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宁燕 周先荣 +4 位作者 朱慧庭 王丽 曲玉清 朱勤 杨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0-292,296,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of the uterus,IV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期望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和病理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9例IV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检测desmin... 目的观察和分析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of the uterus,IV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期望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和病理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9例IV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检测desmin、SMA、CD10、vimentin、CD34、ER、PR表达。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无1例怀疑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手术中,29例均行冷冻切片检查且均正确诊断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所有病例术后经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检查确诊。28例全子宫切除标本中,肿块均沿脉管腔穿出宫旁或浆膜下。获访的18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肌瘤剥出术后两次复发,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无复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脉管内的肿瘤细胞desmin、SMA均阳性;脉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结论正确认识这种少见肿瘤的大体和剖面特点可减少误诊率,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提高术中诊断率和正确选择处理方式;由于肿瘤有潜在的复发性,患者术后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静脉内 平滑肌瘤病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宁燕 周先荣 +4 位作者 朱慧庭 王丽 曲玉清 朱勤 杨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s,APA)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5例APA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4例随访资料。结果5例APA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局部分布分化良好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s,APA)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5例APA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4例随访资料。结果5例APA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局部分布分化良好的腺癌成分;免疫组化显示:间质SMA(+),desmin(+)或局部(+),vimentin局部(+)或(-);腺上皮ER、PR均(+);p53、Ki-67(-)。随访的4例患者均健在(3—60个月)。结论APA需与高分化的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后者可与APA并存,或起源于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具有低恶性潜能和潜在的复发性,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病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子宫癌肉瘤26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宁燕 周先荣 +4 位作者 朱慧庭 王丽 曲玉清 朱勤 杨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的2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6例患者平均年龄59.5岁,20例(76.9%)患者已绝经,主要...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的2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6例患者平均年龄59.5岁,20例(76.9%)患者已绝经,主要症状是异常阴道流血。手术时,21例(80.8%)患者未发现残留病灶,其中10例(47.6%)术后出现复发,平均缓解期为1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8个月。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总5年生存率26.5%,中位生存时间(33±7.33)个月,其中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7.5%、13.3%、0,且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残留病灶以及临床病理分期均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35)。结论子宫癌肉瘤是侵袭性肿瘤,易发生子宫外播散、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提高早期检出率,改进治疗措施对提高子宫癌肉瘤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癌肉瘤 病理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52例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超声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雁来 朱勤 +1 位作者 赵蔚 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超声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手术并病理证实的52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与普通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超声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手术并病理证实的52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与普通子宫肌瘤相似,主诉为盆腹腔包块25例(48.1%);月经改变16例(30.8%);下腹坠胀感或疼痛9例(17.3%);白带增多2例(3.8%)。术前超声正确诊断3例(5.8%);误诊为子宫肌瘤29例(55.8%);子宫肌瘤伴变性11例(21.1%);子宫肌瘤伴肌腺症5例(9.6%),子宫肌腺症3例(5.8%),卵巢肿瘤1例(1.9%)。23例(44.2%)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5.8%)行全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20例(38.5%)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11.5%)行肌瘤剥除术。其中3例肌瘤剥除术患者因再次出现子宫增大,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缺乏特异性声像图,是影响超声检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静脉内平滑肌瘤 超声检查 病理学
