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IRT)试验,解析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6月,内分泌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 588例进行OGTT和IRT检测。以血浆葡萄糖5.6、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切...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IRT)试验,解析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6月,内分泌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 588例进行OGTT和IRT检测。以血浆葡萄糖5.6、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切点,7.8、11.1mmol/L为餐后血糖切点,分析患者分布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 h 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等不同切点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结果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患者3097例。其中FPG≥7.0mmol/L者2654例,单独检测2hPG漏诊62例,占2.33%;单独检测1hPG仅漏诊18例,占0.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h PG≥11.1 mmol/L者中FPG<7.0 mmol/L的占14.60%(443/3 035);1 h PG≥11.1mmol/L者中FPG<7.0mmol/L的占14.00%(429/3065),差别无有统计学意义(P=0.503)。FPG和餐后2hPG均正常202例〔但其中113例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分泌延迟,占55.94%〕,其余289例为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在1 hPG≥11.1 mmol/L且2 h PG<11.1 mmol/L的291例中,54例FPG≥7.0mmol/L经复查诊断为糖尿病,另有125例餐后30 min血糖≥11.1 mmol/L者的HOMA指数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FPG5.6~6.1mmol/L而2 h PG≥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接近。结论1 h PG与FPG的一致性不比2 h PG差,且更敏感,提示1 h PG同2 h PG一样,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餐后血糖诊断切点。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时黏附分子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年龄和性别...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时黏附分子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年龄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血浆sE-selectin和sICAM-1的水平。再从病例组选择性别比例、病程和年龄相匹配的无下肢血管斑块形成者16例(组1)、有下肢血管斑块形成者17例(组2)及对照组中选择性别比例和年龄相匹配者17例(组3),比较三组之间血sE-selectin和sICAM-1的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sE-selectin和sICAM-1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1 sE-selectin和sICAM-1与组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2血糖高于组3(P<0.01);组3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依次高于组2和组1,但与组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sE-selectin高于组3(P<0.01);组1和组2 sICAM-1高于组3(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14,95%CI:1.087~1.366)、收缩压(OR=1.492,95%CI:1.291~1.7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045,95%CI:1.214~1.993)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sE-selectin与sICAM-1水平高于非糖尿病者,说明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细胞的活化;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下肢血管斑块形成,均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黏附分子的作用在下肢血管斑块形成前可能更为活跃;年龄、收缩压和LDL-C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查找正常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0.5 h血糖(0.5 h PG)、1 h血糖(1 h PG)95%的参考值范围以及其诊断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血糖值切点。方法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5年来...目的查找正常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0.5 h血糖(0.5 h PG)、1 h血糖(1 h PG)95%的参考值范围以及其诊断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血糖值切点。方法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5年来有完整资料的3208例OGTT结果,将其分成正常人组、IFG组、IGT组和糖尿病组,并计算每组各时间点的血糖均值和标准差(x-±s),并用公式(x-+1.64s)计算出除糖尿病组外各组人群各时间点95%的参考值范围。结果正常人、IFG、IGT三组人群0.5 h PG、1 h PG 95%的参考值范围分别是:①正常人应<11.58 mmol/L、<11.69 mmol/L。②IFG患者应<12.93 mmol/L、<14.11 mmol/L。③IGT患者应<12.75 mmol/L、<14.49 mmol/L。结论①因正常人OGTT 0.5 h PG、1 h PG两点的参考范围高限是11.58和11.69 mmol/L,因此,在OGTT结果的判定时,只凭0.5 h PG和1 h PG≥11.1 mmol/L不能诊为糖尿病。②根据计算结果,OGTT 0.5 hPG 12.93 mmol/L,1 h PG 14.49 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③0.5 h PG 11.58 mmol/L,1 h PG11.69 mmol/L是诊断糖调节受损的切点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IRT)试验,解析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6月,内分泌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 588例进行OGTT和IRT检测。以血浆葡萄糖5.6、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切点,7.8、11.1mmol/L为餐后血糖切点,分析患者分布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 h 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等不同切点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结果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患者3097例。其中FPG≥7.0mmol/L者2654例,单独检测2hPG漏诊62例,占2.33%;单独检测1hPG仅漏诊18例,占0.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h PG≥11.1 mmol/L者中FPG<7.0 mmol/L的占14.60%(443/3 035);1 h PG≥11.1mmol/L者中FPG<7.0mmol/L的占14.00%(429/3065),差别无有统计学意义(P=0.503)。FPG和餐后2hPG均正常202例〔但其中113例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分泌延迟,占55.94%〕,其余289例为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在1 hPG≥11.1 mmol/L且2 h PG<11.1 mmol/L的291例中,54例FPG≥7.0mmol/L经复查诊断为糖尿病,另有125例餐后30 min血糖≥11.1 mmol/L者的HOMA指数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FPG5.6~6.1mmol/L而2 h PG≥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接近。结论1 h PG与FPG的一致性不比2 h PG差,且更敏感,提示1 h PG同2 h PG一样,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餐后血糖诊断切点。
文摘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时黏附分子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年龄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血浆sE-selectin和sICAM-1的水平。再从病例组选择性别比例、病程和年龄相匹配的无下肢血管斑块形成者16例(组1)、有下肢血管斑块形成者17例(组2)及对照组中选择性别比例和年龄相匹配者17例(组3),比较三组之间血sE-selectin和sICAM-1的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sE-selectin和sICAM-1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1 sE-selectin和sICAM-1与组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2血糖高于组3(P<0.01);组3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依次高于组2和组1,但与组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sE-selectin高于组3(P<0.01);组1和组2 sICAM-1高于组3(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14,95%CI:1.087~1.366)、收缩压(OR=1.492,95%CI:1.291~1.7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045,95%CI:1.214~1.993)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sE-selectin与sICAM-1水平高于非糖尿病者,说明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细胞的活化;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下肢血管斑块形成,均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黏附分子的作用在下肢血管斑块形成前可能更为活跃;年龄、收缩压和LDL-C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
文摘目的查找正常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0.5 h血糖(0.5 h PG)、1 h血糖(1 h PG)95%的参考值范围以及其诊断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血糖值切点。方法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5年来有完整资料的3208例OGTT结果,将其分成正常人组、IFG组、IGT组和糖尿病组,并计算每组各时间点的血糖均值和标准差(x-±s),并用公式(x-+1.64s)计算出除糖尿病组外各组人群各时间点95%的参考值范围。结果正常人、IFG、IGT三组人群0.5 h PG、1 h PG 95%的参考值范围分别是:①正常人应<11.58 mmol/L、<11.69 mmol/L。②IFG患者应<12.93 mmol/L、<14.11 mmol/L。③IGT患者应<12.75 mmol/L、<14.49 mmol/L。结论①因正常人OGTT 0.5 h PG、1 h PG两点的参考范围高限是11.58和11.69 mmol/L,因此,在OGTT结果的判定时,只凭0.5 h PG和1 h PG≥11.1 mmol/L不能诊为糖尿病。②根据计算结果,OGTT 0.5 hPG 12.93 mmol/L,1 h PG 14.49 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③0.5 h PG 11.58 mmol/L,1 h PG11.69 mmol/L是诊断糖调节受损的切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