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何以建设为世界文化名城——评尹宏等著《世界文化名城评价研究》
1
作者 何一民 《学术评论》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恩格斯曾经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人类迈向自由的一步”。1城市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迈向自由的重要起点和支点。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古今中外,全球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无一不... 恩格斯曾经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人类迈向自由的一步”。1城市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迈向自由的重要起点和支点。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古今中外,全球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无一不是文化名城和文化圣地。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文化城市更被视为一种改变城市发展困境的范式,以文化推动城市崛起是世界城市迭代升级的主流趋势,城市竞争机制正悄然改变。中国是人类几大原生文明发源地之一,城市的历史十分悠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化社会 国际大都市 文化名城 竞争机制 主流趋势 城市的本质
下载PDF
学术“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典范融合: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1924—1949)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东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6,21,共10页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大长期以来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虽早有史学系的设置,就在国内的影响看来,却无疑处在“边缘”。30年代中期起,川大史学系逐渐成为国内历史学研究的重镇。但是,这一过程并不仅是“主流”典范向学术“边缘”的扩散,更是不同学术风格的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 近代史学 学术机构 学术典范 中心与边缘
下载PDF
四川省蜀道文化出版工程《蜀道方志集成·荔枝道卷》首发式暨荔枝道学术研讨会纪要
3
作者 李勇先 《文史杂志》 2024年第6期87-90,共4页
2024年6月,蜀道文化出版工程阶段性学术成果、“蜀道文库”系列出版成果《蜀道方志集成·荔枝道卷》正式出版。6月28日,《蜀道方志集成·荔枝道卷》首发式暨荔枝道学术研讨会举办,发布荔枝道文化保护最新学术成果。与会专家学... 2024年6月,蜀道文化出版工程阶段性学术成果、“蜀道文库”系列出版成果《蜀道方志集成·荔枝道卷》正式出版。6月28日,《蜀道方志集成·荔枝道卷》首发式暨荔枝道学术研讨会举办,发布荔枝道文化保护最新学术成果。与会专家学者就探寻古蜀道荔枝道历史脉络、加快蜀道合作申遗进程、挖掘发挥蜀道文化意义和多重价值、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和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交流发言,为下一步工作推进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申遗 荔枝道 文化遗产保护 文旅融合
下载PDF
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特点探究——评《交融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
4
作者 滕传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7期I0005-I0005,共1页
藏彝走廊,一个地理与文化交汇的独特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与碰撞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地理上的通道,更是历史上各民族迁徙、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群体带着各自的文化、习俗和信仰,通过迁徙与交... 藏彝走廊,一个地理与文化交汇的独特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与碰撞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地理上的通道,更是历史上各民族迁徙、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群体带着各自的文化、习俗和信仰,通过迁徙与交流,共同书写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篇章。《交融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一书是首部立足于整体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系统研究藏彝走廊区域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特点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迁徙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研究”“田野个案研究: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动与文化交融”三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民族文化 藏彝走廊 文化交融 历史与文化 文化交汇 民族迁徙 交流与融合 文化分区
下载PDF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校园休闲文化调查研究——以放彩灯风筝为例
5
作者 贺斌 《城市地理》 2015年第8X期265-266,共2页
具有"休闲之都"之称的成都在其独特的休闲文化和休闲发展模式背景下酝酿了独特的城市休闲小品,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开展的放彩灯风筝休闲活动就是其中之一。笔者通过对放彩灯风筝的休闲主体进行访谈调查,进而分析了放彩灯风筝... 具有"休闲之都"之称的成都在其独特的休闲文化和休闲发展模式背景下酝酿了独特的城市休闲小品,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开展的放彩灯风筝休闲活动就是其中之一。笔者通过对放彩灯风筝的休闲主体进行访谈调查,进而分析了放彩灯风筝的休闲主体、休闲空间的特征和这一休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其蕴含的休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 休闲 彩灯风筝 望江校区
下载PDF
四川大学博物馆部分馆藏线装书病害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雁冰 张秀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90,共8页
