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候鸟迁徙性择业”:“泛新闻化就业”环境下的毕业生就业选择——以H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锦精 《视听》 2019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新闻业的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变化",泛新闻化就业"的现象逐渐形成。本文以H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通过扎根理论的质化研究方法,分析归纳了当代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新闻业的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变化",泛新闻化就业"的现象逐渐形成。本文以H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通过扎根理论的质化研究方法,分析归纳了当代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发现了"泛新闻化就业"环境下的毕业生择业的"候鸟迁徙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新闻化就业 就业选择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媒体媒介融合路径探究——以华中师范大学“华大青年”传媒中心为例
2
作者 董紫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9期196-196,238,共2页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间的互动、融合成为传媒业界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校园媒体也顺应潮流和市场需求,形成媒介融合的趋势。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华大青年'传媒中心为例,指出其在全媒体环境之下,媒介融合改革路径中变...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间的互动、融合成为传媒业界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校园媒体也顺应潮流和市场需求,形成媒介融合的趋势。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华大青年'传媒中心为例,指出其在全媒体环境之下,媒介融合改革路径中变革运营机制、优化组织结构以及培养全媒体人才的三大措施,旨在为校园媒体媒介融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媒体 媒介融合 路径探究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微信投票的观察与剖析——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微信投票为样本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灿发 杨小雅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34,共4页
微信投票大行其道,对其评价却是分裂的。通过分析一个微信投票样本,从投票网页的形式与内容、投票过程与票数、投票群体的发起与组成、微信投票的利弊与实质等四个方面,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探究,提出了"投票水圈"这... 微信投票大行其道,对其评价却是分裂的。通过分析一个微信投票样本,从投票网页的形式与内容、投票过程与票数、投票群体的发起与组成、微信投票的利弊与实质等四个方面,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探究,提出了"投票水圈"这种独特的群体形式,认为微信投票是我国数字鸿沟缩小趋势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投票 投票网页“投票水圈” 数字鸿沟 营销宣传
下载PDF
智能传播时代新闻教育的专业困境与路径突破 被引量:5
4
作者 万亿 周莉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第6期6-12,共7页
在智能传播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新闻生产的各环节,人机协同生产新闻的时代已经到来,传媒业的人才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新闻教育已无法适应新的人才需求,新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智能传播对新闻生产影响的... 在智能传播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新闻生产的各环节,人机协同生产新闻的时代已经到来,传媒业的人才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新闻教育已无法适应新的人才需求,新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智能传播对新闻生产影响的基础上,厘清了当下新闻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面临的困境,通过回顾在技术革新中新闻教育的历次改革,进而提出了在智能传播时代,我们应该培养“工”型人才的教育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传播 新闻教育 教育困境
下载PDF
高校实践育人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丽 李理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59,共3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缩小了信息传播的数字距离,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技术语境。高校实践育人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还存在着传播视角模式化、传播场景单一化、教学实践课程化等困境,高校可通过转化叙事视角、传播场景的沉浸式体验、...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缩小了信息传播的数字距离,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技术语境。高校实践育人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还存在着传播视角模式化、传播场景单一化、教学实践课程化等困境,高校可通过转化叙事视角、传播场景的沉浸式体验、转化高校教学课程观的主体经验等方式,精准化共联高校学生的情感导向和话语表达,引导学生在红色文化情景的交互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传播 高校 体验价值 实践育人
下载PDF
“三元文化理论”建构下的中国大学生生涯发展思想研究——基于“个人-家庭-社会”分析视角
6
作者 李鸿 肖晗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130-134,共5页
我国高校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经历过去二十年的实践发展,其重要性已形成观念共识,但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适应性问题逐渐显现,“构建中国特色职业生涯教育知识体系”正当其时。基于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目标,结合“历史-文化”视角,笔者... 我国高校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经历过去二十年的实践发展,其重要性已形成观念共识,但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适应性问题逐渐显现,“构建中国特色职业生涯教育知识体系”正当其时。基于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目标,结合“历史-文化”视角,笔者提出并构建了以“个体-家庭-社会”为内容的“生涯三元文化理论”,阐述了“七种生涯类型”的内涵,通过内外部视角描述了个体在内部意义世界构建和外部世界实践的过程。运用“建构主义”“叙事主义”“远景思维”“思政融入”等方式推动高校生涯文化教育发展,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生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 三元理论 中国大学生 文化 理论建构
下载PDF
寝室门口的“解忧小铺”——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模式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李鸿 肖晗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8期157-160,共4页
