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现状及近5年变化趋势 被引量:17
1
作者 姜宗丹 张振玉 +8 位作者 王志 冉丹 汪志兵 徐晓军 王维红 林惠华 徐娴 孔超美 张予蜀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现状及近5年变化趋势,为本地区根除H.pylori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集经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为H.pylori阳性的736例...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现状及近5年变化趋势,为本地区根除H.pylori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集经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为H.pylori阳性的736例患者胃黏膜组织标本行H.pylori分离培养,采用Kirby-Baner(KB)药敏纸片法行药敏试验。并将其结果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H.pylori药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药敏试验显示,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H.pylori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80%、42.53%、25.95%、1.49%、1.08%、84.78%。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接受初次根除与非初次根除H.pylori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53%vs 7.65%、33.82%vs 68.85%、18.63%vs 48.09%、0.72%vs 3.83%、0.72%vs 2.19%、82.64%vs 91.26%。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相比,甲硝唑增幅最大,由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的60.5%升至近期84.78%,其次为克拉霉素,从29.5%升至42.53%,左氧氟沙星从14.7%升至2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H.pylori感染者初次根除时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较低。对于非初次根除患者,临床医师应结合地区耐药率、个人抗生素暴露史、经济效益比、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可获得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耐药 南京地区
下载PDF
南京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13)C呼气试验与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刚 张振玉 +1 位作者 梅燕萍 王一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57-60,169,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13)C呼气试验与免疫分型结果,探讨本地区Hp感染的特征。方法对2022年度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进行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3)C呼气试验和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分型...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13)C呼气试验与免疫分型结果,探讨本地区Hp感染的特征。方法对2022年度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进行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3)C呼气试验和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分型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感染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分型结果的情况。结果^(13)C呼气试验与Hp抗体免疫分型阳性率分别为30.52%、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4,P<0.001)。按性别分析:^(13)C呼气试验男性阳性率为32.95%,女性阳性率为2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6,P<0.001);Hp抗体免疫分型男性阳性率为56.59%,女性阳性率为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9,P=0.009)。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按年龄分析显示^(13)C呼气试验<45岁组阳性率为29.71%,45~59岁组阳性率为32.17%,≥60岁组阳性率为30.14%,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1,P=0.013)。Hp分型结果<45岁组阳性率为50.00%,45~59岁组阳性率为57.83%,≥60岁组阳性率为6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86,P<0.001),45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45岁以下年龄组。Hp分型结果显示Ⅰ型、Ⅱ型感染率按性别和年龄分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5,P=0.107)、(χ^(2)=3.833,P=0.147)。^(13)C呼气试验与Hp抗体免疫分型联合检测灵敏度为75.24%,特异性为75.39%,总符合率为75.32%。结论南京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45岁以上人群感染率偏高,免疫分型结果在不同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13)C呼气试验 免疫分型
下载PDF
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超 张振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90-894,共5页
目的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感染患者根除后的长期随访和对复发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了解 H.pylori 的复发率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以消化不良... 目的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感染患者根除后的长期随访和对复发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了解 H.pylori 的复发率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以消化不良或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就诊的经 13 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为 H.pylori 感染,经标准三联、四联方案7~14 d根除 H.pylori 后停药4~6周复查 13 C尿素呼气试验转阴的门诊患者。所有入选的患者均需签署知情同意并填写调查问卷,包含个人基本情况和与 H.pylori 复发可能相关危险因素。在停药8周、6个月、12个月时提供免费 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出现阳性结果时终止随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1例,男30例,女41例,年龄(48.92±12.01)岁(23~70岁)。停药8周时,2例结果为阳性,69例阴性,复发率 2.82%;停药6个月时,5例结果为阳性,拒绝随访脱落4例,60例阴性,总复发率10.07%;停药12个月时,无患者转为阳性,拒绝随访脱落5例,55例阴性,总复发率10.07%。6个月、12个月时失访率分别为5.63%、12.68%。结论在 H.pylori 根除后8周及6个月均存在复发,主要发生在根除治疗后的6个月内,因此认为复查时间至少停药8周甚至6个月更合适;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未能明确 H.pylori 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干预作用