下载PDF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6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范灵玲 朱瑾 +1 位作者 陶祥 徐丛剑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研究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4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 目的:研究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4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类似,主要为月经量增多、腹痛腹胀、盆腔肿块及继发贫血。仅有3例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被疑诊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术中冰冻病理多能提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肌瘤主要位于子宫体(73.4%)、阔韧带(18.8%)及子宫峡部(7.8%)。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肌瘤剥出术(4.7%)、全子宫切除术(39.1%)及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56.2%)。术后获访的50例患者的随访中位时间为28个月,仅有1例在子宫肌瘤剥出术后复发,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术中仔细探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子宫肌瘤 子宫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2
6
作者 蒋杰 李海明 +1 位作者 强金伟 顾伟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LCT)的MRI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SLCT的临床及MRI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囊实性、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实性成分ADC值及伴发...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LCT)的MRI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SLCT的临床及MRI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囊实性、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实性成分ADC值及伴发腹水、腹膜种植、淋巴转移等特征。结果:MRI上,8例患者共9个肿瘤(中分化7个,中低分化2个),1例患者术后半年对侧卵巢复发。肿块最大径4.4~21.7cm,平均11.2±6.8 cm。5个瘤呈囊性为主型,其中囊液呈均匀水样信号3个,信号不均匀2个;实性成分表现为囊壁及分隔的增厚或沿其生长的宽基底实质区瘤。另4个瘤呈实性,实性区在T2WI上呈低、等或稍高信号,其中2个瘤伴囊变。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8个,中度强化1个。DWI上,7例8个肿瘤实性成分均表现为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6个可测量肿瘤的实性成分平均ADC值为(1.028±0.273)×10^(-3) mm^2/s(0.717~1.381×10^(-3) mm^2/s),中低分化瘤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中分化瘤[(0.723±0.008)vs(1.181±0.176)×10^(-3) mm^2/s,P=0.025]。结论:MRI可显示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结合DWI有助于判断其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支持-间质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江庆萍 刘少颜 +5 位作者 杨嶽鑫 谭学贤 彭娟 熊中堂 熊汉真 周先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病例,总结其临床病史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p57免疫组化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核型分析。结果 4例中3例为... 目的探讨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病例,总结其临床病史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p57免疫组化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核型分析。结果 4例中3例为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的双胎妊娠,其中1例妊娠14周,胎儿宫内尚存活,利凡诺引产,2例妊娠29周,胎儿均存活,行剖宫产术取出,此3例均伴侵袭性葡萄胎合并肺转移;另1例为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伴单胎妊娠,胎儿宫内死亡。3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绒毛滋养叶细胞p57均阴性,与之相连的正常胎盘中p57阳性;其中2例行绒毛FISH检测及核型分析,均为46XX。1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阳性。结论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可合并正常妊娠,胎儿可存活;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常合并畸形胎儿或胎儿宫内死亡。与胎儿共存的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发展速度,引起临床症状的时间因人而异,可发生于妊娠早期,也可为中晚期,发生于中晚期者胎儿常能存活分娩;伴正常妊娠的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容易合并侵袭性葡萄胎且发生肺等远隔器官转移;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与患者孕前服用激素类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状胎块 胎儿 P57 FISH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宁燕 朱勤 +1 位作者 周先荣 孔凡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对10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史、大体及镜下特征以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10例患者年龄27-54岁,平均39.4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盆腔包块,在卵巢、子... 目的:探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对10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史、大体及镜下特征以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10例患者年龄27-54岁,平均39.4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盆腔包块,在卵巢、子宫浆膜面及子宫颈管均表现为外生性或息肉样生长,同时并存相应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内膜样囊肿;镜下见病变由良性子宫内膜样腺体和子宫内膜样间质组成,内膜腺体常呈单纯性增生过长,伴输卵管黏膜纤毛细胞化生,间质可发生纤维化,伴不典型间质细胞。随访的9例患者均存活,未见病变复发。结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上出现局部异位内膜的过度生长,是一种少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易误诊为腺肉瘤。认识该类病变的最重要意义在于避免术中、术后病理检查中误判为恶性肿瘤或其他良性肿瘤性病变,影响其临床处理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婧 罗荣奎 +1 位作者 周先荣 朱勤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期望能更多的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宫颈ABC,收集相关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该肿瘤的一般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处理规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期望能更多的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宫颈ABC,收集相关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该肿瘤的一般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处理规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p16、p63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15例宫颈ABC发病中位年龄60岁,1例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1例绝经后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诊,余均无症状,阴道镜检查及切除标本肉眼观无明显肿块。