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祝福》:“第二次绝望”与鲁迅的文学行动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洞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5,共9页
《祝福》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和“两个故事”的结构安排,开启了作者彷徨时期的反省之路。鲁迅通过文学行动呈现自我现实生存的精神困境以及在绝望中寻路的价值探索,折射出经历了“第二次绝望”之后的鲁迅文学行动及其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祝福》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和“两个故事”的结构安排,开启了作者彷徨时期的反省之路。鲁迅通过文学行动呈现自我现实生存的精神困境以及在绝望中寻路的价值探索,折射出经历了“第二次绝望”之后的鲁迅文学行动及其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形成,显示了鲁迅精神及其文学的多维和丰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文学行动 生命哲学
下载PDF
大学生学术阅读现状分析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庞云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7-149,158,共4页
学术阅读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大学生学术阅读的现状来看,多数学生对学术阅读认知不清,专业学习仍停留在普通阅读阶段。由于缺乏学术阅读课程指导,学术阅读的内在驱动力不足。高校需要营造学术阅读文化,培养学术... 学术阅读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大学生学术阅读的现状来看,多数学生对学术阅读认知不清,专业学习仍停留在普通阅读阶段。由于缺乏学术阅读课程指导,学术阅读的内在驱动力不足。高校需要营造学术阅读文化,培养学术阅读意识;设置学术阅读课程,强化学术阅读指导;完善学术阅读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为大学生学术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术阅读 阅读指导 实践策略
下载PDF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
作者 蔡伟保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7-80,共4页
文学概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高度关系汉语言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专业认证理念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聚焦于评估为导向,逆向教学设计... 文学概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高度关系汉语言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专业认证理念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聚焦于评估为导向,逆向教学设计为主要教学设计模式,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等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专业认证 主体性 概念驱动 真实情境
下载PDF
“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与教学改革
4
作者 蔡洞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大学语文”课程是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功能,其课程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培养现代理性精神与价值情感。作为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大学语... “大学语文”课程是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功能,其课程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培养现代理性精神与价值情感。作为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凸显通识性课程特质,提高授课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彰显文学的思想性和审美性,促进课程思政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目标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程特质 通识性 育人功能
下载PDF
尺牍视域下姚莹的文学理论简析
5
作者 郭宇欣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姚莹的文论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中,“文以载道”“文以经世”“文无古今”等文学理论散见于其尺牍中,是组成姚莹文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具体而言,“文以载道”体现了姚莹的儒家道统思想,代表了桐城派文人... 姚莹的文论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中,“文以载道”“文以经世”“文无古今”等文学理论散见于其尺牍中,是组成姚莹文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具体而言,“文以载道”体现了姚莹的儒家道统思想,代表了桐城派文人的基本观点;“经济”一说首次出现于姚莹尺牍,其核心要义是为文应当利于社会发展,逐渐成为主流;“文无古今”的观点也在姚莹身上发生多层变化,实际上也是当时文人心态的缩影。作为嘉道年间的“在场人”,姚莹的文学理论中折射了当时大量的文学事实,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莹 尺牍 文论思想 桐城派
下载PDF
安庆藏书文化的演进轨迹与时空特征
6
作者 沈志富 郭秀意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3-98,共6页
