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学习中探索新知——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张路江访谈
1
作者 张路江 赵炎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2,共5页
赵炎(以下简称“赵”):首先请您结合自己在美院的学习和任教经历,谈谈基础部创立之前美院的招生情况,后来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创立基础部的呢?
关键词 基础学习 中央美术学院 继承传统 部主任 招生情况 基础部 美院
原文传递
机械化时代与现代陶艺的崛起
2
作者 孙绍昆 夏德武 《昆明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现代陶艺的发源地在欧洲。整个欧洲在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了一股强烈的陶艺热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欧洲诸国 ,最先得到现代艺术的洗礼 ,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缩小了现代文化传播的时间和空间 ,工业革命的曙光首先照亮了这片沃... 现代陶艺的发源地在欧洲。整个欧洲在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了一股强烈的陶艺热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欧洲诸国 ,最先得到现代艺术的洗礼 ,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缩小了现代文化传播的时间和空间 ,工业革命的曙光首先照亮了这片沃土。艺术史上的历次演变都是在这里形成的 ,视觉艺术革命和现代设计艺术体系又为现代陶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因此 ,陶艺创作才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一个现代陶艺创作的大群体 ,各国之间有着异曲同工的现代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现代陶艺 手工艺 大众文化 画家
下载PDF
一点认识
3
作者 曹吉冈 《中国书画》 2013年第7期J0068-J0070,共3页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洋的风景画不同,表现的往往不是眼前的“此时此地”的“此情此景”。 自然的山水在中国人眼中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物象,也是推动万物生生不息,周流运转道的体现。《中国画山文化》一书中说:“为什么山川之形能够表现...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洋的风景画不同,表现的往往不是眼前的“此时此地”的“此情此景”。 自然的山水在中国人眼中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物象,也是推动万物生生不息,周流运转道的体现。《中国画山文化》一书中说:“为什么山川之形能够表现出道”?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先民把山作为了一种探求世界本真的手段,从而从“真”的角度来对山进行感知与判断。山在这里已经不是一种自然之物,而是成为了天道表现于世界的一种物象,或者说是象征。且人对由山至道的感知方式又是双向的,即一方面他们可以从山川的一些自然因素中感悟到“道”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自己体会的“道”外化到自然的山川之中。这种双向方式正如宋人罗大经所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感知方式 中国画 山水画 “道” 风景画 山川 “真”
下载PDF
我与没骨
4
作者 张弓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1,共2页
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提到:“川濑氤氲之气,林岚苍翠之色,正须澄怀观道,静以求之。”也正所谓以步入自然、感悟自然,以格物致知的心性,来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在自然中所有的物象丰富多彩,不同时节、不同环境,可以给人别样的感受。而... 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提到:“川濑氤氲之气,林岚苍翠之色,正须澄怀观道,静以求之。”也正所谓以步入自然、感悟自然,以格物致知的心性,来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在自然中所有的物象丰富多彩,不同时节、不同环境,可以给人别样的感受。而更重要的是,大自然是“活”的。如何展现自然界中“鲜活”的生命力,如何表现自然界中无限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怀观道 格物致知 在自然中 恽寿平 感悟自然 生命力
原文传递
空间认知与表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与探索
5
作者 王小红 曹量 +2 位作者 吴晓敏 吴若虎 范尔蒴 《中国建筑教育》 2021年第2期62-71,共10页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基础部《设计初步2—空间认知与表现》,是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课程。课题组教师十多年来没有故步自封,在夯实课程核心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的需求与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课程建设。通过...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基础部《设计初步2—空间认知与表现》,是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课程。课题组教师十多年来没有故步自封,在夯实课程核心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的需求与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课程建设。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相互关联的课题练习,把课程中“制图基本功训练”与“空间认知和表现”两部分内容有机统一,将美院自由的艺术氛围和美学高度与严谨的建筑学专业基础技能相融合,兼容并蓄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基础素质、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基础课 空间认知与表现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从“民居测绘”到“建筑认知”——央美建筑学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6