4
作者 魏文娟 李超 徐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85-1191,共7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NAFLD的患者20例作为NAFLD组,同期来院健康检查的受试者20名作为健康对...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NAFLD的患者20例作为NAFLD组,同期来院健康检查的受试者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NAFLD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4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并进行粪便样本采集。对NAFLD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结果在双歧杆菌治疗后,NAFLD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及ALP,血脂指标TC及HDL显著改善。双歧杆菌未改变NAFLD组患者菌群的Alpha多样性,但Beta多样性发生显著改变。在双歧杆菌治疗后,NAFLD患者肠道中放线菌显著增加,而厚壁菌显著降低。Bifidobacterium、Bacteroides显著增加,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显著降低。LEfSe分析识别出双歧杆菌治疗后的生物标志物Bifidobacteriaceae、Actinobacteria、Coriobacteriaceae及Enterobacteriaceae。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调节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代谢并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特殊饮食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意义
5
作者 姜蔚 张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日益增加的发病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根本原因仍不清楚,主要认为是遗传变异、宿主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饮食是IBD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基于饮食的治疗继续受...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日益增加的发病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根本原因仍不清楚,主要认为是遗传变异、宿主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饮食是IBD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基于饮食的治疗继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患者中几种特殊饮食逐渐流行。我们根据现有的临床证据,回顾了几种特殊饮食疗法的特点及在IBD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了低发酵寡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饮食,无麸质饮食,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和地中海饮食。目前证据并不推荐明确的IBD特殊饮食治疗,还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饮食
下载PDF
奥美拉唑碳酸氢钠与艾普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应用价值评估
6
作者 严菁菁 姜宗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4-0077,共4页
探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选择奥美拉唑碳酸氢钠与艾普拉唑治疗的价值。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之间作为本次研究人员的住院时间,抽取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98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分组的方式为抽签法,49例分为两个组别的人数,研究组和... 探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选择奥美拉唑碳酸氢钠与艾普拉唑治疗的价值。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之间作为本次研究人员的住院时间,抽取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98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分组的方式为抽签法,49例分为两个组别的人数,研究组和数据组为组别名。奥美拉唑碳酸氢钠为数据组诊治方式,艾普拉唑为研究组诊治方式。结果 数据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诊治的效果和研究组患者使用艾普拉唑诊治的效果实施对比,这两组之间的差别较小,有意义(P<0.05);数据组和研究组患者的嗳气、烧心、反酸以及腹痛等症状消退时间实施对比,后者改善的效果较好,两组之间的差别较大,有意义(P<0.05);数据组和研究组患者在诊治前的嗳气、腹胀、烧心、反酸以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积分实施对比,两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数据组和研究组患者在诊治后的嗳气、腹胀、烧心、反酸以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积分实施对比,后者的各项积分较低,两组之间的差别较大,有意义(P<0.05)。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选择奥美拉唑碳酸氢钠与艾普拉唑药物进行诊治都有一定的效果,用药诊治的安全性没有差别,但是改善患者溃疡现象更好的药物为艾普拉唑,值得临床实施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奥美拉唑碳酸氢钠 艾普拉唑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海露 张振玉 +5 位作者 袁捷 曹伟军 徐兆军 陈震球 徐亦军 陈兴国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3期2046-2049,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in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在临床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及可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n=37...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in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在临床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及可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n=37)同时实施T-SPOT.TB、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血清腺苷脱胺酶(ADA)等检测,同时设非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为对照组(n=25)。结果利用T-SPOT.TB试验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阳性率为97.3%(36/37),明显高于PPD的45.5%(15/33)、结核抗体检查的15.2%(5/33)、血清ADA的33.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OT.TB试验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3%和92.0%,显著高于PPD的45.5%和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POT.TB酶联免疫斑点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对快速而准确地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结核性 免疫斑点法 结核菌素试验 诊断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ZO-1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8