安庆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板块,其传统藏书文化受到江南文化的长期滋养,先后经历了先秦至宋元孕育发展期、明清鼎盛期、近代转型期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安庆藏书文化的发展既有其普遍性特征,同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也表现出比较鲜明的... 安庆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板块,其传统藏书文化受到江南文化的长期滋养,先后经历了先秦至宋元孕育发展期、明清鼎盛期、近代转型期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安庆藏书文化的发展既有其普遍性特征,同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也表现出比较鲜明的地域特点。一方面,其藏书文化发展轨迹与地域文化勃兴呈现出时间曲线上的高度同步性;另一方面,安庆作为安徽区域政治中心与文教中心,形塑了明清以来的皖省藏书文化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 藏书文化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归有光散文对桐城文学创作的影响
7
作者 向杰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5期0021-0023,共3页
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产生于清朝初年康熙年间,发展兴起于雍乾盛世,绵延二三百年,与清王朝相始终。桐城三祖之一,方苞在孔子《艮》五《爻辞》“言有序”,《家人之象》“言有物”,作为当时文章创作之“义法”,刘大櫆... 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产生于清朝初年康熙年间,发展兴起于雍乾盛世,绵延二三百年,与清王朝相始终。桐城三祖之一,方苞在孔子《艮》五《爻辞》“言有序”,《家人之象》“言有物”,作为当时文章创作之“义法”,刘大櫆主张“神气、音节、字句”,姚鼐则是推举“义理、考据、辞章”,三祖对于古文创作的探索,特别是对归有光文章的学习,使桐城派体系日趋严密,最后流波远扬。本文主要探讨归有光散文对桐城文学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桐城派 古文 评论
下载PDF
明清安庆府志中的“乡贤”书写及其演变
8
作者 王文志 周毅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方志中的“乡贤”篇目是统治者推行教化、把控地方风俗而建构的重要篇目之一。明清安庆府志中多设有“乡贤传”,其主要书写特点体现在乡贤群体构成以及乡贤形象的书写模式之中。由明至清,安庆府志中“乡贤传”中的乡贤形象也有着相应的... 方志中的“乡贤”篇目是统治者推行教化、把控地方风俗而建构的重要篇目之一。明清安庆府志中多设有“乡贤传”,其主要书写特点体现在乡贤群体构成以及乡贤形象的书写模式之中。由明至清,安庆府志中“乡贤传”中的乡贤形象也有着相应的变化:清代书写者更加注重对乡贤的“理学”“忠义”形象的书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乡贤”篇目承接了一些来自其他篇目人物的迁移。究其原因,乡贤传记文本的书写特点与变化是中央统治者施加社会教化的产物,地方书写者也逐渐接受了中央统治者的“规训”与“兼并”,并以教化为目的来书写地方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传记 文本模式 社会教化 历史书写
下载PDF
“00后”大学生劳动观现状、问题及其教育引导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黄绍绪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12,共5页
在高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强化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坚持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引导下,大学生的劳动观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态势。但调查结果也表明,受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00后”大学生的劳动观也存在劳动价值取向... 在高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强化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坚持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引导下,大学生的劳动观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态势。但调查结果也表明,受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00后”大学生的劳动观也存在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缺乏勤俭节约意识、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创造性劳动意识与动力等现象。高校应担起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关键作用、课程育人的核心作用、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会劳动、真劳动、爱劳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后”大学生 劳动观 教育引导
下载PDF
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贻隆 江鹏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77-81,共5页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推动乡村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动力和保障。安徽省安庆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安庆市红色文化资源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存在一些差距,需要寻找深度开发安庆市红色文化资源...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推动乡村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动力和保障。安徽省安庆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安庆市红色文化资源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存在一些差距,需要寻找深度开发安庆市红色文化资源、完善红色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方法等策略,发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与资源动力,促进安庆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市 红色文化资源 乡村振兴路径
