程 宪法实施
下载PDF
开辟公法研究新的理论阵地——《公法研究》开栏引言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茂林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5,共1页
公法的繁荣是私法发展的前提。约束公权力的行使,是宪法与行政法等公法的重要任务。没有公法的繁荣,就不可能有私法单方面的完善。私法上的权利确认来源于公法对权利与权力疆界的划分,也就是公法确认权利的范围,没有宪法、行政法等... 公法的繁荣是私法发展的前提。约束公权力的行使,是宪法与行政法等公法的重要任务。没有公法的繁荣,就不可能有私法单方面的完善。私法上的权利确认来源于公法对权利与权力疆界的划分,也就是公法确认权利的范围,没有宪法、行政法等公法对利益资源的合理分配,必将导致私法上的权利规定严重缺乏,窒息私法的发展。我们有理由说,私法的发展有赖于公法的兴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 引言 阵地 合理分配 公权力 行政法 私法 权利
下载PDF
从《执子之手》看法学人生——记吴家麟、汤翠芳教授 被引量:1
14
作者 童之伟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6期127-141,共15页
吴家麟教授1926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47-1951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1951年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留该校法律系任教。汤翠芳教授1933年出生。
关键词 《执子之手》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1951年 人生 法学 法律系 北京大学
下载PDF
从“以法治国”到“依宪治国”--中国共产党法治方略的历史演进和未来面向 被引量:14
15
作者 秦前红 苏绍龙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2期25-34,共10页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中国语境下的"法治"必须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这是由中国的权力维度和秩序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法治观的演进呈现为曲折前进的轨迹,先急于建立新秩序,后彻底否弃法制,再...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中国语境下的"法治"必须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这是由中国的权力维度和秩序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法治观的演进呈现为曲折前进的轨迹,先急于建立新秩序,后彻底否弃法制,再恢复和健全法制,最终确立法治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强调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为当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最佳的表达载体和实施机制,中国共产党若遵循"法治改革观",着力在维护宪法权威、依法执政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确保司法公正等关键面向加以推进,则依法治国势必将为深化改革释放丰厚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国家 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下载PDF
谈现行宪法与我国国防和军事制度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丛文胜 《国防》 2003年第4期7-8,共2页
国防和军事制度是国家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由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国防和军事制度,是现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显著特色。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0年来,国防和军事制度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开创了国防和军事制度建设的新局面。制度... 国防和军事制度是国家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由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国防和军事制度,是现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显著特色。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0年来,国防和军事制度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开创了国防和军事制度建设的新局面。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制度 国防和军队建设 军事领导体制 我国现行宪法 国防与军队建设 宪法和法律 制度创新 军事斗争 邓小平 新时期
下载PDF
宪法,让老百姓更有尊严
17
作者 游劝荣 《人民政坛》 2012年第11期6-9,共4页
四次宪法修正案在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深刻而彻底地影响和改变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其重要表现就是拓展了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度和深度,为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保障,让老百姓在... 四次宪法修正案在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深刻而彻底地影响和改变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其重要表现就是拓展了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度和深度,为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保障,让老百姓在宪法阳光下生活得更加自由,更有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正案 日常生活 老百姓 尊严 公民权利 国家政治 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
下载PDF
深入推进中国宪法研究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贡献理论力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淑娜 《民主与法制》 2023年第11期42-43,75,共3页
2022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文章全面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科学总结新时代宪法创新发展的新经验和规律性认识,对新征程上全... 2022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文章全面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科学总结新时代宪法创新发展的新经验和规律性认识,对新征程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出明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行宪法 宪法实践 规律性认识 治国理政 历史性成就 宪法创新 新征程 新篇章
原文传递
通过宪法学习,从小培养对人的关怀
19
作者 李忠夏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第1期12-17,共6页
青少年法治教育: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在比赛期间,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演讲内容?此外,请您再谈一谈对本届比赛的感受。李忠夏:在我的印象中,有两名选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8岁的小女孩,... 青少年法治教育: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在比赛期间,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演讲内容?此外,请您再谈一谈对本届比赛的感受。李忠夏:在我的印象中,有两名选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8岁的小女孩,一个盲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法治教育 演讲内容 宪法 期间 比赛
原文传递
论立法的技术路线——专家立法在立法公民参与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莫纪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5-182,共8页
立法应当反映民主价值的要求是立法的核心理念。由于立法活动本身存在的技术特征,所以,在规则设计上完全依赖处于不确定状态的立法民主性价值必须受到立法的技术规则的限制,而在制度上有效整合立法民主性和立法技术性的最佳途径就是在... 立法应当反映民主价值的要求是立法的核心理念。由于立法活动本身存在的技术特征,所以,在规则设计上完全依赖处于不确定状态的立法民主性价值必须受到立法的技术规则的限制,而在制度上有效整合立法民主性和立法技术性的最佳途径就是在立法活动中充分彰显专家立法的作用。专家立法实际上是立法民主原则与立法科学原则的有机结合,在立法公民参与中应当占据最核心的地位。要真正地以立法与现实之间的对应和协调性作为立法活动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在此过程中,应当妥善地处理立法活动中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之间的价值相互协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立法 公民参与 立法民主性 立法技术 人民当家作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