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喜玲 轧维 +2 位作者 董利民 张宏炜 王晓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88-48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 抢救 血气变化
下载PDF
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修复兔跟腱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可瑜 杨文婕 +1 位作者 韩曼瑜 姚康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期12-16,F002,共6页
目的以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用于兔的肌肉植入和兔跟腱修复实验,了解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复合材料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UHMWPEF/PLA)、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聚... 目的以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用于兔的肌肉植入和兔跟腱修复实验,了解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复合材料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UHMWPEF/PLA)、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聚乳酸(PANCF/PLA)的特性,并进行了兔的肌肉植入实验和跟腱修复实验。按周期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植入物,了解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肌腱修复的康复进程。结果经电镜观察和X光电子能谱分析,确定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及显微、超显微结构。拉伸实验测知,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功能和生物力学特性。观察肌肉植入90d后,炎性细胞反应和囊壁形成均在Ⅰ级以下。兔跟腱修复6周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形成了类腱组织。结论动物实验显示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有望用于临床肌腱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聚乳酸 植入 肌腱修复 临床应用 肌肉 显微 结论 实验 目的
下载PDF
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骨折内固定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万怡灶 王玉林 +3 位作者 韩可瑜 辛景义 成国祥 姚康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综述了用于骨折内固定板的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包括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的基体 )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另外 。
关键词 炭纤维增强 聚合物 骨折内固定板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4
4
作者 伊金英 于华 王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1期1676-1677,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 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颖 刘俊华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282-282,共1页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舒适护理 “以病人为中心” 萧氏双C护理模式 生理功能紊乱 护理措施 护理技术 技术操作
下载PDF
灯盏花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利民 王喜玲 崔纪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灯盏花素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联合治疗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的疗效与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单琨 史启铎 杨学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8-628,共1页
2004年1月-2006年5月笔者前来我院就诊的54例双侧输尿管结石一侧急性梗阻(嵌顿时间<15 d)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高能量冲击波 肾功能衰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邢志伟 史云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入院后均在常规应用灯盏细辛素注射液、神经营养剂、尼莫地平、辛伐他汀和通心络治...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入院后均在常规应用灯盏细辛素注射液、神经营养剂、尼莫地平、辛伐他汀和通心络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 150mg,1次/d;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75mg,1次/d,低分子肝素6150I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10d。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3±3.27)分,对照组(12.43±3.45) 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无一例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脑血管意外 肝素 低分子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魏忠 于亮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1-41,共1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元行气汤攻补兼施结合西医支持疗法、抗生素等治疗,必要时中转手术。结果:临床治愈92例,治愈率76.7%;无效28例,其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2.5%。结论...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元行气汤攻补兼施结合西医支持疗法、抗生素等治疗,必要时中转手术。结果:临床治愈92例,治愈率76.7%;无效28例,其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2.5%。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对肠粘连、蛔虫病、粪食类梗阻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疗法 保元行气汤 急症 治疗
下载PDF
BME-500系列微机化多灸头自动控温中医灸疗仪的研制和临床试用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殷涛 冯旭 +4 位作者 刘志朋 关晓光 石学敏 韩景献 胡学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49,共3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从1992年开始对传统的中医灸法进行系统研究。在对传统中医灸法的治疗条件与机理、穴位热物理过程和温度场分布、人体对不同温度热刺激的敏感程度和耐受时间等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和全国针灸临床...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从1992年开始对传统的中医灸法进行系统研究。在对传统中医灸法的治疗条件与机理、穴位热物理过程和温度场分布、人体对不同温度热刺激的敏感程度和耐受时间等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和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发展了一种全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计算 灸疗仪 自动控温 报警保护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他汀类药物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喜玲 张宏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43-445,共3页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的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UA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心脏缺血事件发生频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TC和TG明...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的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UA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心脏缺血事件发生频率。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TC和TG明显下降 ,t分别5.32和5.23(P<0.01) ,治疗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 χ2=4.93 ,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他汀类药物 治疗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用血透机进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成分分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宝顺 徐显章 +2 位作者 刘玉英 陈娟 闫秀红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6期373-375,共3页
