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建造及材料出发的课题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工作坊教学回顾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小红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0期51-53,共3页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自2004年以来每年邀请德国不同大学进行一次为期2周的工作坊式的联合课题设计,将德国建筑教育中的特色课程—"建造课题设计"—引入这一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的课题设计中。每年从不同的建造方式出发来设定...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自2004年以来每年邀请德国不同大学进行一次为期2周的工作坊式的联合课题设计,将德国建筑教育中的特色课程—"建造课题设计"—引入这一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的课题设计中。每年从不同的建造方式出发来设定课题,与国内通常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理念完全不同,是对建筑本质的建构问题的探索,教学重点在于整合场地、空间类型如何与建造体系和材料契合。联合课题为学生带来另外一个视角,即最终的形式不只由造型及空间等因素决定,建造与空间的逻辑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工作坊 德国建筑教育建造和材料 建造意义
下载PDF
以专题研究为导向: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本科毕业班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傅袆 《建筑创作》 2009年第5期140-142,共3页
我不关注美与丑,我感兴趣的是它们是如何建起来的。它们有这么多类型,它们记载了历史,这就足够了。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教学模式 建筑学院 工作室 毕业班 本科
下载PDF
道在足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教育概况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宇舫 吕品晶 《城市建筑》 2015年第16期110-116,共7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发展历史、主要课程结构及教学思想。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作为中国美术院校建筑学专业代表,成为中国建筑学教育多元化诉求的成功案例,在建筑教育方面有其显著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了"展览"...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发展历史、主要课程结构及教学思想。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作为中国美术院校建筑学专业代表,成为中国建筑学教育多元化诉求的成功案例,在建筑教育方面有其显著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了"展览"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以此而形成的特色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建筑教育 毕业创作展 工作室
下载PDF
培养具有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实践探索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品晶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从艺术维度展开建筑教育,它既体现于重视艺术思维和人文教育在建构专业素质上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思想的解放和创造的自由;也体现在重视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技术意识的建立,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筑教育中艺...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从艺术维度展开建筑教育,它既体现于重视艺术思维和人文教育在建构专业素质上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思想的解放和创造的自由;也体现在重视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技术意识的建立,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筑教育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达到思想力和实践力的和谐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艺术思维 技术意识 中央美术学院
原文传递
建筑教育的艺术维度——兼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实践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吕品晶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建筑教育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属性,如何把握二者关系,将决定教育的目标定位。从艺术维度展开建筑教育,是培养具有艺术家素质建筑师的需要,它既体现于重视艺术思维和人文教育在建构专业素质上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思想的解放和创造的自由;... 建筑教育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属性,如何把握二者关系,将决定教育的目标定位。从艺术维度展开建筑教育,是培养具有艺术家素质建筑师的需要,它既体现于重视艺术思维和人文教育在建构专业素质上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思想的解放和创造的自由;也体现在重视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技术意识的建立,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筑教育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达到思想力和实践力的和谐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艺术思维 技术意识
原文传递
为了美的营造--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访谈
6
作者 吕品晶 张涛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现代生活和现代社会都从神圣的超验领域退却了,它们越来越转向世俗的事务。纵向的天国被铲平,人们开始在地上横向地彼此观望。链接彼此的好奇与陌生最为直观的物质载体,则莫过于建筑本身,巴别塔之囚也因全球一体化的建筑景观而在某... 现代生活和现代社会都从神圣的超验领域退却了,它们越来越转向世俗的事务。纵向的天国被铲平,人们开始在地上横向地彼此观望。链接彼此的好奇与陌生最为直观的物质载体,则莫过于建筑本身,巴别塔之囚也因全球一体化的建筑景观而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解放。未来的建筑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院长 全球一体化 现代社会 现代生活 物质载体 建筑景观
原文传递
国际视野中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琳 崔琳娜 《中国建筑教育》 2021年第1期171-175,共5页
校企合作是现代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在共建共赢的基础上助力社会资源帮助培养优秀人才,也推进着教学成果转化。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为例,全面回顾了其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知名设计研究机构合作办学的近二十年历... 校企合作是现代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在共建共赢的基础上助力社会资源帮助培养优秀人才,也推进着教学成果转化。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为例,全面回顾了其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知名设计研究机构合作办学的近二十年历程,并将其置于国际视野中,分析了这一合作办学模式的特色、机制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而今迈步从头越——记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毕业设计
