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掘历史之石 攻发展之玉——人文学院发展历程的启示
1
作者 郑金波 张文德 +1 位作者 白明春 姜金奎 《大连大学学报》 2002年第5期79-82,共4页
回顾院历 ,抚今追昔 ,发现了许多历史瑰宝 ,这是我们的财富 ,是新阶段发展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 人文学院 创新精神 教学理念 高等教育 中国
下载PDF
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以大连市大学生学风调查为基础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莉 黄佳慧 刘晓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4期126-128,共3页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点。本次调查以大连市12所高校30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高校学风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对所学...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点。本次调查以大连市12所高校30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高校学风整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对所学专业认同度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应扮演好五种角色,即引领者、规范者、实施者、服务者和开发者,并在学风建设中制定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 学风建设 作用 学风调查
下载PDF
大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宁 《大连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25-29,共5页
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个方面入手调查了女大学生的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同时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大连市 高校 女大学生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大学本科生研究式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梅 迟乃玉 +4 位作者 张庆芳 邹萍 林春 刘莉 刘毅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针对培养大学本科生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型人才的研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思考,阐述了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归纳了研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概括了研究式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研究式教学 大学本科生 教学
下载PDF
女大学生性别气质类型与个性气质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邹萍 嵇志红 +1 位作者 邹伟 贾玉梅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性别气质类型现状及与个性气质类型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对大连六所高校 1 141例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在女大学生中存在着四种性别气质类型:双性化(14% )...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性别气质类型现状及与个性气质类型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对大连六所高校 1 141例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在女大学生中存在着四种性别气质类型:双性化(14% )、女性化 (29. 1% )、男性化 (10. 8% )和未分化(46. 1% )。性别气质类型与个性气质类型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外倾向特性上,典型的外倾性占被测的 58. 1%,而双性化人格 48. 1%为多血质。结论 中国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比例不到五分之一,性别气质与个性气质相关较低。女大学生个性特点外倾性明显,心理双性化人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气质类型 女大学生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量表 关系 双性化人格 高校 结论
下载PDF
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6
作者 宋丽丽 邹萍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87-88,共2页
本文从双性化人格研究的历史沿革,性别角色双性化人格分布的现状,双性化人格的影响因素,双性化与心理健康,双性化与人格几个方面分析近年来有关双性化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双性化受性别、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双性化是大学生理想的性别角... 本文从双性化人格研究的历史沿革,性别角色双性化人格分布的现状,双性化人格的影响因素,双性化与心理健康,双性化与人格几个方面分析近年来有关双性化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双性化受性别、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双性化是大学生理想的性别角色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双性化 类型分布 影响因素 心理特点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的主流文化与“以善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 被引量:9
7
作者 马毅 胡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7-161,共5页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大学的主流文化,两种文化由于"人化"的本然性和真善美的最高价值诉求而内在融通。两种文化的本质内容通过大学的主流教育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表现出来并得以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融互动、互异互...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大学的主流文化,两种文化由于"人化"的本然性和真善美的最高价值诉求而内在融通。两种文化的本质内容通过大学的主流教育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表现出来并得以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融互动、互异互补。两种教育的根本点和本质内涵是"止于至善"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将成为当代教育的理性选择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文化与人文教育 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 止于至善 人文教育理念
下载PDF
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的认知分析--基于大连地区纳米技术公众认知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莉 王国豫 +1 位作者 刘晓琳 曹枥元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59-64,共6页
文章基于对大连地区纳米技术公众认知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认知的基本状况,并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分类研究,指出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的认知度较高,但是由于认知的被动性和风险意识的缺乏,极易导致公众对纳米技术态度从一个... 文章基于对大连地区纳米技术公众认知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认知的基本状况,并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分类研究,指出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的认知度较高,但是由于认知的被动性和风险意识的缺乏,极易导致公众对纳米技术态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出应该主动加强公众对纳米技术认知的普及教育,让公众全面了解纳米技术的利益与风险,以提高公众对纳米技术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公众认知 实证调查
下载PDF
宋代女性文学梅花意境的性别特质 被引量:5
9
作者 舒红霞 阎保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0-73,共4页
宋代女性文学咏梅作品营造的凄寒、高洁、清美的审美意境,反映了女作家文艺创作追求的审美取向以及她们现实存在的形态与情感心理模式,呈现着女性咏梅主体性别的、时代的和阶级的印迹。
关键词 女性 梅花 意境 性别
下载PDF
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被引量:15
10
作者 龙志鹤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61,共2页
文科的研究创新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解释或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创新人才之一的文科大学生,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担负起培养文科创新人才的重任。笔者所在的学校对文科大学生创... 文科的研究创新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解释或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创新人才之一的文科大学生,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担负起培养文科创新人才的重任。笔者所在的学校对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一是努力建设文科大学生实践基地,创造环境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二是切实加强文科大学生科研工作和毕业论文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志;三是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考试改革和学分制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 大学生 创新 探索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被引量:10
