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多重驱动路径研究——基于“需求—供给—支持”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查建平 李程 +2 位作者 谭庭 贺腊梅 徐单单 《旅游导刊》 2024年第1期30-59,共30页
文旅融合是实现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推进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本文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10—2019年30个省区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展开评估,随后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需求、供给和支... 文旅融合是实现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推进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本文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10—2019年30个省区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展开评估,随后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需求、供给和支持3个方面的驱动条件探究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我国文旅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2)从我国整体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来看,需求与支持条件起重要作用,居民消费能力与区位交通条件的作用尤其突出。(3)东、中、西部地区发展路径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主要为需求—支持条件叠加型发展路径,中部则呈现出支持条件驱动型与需求条件驱动型两种发展路径,西部存在需求条件驱动型与需求—支持条件叠加型两种路径。因此,地方政府应重视供给、需求、支持多重条件的协同匹配,根据地方发展条件切实调整文旅开发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升核心驱动能力以突破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旅游疗愈理论:构成系统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振之 沙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7,共13页
文章基于多学科交叉研究,提出了旅游疗愈理论,构建了由“天”“地”“人”三大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以及“天人地交互效应”作用机制组成的旅游疗愈理论模型,阐述了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生成机制,以及对人体健康提升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了... 文章基于多学科交叉研究,提出了旅游疗愈理论,构建了由“天”“地”“人”三大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以及“天人地交互效应”作用机制组成的旅游疗愈理论模型,阐述了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生成机制,以及对人体健康提升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了解“天”“地”与“人”的健康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受旅游疗愈主体“人”的健康需求驱动,会产生此类“应时而宜”的康复性旅游流动,让人“远离”惯常环境中的“烦”与“身心不适”,置身于“迷人”的环境中,会产生更多的非定向注意力和健康效益,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实现健康的体魄在诗与远方遨游。该研究进一步发掘了旅游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贡献,使更多符合游客健康需求的产品供给、资源利用、空间开发成为可能,从而促进旅游学与生命科学的跨学科理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疗愈 构成系统 作用机制 康复性旅游流动
下载PDF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难度有多大——四川康辉国旅阳光梦想活动案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鑫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文章通过四川康辉国旅阳光梦想活动的案例,从大学生市场、新产品本身、以及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活动失败的原因所在,扭转这次活动的不利形势,并提出了校企结合的可行建议,希望对其他有志于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市场
下载PDF
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多尺度空间行为模式挖掘与仿真模拟
4
作者 陈佳淇 王胜宏 +1 位作者 王圣斌 刘俊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8,共15页
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命题。针对长征沿线多尺度红色旅游空间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地理学在人类闲暇活动空间和行为决策方面的理论,还可以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结构规划、旅游线路优化等实践需求提供支... 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命题。针对长征沿线多尺度红色旅游空间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地理学在人类闲暇活动空间和行为决策方面的理论,还可以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结构规划、旅游线路优化等实践需求提供支撑。文章获取了2012—2022年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轨迹1 576 093条,运用无监督学习模型分别从大、中、小尺度挖掘红色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通过仿真模拟分析评估模式韧性。主要结论有:1)长征沿线红色旅游活动尺度越大模式越少,大、中、小尺度下分别形成了17种、56种和81种红色旅游模式;2)长征沿线已形成8个主要的联动区域,大尺度下主要为2~4个省份间的联动,中尺度下以3~6个城市间的联动为主,小尺度下则表现为1~3个长征相关红色旅游景区联动特征;3)模式网络韧性来看,中尺度模式>小尺度模式>大尺度模式,中小尺度的模式间韧性差异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行为模式 模式网络韧性 红色旅游 长征 无监督学习
下载PDF
国家旅游网络地位对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份额分散化的影响
5
作者 邵雨虹 李志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8,共18页
