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
陈慧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方苞、李绂异同与清代古文理论的嬗递 |
林锋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帝国的政治神学:维吉尔与古罗马的虔敬观念 |
王承教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微时代“90后”大学生的微生活现状微探 |
王燕芳
康遍霞
张昕之
赵一波
顾颖能
徐侨妹
|
《高校辅导员》
|
2013 |
10
|
|
5
|
在朱子与程明道之间:论王阳明对“先天渐教”的选择 |
傅锡洪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阳明学的特质:以本体、工夫及体用关系为线索 |
傅锡洪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7
|
E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
王燕芳
康遍霞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2 |
5
|
|
8
|
社会认同的历程:内地在港大学生生存状态个案研究 |
肖文明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9
|
分合之间:朱子理气论的重心及其得失 |
傅锡洪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即用是体:宋明儒学视野中王阳明“良知”的意义 |
傅锡洪
Wang Keyou(译)
|
《孔学堂》
CSSCI
|
2024 |
0 |
|
11
|
论一种不历史的哲学及其教育意义 |
陈建洪
|
《新文科教育研究》
|
2024 |
0 |
|
12
|
大学人文传承与中国学术独立 |
甘阳
|
《社会观察》
|
2013 |
1
|
|
13
|
季本“龙惕说”:阳明学体用观发展的一个面向 |
林梦佳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4
|
博雅教育意味着什么 |
甘阳
|
《今日教育》
|
2015 |
0 |
|
15
|
两种《大学》诠释,两种“四句教” |
傅锡洪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7
|
|
16
|
德国大学与校外科研机构联合聘用模式探析 |
石凌子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7
|
论宋明儒学工夫论从胡五峰、张南轩到朱子、阳明的演进 |
傅锡洪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8
|
传统诗教之当代高等教育模式探析 |
陈慧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9
|
希波达摩斯式的谬误——亚里士多德对“科学主义”政治哲学的批评 |
董波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王阳明的格物论及其与朱子的区别——兼谈陆王工夫论的差异 |
傅锡洪
|
《齐鲁学刊》
CSSCI
|
202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