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挥出土文献优势,探究历史语言原貌——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玉金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金 乔盼峰 唐韵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9,共5页
不少传世文献的年代问题聚讼纷纭,因此它们所记录的语言的时代也成了问题;传世文献屡经传抄刊刻,错误很多,有的经过改写删节,几乎面目全非。出土文献时代地域明确、保持语言原貌,对于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等学科的研究都具有... 不少传世文献的年代问题聚讼纷纭,因此它们所记录的语言的时代也成了问题;传世文献屡经传抄刊刻,错误很多,有的经过改写删节,几乎面目全非。出土文献时代地域明确、保持语言原貌,对于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等学科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用出土文献研究语言,可以描绘出语言的原貌,所得出的结论非常可靠,这对汉语史的研究、古文字的研究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都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因而要加强对出土文献语言的研究。用出土文献进行语言研究,面临着文献资料方面的障碍,首先一方面,要在出土文献研究的理论知识方面打好功底;另一方面,对语言学的理论知识也要能够弄懂,能够跟上语言学发展的步伐,还要跟踪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了解其研究现状。未来的出土文献语言研究,除了继承研究好出土文献的词法、句式和句类之外,还要加强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往研究得不够的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历史语言 语言研究 语言原貌
下载PDF
周扬与中国当代文艺界——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敏教授提问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炯 吴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1,共5页
一、周扬与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吴敏:张炯老师,您好!我正在做《周扬与中国现代文化关系研究》的工作。周扬1958年两次到北京大学作讲座,您是北大中文系1955级学生,您对周扬的讲话还有印象吗?张炯:周扬1958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过一次... 一、周扬与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吴敏:张炯老师,您好!我正在做《周扬与中国现代文化关系研究》的工作。周扬1958年两次到北京大学作讲座,您是北大中文系1955级学生,您对周扬的讲话还有印象吗?张炯:周扬1958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过一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讲文艺如何为政治服务。但他把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解得比较宽泛,反对那种过于狭隘的理解,并不是要求文艺对政治的直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界 华南师范大学 周扬 中国当代 文学院 政治服务 提问 教授
下载PDF
在批评实践的“召唤”中深化当代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段吉方教授访谈
3
作者 段吉方 颜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共7页
经过几代文学理论研究者和学人的共同努力,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观念的更新、方法论的进步、批评话语的繁荣等。本访谈中,段吉方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首先,针对当前整个人文... 经过几代文学理论研究者和学人的共同努力,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观念的更新、方法论的进步、批评话语的繁荣等。本访谈中,段吉方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首先,针对当前整个人文学科所面临的困境及问题,认为理论研究不能变成单纯的理论学派的研究、理论话语的重复研究或批评阐释的叠加,否则理论难以科学发展;其次,目前国内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伊格尔顿研究持续受到关注,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给伊格尔顿的研究增加了多元阐释空间,且伊格尔顿自身研究的拓展也会带领他的阐释者和研究者进入到新的领域;第三,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马克思研究重新热了起来,中西方在马克思研究领域都较之前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研究更加多元,更多融入当代实践问题;第四,后现代主义与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时空距离非常大,导致其建设性意义不大,应该在中国语境之中、在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之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在访谈中,段吉方教授基于本土文本、本土文化经验和情感,借鉴西方当代文论,提出"召唤式批评"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实践 召唤式批评 理论创新 伊格尔顿
下载PDF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高考语文2011年总结暨2012年备考研讨会邀请函
4
《语文月刊》 2011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各高级中学、各位高中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及高考,我省的高考语文命题正在逐步走向稳定。我省高考语文命题到底有什么特点?高三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及时分析今年考生答题的情况,总结经... 各高级中学、各位高中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及高考,我省的高考语文命题正在逐步走向稳定。我省高考语文命题到底有什么特点?高三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及时分析今年考生答题的情况,总结经验,以便更充分地做好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语文 华南师范大学 邀请函 文学院 考研 课程改革实验 语文命题 高级中学
原文传递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高考语文2011年总结暨2012年备考研讨会邀请函
5
《语文月刊》 2011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各高级中学、各位高中语文教师: 经过多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及高考,我省的高考语文命题正在逐步走向稳定。我省高考语文命题到底有什么特点?高三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及时分析今年考生答题的情况,