分散供应/需求风险是国际旅游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维持相对稳定的收益。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利用2005—2018年全球40个报告国和77个伙伴国的数... 分散供应/需求风险是国际旅游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维持相对稳定的收益。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利用2005—2018年全球40个报告国和77个伙伴国的数据,分别从出境游和入境游两个方面检验国家在国际旅游流网络中的网络地位对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份额分散化的影响,以及国家对现有国际旅游市场的依赖程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位于核心旅游网络地位的客源国更能利用网络优势分散其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市场份额;2)位于核心旅游网络地位的目的地国更能基于网络优势分散其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份额;3)客源国对现有出境游市场的依赖性会削弱其旅游网络地位对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市场份额的分散作用,而目的地国对现有入境游市场的依赖性没有明显影响其旅游网络地位和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4)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发达国家旅游网络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分散其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目的地国或客源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或出口市场份额,而发达国家对同为发达国家的目的地国的市场依赖性将对该过程形成阻碍。此外,客源国旅游网络地位的提高对位于不同大洲的目的地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份额产生分散作用,而客源国对这部分目的地国的市场依赖性会对该过程产生阻碍。目的地国旅游网络地位的提高有助于调整对位于相同或不同大洲的客源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份额。该研究为国家合理调整国际旅游关系结构和分散供需层面风险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地位 国际旅游 旅游服务贸易 市场份额分散化 市场依赖性
下载PDF
“旅游疗愈与健康中国”专栏组稿说明
6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4,共1页
旅游业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等国家战略需求,及时响应人民生命质量提升的旅游新需求,本期特推出“旅游疗愈与健康中国”专栏。
关键词 国家战略需求 质量提升 旅游业 健康中国建设 幸福感 美好生活 疗愈 专栏
下载PDF
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想象激发与实地旅游意愿
7
作者 郑春晖 张佳 朱佳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40,共14页
想象致力于沟通过去和展示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依靠想象和技术来营销旅游梦想,但现有虚拟旅游研究尚未厘清数字技术激发旅游想象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文章围绕想象在虚拟旅游体验中的核心地位,以秦始皇帝陵数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 想象致力于沟通过去和展示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依靠想象和技术来营销旅游梦想,但现有虚拟旅游研究尚未厘清数字技术激发旅游想象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文章围绕想象在虚拟旅游体验中的核心地位,以秦始皇帝陵数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想象,旅游者又如何通过想象实现自身与文化遗产的联结,进而影响自身行为。研究发现:1)PLS-SEM的分析结果揭示了前因条件之间的作用关系:虚拟旅游特征(内容质量、易用性和交互性)能显著激发想象,想象则在直接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愿的同时,又通过学习获益这一中介变量对其产生间接正向影响;2)fsQCA的分析结果得出了引致高实地旅游意愿的两组前因构型(内容质量组和想象组)和两个核心变量(易用性和学习获益)。其中,内容质量组的一致性最高。研究为推进虚拟旅游新场景打造、文化与旅游资源“活起来”以及线上线下旅游消费实现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旅游 想象 学习获益 旅游意愿 秦始皇帝陵数字博物馆
下载PDF
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
8
作者 程励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4-47,共4页
县域旅游的走红出圈虽然具有偶然性,但也是中央和地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实施的必然结果,客观上起到了提振消费、鼓舞民心的积极作用。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把握技术创新、市场“下沉”、要素回流的机遇,也要面对资金不足、环... 县域旅游的走红出圈虽然具有偶然性,但也是中央和地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实施的必然结果,客观上起到了提振消费、鼓舞民心的积极作用。推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把握技术创新、市场“下沉”、要素回流的机遇,也要面对资金不足、环境脆弱、流量短暂、市场消费力不足的挑战。当下,县域旅游还需着眼长期再出发,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进一步扩大县域旅游投资增量、加强数智化建设、打开融合发展新局面、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进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旅游 新动态 新挑战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校园休闲文化调查研究——以放彩灯风筝为例
9
作者 贺斌 《城市地理》 2015年第8X期265-266,共2页
具有"休闲之都"之称的成都在其独特的休闲文化和休闲发展模式背景下酝酿了独特的城市休闲小品,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开展的放彩灯风筝休闲活动就是其中之一。笔者通过对放彩灯风筝的休闲主体进行访谈调查,进而分析了放彩灯风筝... 具有"休闲之都"之称的成都在其独特的休闲文化和休闲发展模式背景下酝酿了独特的城市休闲小品,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开展的放彩灯风筝休闲活动就是其中之一。笔者通过对放彩灯风筝的休闲主体进行访谈调查,进而分析了放彩灯风筝的休闲主体、休闲空间的特征和这一休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其蕴含的休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 休闲 彩灯风筝 望江校区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后入川游客的动机及对四川旅游受灾情况的感知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甘露 刘燕 卢天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灾后旅游业的研究中,游客对受灾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的实证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汶川地震后到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按动机进行聚类,将游客划分为观光游览、公务或商务、地震旅游和多重动机4种类型。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四川旅... 在灾后旅游业的研究中,游客对受灾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的实证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汶川地震后到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按动机进行聚类,将游客划分为观光游览、公务或商务、地震旅游和多重动机4种类型。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四川旅游业的整体恢复状况和恢复措施具有较高的认同,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感知。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四川旅游形象感知、旅游业地震影响感知和对四川旅游恢复措施的看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入川旅游 游客 旅游动机 影响感知