作者 樊叶 汪志兵 +5 位作者 关月 韩维维 姜宗丹 王劲松 黄文斌 张振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观察闭锁蛋白(Occludin)及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慢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ylori阴性正常人(25... 目的观察闭锁蛋白(Occludin)及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慢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ylori阴性正常人(25例)、根除H.pylori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及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患者胃窦黏膜标本中Occludin、ZO-1的蛋白表达。结果 H.pylori阴性的正常人胃黏膜Occludin、ZO-1蛋白表达较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Occludin及ZO-1蛋白表达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根除治疗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Occludin及ZO-1表达量较治疗前增强(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Occludin、ZO-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H.pylori未根除患者,Occludin及ZO-1蛋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屏障受损,萎缩发生前根除H.pylori治疗可提高Occludin及ZO-1蛋白表达,进而修复H.pylori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87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军洁 刘晨晨 +5 位作者 樊叶 徐兆军 张予蜀 杨小兵 王劲松 张振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31-637,共7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2004-03/2015-04收治的87例U 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2004-03/2015-04收治的87例U 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内镜表现、病理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总结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CMV感染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7例UC患者中,CMV阳性12例,艰难梭状芽孢杆菌5例,口腔念珠菌感染3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2例.患者病程中白细胞减低、全结肠炎、近2 mo使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抗生素是CMV的独立危险因素,CMV阳性的患者中近2 mo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比率大于CMV阴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患者中容易并发CMV、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口腔念珠菌病、卡氏肺孢子虫等机会性感染.UC病程中出现白细胞减低、全结肠炎、近2 mo使用激素、NSAIDs、抗生素是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机会性感染 巨细胞病毒 抗生素
下载PDF
^(13)C-尿素呼气试验DOB值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超 汪志兵 张振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超基准值(delta over baseline,DOB)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为临床根除H.pylori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5年7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首次行^(13)C-尿... 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超基准值(delta over baseline,DOB)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为临床根除H.pylori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5年7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首次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为H.pylori感染的18岁以上,并停药后4周至半年内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首次^(13)C-尿素呼气试验DOB值为标准分为3组,患者共1 104例,A组DOB<16者共302例,男162例,女140例,年龄(50.33±14.26)岁,B组16≤DOB≤35者共514例,男251例,女263例,年龄(49.51±13.91)岁,C组DOB>35者共288例,男135例,女153例,年龄(49.50±13.58)岁,所有患者采用标准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7 d根除方案,分析首次^(13)C-尿素呼气试验不同DOB值对H.pylori根除率是否有影响。结果 A组根除率75.5%(228/302),B组根除率74.9%(385/514),C组根除率71.9%(207/2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0,P>0.05)。结论采用标准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7 d方案根除H.pylori治疗前DOB值不能预测H.pylori根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13C-尿素呼气试验 超基准值 根除率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兆军 姜宗丹 +7 位作者 汪志兵 高波 高敏 翟晓静 戴雪松 吴慧寅 张振玉 张予蜀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6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镜中心采用STER治疗的50例食管贲门周围S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镜中心采用STER治疗的50例食管贲门周围S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STER。食管病变33例,贲门周围、胃底病变17例,1例病变为2个瘤体,其他均为单个瘤体。成功切除所有SMT,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6.0%,手术时间32~115 min,平均(54.0±24.5)min,完整缝合创面所需金属夹4~8枚,平均(5.6±2.1)枚。术后瘤体直径0.8~3.3 cm,平均(1.6±0.4)cm。