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简介
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内蒙古大学根据其学科发展战略规划,于2007年6月成立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民族学和社会学两个系,设有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点、MPA民族班专业硕士学位点。全院现有教职工27名,... 内蒙古大学根据其学科发展战略规划,于2007年6月成立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民族学和社会学两个系,设有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点、MPA民族班专业硕士学位点。全院现有教职工2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4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职人员6名。目前,学院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学 民族学 社会学 学院 简介 发展战略规划 二级学科 博士学位
原文传递
专业硕士少数民族班的探索与实践--以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少数民族班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冯福林 王俊玲 冯译萱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3,共4页
对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少数民族班开办的初衷、培养方式与特色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少数民族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关键词 内蒙古 公共管理硕士 少数民族班
下载PDF
论乌兰夫在创建内蒙古大学过程中的民族高等教育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绍东 高明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0-42,75,共4页
乌兰夫在创建内蒙古大学过程中 ,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思想。其中包括民族地区的高校要办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要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民族地区的高校要强调质量意识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这些经验... 乌兰夫在创建内蒙古大学过程中 ,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思想。其中包括民族地区的高校要办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要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民族地区的高校要强调质量意识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这些经验和理论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教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夫 内蒙古大学 民族高等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 办学方针 民族团结精神
下载PDF
内蒙古大学古代北方民族史著作成果简述
4
作者 张久和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50,共3页
近50年来,内蒙古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这一学术领域,主要是匈奴、东胡、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室韦-达怛等古代民族的历史研究方面,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关键词 内蒙古大学 北方民族史 研究成果
下载PDF
生活者视角下村民参与生态治理多维机制构建——基于内蒙古B嘎查草原生态补偿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和乌力吉 白云飞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目前在北方草原牧区广泛推行实施的生态补偿政策仍延续以往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此政策驱动下,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参与性和积极性缺乏有效发挥渠道,客观上影响了基层农牧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研究首先立足位于科... 目前在北方草原牧区广泛推行实施的生态补偿政策仍延续以往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此政策驱动下,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参与性和积极性缺乏有效发挥渠道,客观上影响了基层农牧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研究首先立足位于科尔沁沙地西北边缘的西辽河流域环境实践,运用生活环境主义理论,较为全面地剖析生态补偿政策所面临的难题及其社会根源;其次较为深刻地探讨在实现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双重目标下,通过激活重塑,创建现代共治共享多民族本土知识体系的重要性;最后力求深入探索政府主导、社区主位、村民主体的参与式多维机制构建的内在逻辑及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补偿实践 生活者视角 多维机制 本土知识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角下内蒙古固边兴边富民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
6
作者 高晓云 赵海东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面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边疆省区需加快边境发展短板。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是国家整体安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北疆守护者和建设者,固边兴边富民建设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众多现实挑战。文章在总结我国边疆地区经济... 面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边疆省区需加快边境发展短板。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是国家整体安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北疆守护者和建设者,固边兴边富民建设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众多现实挑战。文章在总结我国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固边兴边富民建设面临的主要现实挑战,并提出可行路径,以期为边疆地区守土固边与兴边富民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内蒙古自治区 固边兴边富民 现实挑战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处理的现状调查及社会学分析——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燕飞 何生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3-126,143,共5页
在城市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对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处理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市代表——呼和浩特,近年来城市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膨胀,伴随而... 在城市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对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处理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市代表——呼和浩特,近年来城市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膨胀,伴随而来的城市垃圾污染问题不言而喻,具有典型新兴二线城市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民众虽有较强的环保愿望,但由于获得环境信息的途径较少,导致相关环保知识的缺失;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和利用率不足,使得民众在垃圾处理行为的现实情境中表现为"再次分配"(分类处理)的主动性较弱;市民的环境态度也呈现比较模糊的"中间状态",立场不明确。这与市民所表现的对垃圾处理知识"知道点儿,但又知道的不全"的特点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垃圾 源头处理 社会学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交往交流交融实践经验研究——以X盟H镇为例
8