关键词 高考语文 华南师范大学 邀请函 文学院 考研 课程改革实验 语文命题 高级中学
原文传递
当代文论新视野与当代话语实践——“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与当代话语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6
作者 段吉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6-176,共1页
2015年11月13日至15日,“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与当代话语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 2015年11月13日至15日,“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与当代话语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 当代文论 第八届年会 学术研讨会 诗学研究 话语实践 跨文化
下载PDF
顶岗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素养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个案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莉 邝小捷 《现代教育论丛》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顶岗实习"是当前我国各地高等师范院校正在探索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师实践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教师的继续发展,也给师范生提供了提升专业素养的发展机会。然而,经过调查发现,相对于常规实习,顶岗实习生却表... "顶岗实习"是当前我国各地高等师范院校正在探索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师实践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教师的继续发展,也给师范生提供了提升专业素养的发展机会。然而,经过调查发现,相对于常规实习,顶岗实习生却表现出较低的教学自我效能感。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分析了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常规实习 专业素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教师称呼语的研究——基于华南师范大学的一项社会语言学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加林 李思灯 李旭红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6-70,共5页
依据权势与等同的理论,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如何使用称呼语称呼大学校园的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权势与等同作用于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师生距离远,权势起作用,学生使用"老师"作为称呼语;师生距离近,等同起... 依据权势与等同的理论,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如何使用称呼语称呼大学校园的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权势与等同作用于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师生距离远,权势起作用,学生使用"老师"作为称呼语;师生距离近,等同起作用,学生使用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称呼语"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密切的师生关系;流行语"帅哥"、"美女"和"亲"进入学生的校园称呼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呼语 大学生 大学教师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资源的高等师范院校文学专业《红楼梦》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9
作者 陈立群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10,共4页
《红楼梦》是高等师范院校文学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今天的大学生与《红楼梦》之间存在因时代变迁而造成的文化距离。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新媒介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红楼梦》影视资源,通过沉浸式体验教学,对学生进行中... 《红楼梦》是高等师范院校文学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今天的大学生与《红楼梦》之间存在因时代变迁而造成的文化距离。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新媒介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红楼梦》影视资源,通过沉浸式体验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审美传统的熏陶;可以引入网络红楼同人小说,以批判性文本解读的方式,使学生深入领会原著思想的进步意义;可以借助互联网学术论文资源,以探究式学习挖掘《红楼梦》的形上意蕴,拉近古今的文化距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教学 互联网资源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以“家文化”促进大学新生集体凝聚力建设——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彩霞 《科教文汇》 2013年第22期27-28,共2页
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集体凝聚力建设是其中重要环节。大学新生皆为"90后",来自五湖四海,存在各种不利于团结的问题,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通过对新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用"家文... 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集体凝聚力建设是其中重要环节。大学新生皆为"90后",来自五湖四海,存在各种不利于团结的问题,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通过对新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用"家文化"加强新生集体凝聚力建设,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文化 新生集体 凝聚力
下载PDF
美学面向现实的提问方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访谈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杰 段吉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F0004,共7页
段吉方(以下简称段):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您置身美学研究已经有近三十年了,能首先谈谈这三十年来您的学术成长历程吗?
