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思想助推华北油田研究院创新发展
1
作者 高峰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年第7期360-360,共1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对解放思想恰如其分的历史定位和科学评价。纵观华北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历程,大发展都伴随着思想的大解放,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
关键词 解放思想 油田 创新
下载PDF
华北油田一体化井位研究助推油气勘探规模储量的发现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锐锋 赵学松 +4 位作者 朱洁琼 李小冬 吴晓龙 刘金浓 蒋东坤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6期89-94,8,共6页
近年华北油田公司针对富油凹陷勘探程度高,预探目标发现和落实难度大与凹陷潜在资源仍较大的矛盾,深化地质前期研究过程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在具体研究中以油田内外科研课题为依托,注重多专业横向联合攻关,突出研究思路创新、尊重优先发... 近年华北油田公司针对富油凹陷勘探程度高,预探目标发现和落实难度大与凹陷潜在资源仍较大的矛盾,深化地质前期研究过程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在具体研究中以油田内外科研课题为依托,注重多专业横向联合攻关,突出研究思路创新、尊重优先发现权,充分发挥校企专业技术特色,促进地质认识的升华。同时实施并行研究,发挥不同研究单位技术优势,以解决关键地质问题、落实圈闭为核心,充分暴露地质矛盾,有效避免了地质风险;进一步强化凹陷的整体研究,夯实地质研究基础;在井位组织把关上,突出勘探井位的三级审核,通过层层筛选,极大减少了复杂勘探区失利的风险。期间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从目标研究到组织管理不同层面的一体化有效井位研究和组织管理模式,提高了整体勘探成效,为华北油田高成熟勘探区的规模储量发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实现华北油田分公司建设成地区性能源公司奠定了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井位研究 高成熟勘探区 规模储量 华北油田
下载PDF
华北油田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新江 赵捧 +2 位作者 朱萍 李杰 崔建国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9-32,共4页
紧临生油洼槽的箕状凹陷斜坡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也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由于以往对斜坡带的认识较为局限、研究技术方法较单一,华北油田斜坡带的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在对华北油田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 紧临生油洼槽的箕状凹陷斜坡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也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由于以往对斜坡带的认识较为局限、研究技术方法较单一,华北油田斜坡带的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在对华北油田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坡带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斜坡带成藏规律的再认识,利用精细构造描述、滚动式储层预测以及大位移多靶点斜井钻探等技术,在文安斜坡、蠡县斜坡等区带的油藏评价工作取得了突破,不仅丰富了斜坡带成藏模式和油气富集规律,也积累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手段和经验,以期对同类型区带的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油气富集规律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化学驱新技术及华北油田化学驱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杜慧丽 游靖 +6 位作者 李凤群 张田田 高珊珊 王玥 路淼森 赵紫印 唐雅娟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5-10,20,共7页
化学驱是大幅提升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化学驱理论和技术持续创新,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聚合物驱矿场提高采收率约14%,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矿场提高采收率均在18%以上,纳米驱油技术预期采收率可达80%以上,中相微乳液驱表面活性剂... 化学驱是大幅提升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化学驱理论和技术持续创新,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聚合物驱矿场提高采收率约14%,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矿场提高采收率均在18%以上,纳米驱油技术预期采收率可达80%以上,中相微乳液驱表面活性剂体系性能不断突破,矿场取得良好增油效果。针对华北油田复杂断块砂岩油藏的实际情况,采用以可动凝胶为主的深部调驱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采收率。为进一步提高华北油田采收率,可以在深化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化学驱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有序接替,配套开发化学驱地面工程,以期实现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收率 化学驱 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 华北油田
下载PDF
华北油田复杂油气藏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杰 赵素庚 梁星如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5-28,共4页