术后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平滑肌瘤40例(80.0%),间质瘤7例(14.0%),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2例(4.0%),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2.0%),切缘均为阴性。4例术中发生穿孔,3例术中发生皮下气肿,3例术后出现发热,均经保守治疗痊愈。住院时间6~15 d,平均(7.8±3.7)d。结论STER对食管贲门周围SMT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黏膜下肿瘤 食管 贲门 疗效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晨晨 金静怡 +1 位作者 徐兆军 张振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近年来IBD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虽然关于IB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近年来IBD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虽然关于IB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IBD尚不能治愈,只能缓解。研究显示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是其可能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人类常见的致病菌,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明确病原菌;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表明H.pylori可以通过诱导免疫耐受、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对IBD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现象对研究IBD的发病机制及寻找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有重大意义,本文就H.pylori感染与IBD的关系及其机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炎症性肠病 免疫耐受
下载PDF
2016年欧洲粪菌移植共识介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超 谈路轩 +5 位作者 张馨梅 汪志兵 张振玉 Cammarota G Ianiro G Tilg H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61-965,共5页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一个重要选择。研究表明,FMT也可能在管理与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相关的其他疾病方面发挥作用。虽然医疗界正在用最新的观点评估FMT,且患者正在变得越来越了解FMT,但在...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一个重要选择。研究表明,FMT也可能在管理与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相关的其他疾病方面发挥作用。虽然医疗界正在用最新的观点评估FMT,且患者正在变得越来越了解FMT,但在将非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转化为安全和管理恰当的临床实践中存在技术和后勤问题。鉴于此,需要一个基于证据的指南来推动FMT的实际实施。在这个欧洲共识会议上,来自10个国家的28名专家,分成多个小组并通过循证过程对以下事项提供了指南:FMT适应证、供体选择、粪便材料的准备、临床管理和移植实施,以及建立一个FMT中心的基本要求。每个小组提出的指南经过全体成员的评估和投票,首先通过Delphi电子流程,随后经过全体共识会议。指南根据现有最佳证据提出,目的是为计划进行FMT的医师提供指导,以期支持这种疗法的广泛适用性,探讨与FMT有关的其他事项并促进未来在肠道菌群操作领域的临床研究。共识报告强烈建议建立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FMT中心,并提供技术、标准、管理和实验室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欧洲共识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晨晨 樊叶 +5 位作者 关月 姜宗丹 汪志兵 王劲松 黄文斌 张振玉 《胃肠病学》 2016年第7期404-408,共5页
背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对消化道有潜在损伤风险。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格瑞洛低剂量、高剂量组,制作乙酸胃溃疡模型,造模后第3 d开始分别... 背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对消化道有潜在损伤风险。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格瑞洛低剂量、高剂量组,制作乙酸胃溃疡模型,造模后第3 d开始分别予0.5%CMC-Na、21 mg/kg和42 mg/kg替格瑞洛灌胃干预。于第3、5、7、9 d分批处死大鼠,评估胃溃疡愈合和黏膜损伤情况,以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溃疡边缘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第9 d时,替格瑞洛干预组胃溃疡面积和黏膜损伤指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显著大于低剂量组(P<0.05),同时溃疡边缘胃黏膜中VEGF、EGF、PCNA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格瑞洛高、低剂量组在VEGF表达、细胞凋亡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延迟大鼠胃溃疡愈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胃黏膜中的VEGF、EGF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减缓溃疡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胃溃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瑞巴派特对双抗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晨晨 李超 +4 位作者 徐兆军 韩维维 张振玉 王劲松 黄文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89-1394,共6页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双抗损伤组和瑞巴派特保护组。双抗损伤组大鼠给予阿司匹林(10.41 mg·kg^(-1)·d^(-1))联合氯吡格雷(7.81 ...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双抗损伤组和瑞巴派特保护组。双抗损伤组大鼠给予阿司匹林(10.41 mg·kg^(-1)·d^(-1))联合氯吡格雷(7.81 mg·kg^(-1)·d^(-1))灌胃,瑞巴派特保护组大鼠在每次行双抗灌胃前1 h用瑞巴派特100 mg·kg^(-1)·d^(-1))对大鼠进行灌胃预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实验第15天处死所有大鼠,评估胃黏膜大体及病理损伤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中VEGF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黏膜中EGF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胃黏膜中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双抗损伤组大鼠胃黏膜大体及病理损伤明显增加,胃黏膜中EGF、VEGF表达明显减少(P<0.05),胃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与双抗损伤组相比,瑞巴派特保护组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胃黏膜中EGF、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5),胃黏膜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巴派特对双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胃黏膜中EGF、VEGF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而促进损伤黏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巴派特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胃黏膜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胃肠道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关月 张振玉 《胃肠病学》 2015年第10期632-634,共3页