8
作者 傅袆 《现代装饰》 2008年第9期116-125,共10页
转眼又一年的本科毕业答辩和毕业设计展览热热闹闹地过去了,2008年对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恢复设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5周年,建筑学院一贯坚持因材施教、多元杂糅、兼容并蓄、鼓励创新... 转眼又一年的本科毕业答辩和毕业设计展览热热闹闹地过去了,2008年对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恢复设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5周年,建筑学院一贯坚持因材施教、多元杂糅、兼容并蓄、鼓励创新的学术价值标准。今年,建筑学院毕业设计的选题呈现了多样性和一定范围内“跨界”设计的特点:作品在注重视觉质量、保持设计原创的特点基础上,设计工作量饱满,设计内容有深度,显现出学生严谨、沉静、不浮躁的学习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毕业设计 建筑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毕业答辩 因材施教 价值标准 视觉质量
原文传递
“展示”还是“显现”? 阅读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当代美术馆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凌 《时代建筑》 2009年第1期128-135,共8页
如果展场不再是"展示"展品的被动容器,而是"艺术"显现/发生的环境,那么在当代语境下将如何打开阅读美术馆的线索?文章试图从这个角度对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当代美术馆进行阅读。
关键词 展品/展场 艺术场所/场所艺术/艺 术发生存在/再现 展示/显现 白盒子张力 胶体 塑性 复兴 先锋派 当代艺术/现代艺术
下载PDF
无型的形——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设计谈起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启明 《建筑师》 2008年第3期111-118,共8页
结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设计与建设.对美术馆艺术构成的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内容包括空间组合.细部设计,外部空间特点.现场设计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美术馆 建筑艺术 矶崎新 参照物 细部
下载PDF
直接发生的空间故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本科教学一瞥
11
作者 崔鹏飞 《城市建筑》 2005年第1期83-87,共5页
一、课程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雏形始于1993年,当时设于壁画系内,为建筑环艺专业,1995年建筑环艺专业与平面专业合并成立设计系,2001年设建筑学系,2002年成立建筑学院.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建筑学 本科教学 建筑学院 教学系统
下载PDF
初探中央美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12
作者 丁圆 《建筑创作》 2009年第5期146-148,共3页
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社会背景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并存的社会发展阶段,一些在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或者正在面临的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城市人口膨胀带来的土地资源匮乏、基本生存环境的恶化、固有文化的丧失等情况,正在我... 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社会背景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并存的社会发展阶段,一些在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或者正在面临的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城市人口膨胀带来的土地资源匮乏、基本生存环境的恶化、固有文化的丧失等情况,正在我国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教学体系 设计专业 景观设计 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环境问题 环境艺术
下载PDF
基于“微建筑”创作理念的建构教学探索——以中央美术学院四年级建构课程为例
13
作者 苏勇 《中国建筑教育》 2018年第1期68-75,共8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布扎"式的传统建筑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建构课程兴起的原因,指出了目前在建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高年级建构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建构教学贯穿高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布扎"式的传统建筑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建构课程兴起的原因,指出了目前在建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高年级建构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建构教学贯穿高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基于微建筑创作理念的建构"两种教学理念,最后用三个高年级建构实例印证了上述理念,并总结了建构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建筑 建构 高低年级 贯穿
原文传递
公共交往与校园生活的塑造:中央美术学院春华秋实园景观更新环境设计
14
作者 侯晓蕾(图/文) 顾旖恒(图/文) 刘欣(图/文) 《公共艺术》 2023年第4期72-82,共11页
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主教学楼前广场绿地设计项目“春华秋实园”为例,在充分结合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全局构想下的景观再造、串联场地功能形成特色路径、基于文化植入的景观搭建三大校园景观设计策略,本着节约和生态的原则,营... 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主教学楼前广场绿地设计项目“春华秋实园”为例,在充分结合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全局构想下的景观再造、串联场地功能形成特色路径、基于文化植入的景观搭建三大校园景观设计策略,本着节约和生态的原则,营造出“春华”和“秋实”两个入口、“地形花园”“跌水景墙”等景观节点,为校园景观更新提供可推广的模式,促进校园公共空间景观品质的提升,丰富校园使用者的公共交往体验,塑造具有独特人文记忆的校园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校园景观 校园生 景观更新 环境设计
原文传递
探索——美术院校建筑教育框架内的室内设计教学实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傅祎 韩涛 韩文强 《中国美术》 2014年第5期86-93,共8页
