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外国文学研究的理念、路径与方法——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访谈录 |
王立新
王钢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2
|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线教学的思考——兼谈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建设 |
冯大建
迟宝东
刘子琦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7
|
|
3
|
“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语言学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访谈录 |
彭泽润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1
|
|
4
|
“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观--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新教授访谈 |
王立新
欧光安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5
|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行为及受众研究——以“南开大学团委”为例 |
郑雅文
|
《新媒体研究》
|
2019 |
0 |
|
6
|
大学文学教育语境下的《读诗札记》 |
姜楠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5 |
0 |
|
7
|
返本开新:论民国大学文学教育对《诗经》的借重 |
姜楠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5 |
0 |
|
8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讲义集中出版现象概说——以中文学科为中心 |
李瑞山
金鑫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9
|
一个有价值的逻辑起点——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
刘俐俐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10
|
历史的“观念”、“叙述”与接受反映——从大学课堂教学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撰问题 |
时世平
张立群
|
《扬子江(评论)》
|
2010 |
2
|
|
11
|
知识分子的结构性困境——在“南开文学名家讲坛”上的发言 |
周志强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5 |
1
|
|
12
|
文学文本变体与文学文本的存在 |
田淑晶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3
|
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的新突破——读董希文博士新著《文学文本理论研究》 |
李玉平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4
|
俄罗斯古代文人文学的抗暴叙事 |
王志耕
|
《文学与文化》
CSSCI
|
2024 |
0 |
|
15
|
新文学课程在民国大学开设的时间问题及其他——兼与张传敏等人商榷 |
李占京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6 |
2
|
|
16
|
杨振声与国立清华大学的新文学教育 |
李占京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17
|
“新知培养转深沉”——辅仁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教育实践(1928-1942)初探 |
杨慧
|
《文学与文化》
CSSCI
|
2023 |
0 |
|
18
|
西方学院艺术体制推动透视观看方式统一——评《美术学院的历史》 |
张佩瑶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24 |
0 |
|
19
|
理想读者的文学课:读刘文飞《读与被读》 |
薛瑞强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24 |
0 |
|
20
|
为什么是知识史?——《什么是知识史》与文学知识研究的反思 |
姚孟泽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