作者 王小红 范尔蒴 +1 位作者 曹量 岳宏飞 《中国建筑教育》 2023年第1期21-30,共10页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依托美院人文艺术沃土,在下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索服务社会的属性,让学生在社会的“第二课堂”展开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社会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将建筑认识实习与课程思政、专业建设相结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依托美院人文艺术沃土,在下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索服务社会的属性,让学生在社会的“第二课堂”展开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社会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将建筑认识实习与课程思政、专业建设相结合,基于建筑学专业与人文艺术高度融合角度,从课程的关联性和梯度性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课 教学改革 建筑认识实习
原文传递
《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创作随笔 被引量:2
7
作者 詹建俊 叶南 《美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49,共5页
听说能做詹建俊先生的助手,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油画“黄河大合唱”时,我很是兴奋:一是有机会很好地向老先生学习和请教,二是“黄河大合唱”这个题目本身对我很有吸引力,它不是那种单纯描绘历史事件的题目,而... 听说能做詹建俊先生的助手,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油画“黄河大合唱”时,我很是兴奋:一是有机会很好地向老先生学习和请教,二是“黄河大合唱”这个题目本身对我很有吸引力,它不是那种单纯描绘历史事件的题目,而是一个象征中华民族精神,雄浑而浪漫的选题,给作者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创作 合唱 黄河 随笔 抗争 奋起 流亡 重大历史题材
原文传递
找寻绘画中的自我 被引量:1
8
作者 文国璋 《当代油画》 2016年第3期28-35,2,共9页
1989年,我第一次到巴黎,在国际艺术城作半年的学术考察,巴黎的卢浮宫、奥赛博物馆里欧洲油画大师的经典原作把我震住了,我和很多中国画家的感受一样,见到原作才发现我们被画册骗了那么多年。欧洲油画从造型到色彩的写实水平是如此精妙... 1989年,我第一次到巴黎,在国际艺术城作半年的学术考察,巴黎的卢浮宫、奥赛博物馆里欧洲油画大师的经典原作把我震住了,我和很多中国画家的感受一样,见到原作才发现我们被画册骗了那么多年。欧洲油画从造型到色彩的写实水平是如此精妙、如此丰富,我对自己在写实方向上的发展完全没有信心了。我感觉,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向现代表现主义,于是我开始崇拜德国的德·库宁。我觉得我的性情很接近德·库宁,在国际艺术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艺术 中国画家 表现主义 文国璋 中国美术馆 库尔贝 伦勃朗 德拉克洛瓦 中央美术学院 意大利文艺复兴
原文传递
文国璋作品
9
作者 文国璋 《当代油画》 2017年第7期50-55,275,共7页
自述:艺术创作中的功力,尤其在高端的艺术创作中往往是成败的决定因素,比如芭蕾、歌剧、舞剧,或在专业的国际评比中不乏实例。绘画中的功力问题在美术史上强弱变化、起起伏伏,又有过多少年功力似乎是表现的障碍,谈功力即为守旧、过时了... 自述:艺术创作中的功力,尤其在高端的艺术创作中往往是成败的决定因素,比如芭蕾、歌剧、舞剧,或在专业的国际评比中不乏实例。绘画中的功力问题在美术史上强弱变化、起起伏伏,又有过多少年功力似乎是表现的障碍,谈功力即为守旧、过时了。其实在音乐和舞蹈的现代演化中,很多名作让我认识到其对功力反倒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绘画领域,每个艺术家也在依着自己的观念,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功力的表达和运用有着各自的选择。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领袖像创作有感
10
作者 贺羽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5,共2页
在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中,我承担了为群众游行方阵绘制胡锦涛主席巨幅画像的任务。这是我极大的荣幸,也是我艺术历程中一次十分难得的体验。当时间过去了两个多月,在回味这次经历之余,我想也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来总结一下这次创作过程中... 在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中,我承担了为群众游行方阵绘制胡锦涛主席巨幅画像的任务。这是我极大的荣幸,也是我艺术历程中一次十分难得的体验。当时间过去了两个多月,在回味这次经历之余,我想也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来总结一下这次创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既对自己是一种促进,也权当对业内同行与学院师友的一次汇报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过程 领袖 庆典活动 艺术历程 胡锦涛 画像 师友
原文传递
自说自画
11
作者 陆亮 《美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9-73,共5页
由阅读《庄子》引发的以现代人物场景来编织古代寓言的想法.并以古典写实手法作为表达的方式.引导我在2004年开始先后创作了庄子寓言系列.逐步确立了光线、叙述逻辑等个人基本的面貌.在技术与画面的控制上也不断积累着经验。《屠龟... 由阅读《庄子》引发的以现代人物场景来编织古代寓言的想法.并以古典写实手法作为表达的方式.引导我在2004年开始先后创作了庄子寓言系列.逐步确立了光线、叙述逻辑等个人基本的面貌.在技术与画面的控制上也不断积累着经验。《屠龟》是这批画中最后一幅,但记得当时颇不满意.因为从细致的程度上没有超过上一张。布.砖、沙发等在有前几张作品技术探索的基础上表达起来毫不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寓言 《庄子》 写实手法 叙述逻辑 技术 光线 阅读
原文传递
曹吉冈作品
12
作者 曹吉冈 《当代油画》 2016年第6期28-33,共6页
作者自述:我为什么要画风景山水?这个问题曾偶尔想过。'喜欢'似乎是最为简单直白的理由,却不能说是根本的原因。总觉得有一个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向往山水的心理情结。这个情结排除了对人的表达,排除了对身边现实社会的景物与事件... 作者自述:我为什么要画风景山水?这个问题曾偶尔想过。'喜欢'似乎是最为简单直白的理由,却不能说是根本的原因。总觉得有一个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向往山水的心理情结。这个情结排除了对人的表达,排除了对身边现实社会的景物与事件的表达,趋动着我的风景画呈现山水,从'眼前'退至避世无为的'传统',进入与今天不相干的山水表象之中。后来明白了,这个心理情结产生于一种人的'避祸'的本能,是对现世的恐惧和鄙视。当面对现实而艺术却不能表达思想的时侯,只能选择返身面对自然,因恐惧和厌恶而复归山水。'避世'就是'避祸',而山水是最好的归宿。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