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文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9,共5页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理论界先后发生了关于人道主义、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争论,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历史上人道主义所包含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社会意识形式等优秀成...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理论界先后发生了关于人道主义、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争论,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历史上人道主义所包含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社会意识形式等优秀成果,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相结合所形成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才国 方莉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明确回答了发展的内涵、本质和要求,是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体制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起点 被引量:2
3
作者 韩荣璋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7年第4期1-5,共5页
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和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都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提出的。提法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从学习、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经验,到开始认识到苏联经验的局限,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 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和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都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提出的。提法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从学习、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经验,到开始认识到苏联经验的局限,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转变。 为什么在提法上会有这个变化?其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又如何看待曾经提出并实行过的以俄为师的问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 以苏为鉴 社会主义改造 以俄为师 苏联模式 斯大林 苏联共产党 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征
4
作者 陈立旭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3,18,共6页
科学理论体系是指由概念和理论构成的周密而完备的科学系统.它由三部分构成:(1)基本概念和范畴;(2)建立于概念和范畴之上的基本原理;(3)由概念和原理等引伸和转化成的具体理论.这三部分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首尾一贯的系统,就是科... 科学理论体系是指由概念和理论构成的周密而完备的科学系统.它由三部分构成:(1)基本概念和范畴;(2)建立于概念和范畴之上的基本原理;(3)由概念和原理等引伸和转化成的具体理论.这三部分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首尾一贯的系统,就是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具有上述三个基本构成部分.这一理论既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也有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一国两制”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又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防止和平演变”等许多具体理论.而上面这些概念和范畴、基本原理、具体理论又是相互联系、首尾一贯的,由此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科学理论体系的一般特征.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有其自身特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科学理论体系 理论内容 概念和范畴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5
作者 陈立旭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阶级斗争 中国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下载PDF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中国现代意识的双重建构
6
作者 罗文东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66-70,共5页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中国现代意识的双重建构罗文东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相继掀起了探讨人道主义、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权等人学问题的热潮。这不仅是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而且是21世纪中国文化走...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中国现代意识的双重建构罗文东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相继掀起了探讨人道主义、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权等人学问题的热潮。这不仅是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而且是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繁荣,并最终完成现代化的一个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意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建设 思想观念 资本主义 人学研究
下载PDF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
7
作者 高敬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共2页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高敬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我们党就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在1982-1992年对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作了...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高敬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我们党就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在1982-1992年对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进一步周密的探索和认真的研究,并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么是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回答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同志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国家 基本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下载PDF
从新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
作者 孙凯飞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S1期60-66,59,共8页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胜利的七十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 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胜利的七十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两次大的飞跃。一次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贡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两个伟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理论 七十年 相结合 中国革命实践 伟大贡献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下载PDF
以创新的文化理念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评介
9
作者 范强威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书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 罗文东 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10
作者 张才国 《重庆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科学发展观明确回答了发展的内涵、本质和要求 ,是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 ,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
关键词 实践指导 最新成果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科学发展观 建设 发展问题 要求 重大 内涵 本质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
作者 陈立旭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事业
下载PDF
再论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12
作者 孙连成 《浙江学刊》 1987年第5期23-29,2,共8页
孙连成的文章认为,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有“左”的右的阻力和干扰,而主要来自“左”的,来自习惯势力和思想认识的僵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几位同志就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 孙连成的文章认为,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有“左”的右的阻力和干扰,而主要来自“左”的,来自习惯势力和思想认识的僵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几位同志就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欢迎各界人士来稿,为搞好改革造舆论,献良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有中国特色 具体制度 马克思主义 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 资本主义 思想认识 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纲领的形成和发展——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
13
作者 罗文东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9年第2期7-12,共6页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 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 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江泽民 划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
下载PDF
新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
14
作者 刘海霞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1年第4期67-72,共6页
18世纪蒸汽机和纺织机的相继发明和机器的广泛应用,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物质前提.它使资本主义进入了机器大生产的阶段,其直接后果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19世纪后半期电、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导致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18世纪蒸汽机和纺织机的相继发明和机器的广泛应用,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物质前提.它使资本主义进入了机器大生产的阶段,其直接后果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19世纪后半期电、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导致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它使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国际经济联系迅速扩大,从而推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了垄断阶段,并促进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开始了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二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又爆发了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以信息科技为先导,以新材料科技为基础,以新能源科技为动力,以海洋科技和空间科技为内拓与外延,以生命科技为跨世纪战略重点的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科技革命.它构成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物质技术基础,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激烈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新科学技术革命 社会功能 产业结构 科技文化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
作者 苏绍智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4期4-8,共5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我国的建设纲领和目标,是1982年9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我国的建设纲领和目标,是1982年9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思想,邓小平同志实际上多次提出过,1979年3月底,他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中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0年5月,他在一次谈话中明确指出,“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随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总结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概括了十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邓小平同志 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经验 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下载PDF
和谐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才国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2-85,共4页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绿色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发展,展现在四个方面: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绿色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多维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是生态社会...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绿色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发展,展现在四个方面: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绿色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多维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理念 资本主义制度 生态文明 生态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国外共产党与左翼学者的社会主义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文烈 姜辉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6-69,共4页
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经历了80年探索。这期间历经磨难,尤其是经历了像苏东剧变这样的挫拆后,有些共产党组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眼从其党纲中取消了,但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描述的社会主义对今天大多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仍具... 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经历了80年探索。这期间历经磨难,尤其是经历了像苏东剧变这样的挫拆后,有些共产党组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眼从其党纲中取消了,但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描述的社会主义对今天大多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各国共产党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社会主义 共产党 完全的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新共产主义”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新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观 人民当家作主 后工业时代
下载PDF
国外关于苏东社会主义失败问题的新看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云力 《国际论坛》 1999年第6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苏东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工业主义 “超越资本主义” 官僚资产阶级 苏联政治 相关分析 后工业社会 意识形态 民主社会主义
下载PDF
在纽约召开的社会党国际第20届代表大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文烈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社会党国际 人权宣言 世界秩序 可持续 新体系 共同负责 布雷顿森林 多边贸易体系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
下载PDF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历史争论与当代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薇洲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4,共3页
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种基本方式。对于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在当代,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各国具体国情的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 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种基本方式。对于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在当代,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各国具体国情的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也必然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过渡方式 暴力革命 和平过渡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