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PE)近年发展较快,1979年Agishi首次将双重滤过膜式血浆成分分离(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用于临床,由于可选择地去除血液中某些特定物质,使置换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大大提高。但进行DFPP需... 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PE)近年发展较快,1979年Agishi首次将双重滤过膜式血浆成分分离(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用于临床,由于可选择地去除血液中某些特定物质,使置换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大大提高。但进行DFPP需要膜式血浆成分分离机,价格昂贵。1992年起笔者根据血浆成分分离技术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机 双重滤过膜 血浆成分
下载PDF
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死因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鸿源 宋志耘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25-726,共2页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缺氧 综合征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死亡原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术后病死率 死因分析
下载PDF
复合材料用于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可瑜 杨文婕 +2 位作者 韩曼瑜 王玉林 万怡灶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6-707,共2页
目的:观察在外固定器上试用新型复合材料支撑杆治疗肢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合理的外固定器构型,行骨折复位,病灶外穿针,安装不锈钢支撑杆,进一步复位、紧固、包扎、护理针孔,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6周用复合材料支撑杆替换... 目的:观察在外固定器上试用新型复合材料支撑杆治疗肢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合理的外固定器构型,行骨折复位,病灶外穿针,安装不锈钢支撑杆,进一步复位、紧固、包扎、护理针孔,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6周用复合材料支撑杆替换原不锈钢杆直至骨折愈合。结果:25例外固定器治疗的肢体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无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针孔感染及再骨折发生。结论:复合材料支撑杆可以替换不锈钢支撑杆,为骨断端提供了合理的刚度和应力,促进了骨优化结构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器 应力 物理 环氧树脂 新型复合材料 肢体骨折 临床效果 治疗 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延迟愈合
下载PDF
宫内发育迟缓胎鼠心率变异性功率谱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彦慧 刘振宅 +2 位作者 韩海生 万荣欣 苏静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了探讨将胎儿自主神经发育及其功能状况作为判断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可行性,采用酒精灌胃加限食法建立IUGR动物模型,利用自回归(AR)模型法对IUGR胎鼠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低频功率、高频功率还是总功... 为了探讨将胎儿自主神经发育及其功能状况作为判断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可行性,采用酒精灌胃加限食法建立IUGR动物模型,利用自回归(AR)模型法对IUGR胎鼠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低频功率、高频功率还是总功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标化后的高频功率实验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标化后的低频功率实验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利用FHRV谱分析评价胎儿自主神经发育及其功能状况,进而对IUGR进行产前诊断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UGR HRV 功率谱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2型DM合并脑梗塞与载脂蛋白、脂蛋白(a)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鹏华 靳建鸣 +3 位作者 孟庆和 宁宪嘉 刘玉茹 徐磊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1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 (Apo)和脂蛋白 (a)〔L p(a)〕与 2型 DM合并脑梗塞的关系。方法运用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 L 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以其他病人作为对照 ,Apo和 L p(a)与 2型 DM合并脑梗塞有关 ;2型 DM病人作为对照仅...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 (Apo)和脂蛋白 (a)〔L p(a)〕与 2型 DM合并脑梗塞的关系。方法运用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 L 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以其他病人作为对照 ,Apo和 L p(a)与 2型 DM合并脑梗塞有关 ;2型 DM病人作为对照仅发现 L p(a)与 2型 DM合并脑梗塞有关。经以 2型 DM为对照人群归因危险比(PARP)分析 ,L p(a)的 PARP高达 75 .6 7%。结论 L p(a)是 2型 DM合并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降低 2型DM合并脑梗塞的危险性 ,应注意控制 L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DM 脑梗塞 载脂蛋白 脂蛋白(a)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口服氯米帕明致昏迷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伊金英 于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抗抑郁药 氯米帕明 昏迷
下载PDF
脑出血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78-478,共1页
观察脑出血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对其预后的影响。以脑出血小量 (≤ 30ml)患者为治疗对象。治疗组4 2例 ,对照组 30例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 ,而治疗组则早期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 ,并以中医辨证分 5型 ,分别以天麻钩藤饮、自拟姜蛭汤、... 观察脑出血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对其预后的影响。以脑出血小量 (≤ 30ml)患者为治疗对象。治疗组4 2例 ,对照组 30例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 ,而治疗组则早期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 ,并以中医辨证分 5型 ,分别以天麻钩藤饮、自拟姜蛭汤、大承气汤、自拟牛角饮随症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 88 10 % ,总有效率95 2 4 % ,对照组则为 5 6 6 7% ,76 6 7% ;治疗组 2周后血肿完全和大部分吸收率为 83 3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 2 85 % ;治疗组再出血率为 2 38% ,对照组 6 6 7%。提示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辨证用药能促进血肿吸收 ,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 ,减少并防止并发症 ,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活血化瘀法 预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及其护理干预 被引量:24
19
作者 伊金英 于华 《天津护理》 2005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十二指肠憩室类癌二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承明 于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35-635,F003,共2页
关键词 类癌 十二指肠憩室 肿瘤 恶性程度 罕见 手术 发病率 病理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