ABC均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或更重病变,且ABC癌巢均位于合并病变的深部,部分癌巢在空间上靠近血管和神经束,但无累及证据。11例可获得完整病理资料,镜下癌巢在宫颈纤维肌层中浸润性生长,浸润深度0.16~1.5 cm,浸润宽度0.11~1.7 cm,癌巢周间质反应从无明显改变至水肿伴/不伴炎症细胞浸润,2例间质出现黏液样变性。癌巢一般较小,基底样细胞构成实性癌巢或其内有单个腺腔结构,也可散在多个腺腔。6/11例癌细胞胞质发生透明变性,10/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鳞化,鳞化细胞可伴异型性,Ki-67增殖指数较未发生鳞化癌巢表达稍高。9/15例患者行诊断性/治疗性LEEP术,7/15例患者行至少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宫颈ABC多发生于>50岁妇女,患者无明显症状,阴道镜检查及切除标本肉眼观未见肿块,通常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病灶。该肿瘤临床进程缓慢,生物学行为惰性,虽在宫颈纤维肌层内浸润性生长,但并未如其他恶性肿瘤般破坏性生长,亦无癌性促结缔组织反应,ABC癌周间质反应轻,与周围组织"和平共处"。ABC癌细胞巢常发生鳞化,可伴异型性及增殖活性升高,此时应注意与鳞状上皮内病变累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鳞癌等其他恶性肿瘤鉴别,一旦ABC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处理应参考合并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等做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基底细胞癌 宫颈 临床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子宫颈黏液腺癌21例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车祺 周先荣 +3 位作者 朱慧庭 王丽 曲玉清 宁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0-583,共4页
目的对子宫颈黏液腺癌病理诊断过程的分析旨在为早期诊断、减少漏诊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颈黏液腺癌的病理诊断过程;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检测CEA及Ki-67的表达。结果21例子宫颈黏液腺癌诊断中,漏诊3例(14.3%),其中1例为TCT漏... 目的对子宫颈黏液腺癌病理诊断过程的分析旨在为早期诊断、减少漏诊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颈黏液腺癌的病理诊断过程;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检测CEA及Ki-67的表达。结果21例子宫颈黏液腺癌诊断中,漏诊3例(14.3%),其中1例为TCT漏诊,2例为子宫颈活检漏诊;4例(19.0%)子宫颈活检诊断为子宫颈原位腺癌、浸润不能除外,后经LEEP术确诊为子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1例(4.8%)子宫颈活检诊断为慢性子宫颈炎,经LEEP术确诊为子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12例(57.1%)直接由子宫颈活检确诊为子宫颈黏液腺癌;1例(4.8%)经诊刮诊断为腺癌,无法确定组织学类型,术后确诊为子宫颈黏液腺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中10例CEA表达阳性(47.6%),Ki-67表达均升高(>20%)。结论从细胞学及组织形态学上,掌握子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要点,可以减少漏诊,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黏液腺癌 病理诊断 漏诊 子宫颈活检
下载PDF
老年与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分子分型差异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征 孙建 +1 位作者 丁昂 王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和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分子分型差异,探讨两组不同年龄组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不同.方法 对56例年龄≤35岁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与93例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免疫组化指标进行分...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和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分子分型差异,探讨两组不同年龄组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不同.方法 对56例年龄≤35岁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与93例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免疫组化指标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分布情况,或分析老年组ER+PR+与ER+PR-分型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软件.结果 老年组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分别有35例(37.63%)、38例(40.86%)、16例(17.21%)、4例(4.30%),青年组则分别有9例(16.07%)、29例(51.79%)、13例(23.21%)、5例(8.93%);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Luminal A型患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老年组患者肿瘤组织学分级较好(P=0.000)、肿瘤直径较小(P=0.003)、PR阳性者较多(P=0.004)、Her-2阳性者较少(P=0.008),Ki67低表达者较多(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中ER+PR+组比例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ER阳性率方面无差异.结论 老年组乳腺癌分子分型以Luminal A为主,组织学分级较好,更强调内分泌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老年 青年
下载PDF