渤海湾盆地地质条件复杂,油气藏类型丰富。针对渤海湾盆地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低渗透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等复杂油气藏的评价技术难点,开展了油藏评价配套技术研究,建立了复杂油气藏评价的技术思路和技术... 渤海湾盆地地质条件复杂,油气藏类型丰富。针对渤海湾盆地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低渗透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等复杂油气藏的评价技术难点,开展了油藏评价配套技术研究,建立了复杂油气藏评价的技术思路和技术对策,加大了适用配套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深化总结和形成了针对华北油田复杂油气藏评价研究的主要做法,探索了一套适合复杂油气藏评价的实用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 复杂油气藏 油藏评价 实例应用
下载PDF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数字油田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数字油田技术是一种集信息学、地质学、石油勘探开发学、管理学于一体的新技术
6
作者 张卫东 袁文奎 田克忠 《世界石油工业》 2009年第4期46-51,共6页
石油天然气工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利用数字硬件、软件和通信科技来提高商业表现。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从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到随着可视化技术、井下永久监视器、流量控制技术、高速数字网络以及强大的桌面计算硬件和软件的快速发展,近1... 石油天然气工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利用数字硬件、软件和通信科技来提高商业表现。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从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到随着可视化技术、井下永久监视器、流量控制技术、高速数字网络以及强大的桌面计算硬件和软件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这一应用的层次加速提高。我们常称这一领域为“数字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技术 数字油田 石油勘探开发 油田采收率 石油公司 信息学 地质学 管理学
下载PDF
华北油田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方法综述
7
作者 张凌僡 王营营 +2 位作者 冯丽娟 王新颖 杜建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25-29,共5页
本文通过对油藏水驱采收率的计算方法:水驱曲线法、油水粘度比法、童氏图版法、波及系数矫正法等进行了归类对比分析,针对华北油田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形成了适合计算华北稠油油藏水驱原油采收率方法,优选出目... 本文通过对油藏水驱采收率的计算方法:水驱曲线法、油水粘度比法、童氏图版法、波及系数矫正法等进行了归类对比分析,针对华北油田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形成了适合计算华北稠油油藏水驱原油采收率方法,优选出目前较为适合的的原油采收率计算方法,回归得到研究区块的采收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了华北油田某普通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稠油油藏 采收率 计算方法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效益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8
作者 罗宁 姚欢 +1 位作者 刘亮德 梁骏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4期66-74,84,共10页
研究中深层地热旨在开发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是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针对冀中地区中深层地热效益开发中存在的地质识别、开发方案和地面工程等难题,开展了地下和地面关键技术研究,为... 研究中深层地热旨在开发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是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针对冀中地区中深层地热效益开发中存在的地质识别、开发方案和地面工程等难题,开展了地下和地面关键技术研究,为中深层地热效益开发提供借鉴。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冀中地区中深层热储主要有层状砂岩、块状潜山等,砂岩型地热开发难点是砂层识别难,回灌能力相对较差;潜山型地热开发难点是热储非均质性强,钻井成功率与开发方案设计精准率要求高。(2)有利热储预测与甜点识别技术能够有效识别热储甜点,随钻动态分析+采灌试验+五敏试验优化开发参数相结合,实现砂岩型地热高效开发。(3)地球物理、钻录测试资料等联合应用,可准确定位潜山热储位置,重力流潜山高效开发技术实现少井高产、同层无压全回灌。(4)通过地热大温差热泵供暖和防污防垢技术,提高了地热换热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5)地热供暖、地热制冷和地热制蒸汽等根据不同场景组合应用,进一步拓展地热利用形式,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使资源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 层状砂岩 潜山地热 资源评价 大温差热泵
下载PDF
学分制管理在华北油田阿尔作业区的应用与实践
9
作者 刘海涛 李丽香 刘俊英 《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9期77-77,79,共2页