关键词 美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生导师 特聘教授 人文学院 提问方式 王杰 八十年代
下载PDF
运动会承载仪式教育功能对高校学生归属感的影响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12
作者 苏海锋 蒋愉琪 +1 位作者 柯彤彤 岑欣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第3期147-150,共4页
运动会作为高校的集体活动之一,是仪式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和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发现高校运动会承载的仪式教育功能与学生归属... 运动会作为高校的集体活动之一,是仪式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和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发现高校运动会承载的仪式教育功能与学生归属感具有密切相关性,根据分析结果对运动会组织者、高校学生及学校三方提出一系列建议,推动运动会的传承与创新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其参与积极性,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会 仪式教育 归属感
下载PDF
西西文学年表
13
作者 凌逾 吉雨熙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1937年11月9日生于浦东,原籍广东中山。原名张彦,其他笔名有张爱伦、南南、蓝马店、皇冠、阿果、麦快乐、叶蓁蓁、果、芭洛玛、明明、林素、阿发、大根河、河想、小明、草本等。西西父亲张乐曾任职上海船务公司,业余参加足球赛,后转裁... 1937年11月9日生于浦东,原籍广东中山。原名张彦,其他笔名有张爱伦、南南、蓝马店、皇冠、阿果、麦快乐、叶蓁蓁、果、芭洛玛、明明、林素、阿发、大根河、河想、小明、草本等。西西父亲张乐曾任职上海船务公司,业余参加足球赛,后转裁判员。来港后,由足球名将李惠堂介绍,在九龙巴士公司任稽查员,兼任足球队教练、裁判员。西西也爱看足球赛,曾是英国阿仙奴亨利时代的球迷。母亲陆华珍。西西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惠堂 船务公司 足球赛 巴士公司 广东中山 裁判员 足球队
下载PDF
东南亚华侨华人报业及其文化(文学)传播研究(1900—1949)——以客家华侨报刊为重点研究
14
作者 周晓平 徐秋雅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华侨以居住在东南亚国家为大多数。先驱们经历了辛酸的“过番”之后,历经几代人的拼搏,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为了求得进一步发展,海外华侨力求在文化、经济、政治诸方面不断巩固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地位。在文化方面,广大海外华侨积极... 中国华侨以居住在东南亚国家为大多数。先驱们经历了辛酸的“过番”之后,历经几代人的拼搏,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为了求得进一步发展,海外华侨力求在文化、经济、政治诸方面不断巩固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地位。在文化方面,广大海外华侨积极发展报业,加强中国与华侨所在东南亚聚居国家的文化(文学)交流。他们利用报刊、杂志宣传自己的爱国思想。扩大对外、对内交流。在海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如文学、艺术、历史、民俗等。也把东南亚诸国的思想文化传播到中国。它不断加强了海外与内地的各种沟通与链接,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就得到了东南亚广大华侨的广泛支持。尤其,广大客家华侨积极发展报业,为支持中国革命与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侨 报业与文化 客家华侨报业 传播研究
下载PDF
论阐释的功能——中国文学阐释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15
作者 李春青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1,共11页
阐释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具体而言,阐释有“内指”“外指”两种功能。“内指功能”是阐释者没有意识到的、在阐释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某种效果;“外指功能”是阐释者意识到的、努力达到的那个结果;前者可以理解为阐释对... 阐释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具体而言,阐释有“内指”“外指”两种功能。“内指功能”是阐释者没有意识到的、在阐释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某种效果;“外指功能”是阐释者意识到的、努力达到的那个结果;前者可以理解为阐释对象通过阐释行为对阐释者本身给予的反向作用,后者可以理解为阐释者通过阐释行为对外部世界产生的影响作用,二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与伽达默尔的“应用”概念都涉及阐释的功能问题,二者有同有异,都为中国文学阐释学建构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功能 应用 知行合一
下载PDF
论阐释的主体之维——中国文学阐释学基本问题之一
16
作者 李春青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4-26,共13页
阐释主体原本是阐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但在特定历史语境中,人们讳言作者,讳言主体,影响所及,阐释学似乎也就大大淡化了对阐释主体的关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高度关注阐释主体的“前见”(偏见)对于阐释行为及结果的影响,但对阐释主体... 阐释主体原本是阐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但在特定历史语境中,人们讳言作者,讳言主体,影响所及,阐释学似乎也就大大淡化了对阐释主体的关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高度关注阐释主体的“前见”(偏见)对于阐释行为及结果的影响,但对阐释主体的意识行为之于阐释过程的重要作用却似乎不大关注。根据中国阐释传统的经验,阐释主体问题始终处于阐释思想与实践的核心位置。由于社会境遇和个人遭际以及个性的差异,面对同一阐释对象,不同的阐释主体会得出大不相同的阐释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阐释主体自觉选择的产物。因此注重研究阐释主体本身的诸种特性与局限,例如主动与受动、显在与隐在等等,应该是中国文学阐释学的基本特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主体 阐释关系 主动与受动 隐在主体 显在主体