后疫情时代,社交恐惧成为“00后”大学生群体的“通病”,“校园孤独者”现象给心理健康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个体—个体以及主我—客我互动“直接符号”减少,大学生自我构建“闭环效应”减弱,构建适应人生发展的意义世界难度与日俱增。寝... 后疫情时代,社交恐惧成为“00后”大学生群体的“通病”,“校园孤独者”现象给心理健康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个体—个体以及主我—客我互动“直接符号”减少,大学生自我构建“闭环效应”减弱,构建适应人生发展的意义世界难度与日俱增。寝室是大学生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重要场景,基于“符号互动论”和“寝室门口的解忧小铺”心理育人项目实践经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模式,促进大学生养成“勤于自助、善于求助、乐于互助”的习惯,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心理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符号互动论 互助 大学生
下载PDF
华中地区新闻教育之发端:艾玮生与华中大学新闻组
8
作者 张继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4-168,共5页
华中大学新闻组的成立,结束了华中地区长期无新闻教育的历史。自密苏里大学归来的艾玮生是华中大学新闻教育的直接推动者和主要创始人。他从1949年上半年兼任华中大学"新闻学"教师以来,通过授课、建学会、办讲座等一系列活动... 华中大学新闻组的成立,结束了华中地区长期无新闻教育的历史。自密苏里大学归来的艾玮生是华中大学新闻教育的直接推动者和主要创始人。他从1949年上半年兼任华中大学"新闻学"教师以来,通过授课、建学会、办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将华中大学的新闻教育迅速向前推进。1950年下半年,艾玮生转为专职教师后,华中大学新闻组随即成立。新闻组设于文学院内,同文学院下属的中文系、外文系、历史系、经济商业系以及地理学组、哲学心理组、宗教组等系、组并列,互不隶属。新闻组成立伊始,艾玮生主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华中地区首次有系统、成建制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大学新闻组 教会大学 新闻教育 艾玮生
下载PDF
探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欧洲起源——基于理论积淀和报刊实践
9
作者 向姜雪 《新闻前哨》 2024年第16期57-59,共3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源于实践。探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欧洲起源,便可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实践这个切入口。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报刊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不断探索报刊的运作规律,并在此过程中积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源于实践。探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欧洲起源,便可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实践这个切入口。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报刊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不断探索报刊的运作规律,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撰写重要论述,形成系统理论体系,奠定无产阶级新闻学基础。本文追溯理论来源,回顾生活背景,立足报刊实践,探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空想社会主义 《新莱茵报》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视野下埃德加·斯诺学术研究回顾(1982-2021)——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文传琴 《科技传播》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1982年以来学界对埃德加·斯诺的研究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也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并获得了相应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聚焦斯诺与中国抗战、斯诺的记者职业与当代启示、斯诺与中国形象三个... 1982年以来学界对埃德加·斯诺的研究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也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并获得了相应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聚焦斯诺与中国抗战、斯诺的记者职业与当代启示、斯诺与中国形象三个方面,对1982—2021年斯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并从整体上认识斯诺研究的不足与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德加·斯诺研究 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文献计量
下载PDF
手机媒体消费与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探析--基于吉首大学、怀化学院、张家界学院的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召君 龚芳敏 《新闻知识》 2017年第8期41-44,共4页
手机作为个人移动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吉首大学、怀化学院、张家界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实证调查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方面自我身份认同促使手机媒体消费,另一方面手... 手机作为个人移动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吉首大学、怀化学院、张家界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实证调查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方面自我身份认同促使手机媒体消费,另一方面手机媒体消费受制于自我身份认同。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体品牌消费、功能消费和内容消费逐步加深对"我是谁"的认识,强化了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媒体 消费 自我身份认同
下载PDF
从观念转变看传播学的发展——评《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文禅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8-98,共1页
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播的功能和作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对传播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由约翰·杜翰姆·彼得斯所著,邓建国翻译的《对空言说... 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播的功能和作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对传播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由约翰·杜翰姆·彼得斯所著,邓建国翻译的《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1月版)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既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表达方式 社会 跨学科 出版社 技术史 人文
下载PDF
从“陌生人”到每个人:传播学对社会个体发展的关注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欣 《东南传播》 2017年第7期42-44,共3页