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庞大而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幽门螺杆菌(Hp)作为外源性细菌,可与胃肠道微生态产生相互影响。研究发现Hp感染可致肠道内嗜酸乳杆菌数量增多,胃内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数量减少。Hp根除治疗方案中的质子泵抑制... 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庞大而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幽门螺杆菌(Hp)作为外源性细菌,可与胃肠道微生态产生相互影响。研究发现Hp感染可致肠道内嗜酸乳杆菌数量增多,胃内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数量减少。Hp根除治疗方案中的质子泵抑制剂和抗菌药物亦可影响胃肠道微生态。同时,胃肠道微生态可影响Hp在胃黏膜的定植,在根除Hp时联合使用益生菌可有效提高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微生态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下载PDF
沃诺拉赞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超 谈路轩 +1 位作者 汪志兵 张振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90-1093,共4页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药沃诺拉赞是一种通过抑制H+-K+-ATPase上的钾离子(K+)结合位点抑制胃酸分泌的新型抑酸药,在酸相关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沃诺拉赞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瑞巴派特通过抑制miR-877-5p的表达减轻阿司匹林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维维 谈路轩 +3 位作者 李超 何帮顺 樊叶 张振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61-665,共5页
目的研究瑞巴派特是否通过抑制miR-877-5p的表达减轻阿司匹林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损伤。方法体外培养GES-1细胞株,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IC10浓度)损伤组和阿司匹林(IC10浓度)联合不同浓度瑞巴派特(0.2、0.5、1.0 mmol/L... 目的研究瑞巴派特是否通过抑制miR-877-5p的表达减轻阿司匹林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损伤。方法体外培养GES-1细胞株,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IC10浓度)损伤组和阿司匹林(IC10浓度)联合不同浓度瑞巴派特(0.2、0.5、1.0 mmol/L)保护组,利用qRT-PCR检测miR-877-5p的表达情况。转染miR-877-5p inhibitors到阿司匹林损伤组的细胞,转染miR-877-5p mimics到0.5 mmol/L瑞巴派特保护组的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利用miRNA靶基因数据库预测miR-877-5p的靶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877-5p的功能。结果阿司匹林损伤组中的miR-877-5p表达量明显高于瑞巴派特保护组(P<0.05),miR-877-5p表达量在保护组中随着瑞巴派特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F=71.87,P<0.05)。转染miR-877-5p inhibitors能减轻阿司匹林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细胞的凋亡(P<0.05)。转染miR-877-5p mimics能抑制瑞巴派特对细胞的增殖效应(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5)。生物信息学发现,miR-877-5p共有945个靶基因,这些靶基因多参与c 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瑞巴派特通过抑制miR-877-5p的表达,减轻阿司匹林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巴派特 阿司匹林 胃黏膜损伤 miR-877-5p
下载PDF
粪菌移植治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关月 曹伟军 +1 位作者 张振玉 钱丹霞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9期1056-1059,共4页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诊疗。近年来FMT在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中的效果越来越引起重视。...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诊疗。近年来FMT在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中的效果越来越引起重视。现报道1例FMT治疗伪膜性肠炎的成功病例,并结合本病例探讨FMT的临床应用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伪膜性 粪菌移植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下载PDF
2017年台湾幽门螺杆菌共识: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管理、筛选治疗和监控以改善台湾地区胃癌控制的共识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超 张振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既往的国际共识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管理提供了一般性政策。但是,H.pylori的流行率和抗菌素耐药性、药物和内镜检查的可用性存在地理差异。因此,需要全国或区域性共识来改善H.pylori感染和胃癌的控制。台... 既往的国际共识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管理提供了一般性政策。但是,H.pylori的流行率和抗菌素耐药性、药物和内镜检查的可用性存在地理差异。因此,需要全国或区域性共识来改善H.pylori感染和胃癌的控制。台湾地区H.pylori管理共识包括三个部分:最佳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适应证;当前治疗策略;胃癌的筛查—治疗和监控。本文强调了关于草案声明发展和证据水平决定的最近数据。共有24个共识意见。第一节有7个推荐声明关于H.pylori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适应证。第二节有10个推荐声明为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提供更新的治疗方案。第三节有7个推荐声明关于根除H.pylori降低胃癌风险的成本效益分析。根除H.pylori后,共识突出内镜监控和/或化学预防来进一步减轻胃癌的负担。这一共识声明更新了改善H.pylori感染和胃癌患病率高的台湾地区的H.pylori感染临床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共识 内镜检查 根除 胃癌 胃癌癌前病变 证据水平 消化性溃疡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