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书籍档案数量多、时间久、价值丰富。但历经长时间的保存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亟需科学的保护修复。为此,本次研究首先对该馆线装书的病害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不破坏文物的基础上,利用无损或微损分析技术,包括... 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书籍档案数量多、时间久、价值丰富。但历经长时间的保存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亟需科学的保护修复。为此,本次研究首先对该馆线装书的病害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不破坏文物的基础上,利用无损或微损分析技术,包括酸度计、光学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调查发现,这些线装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虫蛀、霉害、受潮、污染、断裂、脆化等病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馆藏线装书的纸张原料以竹纤维和草纤维为主,亦有添加麻纤维、韧皮纤维以改善其机械性能;CaCO_3的存在能有效减缓纸张的酸化;纸张原料中CaCO_3等碱性物质的缺乏、霉菌的滋生、Fe等金属元素的混入等可能是造成部分纸张酸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装书 病害调查 纤维种类 成分分析 病害原因
下载PDF
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四川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0
7
作者 董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共5页
四川是少数民族大省,民族体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随着竞技体育的引入和外部文化的入侵,当地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核与价值基础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四川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四川是少数民族大省,民族体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随着竞技体育的引入和外部文化的入侵,当地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核与价值基础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四川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特征分析入手,对其在历史上的传承脉络进行了梳理,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般规律和原则,为四川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民族体育 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下载PDF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禹的传说”和中华文明认同的活态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锦 罗娜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禹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具有重要意义。禹的传说及相关禹迹遍布各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禹的传说”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较好的活态性,并以三重形态表达出来:一是汉语系统的民间传说、大禹祭祀和三官信... 禹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具有重要意义。禹的传说及相关禹迹遍布各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禹的传说”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较好的活态性,并以三重形态表达出来:一是汉语系统的民间传说、大禹祭祀和三官信仰;二是羌语系统的颂神禹、禹步、大禹萨朗;三是基于民间传说的禹迹。更为重要的是,岷江上游“禹的传说”的三种表达形态是叠合的,具有多语言、多形态的传承方式。三种叠合形态的一体性,说明其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相同的,是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认同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的传说 中华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传统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以四川为例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辀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0-135,共6页
以四川为例,反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传统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街区难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承载其重;保护意识存在误区,有缺陷的旧城被改造为整齐划一的新城;保护体制的危机,立法滞后与开发超前的矛盾;大... 以四川为例,反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传统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街区难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承载其重;保护意识存在误区,有缺陷的旧城被改造为整齐划一的新城;保护体制的危机,立法滞后与开发超前的矛盾;大规模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传统与现代化 四川
下载PDF
1963年广汉月亮湾遗址发掘的回忆——纪念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五十周年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治民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6,共5页
本文是对1963年四川大学考古专业1959级在广汉月亮湾田野实习往事的回忆;对发掘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意义、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此次发掘参加人员中已经去世的人们的怀念。
关键词 广汉月亮湾 四川大学考古专业 五十周年
下载PDF
“巴蜀文化”学术概念的提出与区域文化史研究系统的再造
11
作者 何一民 杨丽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3,215,216,共14页