随着全球化、商品化的发展,关系的建立和接触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城市化进程、全球化浪潮、数字革命使得齐美尔所言的"陌生人"从因售卖商品而进入异域的商人发展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并涵盖了个体生活的物理空间、文化空... 随着全球化、商品化的发展,关系的建立和接触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城市化进程、全球化浪潮、数字革命使得齐美尔所言的"陌生人"从因售卖商品而进入异域的商人发展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并涵盖了个体生活的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和数字空间等每一个维度。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维度,传播学都未曾缺席,城市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等研究领域既是传播学对现代社会新发展做出的积极响应,也是传播学对每个个体的学理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美尔 传播学 陌生人
下载PDF
OTT业务的传播学解读
14
作者 闫培培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1,共2页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让人们不再满足于点对点的固定化交流和海量信息的筛选。如何快速便捷、人性化地获取大众所需要的信息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OTT业务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来自篮...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让人们不再满足于点对点的固定化交流和海量信息的筛选。如何快速便捷、人性化地获取大众所需要的信息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OTT业务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来自篮球等体育运动中的"过顶传球"技术,即互联网公司利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服务,在运营商提供的“传输管道”上传输各类视频,或者在其提供的应用中享受各种数据服务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务 传播学 电信运营商 解读 海量信息 互联网公司 体育运动 宽带服务
下载PDF
现代语境下的新闻传播伦理初探
15
作者 王菲 《新闻世界》 2014年第4期317-318,共2页
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必须更加深入,发挥伦理道德的非权力性社会规范作用。本文概述了新闻传播伦理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语境下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新闻传播伦理的... 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必须更加深入,发挥伦理道德的非权力性社会规范作用。本文概述了新闻传播伦理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语境下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新闻传播伦理的原则和规则,阐述新闻传播伦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伦理 职业道德 行为 评价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直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子欣 丁妩瑢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7期217-219,共3页
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发生了改变。本研究着眼网络直播课堂,探索师生互动的内在动机及影响因素,同时反思高校网络直播课堂师生互动中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 传播学 网络直播课堂 行为 师生互动
下载PDF
中国数字新闻业的职业化:内核、语境与伦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科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9-35,共7页
当前,我国新闻职业的发展面临数字革命、信息认知范式转变和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战略调整的宏观变局,同时也要面对新闻业的数字化转型及职业认知转变等中观及微观问题。本文聚焦数字新闻业的“职业化”发展问题,以职业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分... 当前,我国新闻职业的发展面临数字革命、信息认知范式转变和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战略调整的宏观变局,同时也要面对新闻业的数字化转型及职业认知转变等中观及微观问题。本文聚焦数字新闻业的“职业化”发展问题,以职业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分别从数字新闻业职业化的内核——重新发现专业技能;数字新闻业职业化的环境——“内生性”职业生态系统;数字新闻业职业化的灵魂——混杂型伦理规范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借此扩展新闻职业发展的内生视角,将新闻业置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之下,系统思考数字新闻业职业发展的专业技能、伦理规范及与职业生态系统的交互协同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社会学 数字新闻 专业技能 职业生态系统 混杂型伦理规范
下载PDF
微信朋友圈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认知与行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钰博 《新闻传播》 2015年第2X期19-20,共2页
本文拟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谣言的认知情况和处理方式,探求遏制微信朋友圈谣言在大学生中传播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
关键词 微信 朋友圈 谣言 大学生 传播
下载PDF
数据叙事:调查类数据新闻影响力提高的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梦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1期17-19,共3页
新闻叙事作为新闻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新闻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依托于数据的客观性和专业性,容易被受众所信任。当前,大数据被引入新闻生产理论和实践中,新闻记者开始用数据讲述新闻故事,新闻媒体开始重视数据间... 新闻叙事作为新闻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新闻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调查类数据新闻报道依托于数据的客观性和专业性,容易被受众所信任。当前,大数据被引入新闻生产理论和实践中,新闻记者开始用数据讲述新闻故事,新闻媒体开始重视数据间的关系,数据新闻逐步得到国内外媒体的重视。因此,新闻媒体加强调查类数据新闻叙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话语权的重要一环。本文借用叙事学理论,对调查类数据新闻的叙事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调查类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类数据新闻 叙事学 影响力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受众视角下“假新闻”传播心理研究
20
作者 林倩倩 《西部广播电视》 2020年第2期26-27,47,共3页
新媒体时代,"假新闻"借助时代特性和平台特性广泛传播。本文将从传播心理学理论出发,以受众为本位,探究受众接收"假新闻"和传播"假新闻"的心理机制,并从传播心理学层面对"假新闻"的治理提出观点。
关键词 假新闻 受众心理 接收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