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八届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召开
1
作者 刘玲 刘晓洁 李远明 《大豆通报》 2006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八届 主任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国家工程中心 主管部门 技术委员会 社会发展 科技部 会议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谷氨酰胺转氨酶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冻融稳定性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丹 赵世杰 +4 位作者 孙梦圆 王梦奇 崔晶琪 宋吉仁 郑环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为探索提高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冻融稳定性的方法,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其作用效果,采用粒径、内源性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并分析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 为探索提高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冻融稳定性的方法,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其作用效果,采用粒径、内源性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并分析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水分分布状态、持水性、质构特性、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探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未经超高压处理的TG酶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凝胶持水性呈降低趋势,凝胶硬度呈上升趋势,凝胶微观结构孔缝较大,说明凝胶品质发生劣变;经过超高压处理的TG酶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凝胶与未经过超高压处理凝胶相比,持水性、硬度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当压力处理为400 MPa时,经5次冻融循环后SPI凝胶硬度和结合水含量较未冻融样品分别增高了140.43 g和30.019,持水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38.67%和7.87%。由此证明超高压处理是提高TG酶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冻融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大豆分离蛋白 谷氨酰胺转氨酶 凝胶 冻融稳定性
下载PDF
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课题“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取得重大成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忠堂 何志鸿 杨庆凯 《大豆通报》 2001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大豆 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种衣剂 播种机
下载PDF
科技支撑 提升大豆加工能力 带动产业发展——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通过验收
4
作者 朱秀清 《大豆通报》 2006年第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豆深加工 科技支撑 研究开发 加工能力 通过验收 设备 产业发展 国家科技部 “十五”期间
下载PDF
大豆油充氮储藏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邹小雨 宋鹏 +3 位作者 李万振 李越 于殿宇 胡立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66-368,共3页
本实验对大豆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性质变化进行研究,在18℃下恒温比较采用充氮技术对油脂品质的影响。在长期储藏的条件下,每个月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值、碘值进行跟踪测量,以探究充氮技术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组的油脂氧... 本实验对大豆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性质变化进行研究,在18℃下恒温比较采用充氮技术对油脂品质的影响。在长期储藏的条件下,每个月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值、碘值进行跟踪测量,以探究充氮技术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组的油脂氧化速率相对最快;充氮后随着氮气浓度的增加,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充入氮气含量80.0%、85.0%、90.0%和95.0%这四组中,氮气含量在95.0%时对油脂氧化的抑制效果最好,12个月后过氧化值为5.56mg/kg,酸值为0.14mgKOH/g,碘值为108.6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氮储藏 过氧化值 酸值 碘值
下载PDF
提高工程技术开发能力 促进我国大豆生产发展
6
《大豆通报》 2000年第1期1-2,共2页
1996年1月,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以国科字[1996]038号文件正式批复组建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其目的就是针对我国大豆生产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大豆科技成果工程化水平和成果转化率,全面促进大豆产业的发... 1996年1月,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以国科字[1996]038号文件正式批复组建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其目的就是针对我国大豆生产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大豆科技成果工程化水平和成果转化率,全面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进步。吉林分中心自组建以来立足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工程技术 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微胶囊化大豆粉末油脂包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佳栋 陈昊 +2 位作者 许慧 朱秀清 孙树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4-246,共3页
通过对单一包埋剂和复合包埋剂分别对大豆粉末油脂包埋效果的研究,优选出包埋效果好的包埋剂并通过包埋剂的复配提高了包埋效果,最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大豆粉末油脂的最优配方为:大豆一级油50%,酪蛋白酸钠2.5%,变性淀粉2.5%,乳化剂2.0%(... 通过对单一包埋剂和复合包埋剂分别对大豆粉末油脂包埋效果的研究,优选出包埋效果好的包埋剂并通过包埋剂的复配提高了包埋效果,最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大豆粉末油脂的最优配方为:大豆一级油50%,酪蛋白酸钠2.5%,变性淀粉2.5%,乳化剂2.0%(单甘酯0.6%、糖酯1.4%)、麦芽糊精42.5%,加水配制物料浓度为40%,在该配方和工艺条件生产的大豆粉末油脂包埋率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大豆 粉末油脂
下载PDF
大豆纤维多糖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姚磊 王振宇 +3 位作者 赵海田 程翠林 富校轶 孙树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天然产物中的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可作为各种药物和保健品的有效成分。豆渣经微生物降解、酶法降解、氧化降解、物理降解等方法可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不同分子质量范围的可溶性大豆纤维降解多... 天然产物中的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可作为各种药物和保健品的有效成分。豆渣经微生物降解、酶法降解、氧化降解、物理降解等方法可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不同分子质量范围的可溶性大豆纤维降解多糖、寡糖以及葡萄糖等单糖类物质。文章就大豆纤维多糖降解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糖 降解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豆蛋白改性修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中江 王晶 +2 位作者 李杨 齐宝坤 江连洲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介绍了大豆蛋白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及功能性质,并且对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包括物理、化学、酶和生物工程等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概述改性手段对大豆蛋白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改性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酶解改性大豆蛋白的膜过滤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连洲 吴海波 王秋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27,共5页
