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建设的七十年基本路径探析——基于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践的分析 |
陈艺心
安静
|
《冶金企业文化》
|
2023 |
0 |
|
2
|
近代化语境下中国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和研究的关联与差异探源 |
王俊博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3
|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视角下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逻辑 |
戴贝钰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高校更名现象——"北京科技大学"更名始末 |
宋琳
魏薇
王润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5
|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二)——1974~2004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 |
韩汝玢
宋琳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6
|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三)——1974~2004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 |
宋琳
丘亮辉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7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分层教学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纲要”课为例 |
张北根
|
《思想政治课研究》
|
2019 |
2
|
|
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亲和力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纲要”课为例 |
张北根
|
《思想政治课研究》
|
2021 |
0 |
|
9
|
试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文化自觉理念 |
关键
左鹏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0
|
马克思《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贡献及研究启示 |
姚国荐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新时代数字马院建设思路及应用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
刘明言
彭庆红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5
|
|
12
|
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探究综述 |
陈广亮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2
|
|
13
|
高校校史文化“立体化”育人路径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
杨凤琦
|
《文化产业》
|
2021 |
0 |
|
14
|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价值目标及实现路径 |
张红霞
孙振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
15
|
提问式教学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有效运用探究 |
李晓光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6
|
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的人民性 |
齐勇
李晓光
|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7
|
评网络行为的“绝对自由观”——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网络行为分析 |
陆俊
段祥伟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8
|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民族国家的历史构建、当代命运及未来走向 |
李江静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与中国传统生命观之比较论略 |
任泽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20
|
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正义之争——N.弗雷泽与I.M.扬的政治哲学对话 |
马晓燕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