作者 张小宁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一个典型牧业乡镇社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历史上的H镇民族交往交融优良传统再到新时代现代化进程的蓬勃展开,全方位展示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当地居民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互动与配合,... 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一个典型牧业乡镇社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历史上的H镇民族交往交融优良传统再到新时代现代化进程的蓬勃展开,全方位展示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当地居民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互动与配合,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稳步立体推进,真实展现生动的地方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交”实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牧区实践 交往交流交融传统
下载PDF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进路探究
9
作者 朱向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7-28,共12页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浪潮冲击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关系,全球性环境问题随之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被称为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生态环境安全既关系着...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浪潮冲击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关系,全球性环境问题随之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被称为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生态环境安全既关系着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又关系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内蒙古为考察对象,结合当下内蒙古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论述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以内蒙古为代表的祖国北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面临诸多挑战。提出内蒙古的环境问题治理或者环境保护的实施进路,以期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积极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内蒙古 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发展社会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路径创新模式研究
10
作者 孟根达来 《教育进展》 2024年第8期354-358,共5页
面向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本研究针对《发展社会学》课程在高校中的思政示范课建设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探究。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具体背景,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符... 面向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本研究针对《发展社会学》课程在高校中的思政示范课建设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探究。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具体背景,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符合《发展社会学》特点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路径。Facing the profound chang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study carries out a systematic and in-depth inquir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courses for the civic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Soci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course civic politics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and the specific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et of brand-new path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l course for course civic politic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soc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课程建设
下载PDF
“移入儿童”的文化解释——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
11
作者 包红丽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移入儿童是指,1958—1961年期间,由内蒙古自治区10个盟市卫生、民政等部门组成接运小组到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分期分批地将孤儿接到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国家的孩子”是1958年从安徽到苏尼特右旗再辗转到苏尼特左旗的173名移入... 移入儿童是指,1958—1961年期间,由内蒙古自治区10个盟市卫生、民政等部门组成接运小组到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分期分批地将孤儿接到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国家的孩子”是1958年从安徽到苏尼特右旗再辗转到苏尼特左旗的173名移入儿童的幸存者。在档案资料中,政府部门将移入儿童定位成民族政策、新的任务等,用政治原则、党性要求移入儿童事件参与者。牧民与孤儿形成社会性的亲属关系,有些牧民认为孤儿是党的恩惠、奖励,有些牧民认为孤儿带来子孙福气,有些牧民认为孤儿是上天注定的缘分。牧民用本土文化解释与孤儿形成的社会性亲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入儿童” “国家的孩子” 社会性父母
下载PDF
草原丝绸之路与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12
作者 安格尔 何生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探寻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有助于廓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脉络。以草原丝绸之路为切入点,文章梳理了中原与北方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历程,认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民族交融,具体表现为语言互通、经济互补、文... 探寻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有助于廓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脉络。以草原丝绸之路为切入点,文章梳理了中原与北方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历程,认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民族交融,具体表现为语言互通、经济互补、文化融合等。挖掘这些素材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为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丝绸之路 内蒙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内蒙古县域社会发展与人才返乡机制的内在张力探究——基于W旗的考察
13
作者 段清健 张笑会 《改革与开放》 2023年第12期37-44,63,共9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返乡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县域社会发展为人才返乡提供了缓冲空间,可以从县域社会的内在结构性特征剖析人才返乡的机制和条件。文章以内蒙古W旗为案例,通过剖析县域社会的内部特性,运用非结构性访谈法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返乡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县域社会发展为人才返乡提供了缓冲空间,可以从县域社会的内在结构性特征剖析人才返乡的机制和条件。文章以内蒙古W旗为案例,通过剖析县域社会的内部特性,运用非结构性访谈法探寻人才返乡的动因与阻碍因素,进而解释县域社会背景下人才返乡的可能性和限度,依据现实情况从待遇提升、生活需求满足以及积极宣传3个方面为人才返乡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返乡 县域社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生态保护视角下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分区经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恩和 阿拉坦格日乐 雅日桂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30-336,共7页