11
作者 隋都华 《现代远距离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2,共2页
中国哲学评述课做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大学生 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 哲学课
下载PDF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被引量:14
12
作者 车莉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2-154,共3页
在 1 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 ,女性意识得以凸现并表现出逐渐发展演进的过程。简·奥斯丁开拓女性主体意识的一方天空 ,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和赞扬。勃朗特姐妹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 ,变女性的依附性为男性对女性... 在 1 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 ,女性意识得以凸现并表现出逐渐发展演进的过程。简·奥斯丁开拓女性主体意识的一方天空 ,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和赞扬。勃朗特姐妹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 ,变女性的依附性为男性对女性的依赖。盖斯凯尔夫人把女性意识从个人感情天地扩展到广阔的社会领域 ,强调女性的社会意识和作用。乔治·艾略特则对女性男性化进行反思 ,寻找着女人作为与男性平等而又有区别的特质 ,力图将女性从被自身消解的危险中挽救回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嬗变
下载PDF
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于文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课外创新活动,是我国大学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必要补充。文章在扼要地论述课外创新活动的内涵、作用及意义的前提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课外创新活动开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课外创新活动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创新活动 对策
下载PDF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乃赟 刘瑛 《大连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60-63,共4页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渠道和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今天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渠道和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今天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 机遇 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人文精神价值的形而上内蕴——大学人文教育的终极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在一定意义上科学与人文分别表征着人的生物性肉体和精神性灵魂的两重文化存在样式,人文文化所彰显的精神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存在。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内蕴着形而上的本体意义,即人文价值、人文意义、人文理想和人文批判。因而大学教育的... 在一定意义上科学与人文分别表征着人的生物性肉体和精神性灵魂的两重文化存在样式,人文文化所彰显的精神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存在。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内蕴着形而上的本体意义,即人文价值、人文意义、人文理想和人文批判。因而大学教育的本质和终极目的是人文文化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文化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 终极意义
下载PDF
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 被引量:26
16
作者 孙景艳 《大连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30-33,共4页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人们在婚恋观上的变化成为焦点、热点 ,而女大学生的恋爱更引人关注。大连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海滨城市 ,集结了多所理工科和人文学科的大学 ,我们对其中几所大学的女大学生...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人们在婚恋观上的变化成为焦点、热点 ,而女大学生的恋爱更引人关注。大连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海滨城市 ,集结了多所理工科和人文学科的大学 ,我们对其中几所大学的女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择偶态度、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恋人间的性行为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专家评说 ,旨在取得真实的女大学生恋爱价值报告 ,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导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恋爱价值 哲学 中国 恋爱动机 择偶标准 性观念 主体意识
下载PDF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佳慧 刘莉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4-66,共3页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自我教育外部体系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内部体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大学生 自我道德教育
下载PDF
古代酒文化中的宋代女性文学思乡主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舒红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6-98,共3页
古代酒文化为古代文学提供了广大的审美空间和审美对象。但是宋代女性文学沉淀于酒文化中的思乡主题却与男性主流文学不尽相同,它虽然缺乏男性文学广阔的时空境界和独立自由的抒情主体,却在有限的审美时空里抒发了古代女性历经战乱、异... 古代酒文化为古代文学提供了广大的审美空间和审美对象。但是宋代女性文学沉淀于酒文化中的思乡主题却与男性主流文学不尽相同,它虽然缺乏男性文学广阔的时空境界和独立自由的抒情主体,却在有限的审美时空里抒发了古代女性历经战乱、异域飘零的情感体验,真实叙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遭遇中的思乡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女性文学 酒文化 思乡
下载PDF
历史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大大连”历史文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刚 于春燕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4-5,共2页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资源,是塑造大连城市形象的要素。大连古代历史文化悠久、近代历史文化更具特色。宣传、保护、开发、利用大连历史文化资源,对提高大连市的文化地位、塑造大连完美的城市形象、推动大连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城市形象 大连市 文化保护 文化宣传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知行矛盾与解决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大方 丹建广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二者关系密切,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和外在表现。近期,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道德知行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人们道德知...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二者关系密切,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和外在表现。近期,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道德知行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人们道德知行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言行不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必须在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优化社会环境,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氛围;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形成道德习惯;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搭建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加强民主法制与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巩固道德知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知行 矛盾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