伴间质浸润的外阴Paget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宁燕 孔凡斌 郑文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于外阴的伴间质浸润的乳腺外Paget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中心2008~2013年5例行外阴手术且术后诊断为伴间质浸润的外阴Paget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史、大体及镜下特征、免疫表型.结果 5... 目的 探讨原发于外阴的伴间质浸润的乳腺外Paget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中心2008~2013年5例行外阴手术且术后诊断为伴间质浸润的外阴Paget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史、大体及镜下特征、免疫表型.结果 5例均表现为皮肤片状增厚、红斑状及灰白色病变,部分伴表面糜烂,皮纹消退,边界不规则;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态分布多样性,呈单个、小簇状、巢状、腺样及不规则分支状;在微小浸润灶中肿瘤细胞呈芽孢状及小簇状浸润间质,而在浸润深度>1 mm的病灶中肿瘤细胞在间质内呈不规则分支状及巢状浸润;免疫表型:CK7、CEA均呈强阳性,CK20、CDX2、HMB-45、ER、PR均呈阴性.结论 伴间质浸润的外阴Paget病病理形态呈多样性,浸润方式以芽孢状、鹿角状及巢状分布,周围可出现间质反应;免疫组化标记可鉴别类似于Paget病的其他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外PAGET病 Paget细胞 浸润方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类似于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刚 陶祥 +4 位作者 刘岩 张新鹏 薛慧忠 孔令红 蔡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7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类似于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征,避免误诊。方法分析1例UTROS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检测,复习文献。结果本例肿瘤最大径12cm,瘤细胞呈上皮样形态,排列呈小梁状、条索状、... 目的探讨类似于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征,避免误诊。方法分析1例UTROSC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检测,复习文献。结果本例肿瘤最大径12cm,瘤细胞呈上皮样形态,排列呈小梁状、条索状、巢状、假腺样结构,浸润周围平滑肌组织,可见血管内瘤栓。部分瘤细胞胞质呈泡沫状,部分核仁显著,可见核沟,核分裂象3个/10HPF。免疫组化:CK、CK8、CK19、vimentin、CD99、bcl-2、AR、ER和PR呈弥漫(+),CR、CD56呈灶状(+),inhibin-α、melan-A、WT-1、FOXL2、SF-1、PAX-8、CD10、CK7、CK20、CK5、CK14、CK34βE12、p16、EMA、HMB45、SMA、desmin、calponin、S-100、CD117、CD34、FLI-1、MC、CD133、CD44、Cg A和Syn均(-),p53为野生型,Ki-67增殖指数为5%;FOXL2基因第1外显子及DICER1基因第24-25外显子无突变。子宫切除术后随访4个月,健在。结论 UTROSCT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肿瘤,缺乏FOXL2和DICER1基因突变。诊断需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似于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 免疫学表型 基因突变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凌蕾 李海明 +2 位作者 张国福 闵祺尔 顾伟勇 《肿瘤影像学》 2017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鳞癌63例、腺癌30例、腺鳞癌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DWI资料,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鳞癌63例、腺癌30例、腺鳞癌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DWI资料,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较各组ADC值的差异。分析宫颈癌ADC值与病理学参数Ki-67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3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腺癌和21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1±0.112)×10-3 mm2/s、(0.846±0.18)×10-3 mm2/s和(0.796±0.124)×10-3 mm2/s,三组之间及两两比较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12例宫颈黏液型腺癌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014±0.123)×10-3 mm2/s;18例非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平均ADC值为(0.734±0.11)×10-3 mm2/s,两者之间及两者与宫颈鳞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4例宫颈癌患者的ADC值与病理学参数Ki-67指数仅呈弱的负相关(r=-0.232,P=0.013)。结论:DWI有助于宫颈癌部分组织学类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组织学类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包埋盒激光打印机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斐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74-1375,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临床病理标本量的日渐增加,一次性塑料包埋盒的使用量也随之增长,以往手工书写包埋盒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病理科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包埋盒打印机应运而生,逐步被各级医院及实验室采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于2018年... 近年来随着临床病理标本量的日渐增加,一次性塑料包埋盒的使用量也随之增长,以往手工书写包埋盒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病理科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包埋盒打印机应运而生,逐步被各级医院及实验室采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于2018年4月引进一台包埋盒激光打印机,书写效率明显提高,包埋盒上所印病理号码简明清晰,现将具体应用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仪器[STBZ][WTBZ]一次性塑料包埋盒(白色无盖包埋盒、黄色内卡式可拆分包埋盒等),喷墨墨盒,东方时通DF-LP3000包埋盒激光打印机(包括收集托盘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盒 激光打印机 病理技术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软斑病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伟勇 张丽虹 曲玉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软斑病(malakoplakia,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女性生殖道MP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观察其大体及显微镜下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者均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年...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软斑病(malakoplakia,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女性生殖道MP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观察其大体及显微镜下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者均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年龄39~75岁,临床表现包括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月经改变。2例为单发,1例为多灶性。大体表现为外生灰黄色菜花状肿块,或稍隆起的灰黄色病灶。镜下均为由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聚集形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可见特征性的软斑小体。免疫表型:组织细胞CD68阳性,CK(AE1/AE3)阴性,浆细胞CD138阳性,Ki-67增殖指数1%~2%。软斑小体PAS染色呈紫红色。确诊后行抗生素治疗,随访17~23个月,1例会诊病例失访,余2例未见复发。结论女性生殖道MP非常罕见,易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恶性病变。认识该病变的最重要意义在于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影响临床处理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斑病 软斑小体 组织细胞