在智慧油田的建设中,中国石油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阿尔作业区通过基于学分制管理的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员工培训工作、培训计划由随机性向系统性、应急性培训向提高性培训转变,最终使劳动组织... 在智慧油田的建设中,中国石油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阿尔作业区通过基于学分制管理的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员工培训工作、培训计划由随机性向系统性、应急性培训向提高性培训转变,最终使劳动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油田 人才培养 阿尔油田 管理体系
下载PDF
华北北部中、上元古界生烃潜力与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35
10
作者 方杰 刘宝泉 +2 位作者 金凤鸣 刘敬强 鱼占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3,共6页
华北北部中、上元古海相地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地区之一。冀北露头区大量的油苗分布是该套地层生烃的直接证据 ,在冀中覆盖区“古潜山”油藏的精细油源对比证实了部分原油为原生油 ,进一步说明中、上元古界地层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 华北北部中、上元古海相地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地区之一。冀北露头区大量的油苗分布是该套地层生烃的直接证据 ,在冀中覆盖区“古潜山”油藏的精细油源对比证实了部分原油为原生油 ,进一步说明中、上元古界地层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主要发育 5套烃源层系。按本区海相地层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衡量 ,页岩中下马岭组、洪水庄组有机碳平均值达到 1 84%~ 2 2 1% ,为好烃源层 ;碳酸盐岩中铁岭组、高于庄组有机碳平均值达到 0 2 %~0 2 9% ,为较好烃源层 ;雾谜山组有机碳平均 0 12 % ,部分层段为较好烃源层。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 ,多数地区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湿气—干气阶段 ) ,但冀北坳陷基本处在生油—凝析油—湿气阶段 ,宣龙坳陷下花园地区处在生油阶段。冀北坳陷是探索原生油藏的有利地区 ,冀中北部是寻找天然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勘探前景 中元古界 上元古界 华北北部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类型及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康志宏 戎意民 +3 位作者 魏历灵 李雪 陈夷 陈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6-994,共9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常规测井定量解释带来了很大困难。此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划分和识别对油田开发极为重要。根据6口关键井的电成像测井(FMI)和岩心样品特征,将塔河碳酸盐岩储集体划分为未充填洞穴型、垮...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常规测井定量解释带来了很大困难。此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划分和识别对油田开发极为重要。根据6口关键井的电成像测井(FMI)和岩心样品特征,将塔河碳酸盐岩储集体划分为未充填洞穴型、垮塌充填洞穴型、机械充填洞穴型和裂缝型4类。依据其中5口井的常规测井响应和4类储集体划分结果,选用GR、RD、RS、K3(深浅侧向电阻率倒数差的绝对值)、AC、DEN和CNL共7种测井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学习样本,经学习训练建立了储层划分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检验井对比,说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常规测井的多参数约束,可以判断岩溶型储集体类型。经本次研究,初步形成了储集体半定量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岩溶储集体 神经网络 测井响应
下载PDF
华北板块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回顾及在西北缘区新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景秀春 周洪瑞 +4 位作者 王训练 杨志华 房强 王振涛 樊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9-212,共14页
牙形石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华北奥陶系划分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华北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已持续近半个世纪,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第二阶段为最近10年(2010—2020)。第一阶段以建立牙形石... 牙形石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华北奥陶系划分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华北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已持续近半个世纪,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第二阶段为最近10年(2010—2020)。第一阶段以建立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为目标,主要为解决石油勘探过程中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地层对比的需求;第二阶段的研究以修订化石带为主,目的是与国际地层研究接轨。近年来在华北板块西北缘的工作显示,该区奥陶纪牙形石在纵向上具有显著的生态变化,可分为达瑞威尔期中期、达瑞威尔期晚期—桑比期中期、桑比期晚期—凯迪期中期3个时段。第一时段以介于北美中大陆区和北大西洋区之间的热带台地边缘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二时段以北大西洋型为主混有少量亚澳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三时段以亚澳型和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混生为特征。