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0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外国文学翻转课堂教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夏野 徐佳超 蒋晓璐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3期30-32,36,共4页
传统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客观知识的学习可由学生课下完成,课上由教师全程指导、参与,配合学生完成知识内化。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 传统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主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客观知识的学习可由学生课下完成,课上由教师全程指导、参与,配合学生完成知识内化。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培养更符合职业需求的师范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 翻转课堂模式 外国文学课堂教学
下载PDF
哈尔滨《文化报》新启蒙文学的生成与传播
2
作者 张丽娟 宋喜坤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哈尔滨《文化报》的新启蒙文学是东北解放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五四启蒙和革命启蒙双重属性。在独特的东北解放区的政治文化环境下,《文化报》继承了《文艺月报》、《解放日报》副刊等刊物的成熟而先进的办刊理念。同时,非... 哈尔滨《文化报》的新启蒙文学是东北解放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五四启蒙和革命启蒙双重属性。在独特的东北解放区的政治文化环境下,《文化报》继承了《文艺月报》、《解放日报》副刊等刊物的成熟而先进的办刊理念。同时,非党文人集团为《文化报》提供了优秀的创作团体。在萧军的双核心新英雄主义思想指导下,《文化报》采用双轨道启蒙方式,使东北新启蒙文学得以生产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报》 非党文人 新启蒙文学 生成与传播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左翼文学的在地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志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20世纪初的哈尔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简称马列主义)进入中国内地的中转站,有着丰饶的左翼土壤,“红色之路”使哈尔滨左翼作家获得了在地性的马列主义思想体验。关内五四文学、革命文学和苏俄文学在哈尔滨汇集,使左翼作家获得了多重... 20世纪初的哈尔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简称马列主义)进入中国内地的中转站,有着丰饶的左翼土壤,“红色之路”使哈尔滨左翼作家获得了在地性的马列主义思想体验。关内五四文学、革命文学和苏俄文学在哈尔滨汇集,使左翼作家获得了多重文学营养,“九一八”事变也使其明晰了自身的时代责任,因此,抗日救国成为其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选择。身处哈尔滨这个殖民异化的城市空间,左翼作家以底层身份谛视着城市的罪恶,牢狱般的现实体验激发出最为朴素的阶级反抗和民族反抗,强化了其左翼文学观念。同时,由于作家们不同的政治信仰、性格、经历等因素,他们在左翼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哈尔滨 左翼文学 文学在地性
下载PDF
哈尔滨冰雪旅游未来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晶 徐淑梅 张德成 《冰雪运动》 2008年第3期80-85,共6页
为了促进哈尔滨冰雪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采取走访调查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和问题,认为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理性选择政府主导促进型发展战... 为了促进哈尔滨冰雪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采取走访调查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和问题,认为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理性选择政府主导促进型发展战略、品牌化发展道路、国际化发展道路、市场化发展道路、产业化发展道路和人本化发展道路等路径,是提高冰雪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冰雪旅游 发展轨迹 现状特点 障碍性因素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汪树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大学文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启发人的灵性,促使人能够反思人生,培育人的精神自觉能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与此相关,文学是人学思想必须成为大学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但非常遗憾的是,受到当今世俗化社会实用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的强势殖民... 大学文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启发人的灵性,促使人能够反思人生,培育人的精神自觉能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与此相关,文学是人学思想必须成为大学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但非常遗憾的是,受到当今世俗化社会实用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的强势殖民、现代社会的专业化、当前中国大学过度的行政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文学教育存在着彻底的去人学化倾向,知识主义、技术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黑雾笼罩一切。因此,必须尊重那些对大学文学教育的再人学化作出贡献的学者,吸取他们的经验,能够真正地扫除去人学化的迷雾,让大学文学教育能够重新激发我们民族的想象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是人学 去人学化 再人学化
下载PDF