下载PDF
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42
11
作者 唐勇 张命军 +1 位作者 秦宏瑶 梅燕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3年第10期1114-1117,共4页
将旅游产业发展融入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体制的系统创新与重要举措。四川秦巴山区是推进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攻坚的关键区域,其实践经验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前期关于旅游扶贫模式的理论研究... 将旅游产业发展融入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体制的系统创新与重要举措。四川秦巴山区是推进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攻坚的关键区域,其实践经验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前期关于旅游扶贫模式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这为本课题提供了思考空间,在比较典型区域旅游扶贫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的基础上,构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系统集成开发模式。研究结论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产品开发、线路设计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连片特困地区 系统集成 秦巴山区
下载PDF
自然灾害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管理和发展——以四川北川羌城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春涛 李熙 段金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5,共5页
从自然灾害旅游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精英访谈法和游客问卷调查法,梳理以"5·12"汶川大地震遗址为核心的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分析各主要场所(景点)对游客体验的影响,探讨自然灾害型黑色旅游遗址的教育作用... 从自然灾害旅游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精英访谈法和游客问卷调查法,梳理以"5·12"汶川大地震遗址为核心的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分析各主要场所(景点)对游客体验的影响,探讨自然灾害型黑色旅游遗址的教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游客通过游览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难以得到放松或休闲体验;防灾减灾教育能提高游客的重游意愿,但是游客对防灾减灾教育的感知薄弱。打造多维度的旅游产品、缩小地震遗址的保存范围、革新遗址的讲解与形象是推动绵阳北川羌城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教育 自然灾害旅游 目的地管理 北川羌族自治县
下载PDF
论旅游功能区规划--以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95,共6页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功能区 规划 灾后重建 大邑起步区
下载PDF
旅游区域的形象竞合研究--以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文 王挺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4-60,共7页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旅游形象30年来的研究基础上,以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为案例,立足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3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市场竞争,研究旅游形象的竞合关系,探讨政府、企业和社区以可持续发展链条,形成旅游形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旅游形象30年来的研究基础上,以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为案例,立足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3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市场竞争,研究旅游形象的竞合关系,探讨政府、企业和社区以可持续发展链条,形成旅游形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形象 竞合 可持续发展链条
下载PDF
基于季节指数的四川省旅游季节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宏瑶 唐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3期374-377,共4页
旅游季节性波动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命题。选取四川省旅游总收入作为分析指标,采用年度季节强度指数(R)与月季指数(Zt)揭示旅游总收入的年度季节集中性与月度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R值整体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指标随季节变化明显,... 旅游季节性波动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命题。选取四川省旅游总收入作为分析指标,采用年度季节强度指数(R)与月季指数(Zt)揭示旅游总收入的年度季节集中性与月度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R值整体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指标随季节变化明显,且按一定规律分布;Zt值指示3月、6月、8月、9月、10月、12月为旅游旺季,其余月份为淡季。研究结论为四川旅游经济的淡旺季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进一步合理修订全国节日放假办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季节性 时间序列模型 季节强度 季节分解
下载PDF