在华北西北缘尽可能使用广布性标准牙形石属种进行化石带厘定,共识别牙形石带12个,自下而上分别是达瑞威尔期Histiodella cf.holodentata间隔带、Histiodella kristinae谱系带、Histiodella bellburnensis延限带、Dzikodus tablepointensis间隔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间隔带、Pygodus serra间隔带和Pygodus anserinus(早期型)间隔亚带,桑比期Pygodus anserinus(晚期型)间隔亚带和Belodina compressa间隔带,凯迪期Belodina confluens间隔带、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间隔带和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间隔带。由于部分化石带与国际同名带的对比还存在一些矛盾,尚需今后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奥陶纪 生物地层 划分和对比 华北板块西北缘
下载PDF
国外含油气盆地硅质岩储集层主要类型及勘探开发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路放 刘嘉麒 +3 位作者 李亚辉 刘泽容 周妍 丁卫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8-636,共9页
结合近年来国外硅质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实际情况,简要介绍硅质岩的成因、组成和分类,进而讨论硅质岩油气藏的圈闭分类、储集特性、岩石物理特征及钻井、完井和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硅质岩是指由生物作用、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和... 结合近年来国外硅质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实际情况,简要介绍硅质岩的成因、组成和分类,进而讨论硅质岩油气藏的圈闭分类、储集特性、岩石物理特征及钻井、完井和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硅质岩是指由生物作用、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和火山作用形成的富含SiO2的岩石,岩性致密、坚硬、易碎。硅质岩油气藏圈闭可分为裂缝型、古风化壳型、热液型、自生自储型、水动力型和侧向隔挡型6种类型。硅质岩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孔渗性受岩相、泥质含量和孔隙性质等诸多因素控制。研究表明硅质岩适于作为优异的储集岩类,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下可以形成油气藏,是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油气藏 烃源岩 裂缝型 热液型
下载PDF
留17断块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发军 王新颖 +3 位作者 王世范 刘淑敏 杨荣 高荣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06-109,共4页
留17断块为留西油田主力油藏,属非常典型的多层低孔低渗透油藏。自1983年投入开发以来,由于井网不适应、井距大等原因,导致水井吸水能力差,油井见效状况差,油藏能量保持水平低,采油速度仅0.8%,采出程度3.94%,开采效果差。针对以上问题,... 留17断块为留西油田主力油藏,属非常典型的多层低孔低渗透油藏。自1983年投入开发以来,由于井网不适应、井距大等原因,导致水井吸水能力差,油井见效状况差,油藏能量保持水平低,采油速度仅0.8%,采出程度3.94%,开采效果差。针对以上问题,油藏先后采用了裂缝综合研究、整体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压裂及重复压裂、解除油层污染等调整措施,油藏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采油速度提高到1.92%。目前油藏标定采收率30.7%,油藏采出程度已达20.9%,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为同类型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开发方案 加密调整 压裂改造 注采系统调整
下载PDF
宝绕油田林4断块水平井边际薄层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发军 隋绍忠 +2 位作者 郭发兰 张永平 闫爱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85,共3页
林4断块为宝饶油田主力油藏,油层厚度较薄,主力油组油层厚度为3~5m,物性较差,属典型边际薄层低渗透油藏。采用直井开发无效益,但考虑到该区主力油层分布稳定,且直井具有一定生产能力,通过论证后采用水平井+直井的开发方式,200... 林4断块为宝饶油田主力油藏,油层厚度较薄,主力油组油层厚度为3~5m,物性较差,属典型边际薄层低渗透油藏。采用直井开发无效益,但考虑到该区主力油层分布稳定,且直井具有一定生产能力,通过论证后采用水平井+直井的开发方式,2005-2006年共完钻水平井6口,平均单井钻遇油层309.3m,目前水平井已全部投产,平均单井产油量15.6t/d,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实现了边际薄层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水平井技术 薄层油藏
下载PDF
夫特砾岩油藏储层特征研究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官忠 苗坤 +1 位作者 党燕 张淑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夫特砾岩油藏岩石结构、成分成熟度低 ,胶结物以凝灰质为主 ,具复模态结构 ,储层物性主要受裂缝影响。裂缝对孔隙度贡献较小 ,对渗透率贡献较大。裂缝充填差。多与断层平行 ,纵向上主要发育在砾岩段上部 ,平面上受断层影响明显。根据胶... 夫特砾岩油藏岩石结构、成分成熟度低 ,胶结物以凝灰质为主 ,具复模态结构 ,储层物性主要受裂缝影响。裂缝对孔隙度贡献较小 ,对渗透率贡献较大。裂缝充填差。多与断层平行 ,纵向上主要发育在砾岩段上部 ,平面上受断层影响明显。根据胶结物的类型、含量及裂缝发育程度 ,将储层划分为裂缝型、孔缝型、孔隙 (洞 )型三类 ,认为哈 2 2断块三类储层均较哈 43断块发育。根据此研究 ,在开发中确定了合理的注采比和压力水平 ,调整了注采层系及系统 ,在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类型 孔隙组合 储集层
下载PDF