1941年《说文月刊》首倡“巴蜀文化”学术概念,引发了巴蜀文化研究热潮,一时成为学术风尚,并对区域文化史研究产生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系统的再造。区域文化史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分支,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 1941年《说文月刊》首倡“巴蜀文化”学术概念,引发了巴蜀文化研究热潮,一时成为学术风尚,并对区域文化史研究产生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系统的再造。区域文化史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分支,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成为独立的学术概念,并逐渐为人们所认同。“巴蜀文化”作为学术概念提出并引发相关研究热,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一是与晚清至民国救亡图存背景下中国文化研究热的兴起有关,二是与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此背景下,部分学人突破了以中原文化史代替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增强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空间向度的认识。尽管“巴蜀文化”概念提出之初,不少学人对巴蜀文化概念的认识还颇多分歧,并产生了学术争鸣,但众多学者最终还是认同了这个新的学术概念,由此推动了巴蜀文化以及其他区域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增强了学术界对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整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文化概念 区域文化 中国文化 救亡图存
下载PDF
成都市商业街船棺与古蜀水文化
12
作者 彭邦本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船棺葬是人类的一种古老习俗,是先民以独木舟形棺木为葬具的墓葬方式。此俗自先秦以来见于我国南方湖湘、两广、云贵和浙、闽、赣等地,尤以东周时期长江上游巴蜀地区流行的船棺葬引人注目。考古发现的巴蜀地区船棺葬遗存,主要有重庆市... 船棺葬是人类的一种古老习俗,是先民以独木舟形棺木为葬具的墓葬方式。此俗自先秦以来见于我国南方湖湘、两广、云贵和浙、闽、赣等地,尤以东周时期长江上游巴蜀地区流行的船棺葬引人注目。考古发现的巴蜀地区船棺葬遗存,主要有重庆市巴县冬笋坝,广元市昭化宝轮院,德阳市什邡方亭、绵竹清道和金土村,成都市金沙和商业街、青白江双元村、蒲江飞虎村和雅安市荥经同心村等墓地。其中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是位于成都市商业街的大型船棺墓地,从年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可知,乃古蜀开明氏王朝留下的遗迹。下文谨以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对此略加述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棺葬 冬笋坝 古蜀 二重证据法 宝轮 巴蜀地区 青白江 东周时期
下载PDF
德罗伊森与18-19世纪德国历史表现理论的现代转型
13
作者 吕和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3,171,共13页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是德国现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启蒙时代以来的历史表现理论,晚年更是通过调整《历史知识理论》及《历史知识理论纲要》的结构,使“体裁论”独立成章。随着当代叙...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是德国现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启蒙时代以来的历史表现理论,晚年更是通过调整《历史知识理论》及《历史知识理论纲要》的结构,使“体裁论”独立成章。随着当代叙事主义史学理论的兴起,德罗伊森的“体裁论”及其相关的表现理论越发引起学界重视。尽管德罗伊森在后世遭到一些批评,但他的历史表现理论扩充了历史表现的范围,突出了历史研究与现实的关联,这些正是德罗伊森为18-19世纪德国历史表现理论的现代转型做出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罗伊森 《历史知识理论》 历史表现理论
下载PDF
历史合力与“护国运动”的兴起及其历史贡献
14
作者 何一民 伍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2-83,共12页
护国运动的兴起,袁世凯帝制自为之所以破产,共和制度之所以得到维护,并非简单地是由某一政党或少数人所推动的结果,而是民国初年“二次革命”后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聚合在一起,构成了反袁护国阵营,由此形成合力,并使反袁护国阵营在... 护国运动的兴起,袁世凯帝制自为之所以破产,共和制度之所以得到维护,并非简单地是由某一政党或少数人所推动的结果,而是民国初年“二次革命”后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聚合在一起,构成了反袁护国阵营,由此形成合力,并使反袁护国阵营在与袁世凯北洋集团的较量中发生力量对比变化,此消彼长,推动了护国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袁世凯虽然拥有国家政权和大量军队,但是正如清王朝也拥有国家政权和大量军队一样,没有能够阻挡清朝大厦的轰然倒塌。失道寡助,得道多助,逆民意者终将挡不住历史的车轮。在历史潮流的冲击下,袁世凯最终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民主共和从此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国运动 历史合力 辛亥革命
下载PDF
晚清成都的信俗、戏剧与社会观念: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冥府十殿皮影”图像探究
15
作者 李倩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0-170,共11页
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1935年入藏的清末“冥府十殿皮影”,是现存完整且稀见的十殿皮影遗存。此套皮影是自晚唐以来十王信仰及其艺术再现传播、衍变的产物,其祭祀、展演逻辑源于佛教与中国本土信仰融合而产生的... 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1935年入藏的清末“冥府十殿皮影”,是现存完整且稀见的十殿皮影遗存。此套皮影是自晚唐以来十王信仰及其艺术再现传播、衍变的产物,其祭祀、展演逻辑源于佛教与中国本土信仰融合而产生的冥界世界模型,后伴随儒释道思想与地方信仰的合流形成集“母题-戏曲-劝善”于一体的皮影剧类型。本文试对这批图像展开跨门类、跨媒介的研究,结合十王图式的历史渊源,深入分析川剧剧目之于皮影戏的嵌套逻辑,厘清清代四川民间道德规范与生死观念的关系,由此揭示地方文化对宗教艺术的吸纳与改造、民间祭祀型展演的创作逻辑与理路,由微观历史的角度再审视同类型艺术遗存在艺术史研究中的维度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博物馆 冥府十殿 十王 皮影 川剧 社会观念
下载PDF
《文化与人生》文章的“出处”——《贺麟年谱新编》订补之一
16