足迹:“诗在哈尔滨”——一场关于新诗的对话会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爱中 包临轩 +2 位作者 冯晏 杨勇 修磊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对于汉语新诗来说,黑龙江诗歌一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从特定时代归来的老一代诗人群("石油诗歌""北大荒诗歌"的创作者)到新时代的归来者诗人群,都在中国新诗史中留下了上佳的诗作。20世纪80年代,诗坛星光熠熠,... 对于汉语新诗来说,黑龙江诗歌一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从特定时代归来的老一代诗人群("石油诗歌""北大荒诗歌"的创作者)到新时代的归来者诗人群,都在中国新诗史中留下了上佳的诗作。20世纪80年代,诗坛星光熠熠,黑龙江又出现了李琦、潘洗尘、杨川庆等在中国新诗坛引领风骚的杰出青年诗人。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诗坛在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寂寞期后,又涌现出如包临轩、冯晏等至今在诗坛仍然享有盛誉的诗人。21世纪以来,黑龙江诗人在阵痛中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正确地估衡其所担负的诗歌责任和使命,并在原有的位置上做出跋涉的姿态,敢于正视和体验诗歌建设上的嬗变和突破,陈爱中、杨勇堪称黑龙江诗人年轻一代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哈尔滨 新诗 晚境写作 诗的持存
下载PDF
漂泊的灵魂:新世纪诗歌中的哈尔滨意象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爱中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哈尔滨作为近现代城市文化中重要的一翼,曾取得和上海相并列的现代化盛景。其中的犹太人文化、白俄罗斯文化都堪称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硕果,对其城市形象和内涵的梳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以来,哈尔滨一直是汉语新诗的写作重镇,尤... 哈尔滨作为近现代城市文化中重要的一翼,曾取得和上海相并列的现代化盛景。其中的犹太人文化、白俄罗斯文化都堪称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硕果,对其城市形象和内涵的梳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以来,哈尔滨一直是汉语新诗的写作重镇,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书写哈尔滨的历史和现在成为新诗创作的核心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新世纪新诗 城市空间
下载PDF
20世纪初哈埠民族工商业的开拓者——哈尔滨“同记”商场创始人武百祥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正 《黑龙江史志》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边疆一颗璀璨的明珠,20世纪初期,是它迅速崛起和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资本主义国家在这里投资办厂,一大批民族工商业在这风云多变而又充满商机的年代中诞生并发展起来。时至上一世纪20年代。
关键词 哈尔滨 民族工商业 武百祥 生平
下载PDF
对话·碰撞·交融——新诗中的哈尔滨记忆(笔谈)
9
作者 陈爱中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第4期122-122,共1页
哈尔滨建城百年,作为新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在政治版图上曾经煊赫一时。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让这座城市有着受宠的美好阅历;新世纪以来,经济的繁盛和宽裕的生活,又让这座城市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国际化”“... 哈尔滨建城百年,作为新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在政治版图上曾经煊赫一时。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让这座城市有着受宠的美好阅历;新世纪以来,经济的繁盛和宽裕的生活,又让这座城市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国际化”“标准化”的宏大格局的元素凸显出来。白俄文化、犹太文化、闯关东文化、少数民族固有文化都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宽容心态和开放性生活格局。在千篇一律的都市面孔中,哈尔滨很好地彰显了辨识度和深刻性。这是诗歌最为喜欢的场景。陌生化、差异化、深刻性,新诗和诗人开始在汉语新诗的舞台上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诗 哈尔滨诗歌群 诗歌地理学
下载PDF
诗歌地理学与哈尔滨诗歌写作
10
作者 宋宝伟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在一个充满个人化写作特征的时代里谈诗人或诗歌的共性问题,是一个非常困难而且危险的事情,稍不留神就会陷入东拉西扯、牵强附会的泥淖,对诗人、诗歌以及评论者本人来说,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事情。然而按照法国著名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在... 在一个充满个人化写作特征的时代里谈诗人或诗歌的共性问题,是一个非常困难而且危险的事情,稍不留神就会陷入东拉西扯、牵强附会的泥淖,对诗人、诗歌以及评论者本人来说,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事情。然而按照法国著名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的观点,环境与艺术犹如温度下降的程度决定露水的有无,阳光强弱的程度决定植物的青翠和憔悴一样,环境对艺术的生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因为环境的独特性缘故,艺术只会产生相似性而绝不会产生同一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讨论一个地域的文学写作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毕竟相同相近的环境,可以培养出大致相似的文学气质,这也是地域性文学得以存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诗 哈尔滨诗歌群 诗歌地理学
下载PDF
日军731细菌部队对哈尔滨城市和当地人民的影响
11
作者 张正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4期7-8,共2页
日军731细菌部队在日本法西斯侵华期间,为研制细菌武器,杀害了数千名反法西斯人士和大量无辜平民。该罪行昭示于世后,世界为之震惊和愤怒。日军731细菌部队所在地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座城市及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和痛苦更是不言而喻的... 日军731细菌部队在日本法西斯侵华期间,为研制细菌武器,杀害了数千名反法西斯人士和大量无辜平民。该罪行昭示于世后,世界为之震惊和愤怒。日军731细菌部队所在地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座城市及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和痛苦更是不言而喻的。该文谨就此试加以阐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可耻罪行,警示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军731细菌部队 哈尔滨 平房区 影响