下载PDF
阳明心学传统的现代转换与鲁迅文学的生成
11
作者 蔡洞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3,共11页
鲁迅思想及其文学价值是在全球背景的空前文化转型中形成的,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点上成为改造传统、创造时代的历史角色,所谓"托尼学说,魏晋文章"。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与文学的显赫存在,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形成无疑有着来自传... 鲁迅思想及其文学价值是在全球背景的空前文化转型中形成的,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点上成为改造传统、创造时代的历史角色,所谓"托尼学说,魏晋文章"。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与文学的显赫存在,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形成无疑有着来自传统文化浸润的家世背景和故乡厚实的地域文化积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鲁迅文学 阳明心学 家世背景 现代转换 历史角色 地域文化 文化转型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概论”教材史的“梅光迪开端”
12
作者 王广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4-79,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概论”学科与教材的建构始于晚清政府的大学改革,经历了“文学研究法”这一准学科形态的初步实践后,在新旧文化与新旧知识分子的碰撞中于20世纪20年代伊始奠定了学科基础,其标志性代表与成果是梅光迪1920年夏在南京暑期... 中国现代“文学概论”学科与教材的建构始于晚清政府的大学改革,经历了“文学研究法”这一准学科形态的初步实践后,在新旧文化与新旧知识分子的碰撞中于20世纪20年代伊始奠定了学科基础,其标志性代表与成果是梅光迪1920年夏在南京暑期班所作的“文学概论”课程讲演。该讲演不但在时间上属于中国现代“文学概论”课程与教材探索的一时之先,而且除了个别属于专论的章节设置与带有时代局限的文学立场外,它在论域的选择与结构的安排上都极有法度,体系俨然,堪称一时之范,可视为中国现代“文学概论”课程与教材历史的真正开端的象征性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文学概论 教材 梅光迪
下载PDF
文学制度的观念修复及学术实验——饶龙隼教授学术思想论略
13
作者 赵长杰 《天中学刊》 2023年第3期49-57,共9页
饶龙隼努力阐发并标举文学制度观念,提出有关文学制度的一系列理论创见。他用“三层位论”“文学间性”等理论命题,有效统合“制度与文学”“文学制度”两个学术方向,从学理创新与范式更替等层面推进,积聚了中国文学制度研究的学科蓄势... 饶龙隼努力阐发并标举文学制度观念,提出有关文学制度的一系列理论创见。他用“三层位论”“文学间性”等理论命题,有效统合“制度与文学”“文学制度”两个学术方向,从学理创新与范式更替等层面推进,积聚了中国文学制度研究的学科蓄势。他接引廖平以制度研经的学术理念,修复近世以来淡忽的文学制度观念,是对傅璇琮相关命题的因革通变,因此对中国文学制度研究有推陈出新之功。他调整“制度与文学”研究既有的学术格局,开创了新的研究路径、理论命题和学科范式;秉持从元典取精用弘、守正出新的原学品格,为中国文学研究回归民族本位提供价值旨趣。其学术业绩与贡献颇具开示学林之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龙隼 文学制度 文学本位 理论创新 学术实验
下载PDF
北宋云门宗禅师安庆行化文献辑考
14
作者 黄文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43-47,共5页
北宋时期行化安庆的云门宗知名禅师凡23人,主要是云门宗祖文偃的再传至七传弟子。诸师住锡之地,多集中于桐城投子山,太湖龙门山、四面山、海会寺,潜山三祖寺、太平寺、甘露寺等处。诸师于安庆弘法之势,以文偃再传至四传为平,五传为兴,... 北宋时期行化安庆的云门宗知名禅师凡23人,主要是云门宗祖文偃的再传至七传弟子。诸师住锡之地,多集中于桐城投子山,太湖龙门山、四面山、海会寺,潜山三祖寺、太平寺、甘露寺等处。诸师于安庆弘法之势,以文偃再传至四传为平,五传为兴,六传为盛,七传为衰。云门宗在安庆的兴衰,与其在整个北宋的宗势消长(宋室南渡后,云门宗宗势转衰,逐渐难与临济、曹洞同辉),亦若合符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云门宗 安庆 法秀 修颙
下载PDF
多元与真实:赵文楷守制安庆太湖时期的心态和诗风
15
作者 范龙超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7-52,共6页
赵文楷守制安庆太湖时期的诗歌集为《独秀草堂存稿》,辑录于《石柏山房诗存》卷六。《独秀草堂存稿》是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心态和诗风的集中展现,探析其中的诗歌,对于完善赵文楷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从《独秀草堂存稿》中可以观照赵文... 赵文楷守制安庆太湖时期的诗歌集为《独秀草堂存稿》,辑录于《石柏山房诗存》卷六。《独秀草堂存稿》是赵文楷守制太湖时期心态和诗风的集中展现,探析其中的诗歌,对于完善赵文楷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从《独秀草堂存稿》中可以观照赵文楷守制时期的心态,主要表现为:“岂知成永诀”的自责悔恨、“误我是为官”的归隐情结、“欲隐恋君恩”的出世情怀,总体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点。守制时期的诗歌呈现出“清新质朴,纯任自然”“情豪性真,旷放豪迈”的审美风貌,体现了赵文楷真实的人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文楷 心态 诗风 守制
下载PDF
《安徽安庆方言同音字汇》本字考释十六则
16