下载PDF
胸中藏丘壑,山水有清音--中国香港当代报纸文艺副刊旅游文学研究
17
作者 张宇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近年来,旅行书写因其跨文学、文化、历史、地理以及人类学等的交叉属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香港地区历来旅游文学发达,借助报章副刊的传播媒介,更是表现出独特的时空想象、经验建构与主体表达。各大报刊均有招牌性的旅游文学... 近年来,旅行书写因其跨文学、文化、历史、地理以及人类学等的交叉属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香港地区历来旅游文学发达,借助报章副刊的传播媒介,更是表现出独特的时空想象、经验建构与主体表达。各大报刊均有招牌性的旅游文学专栏,各具特色,异彩纷呈。香港地区当代报纸文艺副刊所载的旅游文学,通过人文山水的描摹,表现学人的知识、文化与趣味,绘制人文之旅的图景;通过情感山水的刻画,寄托忆旧、北望与感怀的情感之旅;通过消闲山水的书写,表现独特的经济、摩登、生活方式,描摹都市的消闲之旅。报章旅行专栏的风行,为港人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个独特的通道,而旅游文学的繁盛,亦是香港地区构建文化之都、营造宽松、包容、多元的城市氛围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报纸 山水 文艺副刊 旅游文学
下载PDF
论印尼华文文学的中华传统伦理思想质素
18
作者 谢文军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95-102,共8页
印尼华文作家在伦理维度中进行自我身份建构,凸显出“华人性”与“本土性”双重民族意识。他们在家庭伦理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之中,发掘出华人的“向上之心”与生命拘囿状态,又在社会伦理“相与之情厚”的观照下,形成对美好人性的互构性思... 印尼华文作家在伦理维度中进行自我身份建构,凸显出“华人性”与“本土性”双重民族意识。他们在家庭伦理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之中,发掘出华人的“向上之心”与生命拘囿状态,又在社会伦理“相与之情厚”的观照下,形成对美好人性的互构性思考以及折射出创作主体对道德与人性的“兴味关怀”;他们还将深嵌于社会和民族责任意识的生命伦理表征而出,彰显出“忠与义”的精神内核,从而体现出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度建构。此对伦理维度的生动观照,深刻地传达出“文化中国”的核心义理和价值内涵,昭彰出中国意蕴深厚的精神面相。此精神品格的建构,显示着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文化交流意识,其个性的生成不仅可以为中国作家的创作提供参照,还对中华文化如何更好的走向“文化世界”之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文文学 文化中国 伦理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刘声木书目著录及其文学批评史意义
19
作者 叶蕾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刘声木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目录学家,通过目录著作中的类目设置、版本著录及附注记述,载录了数量可观的古代文学批评资料。刘声木书目的著录特色主要体现在关注评点文献、具有家学意识以及留意女性撰述三方面,其《苌楚斋书目》对《桐城文... 刘声木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目录学家,通过目录著作中的类目设置、版本著录及附注记述,载录了数量可观的古代文学批评资料。刘声木书目的著录特色主要体现在关注评点文献、具有家学意识以及留意女性撰述三方面,其《苌楚斋书目》对《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更是起到补充作用,二者共同呈现了桐城派文人著作的文献面貌与传播网络,呈现出清末民初评点之学向经、史、子、集四部的渗透,并且有意识地展现评点本在清末民初文人群体之间传播、流通与保存的动态过程。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视域下考察刘声木书目,既能照见“诗文评”在晚清民国的赓续与新变,同时有助于理解古代诗文评向古代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声木 《苌楚斋书目》 《续补汇刻书目》 桐城派研究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挑战、变革与创造新局面——基于AI生成文学的思考
20
作者 谢小龙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当下,AI正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挑战着人类传统的文学,在写作速度、数量、周密性等方面都极大地超越了人类,成为“超级秘书”。但是文学是人学,文学始终存在,这一点不必焦虑。AI挑战严肃文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促进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为大... 当下,AI正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挑战着人类传统的文学,在写作速度、数量、周密性等方面都极大地超越了人类,成为“超级秘书”。但是文学是人学,文学始终存在,这一点不必焦虑。AI挑战严肃文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促进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为大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AI对文学的变革作用是激发大众的文学创造力,助力打造一种现代数字主义的文艺综合审美新形态,从而建构新的文学生态。AI还将助力创造未来文学新局面,形成“人类主体”“类人主体”“后人类主体”三足鼎立的文学局面,三者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文学 类人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