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组学列线图模型治疗前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EA)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于2020...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组学列线图模型治疗前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EA)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前瞻性收集205例EEA临床及MRI资料,按6∶4随机分为训练集(n=123)和验证集(n=82)。分别在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及动态增强MRI序列勾画全肿瘤体积感兴趣区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VSI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采用临床独立预测因子与组学标签构建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模型验证。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模型效能,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05例EEA中,LVSI(-)144例,LVSI(+)61例。患者绝经状态、CA125及CA199为LVSI(+)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组成的临床预测模型AUC为0.714(训练集)和0.731(验证集)。从多参数MRI图像中共提取的8240个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5个最佳特征构建MRI组学标签,AUC为0.860(训练集)和0.759(验证集)。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AUC为0.887(训练集)和0.807(验证集),优于单独的临床模型及组学模型,且在较大的阈值概率范围内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可获得更大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可在治疗前有效预测EEA的LVSI状态,为临床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PSTT在子宫内独特的浸润方式和对化疗不敏感特性,全子宫切除是首选的手术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Ⅰ期PSTT患者保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背景与目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PSTT在子宫内独特的浸润方式和对化疗不敏感特性,全子宫切除是首选的手术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Ⅰ期PSTT患者保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Ⅰ期PSTT病例,同时分别以“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和“case”、“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例”为关键词在PubMed和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1990年1月-2021年12月发表的接受保守手术治疗的Ⅰ期PSTT个案报道和系统病例报告,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病例10例,中位年龄为27岁,最常见的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70.0%),中位诊断距离前次妊娠时间间隔(interval since antecedent pregnancy,ISAP)为14.5个月,中位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水平为124.51 mU/mL,病灶直径为0.8~8.0 cm。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0例患者经初始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平均随访时间为48.1个月,均未复发。3例患者治疗后自然受孕,其中2例足月妊娠分娩,1例因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文献复习PSTT病例显示出类似的临床病理学分布特征和疾病转归。结论:保守手术可以作为部分Ⅰ期PSTT患者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但需更多研究提供证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组学列线图模型治疗前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EA)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前瞻性收集205例EEA临床及MRI资料,按6∶4随机分为训练集(n=123)和验证集(n=82)。分别在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及动态增强MRI序列勾画全肿瘤体积感兴趣区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VSI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采用临床独立预测因子与组学标签构建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模型验证。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模型效能,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05例EEA中,LVSI(-)144例,LVSI(+)61例。患者绝经状态、CA125及CA199为LVSI(+)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组成的临床预测模型AUC为0.714(训练集)和0.731(验证集)。从多参数MRI图像中共提取的8240个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5个最佳特征构建MRI组学标签,AUC为0.860(训练集)和0.759(验证集)。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AUC为0.887(训练集)和0.807(验证集),优于单独的临床模型及组学模型,且在较大的阈值概率范围内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可获得更大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可在治疗前有效预测EEA的LVSI状态,为临床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文摘背景与目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PSTT在子宫内独特的浸润方式和对化疗不敏感特性,全子宫切除是首选的手术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Ⅰ期PSTT患者保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Ⅰ期PSTT病例,同时分别以“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和“case”、“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例”为关键词在PubMed和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1990年1月-2021年12月发表的接受保守手术治疗的Ⅰ期PSTT个案报道和系统病例报告,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病例10例,中位年龄为27岁,最常见的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70.0%),中位诊断距离前次妊娠时间间隔(interval since antecedent pregnancy,ISAP)为14.5个月,中位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水平为124.51 mU/mL,病灶直径为0.8~8.0 cm。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0例患者经初始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平均随访时间为48.1个月,均未复发。3例患者治疗后自然受孕,其中2例足月妊娠分娩,1例因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文献复习PSTT病例显示出类似的临床病理学分布特征和疾病转归。结论:保守手术可以作为部分Ⅰ期PSTT患者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但需更多研究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