下载PDF
卵巢富细胞纤维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伟勇 张丽虹 曲玉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富细胞纤维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的24例卵巢富细胞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24例患者年龄为17~70岁,平均46.... 目的:探讨卵巢富细胞纤维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的24例卵巢富细胞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肿瘤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24例患者年龄为17~70岁,平均46.5岁。临床症状包括卵巢肿块、下腹胀痛或合并胸腹水。2例患者术前伴CA125显著升高。卵巢富细胞纤维瘤发生于右侧卵巢、左侧卵巢、双侧卵巢分别为13、10、1例。镜下显示肿瘤细胞丰富、无明显异型性。3例患者的肿瘤细胞核分裂象活跃,核分裂象5~7个/10个高倍视野(high power fields,HPF),3例患者的肿瘤中含少量(少于10%)性索成分,4例见黄素化细胞。随访1~109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卵巢富细胞纤维瘤是纯间质肿瘤,可有核分裂象增多、伴有少量性索成分及黄素化。部分患者合并胸腹水及CA125升高,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为避免误诊以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认识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富细胞纤维瘤 纤维肉瘤 成年型颗粒细胞瘤
下载PDF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丽虹 杨霞 +2 位作者 季淑婷 花荣荟 顾伟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s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s,UTROS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5例UTROSC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MA、广谱CK(AE1/AE3)、Calretinin、...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s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s,UTROS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5例UTROSC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MA、广谱CK(AE1/AE3)、Calretinin、CD99、WT-1等的表达,FISH法检测JAZF1基因易位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42.9岁。眼观:肿瘤为灰黄色实性肿块。镜检: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泡沫状或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肿瘤呈条索状、小梁状或腺管样结构。肿瘤细胞均表达性索标志物。10例行FISH检测,均未检测到JAZF1基因易位。随访时间1~203个月,1例因脑血管疾病死亡,1例术后13个月复发。结论UTROSCT形态与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性索样分化及其他恶性肿瘤相似;该肿瘤多为良性,部分病例具有不规则边缘,有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性索肿瘤 内膜间质肿瘤 融合基因
下载PDF
不典型胎盘部位结节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顾伟勇 张丽虹 +1 位作者 赵晨燕 曲玉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8例不典型胎盘部位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大体形态、显微镜下特征及免疫表型,复习临床病史并随访。结果 8例患者年龄26~42岁,平均32.8岁。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8例不典型胎盘部位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大体形态、显微镜下特征及免疫表型,复习临床病史并随访。结果 8例患者年龄26~42岁,平均32.8岁。临床症状包括宫腔占位、阴道不规则出血等;部分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示灰黄色占位性病变,镜下见病灶呈结节状,单发或多灶性,间质胶原化,内见轻度异型的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不伴肌层侵犯。其中3例免疫组化标记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CK(AE1/AE3)、p63、HLA-G、β-catenin、GATA-3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8%~15%。8例患者中1例行全子宫切除,其他7例患者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行超声、子宫内膜及子宫颈管内膜诊刮随访,未见病变进展。结论不典型胎盘部位结节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和其他滋养细胞病变,认识该病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避免误诊,影响临床处理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不典型胎盘部位结节 胎盘部位结节 中间型滋养细胞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具有原位胃型腺癌形态病变2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伟勇 张丽虹 +3 位作者 张斐然 李静 杨霞 王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具有原位胃型腺癌形态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3例女性生殖道具有原位胃型腺癌形态病变,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HPV,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蛋白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3例患者年龄31~81岁,平均5...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具有原位胃型腺癌形态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3例女性生殖道具有原位胃型腺癌形态病变,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HPV,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蛋白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3例患者年龄31~81岁,平均51.4岁,中位年龄50岁。大多数患者有较长时间的阴道流液病史或子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异常病史,其中2例患者伴有Peutz-Jeghers综合征(P-J综合征)。20例发生于子宫颈,3例发生于输卵管。镜下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泡沫状或嗜酸性,细胞边界清晰,细胞核增大、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和核仁,部分病例见杯状细胞。免疫表型:MUC-6弥漫或斑片状阳性,除1例输卵管病变p16弥漫强阳性外,余均为阴性或灶性阳性,HPV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少数病例p53呈突变型表达。3例输卵管病变与其对应的子宫颈病灶具有相同的免疫表型。结论原位胃型腺癌与高危HPV感染无关,与子宫颈叶状增生和(或)不典型叶状增生有一定关系,HPV原位杂交结合MUC-6、p16及p53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型腺癌 叶状增生 黏液 化生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