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野下民事诉讼监督案件和解制度再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衣小慧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8,共10页
“枫桥经验”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成功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但其精神内核“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一直被保留下来,并在不同时代得到传承、充实和发展。民事检察和解制度体现... “枫桥经验”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成功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但其精神内核“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一直被保留下来,并在不同时代得到传承、充实和发展。民事检察和解制度体现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解决纠纷双重职能,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力体现。《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对民事检察和解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检察和解应遵循自愿原则和合法原则。但有关检察和解的适用条件、具体情形、和解程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应区分不同申诉案件的类型,针对具体情形判断是否适用检察和解。检察和解应按照启动、磋商、审查、备案以及提出检察建议等程序展开。检察和解的性质类似于执行和解,和解协议效力不能取代原来的生效法律文书,也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民事检察和解 和解适用情形 和解程序 和解协议效力
下载PDF
刑民交叉案件的民事检察监督——以后认定的刑事犯罪和前生效的民事裁判事实相关情形为对象 被引量:3
2
作者 邵世星 《中国检察官》 2017年第4期3-8,11,共7页
刑民交叉案件情况非常复杂,后认定的刑事犯罪和前生效的民事裁判在事实上一致或有关联是其中一种表现。对于这类以刑事判决为由申请对民事裁判进行检察监督的,要重点审查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事实相关性和前者对后者的结果影响度。在监... 刑民交叉案件情况非常复杂,后认定的刑事犯罪和前生效的民事裁判在事实上一致或有关联是其中一种表现。对于这类以刑事判决为由申请对民事裁判进行检察监督的,要重点审查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事实相关性和前者对后者的结果影响度。在监督理由上归入再审新证据,并围绕其进行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检察监督 刑民交叉案件 民事裁判 刑事犯罪 生效 实相 案件情况 刑事判决
原文传递
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权运行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邵世星 《中国检察官》 2018年第15期50-52,共3页
从理论层面讲,能够成为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范围的领域非常广。因此,讨论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权的运行机制,必须对讨论的范围进行限缩。我这里想从法律规定的文本出发,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权的运行谈一点看法。提一点建议。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运行机制 检察权 诉讼范围 法律规定
原文传递
谈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4
作者 邵世星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15期46-47,共2页
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应当予以加强,可以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基本达成共识。那么,如何在修法时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呢?本文简要谈几点看法:一、对完善民事检察制度所依据的基础的判断民事检察制... 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应当予以加强,可以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基本达成共识。那么,如何在修法时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呢?本文简要谈几点看法:一、对完善民事检察制度所依据的基础的判断民事检察制度不能取消,而是应当予以加强和必要的完善。为什么不能取消?怎样进行完善?这取决于两个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检察制度 民事诉讼法 修改 民事检察监督 理论界 应当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的实践与完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振友 马新宇 宋佳萌 《中国检察官》 2023年第17期42-45,共4页
支持起诉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包括对社会干预制度的修正和对当事人诉权平等的保障。检察机关进行支持起诉是社会干预制度的要求,是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要求,是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要求。实践中支持起诉数量增加,最高检也发布了工作指引... 支持起诉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包括对社会干预制度的修正和对当事人诉权平等的保障。检察机关进行支持起诉是社会干预制度的要求,是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要求,是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要求。实践中支持起诉数量增加,最高检也发布了工作指引,却依然存在司法实务中操作不统一的问题,应当深入理解支持起诉制度中检察机关的地位,不断完善案件范围、程序和制度衔接,更好开展支持起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支持起诉 社会干预 弱势群体