孔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同开发方式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兴 李天太 +3 位作者 杨沾宏 胡伟 盖少华 吕晓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对于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其特殊的孔洞结构特征,一般情况下很难使用其真实岩心开展长岩心驱替实验。在不影响原有岩心孔渗结构的基础上,对岩心表面凹陷处进行特殊填补处理,以达到长岩心实验要求。文中在油藏实际条件下,开展长岩心... 对于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其特殊的孔洞结构特征,一般情况下很难使用其真实岩心开展长岩心驱替实验。在不影响原有岩心孔渗结构的基础上,对岩心表面凹陷处进行特殊填补处理,以达到长岩心实验要求。文中在油藏实际条件下,开展长岩心衰竭开采实验,水驱、气驱开发实验和气水交替驱实验,统计分析不同开发方式下各阶段的驱油效率,对比评价不同开发方式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衰竭开采最终采收率高达30.94%;水驱开发中,适当延迟转注时间能够充分发挥弹性驱油和溶解气驱油作用,提高最终采收率,并确定最佳转注压力为80%泡点压力;气驱开发中,气体突破速度快,突破后产油量急剧下降,采收率较低;气水交替驱能有效降低含水率,提升高含水期原油采收率,在高压高含水阶段转气水交替的开发效果更为显著。该实验为合理开发孔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型碳酸盐岩 长岩心驱替 开发方式 驱油效率 气水交替
下载PDF
任丘雾迷山组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降压开采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喻高明 刘保磊 +3 位作者 许爱云 唐灿 张艺钟 张淑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3期70-75,共6页
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油井一旦见水便迅速水淹,缺少立竿见影的控水稳油方法和手段,这类油藏后期开采的难度极大。通过对雾迷山组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井生产特征、产量变化规律及采取的降压开采方式生产动态进行分析,结合... 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油井一旦见水便迅速水淹,缺少立竿见影的控水稳油方法和手段,这类油藏后期开采的难度极大。通过对雾迷山组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井生产特征、产量变化规律及采取的降压开采方式生产动态进行分析,结合该类油藏的双重介质特征及油水井的开发规律,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及数值模拟技术,评价了该油藏的开发效果,并提出了后期开发进一步深化挖潜的措施。研究认为采用继续注水同时适当提液的方式进行降压开采,可更好地把中、小缝洞及岩石系统的生产潜力进一步提升,抑制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可进一步挖掘基质剩余油、提高原油最终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碳酸盐岩油藏 降压开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港油田聚/表二元复合驱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丛苏男 杨烨 +1 位作者 高岩 和雅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10292-10294,10336,共4页
聚/表二元复合驱驱替液中加入了比较高浓度的聚合物,相比于水驱,二元复合驱驱替液的黏度较高。因而二元复合驱驱替液在地层渗流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大港油田的二元复合驱配方在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中渗流规律,研究二... 聚/表二元复合驱驱替液中加入了比较高浓度的聚合物,相比于水驱,二元复合驱驱替液的黏度较高。因而二元复合驱驱替液在地层渗流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大港油田的二元复合驱配方在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中渗流规律,研究二元复合驱驱替液的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复合驱驱替液渗流在低速段表现为非线性流,随着压力梯度增加,转变为线性流。二元复合驱驱替液在岩心中的渗流存在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二元复合驱驱替液的启动压力梯度与岩心的渗透率和自身的黏度有关。驱替液黏度越高,岩心渗透率越低,其启动压力梯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二元复合驱 非线性流 启动压力梯度 黏度 渗透率
下载PDF
D油田主力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方超 徐振永 +5 位作者 张克鑫 黄继新 于占梅 杨树芳 黄晓琼 崔云哲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3期130-132,共3页
D油田属强边底水驱动开发油田,经过近30年的开发,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油层、水层在一定范围内测井响应差别小,较难识别。在了解其地质和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对主力储层的"四性"关系做了细致深入研究,进而结合生产... D油田属强边底水驱动开发油田,经过近30年的开发,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油层、水层在一定范围内测井响应差别小,较难识别。在了解其地质和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对主力储层的"四性"关系做了细致深入研究,进而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建立了符合该油田实际的测井解释标准,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为合理制定下一步的开发方案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电性特征 解释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