下载PDF
日伪殖民统治时期哈尔滨戏曲生态叙论
12
作者 刘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24-127,共4页
伪满时期哈尔滨戏曲演出活动比较频繁,日伪当局控制和利用戏曲以施行文化殖民统治,戏曲观众观赏和消费戏曲以达到聆听乡音的满足。然而演出兴盛的表象背后则是戏曲艺术的停滞和衰退,剧种、剧目、艺人队伍发展失衡。这既有伪满当局殖民... 伪满时期哈尔滨戏曲演出活动比较频繁,日伪当局控制和利用戏曲以施行文化殖民统治,戏曲观众观赏和消费戏曲以达到聆听乡音的满足。然而演出兴盛的表象背后则是戏曲艺术的停滞和衰退,剧种、剧目、艺人队伍发展失衡。这既有伪满当局殖民统治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哈尔滨地方戏曲生态的剧变。通过对伪满时期哈尔滨戏曲活动和戏曲生态的考察,有助于探究殖民语境下戏曲艺术风格演变的原因,深刻认识特殊政治环境下民族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 东北戏曲 戏曲生态
下载PDF
古代文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13
作者 张影 邬晓东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5年第5期5-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大学人文教育得到普遍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有重要影响的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中的中文学科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人文情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大学人文教育得到普遍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有重要影响的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中的中文学科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人文情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专业的核心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 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
下载PDF
汉代“大一统”国家的文人精神与文学气象
14
作者 王洪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4-98,共15页
汉代“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思想建构离不开汉代儒生博士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努力,这是一种依存度非常高的双向建构。儒家士人对于汉代政治的参与,以浸润的方式在西汉宣、元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东汉明、章帝时期趋于鼎盛。为实现儒家政... 汉代“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思想建构离不开汉代儒生博士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努力,这是一种依存度非常高的双向建构。儒家士人对于汉代政治的参与,以浸润的方式在西汉宣、元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东汉明、章帝时期趋于鼎盛。为实现儒家政治理想以辞章自鸣依经取义而又斟酌其辞的儒家士人焕发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形成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文人乃至于文学的新气象。无论是从藩国文学到宫廷文学,还是从铺张扬厉的汉代大赋到发凡起例的史家著作,都精心营构着汉代文章学的范式,秉承着国家文学“美政”“讽谏”“须颂”的使命。东汉党锢之祸后,凝聚涵养了四百年的文人精神趋于涣散并不断改辙易途,士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大一统”文学精神走向了末路并消解,魏晋时代迎来了哲学与文学的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大一统” 文人精神 文学气象
下载PDF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有为”文学主张的内涵
15
作者 丛月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性自命出》篇在言及诗、书、礼、乐等传统经典时,分别提出了“有为为之”“有为言之”和“有为举之”的概括。这一概括不仅是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总结,也蕴含了对文学必须“有为”的理论主张。尤其是其中“有为言之”的...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性自命出》篇在言及诗、书、礼、乐等传统经典时,分别提出了“有为为之”“有为言之”和“有为举之”的概括。这一概括不仅是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总结,也蕴含了对文学必须“有为”的理论主张。尤其是其中“有为言之”的说法,更是关涉语言这一文学的核心问题。基于之前礼乐时代人道的思想立场与文化原则,“有为”之学肯定了人文价值的实在性,与道家的虚无主张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言语形式上,“有为”的理论主张又最终和礼乐文化相结合,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规范之上,由此丰富了儒家与先秦文学理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有为 人道立场 言行相顾 礼无不答 礼乐时代
下载PDF
城市记忆与地方经验--孙且小说与“偏脸子”的哈尔滨
16
作者 王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17-119,共3页
孙且作品中的"偏脸子"表现哈尔滨的另一种文化可能,也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地方性知识。"偏脸子"不仅是一个地区,更是一种生存方式与价值标准。它的独特性来自多种要素相遇过程中的复杂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混融性与对抗... 孙且作品中的"偏脸子"表现哈尔滨的另一种文化可能,也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地方性知识。"偏脸子"不仅是一个地区,更是一种生存方式与价值标准。它的独特性来自多种要素相遇过程中的复杂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混融性与对抗性。孙且的"偏脸子"经历一个型构到消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暗含着地方底层从有力到无力的历史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脸子 地方性知识 混融性 对抗性 历史性难题