四川茶马古道路网系统及其文化与旅游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喇明英 徐学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8-161,共4页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我国西部连接汉藏等民族地区的综合性路网系统。川西地区是历史上茶马贸易的发祥地和茶叶主要输出地,四川境内的川甘青道、川藏道、川滇道为茶马古道路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保存完整,沿线文物遗存众多,民族文化多...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我国西部连接汉藏等民族地区的综合性路网系统。川西地区是历史上茶马贸易的发祥地和茶叶主要输出地,四川境内的川甘青道、川藏道、川滇道为茶马古道路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保存完整,沿线文物遗存众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自然生态复杂多样,是极为珍贵的线路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深入挖掘并利用好四川茶马古道的文化底蕴、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茶马古道线路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川西高原各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路网系统 线路旅游
下载PDF
从边缘到中心:旅游背景下民族传统节日转型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玉臻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3,135,共5页
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有机结合与共生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努力探索以期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两次转型为研究对象,指出一条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嵌合的有效途径,这条途径使民族传统节日在旅游驱动下摸索出一... 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有机结合与共生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努力探索以期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两次转型为研究对象,指出一条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嵌合的有效途径,这条途径使民族传统节日在旅游驱动下摸索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道,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在旅游开发中的典范,具有代表意义。同时也为当下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凉山彝族火把节由乡村蔓延至城市,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成长过程代表了中国未来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的成长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节 旅游 民族传统文化 转型
下载PDF
乡村旅游对民族社区的社会影响——四川甲居藏寨景区的个案调查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韫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79,共3页
传统产业的没落促使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将旅游作为地方发展的工具。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社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甲居藏寨景区为研究范围,以景区范围内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在田野... 传统产业的没落促使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将旅游作为地方发展的工具。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社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甲居藏寨景区为研究范围,以景区范围内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研究主题,选取社区主要利益相关者代表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汇总分析,从居民认知的角度探讨旅游发展时社区造成的影响,并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的社会影响 民族社区 甲居藏寨
下载PDF
民族社区旅游背景下地方主导的全球地方化研究——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羊茸·哈德村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挺之 高清明 何飞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71,共14页
为了解地方主导的全球地方化机制和过程,文章构建了包括“目标-策略-过程-表征”的分析框架,并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羊茸·哈德村为例对这一框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1)全球地方化并不是单一维度的过程和突破... 为了解地方主导的全球地方化机制和过程,文章构建了包括“目标-策略-过程-表征”的分析框架,并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羊茸·哈德村为例对这一框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1)全球地方化并不是单一维度的过程和突破,背后存在复杂的综合的文化变迁机制;(2)全球地方化通过异质化、同质化和合法化3个平行的文化过程来实现,且这3个过程均通过文化接受度、社会-空间特征、社会仪式和群体惯习以及社会联系模式4种社会表征来体现;(3)地方主导的全球地方化能够更好地实现全球力量与地方传统之间的平衡,更容易被地方居民所接受。有鉴于此,文章建议在民族旅游开发中充分发挥地方在定义、选择和适应与全球化有关的文化、实践、制度和意义中的主动性,以便更好地协调现代商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并合理地利用政府和企业等外部力量来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开发与传统保护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旅游 全球地方化 地方 羊茸·哈德
下载PDF
大学生旅游动机及其激发——以浙江和云南部分高校的学生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金玲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1,共5页
文章以浙江和云南部分高校的学生的调查为基础,主要运用T-检验、众数及均值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大学生旅游动机的特点,分析了性别、年级、专业、月花费、地域、旅游态度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从大学生休闲消费观的引导、出游费用的解决、旅游... 文章以浙江和云南部分高校的学生的调查为基础,主要运用T-检验、众数及均值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大学生旅游动机的特点,分析了性别、年级、专业、月花费、地域、旅游态度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从大学生休闲消费观的引导、出游费用的解决、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及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旅游动机的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动机 影响因素 动机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