阐述了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营制度变迁,从生态保护视角提出游牧经济生态保护合理性、集体经济时期线性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失衡以及其施草畜承包制导致草场分块化管理的“过度放牧”风险。分析了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分区经营,牧区、半牧区、... 阐述了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营制度变迁,从生态保护视角提出游牧经济生态保护合理性、集体经济时期线性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失衡以及其施草畜承包制导致草场分块化管理的“过度放牧”风险。分析了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分区经营,牧区、半牧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和机制,指出在传统牧区,维护“生态优先型”传统,打造半牧区“节约牧草资源型”和农区“饲草料内循环型”生态保护机制可以有效破解草原生态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经济 生态保护 分区经营
下载PDF
资产建设与防止脱贫牧民返贫——基于内蒙古S嘎查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群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防止脱贫牧民返贫是巩固拓展牧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议题。牧民的资产建设应着眼于维持牧业生计系统的可持续性及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理联结和有效配置。在S嘎查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脱贫牧民的收入与实物资产得到了提升,但是仍存在收... 防止脱贫牧民返贫是巩固拓展牧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议题。牧民的资产建设应着眼于维持牧业生计系统的可持续性及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理联结和有效配置。在S嘎查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脱贫牧民的收入与实物资产得到了提升,但是仍存在收入持续性不足、自我发展能力缺乏、资产积累能力较差等问题。自然资产受限、人力资产短缺、组织资产掣肘是脱贫牧民面临的主要返贫风险。制定持续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加强牧民能力建设、建立集体资产账户等以资产积累优化为基础的发展政策,将有助于防止脱贫牧民返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建设 脱贫攻坚 返贫风险 脱贫牧民
下载PDF
牧区社会政策建构的需求约束及适应路径分析──以内蒙古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存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实施合理、有效的社会政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手段之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政策体系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也是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政策体系是近年来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农... 实施合理、有效的社会政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手段之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政策体系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也是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政策体系是近年来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农民存在着明显的政策需求,但是在农村社会政策体系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反思社会政策决策与实施的过程,应以农牧民需求为本,提高社会政策决策与实施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 社会政策 社会保障
下载PDF
关于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玉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共5页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开发理念,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开发内容和模式选择上思路单一,眼界...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开发理念,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开发内容和模式选择上思路单一,眼界不宽,存在着因陋就简和贪大求全两种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民族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北洋政府的民族政策与内蒙古的民族问题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玉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4,共4页
在近代中国,内蒙古的民族问题是中国政府所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北洋政府在某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曾调整某些民族政策。但是,从总体而言,北洋政府的羁縻、笼络的办法和强迫同化政策加深了内蒙古的民族矛盾、纠纷和隔阂。在这一历史... 在近代中国,内蒙古的民族问题是中国政府所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北洋政府在某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曾调整某些民族政策。但是,从总体而言,北洋政府的羁縻、笼络的办法和强迫同化政策加深了内蒙古的民族矛盾、纠纷和隔阂。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民族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复杂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政府 内蒙古 民族问题 民族政策 中国近代史
下载PDF
草原工矿开发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生海 哈斯巴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34-38,共5页
内蒙古以工矿开发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带来社会与民生的全面发展,相反,陷入了"资源诅咒"的魔圈,即财富在上层聚集,而风险在下层蔓延。草原地区工矿开发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利益主体在草原价值观上的冲突、工矿... 内蒙古以工矿开发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带来社会与民生的全面发展,相反,陷入了"资源诅咒"的魔圈,即财富在上层聚集,而风险在下层蔓延。草原地区工矿开发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利益主体在草原价值观上的冲突、工矿业开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距离感、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草原的私有化与整体性之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开发 民族关系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进程的社会生态负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阿拉坦宝力格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3,共7页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由此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普遍实施工业化进程,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由此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普遍实施工业化进程,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正蓝旗、乌拉特后旗的工矿资源开发现场进行的田野调查工作案例,从资源人类学的新学科视角对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人类学 工业化进程 社会生态负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