作者 鲍红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运用《广韵》《汉语大字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古今字书辞书,考释《安徽安庆方言同音字汇》中十六则未考或误考的安庆方言词的本字,可为印证古代文献中某些词的词义提供鲜活、生动的方言语料,具有文献学和校勘学价值,对于了解安庆方... 运用《广韵》《汉语大字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古今字书辞书,考释《安徽安庆方言同音字汇》中十六则未考或误考的安庆方言词的本字,可为印证古代文献中某些词的词义提供鲜活、生动的方言语料,具有文献学和校勘学价值,对于了解安庆方言词汇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方言 本字考释 广韵 汉语方言大词典
下载PDF
中国文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张彤彤 张丽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中国文学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一脉相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目前学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中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当今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传承的双重契机下,中国文学类课程的... 中国文学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一脉相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目前学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中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当今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传承的双重契机下,中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极其重要,其具体方式可以从教师的思政意识、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教学实践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高校课程 思政建设
下载PDF
北宋曹洞宗禅僧安庆行化考
18
作者 黄文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0-36,共7页
北宋中兴曹洞宗的三位关键人物法远(991—1067)、义青(1032—1083)、道楷(1043—1118)皆与安庆结缘甚深。法远于桐城浮山付法义青,化解了曹洞正脉行将失坠的危机;义青先于浮山潜修悟道,后长期弘法太湖白云山、桐城投子山,拉开了曹洞宗... 北宋中兴曹洞宗的三位关键人物法远(991—1067)、义青(1032—1083)、道楷(1043—1118)皆与安庆结缘甚深。法远于桐城浮山付法义青,化解了曹洞正脉行将失坠的危机;义青先于浮山潜修悟道,后长期弘法太湖白云山、桐城投子山,拉开了曹洞宗中兴的序幕。道楷开悟于白云山,后于汴京丕振洞下宗风,曹洞宗中兴局面至此大成。要之,安庆是北宋曹洞宗中兴当之无愧的肇始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曹洞宗 安庆 法远 义青 道楷
下载PDF
论柏拉图与刘勰文学创作论的异同
19
作者 王洁 叶当前 《菏泽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4-108,125,共6页
柏拉图和刘勰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的文学创作论仍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在文学创作的灵感问题上,二人都持肯定见解,但柏拉图强调神赋,刘勰强调人赋;在文学创作与外物的关系问题上,柏拉图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 柏拉图和刘勰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的文学创作论仍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在文学创作的灵感问题上,二人都持肯定见解,但柏拉图强调神赋,刘勰强调人赋;在文学创作与外物的关系问题上,柏拉图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刘勰则深刻阐述物我之间的互动,凸显主体意义;在读者问题上,柏拉图将文学接受视为单向输出的过程,刘勰则看到听众的再创造性,对读者提出相应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论 柏拉图 刘勰 《文艺对话集》 《文心雕龙》
下载PDF
论晚清文学的“事件化”--以“华工禁约”事件的文学书写为例
20
作者 徐先智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4期254-270,共17页
晚清文学与舆论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过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失衡的,文学在两者关系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晚清文学被舆论所规训,在创作题材、表现的观念与表达方式等方面,都会被某一现实舆论事件所强烈“吸引”,从而被动地介入对特定“事件”的表... 晚清文学与舆论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过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失衡的,文学在两者关系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晚清文学被舆论所规训,在创作题材、表现的观念与表达方式等方面,都会被某一现实舆论事件所强烈“吸引”,从而被动地介入对特定“事件”的表达,形成一种“事件化”的特征。本文认为晚清文学在自身的内在价值上,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过渡状态,这一时期文学并未完成自身主体性的建立,从而导致文学容易被外部舆论事件所影响,缺乏相应的自主性。建立文学自身的主体性,对现实生活形成主动的“反映”,挣脱这种“事件化”的状态,则正是中国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所必须迈出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文学 “事件化” 华工禁约 文学主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