下载PDF
地方革命文艺资源的人文教育价值——以哈尔滨左翼文艺资源为例
17
作者 刘志刚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52-154,共3页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革命文艺资源,这些文艺资源在斗争精神、斗争经验、艺术品格等方面为地方学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知识体验。地方革命文艺呈现出的民族斗争精神,为构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理想提供了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革命文艺资源,这些文艺资源在斗争精神、斗争经验、艺术品格等方面为地方学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知识体验。地方革命文艺呈现出的民族斗争精神,为构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理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地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斗争经验,能够促使新时代青年产生出真诚的道德情感;经典的地方革命文艺作品,将满足新时代青年对艺术的审美追求。新时代青年将从地方革命文艺的斗争历史中汲取力量,明晰时代使命,把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革命文艺 人文教育 哈尔滨左翼文艺
下载PDF
当代都市文化中去工业化问题——以哈尔滨为实例
18
作者 金鑫 《神州》 2013年第2期37-37,共1页
虽然一些社会学者意识到“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需要研究时,他们多半倾向于将问题设置为具体的社会系统或者社会行动等问题,或者以社会学的中观理论去探讨诸如“社会分层”、“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问题,而... 虽然一些社会学者意识到“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需要研究时,他们多半倾向于将问题设置为具体的社会系统或者社会行动等问题,或者以社会学的中观理论去探讨诸如“社会分层”、“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问题,而较少对意识形态及国家目标展开反思。在城市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不禁需要认识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意义上的功能。更加需要认识到城市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工业化 都市文化研究 哈尔滨
下载PDF
哈尔滨都市民俗的俄苏印记
19
作者 娄倩倩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59-162,共4页
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成千上万的俄国人为了寻求机遇而来到中国东北的黑土大地上。工业革命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碰撞又加上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的求同存异和兼容并包,使20世纪初的哈尔滨发展成一座富有异国情调的繁华都市。面对西... 1898年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成千上万的俄国人为了寻求机遇而来到中国东北的黑土大地上。工业革命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碰撞又加上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的求同存异和兼容并包,使20世纪初的哈尔滨发展成一座富有异国情调的繁华都市。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与碰撞,中国文化拿出强大的包容和转化能力使传统的民俗不断适应和吸收异国文化元素,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这里有将近三十个国家的外国侨民,数量也相当庞大。这里作为东北地区的工业中心,有别于闭塞、落后的内地小农经济,经济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哈尔滨作为近代发展迅速的城市有着内外双重因素,移民对哈尔滨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入乡随俗的生活态度烙下不可磨灭的异域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民俗 哈尔滨 俄侨
下载PDF
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官方历史建筑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20
作者 刘俊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3期51-57,共7页
该文从语言服务、旅游语言景观的视角出发,实地调查了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官方的历史建筑语言景观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官方设计建筑标牌时将多模态融入历史建筑语言景观的构建中,哈尔滨市官方历史建筑语言景观具有多元化及动... 该文从语言服务、旅游语言景观的视角出发,实地调查了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官方的历史建筑语言景观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官方设计建筑标牌时将多模态融入历史建筑语言景观的构建中,哈尔滨市官方历史建筑语言景观具有多元化及动态化的发展趋势,但总体上仍表现为静态化特点。中央大街官方的历史建筑语言景观具有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信息功能直观传递老建筑的基本概况信息,象征功能主要指文化象征功能,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语言景观映射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异域文化及本土红色文化。最后,针对历史建筑语言景观建构中的静态化特点,提出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建筑语言景观的发展建议及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多模态 信息功能 象征功能 历史建筑 文旅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