对低温脱脂大豆粉经发酵、超滤分离制备改性大豆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了超滤分离条件,并通过SDS-PAGE对改性大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 000的膜进行超滤,其超滤的最佳条件是温... 对低温脱脂大豆粉经发酵、超滤分离制备改性大豆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了超滤分离条件,并通过SDS-PAGE对改性大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 000的膜进行超滤,其超滤的最佳条件是温度40℃、pH 7、压力0.25MPa、物料初始浓度4%(以蛋白质含量计)。再将通过10 000超滤膜的透过液经截留相对分子质量2 000的膜超滤,所得浓缩液中蛋白质含量大于80%,蛋白质回收率在65%以上。SDS-PAGE分析显示,改性大豆蛋白是5个组分的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2 000~10 0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大豆粉 酶解液 超滤 电泳
下载PDF
大豆油脂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氢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明敬 邵弘 朱秀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采用Pd/C为催化剂,对大豆油氢化并进行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以矿物基础油的粘度为基准,确定了大豆油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温度70℃,压力2MPa,时间25min,催化剂添加量0.07%。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氢化大豆油的碘值为101.8g·1... 采用Pd/C为催化剂,对大豆油氢化并进行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以矿物基础油的粘度为基准,确定了大豆油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温度70℃,压力2MPa,时间25min,催化剂添加量0.07%。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氢化大豆油的碘值为101.8g·100g-1,粘度为26mpa·s,大豆油的氧化稳定性和粘度有所提高,符合绿色润滑油基础油的工况要求,为替代生物降解性能较差的矿物基润滑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氢化 润滑油基础油
下载PDF
大豆蛋白抗氧性肽纯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莉 江连洲 +1 位作者 徐萍 朱秀清 《大豆通报》 2005年第3期22-24,共3页
主要研究用CM-纤维素柱对超滤后的肽进行纯化,并确定最佳纯化条件为:流速1.25ml/min、pH值4.9、盐离子浓度0.5M。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四种组分的纯度,结果显示出三条带,用G-15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1775.3、1116.2、639.8、405.8。
关键词 纯化技术 大豆蛋白 抗氧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 盐离子浓度 电泳鉴定 纤维素 min PH值 分子量 639 超滤
下载PDF
高湿挤压技术生产组织化大豆蛋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志欣 于国萍 +1 位作者 朱秀清 李佳栋 《大豆科技》 2009年第3期44-48,共5页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高水分组织化大豆蛋白挤压工艺条件,确定物料水分含量为55%,机筒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208 r/min,大豆分离蛋白加入量34%条件下挤出物的感官评价最好,形成质地均匀一致,富有弹性和韧性,色泽光亮的...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高水分组织化大豆蛋白挤压工艺条件,确定物料水分含量为55%,机筒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208 r/min,大豆分离蛋白加入量34%条件下挤出物的感官评价最好,形成质地均匀一致,富有弹性和韧性,色泽光亮的产品,纵向撕开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纤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压机 高湿挤压 组织化大豆蛋白
下载PDF
大豆生物解离制取油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连洲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从预处理酶解工艺改进、酶解破乳及高值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对近年大豆生物解离制取油脂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总结了生物解离技术的应用瓶颈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创新升级我国大豆生物解离技术提供参考建议,为实现高值大豆产品... 从预处理酶解工艺改进、酶解破乳及高值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对近年大豆生物解离制取油脂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总结了生物解离技术的应用瓶颈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创新升级我国大豆生物解离技术提供参考建议,为实现高值大豆产品的生物加工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解离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大豆重迎茬减产机理与对策研究——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专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韩晓增 何志鸿 刘忠堂 《大豆通报》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受市场经济和需求双重拉力,农民不得不在有限的耕地上连续种植大豆,致使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研究调查表明大豆迎茬种植减产10%,重茬种植减产20%,同时大豆的商品品质明显下降。为了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国... 受市场经济和需求双重拉力,农民不得不在有限的耕地上连续种植大豆,致使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研究调查表明大豆迎茬种植减产10%,重茬种植减产20%,同时大豆的商品品质明显下降。为了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国家科技部将之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迎茬 减产机理 对策
下载PDF
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课题研究进展及下步意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忠堂 何志鸿 杨庆凯 《大豆通报》 1999年第2期6-8,共3页
关键词 大豆 高产 综合配套技术 示范
下载PDF
重迎茬大豆施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洁 韩晓增 王守宇 《大豆通报》 2001年第3期11-12,共2页
试验研究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施磷的增产效果 ,在满足施氮基础上 ,施磷有增产作用 ,迎茬增产1 6 6%~ 62 5% ,重茬增产 1 3 3%~ 4 9 5%。使用叶面施肥 ,可以弥补减轻根系吸收和运输功能减弱造成的损失 ,平均迎茬增产 7% ,重茬增产 1 0 1... 试验研究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施磷的增产效果 ,在满足施氮基础上 ,施磷有增产作用 ,迎茬增产1 6 6%~ 62 5% ,重茬增产 1 3 3%~ 4 9 5%。使用叶面施肥 ,可以弥补减轻根系吸收和运输功能减弱造成的损失 ,平均迎茬增产 7% ,重茬增产 1 0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磷技术 重迎茬 叶面施肥
下载PDF
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创高产新纪录 被引量:4
18
作者 鲁振明 《大豆通报》 2005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超高产技术 大豆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攻关项目 超高产研究 黑龙江省 研究所 鸡西市
下载PDF
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吉育337的选育
19
作者 衣志刚 王博 +7 位作者 厉志 刘佳 刘宝权 刘念析 刘浩 杨乐 冯旭滨 董志敏 《大豆科技》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吉育33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11年以公交05103-1为母本,公交0612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2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均增... 吉育33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11年以公交05103-1为母本,公交0612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2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6.3%。202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537.4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303增产2.1%。该品种平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为39.77%,平均粗脂肪含量为19.67%,适宜吉林省大豆中早熟东部地区种植。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20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中早熟 吉育337 选育
下载PDF
大豆断根摘心移栽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鲁振明 郭莉 《大豆通报》 1998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大豆 断根摘心 移栽 栽培 高产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