原文传递
对刘某甲处置积利金案的民事观察
6
作者 邵世星 《中国检察官》 2024年第14期19-21,共3页
从民事法律的角度分析这个案件,有三个问题点需要把握:一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谁?二是积利金账户是什么性质?三是案件涉及的民事行为是什么性质?主体界定问题刘某甲操作的其母亲李某的积利金账户属于手机银行APP交易系统(相当于交易机器)... 从民事法律的角度分析这个案件,有三个问题点需要把握:一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谁?二是积利金账户是什么性质?三是案件涉及的民事行为是什么性质?主体界定问题刘某甲操作的其母亲李某的积利金账户属于手机银行APP交易系统(相当于交易机器)设置的一项内容。该交易系统回应刘某甲的操作,交易即可完成。表面上看,案件所涉法律关系发生在人和交易系统(机器)之间。但是,不能把机器作为一种主体,比如不能把机器看作是银行的代理。机器本身或者交易系统本身,仅仅是银行的一种交易手段、交易途径。它本身是代表银行的,它所做的行为看作是银行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手段 交易系统 手机银行 主体界定 民事行为 利金 民事法律 账户
原文传递
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实施民法典的检察实践
7
作者 衣小慧 姜廷松 郑俏菁 《中国检察官》 2022年第21期18-21,共4页
近年来,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民事检察本职工作,积极贯彻实施民法典,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置于至高地位,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检察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面推开公开听证工作,让公平正义可见... 近年来,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民事检察本职工作,积极贯彻实施民法典,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置于至高地位,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检察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面推开公开听证工作,让公平正义可见可感;落实支持起诉各项举措,切实保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开展民事检察和解,将平等原则融入检察业务,较好缓解矛盾纠纷;进行虚假诉讼专项惩治,积极践行民法典诚信原则彰显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公开听证 支持起诉 检察和解 虚假诉讼
原文传递
婚姻家庭法中的利他主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2-216,共15页
我国婚姻家庭法,不仅要重视婚姻家庭关系,更要重视社会伦理效果。家庭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伦理基础,而伦理的动机是利他主义。婚姻家庭法领域必须强调利他主义价值取向,倡导分享与奉献,从而实现家庭的经济保障与精神愉悦功能,增强家庭的凝... 我国婚姻家庭法,不仅要重视婚姻家庭关系,更要重视社会伦理效果。家庭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伦理基础,而伦理的动机是利他主义。婚姻家庭法领域必须强调利他主义价值取向,倡导分享与奉献,从而实现家庭的经济保障与精神愉悦功能,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夫妻之间是甘苦与共的互惠利他主义关系,父母子女之间是基于血缘无私奉献的纯粹利他主义关系,亲属之间是亲疏远近顺位有序的亲缘利他主义关系。作为兼容财产法与身份法的中国民法典要成为一部引领21世纪的良法,不仅要重视市场经济中利己主义的财产法,更要凸显非市场化的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利他主义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 婚姻家庭法 夫妻一体化 亲子关系 亲属制度
原文传递
婚姻家庭法中的利他主义
9
作者 赵玉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2期120-121,共2页
近40年以来,各国婚姻家庭法均面临个人主义在家庭生活中的不断扩张,婚姻生活方式选择日渐自由,家庭关系亲密度不断减弱的全新时代挑战。为了回应上述挑战,实现家庭承载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保障与精神愉悦功能,重塑家庭的凝聚力,强化夫... 近40年以来,各国婚姻家庭法均面临个人主义在家庭生活中的不断扩张,婚姻生活方式选择日渐自由,家庭关系亲密度不断减弱的全新时代挑战。为了回应上述挑战,实现家庭承载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保障与精神愉悦功能,重塑家庭的凝聚力,强化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实现子女利益最大化,落实亲属之间的监护与照管,利他主义理念在婚姻家庭法领域得以贯彻,域外家庭法呈现出如下共性的国际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法 利他主义 扶养义务 愉悦功能 个人主义 家庭成员 凝聚力 婚姻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公益诉讼办案难题与对策
10
作者 卢义颖 姜廷松 《中国检察官》 2021年第23期61-64,共4页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在线索、证据、实体等环节面临不少实践困境,有待逐一突破。线索方面,可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线索发现机制;证据方面,应对举证责任进行合理分配;实体法方面,应以民法典为指引破解监督界...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在线索、证据、实体等环节面临不少实践困境,有待逐一突破。线索方面,可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线索发现机制;证据方面,应对举证责任进行合理分配;实体法方面,应以民法典为指引破解监督界限不清、办案领域交叉时监督精准性不足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行政公益诉讼 证据规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