作者 彭华 《巴蜀史志》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一、引子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翻译家、教育家,“新心学”的创建者,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贺麟是笔者所喜爱的中国哲人之一,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学习、研究的对象之一。为此,曾... 一、引子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翻译家、教育家,“新心学”的创建者,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贺麟是笔者所喜爱的中国哲人之一,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学习、研究的对象之一。为此,曾经发表过若干篇专论贺麟的论文,也出版过一本研究贺麟文化思想的小书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研究 贺麟 哲学史家 现代新儒学 新心学 年谱新编 教育家 创建者
下载PDF
经典文艺作品对西藏文化传承的影响分析——以《洗衣歌》和《松则亚拉》为例
17
作者 周薇薇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156,共8页
当代经典文艺作品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以《洗衣歌》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蕴含着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和丰富的民族团结情。西藏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洗衣歌》及其衍生作品《松则亚拉》,对西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和引... 当代经典文艺作品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以《洗衣歌》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蕴含着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和丰富的民族团结情。西藏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洗衣歌》及其衍生作品《松则亚拉》,对西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和引导作用。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在润物细无声的以文化人、以艺载道的文艺氛围中,感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恩情,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衣歌》 《松则亚拉》 音乐文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涵、逻辑理路与现实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笔谈
18
作者 徐奉臻 胡兵 +3 位作者 邓宏兵 邹建军 陈廷湘 刘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并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并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为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办好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学术期刊中心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等院校专家,组织召开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点及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艺功能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度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学报编辑部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以专题形式编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理论内涵 逻辑理路 现实价值
下载PDF
试论“大一统”观下的清代四川基层儒学教化体系
19
作者 张梦雪 《殷都学刊》 2024年第2期60-68,共9页
在家国同构、政教合一的传统乡土社会,儒学教化不仅是移风易俗的手段,更是基层文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四川地区在“大一统”国家秩序下,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化方法、礼俗结合的教化形式、情理结合的教化方式、多样化的教化组织等方... 在家国同构、政教合一的传统乡土社会,儒学教化不仅是移风易俗的手段,更是基层文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四川地区在“大一统”国家秩序下,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化方法、礼俗结合的教化形式、情理结合的教化方式、多样化的教化组织等方略,建构了系统化的基层儒学教化体系,以此促进了基层民众对儒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推动了区域整合与族群融合,强化了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中华文化“同心圆”,使“华夷一体、天下一统”的多民族共同体观念深入民间。我国当前要强化基层文化的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充分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经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儒学教化 基层治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米开朗基罗传记形象的塑造与历史真实——以朱利乌斯二世陵墓雕塑传记书写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任光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80,208,共11页
在瓦萨里创作的《名人传》的两个版本和孔迪维的《米开朗基罗传》中,米开朗基罗被塑造成个性突出、敢于对抗赞助人的英雄形象,并且被用来证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群体的社会地位取得重大提升。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出于对米开朗基罗的误解,... 在瓦萨里创作的《名人传》的两个版本和孔迪维的《米开朗基罗传》中,米开朗基罗被塑造成个性突出、敢于对抗赞助人的英雄形象,并且被用来证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群体的社会地位取得重大提升。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出于对米开朗基罗的误解,夸大了精英艺术家的独立性和艺术家群体社会地位提高的程度,是传记作家刻意塑造的结果。围绕米开朗基罗为朱利乌斯二世制作陵墓雕塑相关传记书写分析与历史考察,其意义不仅在于认清传记作家对米开朗基罗形象的夸大和刻意塑造,还在于准确认识艺术家地位的提升,并给予艺术家与赞助人关系以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传记形象 朱利乌斯二世 陵墓雕塑 传记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