"实验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作为态度,就是不直接接受司空见惯的表象,而穷尽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一种敏感,是对于经验、习惯的一种反思;作为方法,就是通过强化概念或是纯化问题,以此作为设计选择和评判的标准,自己的设问成... "实验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作为态度,就是不直接接受司空见惯的表象,而穷尽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一种敏感,是对于经验、习惯的一种反思;作为方法,就是通过强化概念或是纯化问题,以此作为设计选择和评判的标准,自己的设问成为自己设计的评价标准。"对于实验、对于教学傅祎在她的文章中这样谈到。探索意味着探究事物的规律与方法,重点是方法的研究与学习,而非只注重形式与结果;探索也意味着用批判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审视习以为常的现象,质疑约定俗成的思路与方法......探索是一直在路上,在试图超越此时此身此地的努力。《中国美术》名师授业栏目自开设以来多关注绘画类名师的教学实践与成果,关于建筑设计领域尚未涉猎,而在"大美术"框架下的《中国美术》,本期将目光聚焦到建筑设计领域,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傅祎副院长做客杂志,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工作室为例,从反思"室内设计是什么?室内设计教学能做什么?"开始进行探索,也是十工作室6年来以毕业设计为主的教学实验的阶段性总结。正如傅祎所说:"设计教育要关注职业精神和作为人的培养,不只是培养未来职业的设计师,还要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些基因良好的种子,期待未来的开花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建筑设计领域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 教育框架 美术院校 建筑学院 在路上 实验场 建筑理论
下载PDF
数字技术语境下建筑信息处理范式刍议
16
作者 林澍强 严鑫 周宇舫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11期90-92,共3页
在数字技术辅助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信息被以数字逻辑进行处理。而源于计算机科学的数字逻辑与源于建筑学的思维逻辑存在差异,可能对设计产生潜在负面影响。差异根植于两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论不同,为明晰二者协同的可能,以信息处理的视... 在数字技术辅助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信息被以数字逻辑进行处理。而源于计算机科学的数字逻辑与源于建筑学的思维逻辑存在差异,可能对设计产生潜在负面影响。差异根植于两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论不同,为明晰二者协同的可能,以信息处理的视角建构分析二者的框架。基于此框架将数字建筑设计的主要历史成果以符号计算、图形操作、模型调参、数据驱动4类信息处理范式分类,分析各范式中的信息类型及处理方式,并对多种应用方式进行概括性梳理,通过整体的分析观察初步提出该框架对技术应用和技术研发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建筑信息 数字建筑 建筑设计
下载PDF
移民的建筑、空间与文化研究
17
作者 罗晶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1期86-87,共2页
1“移动的人”与“无法移动的建筑”移民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有着超过2.2亿国内移民人口,同时也是国际移民的主要来源国之一。移民建筑与聚居地空间研究在本质上剖析的是“移动的人”与“无法移动的建筑”二者之间的张力... 1“移动的人”与“无法移动的建筑”移民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有着超过2.2亿国内移民人口,同时也是国际移民的主要来源国之一。移民建筑与聚居地空间研究在本质上剖析的是“移动的人”与“无法移动的建筑”二者之间的张力:对在地性的强调让建筑学研究有时容易忽略人与社会的变动居所赋予建筑的社会—空间厚度,而在移居空间建立的“异乡之乡”“在地”与“自我”都变成了模糊因而需要被诠释的概念。移出原乡后在他处生根发展的群体,其空间是否保有原乡的“本真性”?移入社会的各项特质,如何参与到对移民定居空间的塑造?研究以移民聚居地的社会—空间过程为分析框架,考察移民的社会生境与聚居地空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该研究方向是建筑学与社会学、人类学、艺术文化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力图全面展现移民的社会与文化是如何被具体的物质空间所表征、归化以及重新建构的。具体展开为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移民 物质空间 来源国 原乡 社会与文化 国内移民 交叉领域 本真性
下载PDF
新加坡典型绿色建筑案例分析及对我国夏热冬暖城市的启发
18
作者 刘一蕾 陶暄文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7期26-31,40,共7页
文章通过分析新加坡典型绿色建筑案例,总结其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在介绍新加坡绿色建筑背景的基础上,详述五个代表性案例,分析其结合气候特征使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新加坡绿色建筑的成功之处在于广泛应用绿色技术,... 文章通过分析新加坡典型绿色建筑案例,总结其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在介绍新加坡绿色建筑背景的基础上,详述五个代表性案例,分析其结合气候特征使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新加坡绿色建筑的成功之处在于广泛应用绿色技术,尊重自然环境。从新加坡绿色建筑建设经验出发,为我国夏热冬暖城市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强调政策支持、技术推广和创新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绿色建筑 典型案例 节能策略 热舒适
下载PDF
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设计探究--以勒萨·德·帕梅拉泳池为例
19
作者 姚泰宇 陈斌卿 +2 位作者 龚艳霞 舒修涵 金桐妃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90-193,200,共5页
20世纪中旬,随着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盛行,国际化的趋势与地域文化间冲突加剧,一些地区的地域文化因被同化而逐渐消失,因此在设计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与案例分析,以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为视角,... 20世纪中旬,随着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盛行,国际化的趋势与地域文化间冲突加剧,一些地区的地域文化因被同化而逐渐消失,因此在设计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与案例分析,以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为视角,对葡萄牙建筑设计师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勒萨·德·帕梅拉游泳池展开研究,从作品的时代特征、形式语言、内外空间等方面探究该项目的优点,探讨景观与自然环境良好结合的场所应具有的特性,为批判性地域主义在设计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批判性地域主义 游泳池 设计语言
下载PDF
关于乡建中建筑和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崴 陈龙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以笔者主持设计的两个乡村建筑项目:西河粮油博物馆、爷爷家青旅为分析对象,阐述了当前中国"乡建"和"乡村再生"过程中,建筑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公共空间对村落复兴的作用,建筑设计中的新旧视觉元素,以及笔者对于... 本文以笔者主持设计的两个乡村建筑项目:西河粮油博物馆、爷爷家青旅为分析对象,阐述了当前中国"乡建"和"乡村再生"过程中,建筑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公共空间对村落复兴的作用,建筑设计中的新旧视觉元素,以及笔者对于乡村建筑设计方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复兴 美丽乡村 乡建 西河粮油博物馆 爷爷家青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